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57章

作者:疯神狂想

这本《道枢》,是宋代曾慥编集。

共有四十二卷,一百零八篇。

书名取自《庄子·齐物论》,全书将道教哲学、阴符、黄庭、太极、服气、炼精、大丹、呼吸、胎息、大还金丹、金碧龙虎、铅汞五行、参同契、入药镜、灵宝等列为专篇,并举各家说法。

是不是很熟悉?小说中的很多设定,都是出自这里的,当然,其他道教典级之中,也有相似的记载。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道枢》出自宋代,而宋代有一位大书法家米芾曾经说过:玉不为鼎。

好像还要一句是陶不为什么来,或者是陶不能铸,反正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陶瓷没法铸造,玉石不能做鼎。

当然,不是真不能做,而是太麻烦,很难做成。

这一点看看历代一来流传下来的玉器,就知道了。

贯穿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青铜鼎在中国的文物史上出土较多,堪称众所周知。

然而玉鼎从夏、商、周到明清,从故宫博物院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从民间的收藏到流失海外的国宝,玉鼎的身影堪称寥寥无几。

现在保留下来的玉鼎,也多是明清时候的作品,汉代和战国的玉鼎,堪称了无踪影。

至于之后的宋代,更是不会制作玉鼎,因为战国和汉代以后,鼎这种东西就不流行了。

只是到了清代乾隆时期,才出现了大量玉鼎,这是为什么?

因为乾隆时期,已经从西方引进了现代加工玉石的工具,这样挖起玉来,才变得简单、方便。

清代之前,为什么没有玉鼎?就是因为工具不行,制作不方便,太过费工。

还有,这件玉鼎的铭文刻录的也不对。

古代的鼎,不管是陶鼎还是青铜鼎,要是刻录铭文,都是在耳朵之下,绝对不会刻在耳朵上。

而且就算刻在耳朵上,两只耳朵上的铭文也不会一样,因为鼎上的铭文是记事的,可不是装饰。

这件东西应该是后仿的,连清仿都不是。

清仿,一般都是乾隆仿制,上面一般会留下乾隆仿古的字样。

在清代,慈禧号称珍珠饕餮,还很喜欢收集翡翠。

而乾隆就是玉痴,他在位期间,除了喜欢收藏字画,并在字画上不停盖章之外,就是喜欢玉石。

没办法,这是他的功绩,当年为了安定西域,他的大军平扫整个西部地区之后,打通了和田玉的进货渠道,加上有了更好用的工具,这才让清代玉器达到最为繁盛的阶段。

清宫仿古玉器,向来有“造化钟神秀”之誉,基本为宫中造办处制作。

很显然,这一件不管看哪一方面,都不对,但是,这件东西看着太漂亮了。

要不是因为这个,陈文哲哪里会看这名久?

第362章 仿了个寂寞

陈文哲知道,这件玉鼎,肯定是仿品,工艺也算可以,要不然不会雕刻的这么漂亮。

但是,它真不像是老仿的,但是那种局部仿古的手法,又像是清宫的手艺。

宫廷玉器仿古,始自两宋时期,元明两代基本继承了宋代仿古玉器的类别和形式。

清代仿古玉器以乾隆朝为代表,器型种类和数量较前几代为多,风格也更多样化。

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在形制上仿古彝器;

二是仿照前代的古玉制作新玉,在形制和纹饰上加以模仿和创新;

三是在风格意蕴上仿古,器型和纹饰虽多有增损,但着重仿其神韵。

彝器,就是青铜器的统称。

“彝”是古代先民用于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

它是北宋以来金石学中,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以概括青铜器的功用特点。

也名“尊彝”,如钟、鼎、樽、罍之类。

乾隆仿古彝器,即在器形、纹饰甚至外部颜色上仿古青铜器。

在全部乾隆仿古玉器中,最具鲜明特点的就算是这类大量的仿古彝器了。

主要器型包括玉鼎、玉尊、玉簋、玉卣、玉壶、玉觥和玉炉等。

形体尺寸在20厘米至40厘米之间,玉质好,多用于陈设。

仿古彝器有完全仿古,和局部仿古两类。

所谓完全仿古,就是不仅名称和器型仿古,而且还在纹饰上加以表现,如兽面纹、夔纹、云雷纹、回纹、勾云纹和谷纹等。

局部仿古,则是仅仿其部分而已。

这一件很明显,仿了个四不像,仿造这件玉鼎的家伙,用了乾隆仿古的手艺,却只是仿了个寂寞。

最大的败笔就是两只耳朵上的铭文,其次就是材质,看了这么长时间,陈文哲已经看出来,这东西根本就不是玉,或者称之为阿富汗玉。

阿富汗白玉是由精美的方解石和透闪石多种成分种组成,玉质优美,洁白清丽,神似XJ白玉,但价格比XJ白玉便宜。

它纯洁温润,有玻璃光泽,还有种特别的可爱气质。

如果是最顶级的品种,甚至还会给人一种玉色如凝脂的感觉,这种顶级的阿料油脂光泽,精光内蕴,厚质温润,脉理坚密,水灵通透,真的很漂亮。

有人称这东西就是变异的大理石,其实不是。

有些不法商人为谋取私利,常常把大理岩与之混淆,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大理岩具有肉眼可见的明显层状结构。

而真正的阿富汗玉,虽然质地有点软,但是真漂亮,特别是顶级的阿富汗玉,如果水润程度高,那就更漂亮了,比如这一件。

所以,陈文哲刚开始眼前一亮,接着仔细一看,就直接放弃了。

这东西根本不用细看,看第二眼,他就知道是现代仿品,或者说是现代臆造品。

器型还算仿古,可上面的铭文,就纯粹是臆造。

看着漂亮的如同白玉一样的玉鼎,陈文哲感到很可惜。

这要是和田羊脂玉,就肯定是国宝。

就算是和田白玉,价值也超过六七百万。

可惜,这是阿富汗玉,不值钱。

“陈老板,你这是怎么了?”

张继勇看出了陈文哲的心不在焉,有点暗怒。

陈文哲看了张继勇一眼,道:“张老板认为,这是什么东西?”

“什么什么东西?”张继勇一愣。

“和田羊脂玉?和田白玉?或者是阿富汗玉?”

陈文哲不在藏着掖着,而是直截了当的询问。

“羊脂玉?这是和田白玉吧?怎么可能会是阿富汗玉?”张志勇被陈文哲问的有点懵。

看到他的表情,陈文哲就知道,这家伙很可能是上当了。

不得不说,真正的阿富汗顶级玉料,还是很唬人的。

这种东西在阿富汗,是象征着纯洁的纯洁之石。

这种东西在西域那边,也是宝贝。

要知道,波斯王朝在18世纪,对阿发动了侵略战争,目标仅仅是阿富汗特产的珍贵白玉。

这一件玉鼎的材质,也算是顶级,但是他达不到羊脂玉的感觉,但是对外行人说是和田白玉,就很能唬住不少人。

“陈老板,你不要告诉我,这件玉鼎是阿料制作的!”

到了此时,如果张继勇还猜不出陈文哲的的意思,他这些年也就白活了。

陈文哲敲了敲盒子中的玉鼎,玉鼎发出清脆的声音。

张继勇看着始终放在盒子中的宝贝,陈文哲居然自始至终,都没有想着拿出来好好看看。

“陈老板,你就直说,它怎么就成阿料了?”

“鉴别阿富汗玉很简单,最简单的一种就是可以用指甲刮,阿富汗玉的硬度很小,用指甲可以在阿富汗玉表面划出痕迹,而其它材质仿制的阿富汗玉硬度较大。”

张继勇的手有点哆嗦,他真不敢轻易下手,因为他知道,人家古玩店老板都说的这么清楚了,应该不会有假。

“这么漂亮,怎么会是大理石?不可能!”

本来已经很害怕,但是,当张继勇看到盒子之中的玉鼎之时,信心立即回来了。

这么漂亮,这么细腻,这么水润的玉石,谁敢说它是质地粗糙的大理石?

“张老板,你是不是误会什么了?我说这是阿富汗玉,可没有说它是大理石。”

“阿富汗玉不就是大理石?这个谁不知道?”张继勇一脸愤怒的道。

陈文哲都要无语问苍天了,就这水平,居然还敢干包袱斋?不怕被人骗死?

陈文哲摇了摇头,不跟他一般见识。

“阿富汗玉的质地均匀细腻、光泽油润,外观非常干净,而假的阿富汗玉质地不会太细腻,并且存在一定杂质,那种才是你说的大理石。”

“用指甲可以在阿料表面划出痕迹,甚至会出现白色的皮,还有阿料光泽油润,几乎看不到里面的棉絮,看起来比较干净,常被用于冒充白玉或羊脂玉。

而假的阿富汗玉,内部一般都会存在一定杂质,质地也不会太过细腻,是不是阿富汗玉,还可以通过手感来鉴别,阿富汗是一种质地非常轻的玉石。

将阿富汗玉和和田玉,同时拿在手上时,可以明显感觉到,阿富汗玉的手感非常轻,而和田玉在手上有一定坠手感,感觉很明显!”

第363章 拿来练练手

“你到底什么意思?”

听着听着,张继勇有点懵,他听不懂了。

“这件玉鼎是臆造品,连高仿都算不上,看耳朵,铭文不可能出现在这里,应该是内部的耳朵之下,两边的铭文也肯定是不一样的,还有,玉鼎这种东西,一般都是乾隆之后出现的,这一件没有铭刻乾隆仿古字样,自然也不是老仿。”

看了一眼张继勇,这家伙已经听傻了。

如果不是认为,他这是吃药打眼了,陈文哲可不会给他说这么多。

“再说料子,刚才我已经说了鉴定方法,鉴定结果肯定是阿料,你要知道,阿料不是大理石,而是方解石和透闪石,也算是玉石的一种,只不过质地比较轻,也比较软。”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