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56章

作者:疯神狂想

他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就制作出来了跟现代老虎钳一模一样的工具,你敢信?

一边走,一边查看着手中的钳子,这么一件工具,上面还有着纹饰,恐怕还有几个字。

可惜,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都有着雕刻象形文字的习惯,这把钳子上,也有着象形文字。

摸索出来了几个字,让陈文哲更是哭笑不得。

本来就是因为好玩,才买下来这件东西,没想到,上面还有铭文。

要知道,青铜器有铭文,和没有铭文,完全是两回事。

本来还以为不值钱,也就是好玩,现在有了铭文,就让他的这次买卖,蒙上了阴影。

没办法,国内限制青铜器买卖,特别是一些珍贵的青铜器。

那什么样的青铜器珍贵呢?不用多说,就是有铭文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或者加上之前的几个朝代,制作青铜器一般都是用来纪念、祭祀等等。

只要上面有铭文,一般都是为了纪念,比如记载一些大事记,或者干脆是谁当官了等等。

这样的东西,记载的就是国内的历史,而且一般都还是真实的历史。

这种东西,能够随便让你买卖?

陈文哲好像记得,这种东西在国内出土过。

现在东西买下来了,查查资料也不会惹老板怀疑,陈文哲自然是上网搜索一下。

这么一搜,他就知道,这东西保不住了。

“正好学校里扩大博物馆了,送到博物馆中吧!”

一边走一边掏出手机,对着老虎钳拍了几张照片,发送给了陶教授,想来陶教授会喜欢的。

很快,陶教授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你小子,才离开多长时间?看照片的背景,你在古玩城那边吧?在地摊上发现的?”

“教授,这就是一把老虎钳!”

“我自然知道是老虎钳,别以为我不知道,西陕那边发现的老虎钳,跟你这件一模一样,要不是知道你在哪,我还以为你盗了那边的博物馆呢!”

“教授,你是真厉害,就通过几张照片,就知道这是战国时期的老虎钳,我还是刚才上网搜了一下才知道。”

“我厉害什么?主要是这把钳子的锈色太重,加上你还特意拍照给我看,只要动动脑子,就想到了是什么!”

没等陈文哲说话,陶教授就再次开口道:“我们现在正在重建民族自信,这些东西,都应该展示出来,让广大的年轻人看看,我们的老祖宗,比西方机械化的程度高多了。”

陈文哲无语,但这是事实。

世界上出土的稀奇古怪的文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是,国内好像特别多。

比如之前的战国水晶杯,啤酒瓶和啤酒盖、上一次在游轮上看到的水晶壁,如果不说,绝大部分人会认为,这些都是现代工艺品。

还有王莽墓中出土的游标卡尺,许多人都以为游标卡尺是西方发明的,所以王莽墓中更贴近于现代的游标卡尺,就成了一个不可理解的事物。

实话实说,好像游标卡尺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后来我国的商周时期也有过运用。

但其实这些游标卡尺,和现在的游标卡尺,还是相差甚远的。

直到我国汉朝时期,当时工业发展迅速,游标卡尺也就跟浑天仪、地动仪等精密仪器一同问世了。

除了游标卡尺,另一种现在随处可见的工具,那就是老虎钳,国内很早也在古墓之中出土过,那是在一个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

除了材质之外,这个老虎钳也就只有造型和现在的老虎钳有一点出处,不过也不算太大。

而工作原理则是一模一样,所以考古人员最初,也是将那个老虎钳,当成了盗墓贼遗留在墓中的东西。

但是后来考古人员确定,那个老虎钳确实是战国出品。

其实,当时怀疑那把老虎钳是盗墓贼遗留下来的,是说不通的。

毕竟无论什么时期的盗墓贼,都没有随身携带老虎钳的习惯,而且那座墓葬也没有被盗的痕迹。

其次就是那一座墓葬是一座水墓,也就是说,整个墓葬都被水淹没了。

所以这种情况下,盗墓贼随身携带老虎钳,并将其遗落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而且就算是盗墓贼为了掩人耳目,将盗洞掩埋的话,也只会掩埋一部分,是不可能将整个盗洞都填上的。

而且在汉朝之后,一般这类的工具,都会使用铁作为原材料,而摒弃了质软的青铜。

所以,除非是有人有特殊爱好的话,否则是没有人会在冶炼技术已经成熟的情况下,用青铜打造这类磨损严重的器具的。

说服力最强的一点,就是碳14的衰变鉴定了。

可以说,这是如今对于文物最有利的鉴定方式。

无论是何种材质的文物,都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鉴定,当然,你要保证不会有人故意作假。

对于一把老虎钳,而且是出土的老虎钳,谁会作假?作假可能性几乎没有。

所以考古学家们也就确定了,我国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和现在几乎一样的老虎钳。

其实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是非常具有智慧的,只不过当时分为了诸子百家。

而百家都有些藏私的毛病,虽说有一些是敝帚自珍,但其实很多还是有真本领的。

老虎钳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这种好用的工具,在当时并没有大范围的流行,最终也就失传了。

跟陶教授交流了一下,又学到了不少东西。

挂上电话,陈文哲看着手中的钳子,感觉有点可惜!

这东西,毕竟是国内唯二的老古董,送出去有点舍不得。

拿着青铜钳子,快步走进了店里,此时的李金鲤已经很着急了。

当陈文哲走进店里的时候,他发现,着急的似乎只有李金鲤,那位卖东西的客户,反而正在十分悠闲的品茶!

“老板,您来了!”看到陈文哲,李金鲤立即打了一声招呼。

“吆,这就是你的老板?还真够年轻的!”

第361章 玉不为鼎

那名客人三十来岁,看着就十分精明的年轻人,看到陈文哲之后,也站了起来。

陈文哲微笑着打招呼:“您好,让您久等了。”

“没事,你们一念堂虽然开业的时间不长,但是在这个古玩城,还算有点名气,我等一等没问题。”

说着,青年看了看茶几上的一只木盒子。

陈文哲的目光,也随同落在了木盒子之上。

木盒子是方形的,高度达到了四十厘米,这么大的东西,如果是真品,肯定算是重器。

“看看东西?”注意到了陈文哲的表情,青年的脸上露出一丝得意。

“那就看看,耽误你的时间了。”陈文哲客气的道。

“没事,没事,听说你们一念堂可以出高价,我等一会算什么?”青年笑的更是灿烂。

陈文哲也不再废话,他小心的打开了木盒子,一眼就看到了里面的白色玉器。

“这是鼎?”看到里面的玉质小鼎,陈文哲的眼睛亮了亮,不过,他很快就回复了正常。

不过,这点表情的变化,已经落在了青年的眼中。

他从陈文哲走进店里,就一直看着他,而不是看自己的东西。

他自己的东西,有什么好看的?

察言观色,是对付这些古玩店老板的唯一武器。

就算是面对一名比他年轻很多的古玩店老板,这名青年也一点不敢大意。

看到是一件玉鼎,陈文哲就不着急动手了。

古代玉器很多,但是古代的玉鼎,能够流传下来的就很少了,甚至是没有。

就不要说,这一件保存完好,看着也没有多么破旧,更没有土沁什么的洁白玉鼎了。

“老板贵姓?”一边转动木盒,查看玉鼎,陈文哲一边询问道。

青年立即道:“忘了介绍,鄙人张继勇,也是做古玩这一行的,不过刚刚入行,还请多多关照啊!”

名字有点朴实无华,人看着也稳重踏实,但是,东西可不太对劲啊!

这只玉鼎高约30厘米,色泽光洁柔嫩,洁白无瑕。

立耳,方唇、折沿、鼓腹、四足为象鼻状。

腹高大于足高,器身正反面均刻有相背兽面,整体造型匀称,纹饰纹饰规整,整齐精美。

再看上面的纹饰,风格显著,周代的纹饰风格。

可雕刻手法,却是模仿清代,因为陈文哲看着像是现代机器工。

“开店了?”

“没有,就是包袱斋,走街串巷,遇到了好东西,就赚一点辛苦费。”

听到这里,陈文哲抬起头,看了一眼年轻有为张继勇。

现在的破烂帮可不好做,故意做局骗人的除外!

现在就是不知道,这一位是入局的,还是做局的。

“不看东西吗?”此时的张继勇,已经发现了陈文哲的神态不对。

“这东西有铭文吧?别的我认不出来,但是上面的这三个字是周天子吧?”

“对,我也认识这三个字,后面十几个字不认识。”张继勇道。

陈文哲看向玉鼎的另外一只耳朵,上面也有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跟另外一只耳朵上的字一模一样,最主要的是他认识。

其实不是什么周天子,而是:周天之候,通乎昼夜;八卦居中,不速而化。

这句话出自《道枢》,宋代的作品。

可是,这件玉鼎的制式,好像是仿西周的。

这书,看过玄幻仙侠小说的,都应该了解一些其中的内容。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