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244章

作者:疯神狂想

这件东西,看着很新,甚至给人一种光彩夺目的感觉。

这么耀眼的东西,如果说是有着五六百年历史的老物件,恐怕没有几个人会相信。

但是,对于懂行的人来说,看到了这种东西,肯定要欣喜若狂。

第342章 还有一个意外之喜

遇到了宣德掐丝珐琅云龙纹大盖罐这样的重器,也就是陈文哲,才会表现的比较淡定。

毕竟他刚刚见到了太多珍宝,所以,此时看到这件重器,也能沉的下心思,不会表现出异样。

果断启动隋侯之珠,一幕幕景象,出现在陈文哲的脑海之中。

高潮总是要迟到一些,他先爽一把,看看这件东西是怎么制造的,如果真像他想象的那样,就启动自主传承,一次性获得大量大师级技艺。

果然,这一次没有让他失望。

看过了这件器物的历史,陈文哲心中只剩下了惊叹。

他的鉴定术可以出师了,因为他的鉴定十分正确。

不说其他,这件东西上面的蓝,是用当时比黄金还要贵的青金石磨成粉末,然后配入釉料当中,制作成的这种蓝釉。

他刚才的判断很对,因为他就是判断使用的青金石。

这个珐琅料里面的其他材料,也很不简单。

里面有不少是一些珍贵的宝石、半宝石,像玛瑙、红宝石,这里面都有。

这样的情况,好像在宋代最为盛行,那个时候,宋代汝窑还出了个宝烧。

就是因为釉料里面掺入了各种宝石矿物质,所以经历了五六百年,这件大罐上的釉色也不褪色,可以说是鲜艳靓丽如昔。

“宝烧啊!”陈文哲有点感慨,他这是怎么了?怎么运气这么好?

难道是因为他大公无私,帮助国家找到了价值连城的宝物,却没有中饱私囊,所以老天爷这是在补偿他?

此时他的气运,是不是已经加了十?

什么是宝烧?“宝作瓷”又称宝烧,是添加珠宝玉石等名贵材料,通过其特殊的天然成份,烧制出的瓷器,故称“宝作瓷”。

汝瓷、钧瓷就是珍宝入釉的宝作瓷范畴,只是现在已经不知古人具体的配方了。

这些配方也是古代官窑藏而不宣的秘方之一,可称为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典范。

所以,此时陈文哲的心态有点失衡,他随便在地摊上逛逛,看看热闹,就能遇到使用宝烧技术制作的大罐?

这大盖罐,其他不说,就说那六十多厘米的高度,就是重器啊!

更何况,它还是铜胎掐丝珐琅,釉料还使用了宝烧技术,他这是被幸运女神临幸了?

这样的技术,可不是谁都能接触到的,就算是在古代,会宝烧的匠人也不多。

宝作瓷历史悠久,我国古代早有瓷釉配法“非有书传,亦无定则,五金八石,皆可配入。”之说。

而且,官窑作坊的匠人很早就发现,将玉石、珍珠、玛瑙掺入胎、釉中,可以烧制出精美瓷器。

陶瓷史上,精美之瓷,多与珍宝入瓷有关。

其中最早用珍宝入瓷的,是被称为诸窑之冠的“柴窑”,就是五代时期,柴世宗在位之窑。

清代著名陶瓷学专著《南窑笔记》载:“柴窑,周武德年宝库,火玻璃、玛瑙,诸金石烧结一处,因令作釉。其釉色,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

其品之高,历代古瓷莫过于此。

以至于后世将其碎片亦等诸珍宝,视若拱璧。

又,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油(釉),惟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汝瓷的特殊光泽,即源于此。

明清以降,“宝烧”之法,流传下来。

“明宣德窑制祭红器,红鱼靶,以西洋红宝石为末研入釉料,色鲜艳,有宝光。”

所以说,学会了宝烧技术,才真正有可能,涉及到柴窑、汝窑、明清各种高精尖瓷器的仿制工艺。

而且,宝作瓷还属于窑变工艺,这就又涉及到了另外一种顶级瓷器的制作。

窑变,从来就是稀少的代名词,所以只要是具有宝烧工艺的瓷器,都是很珍贵,很稀少的!

因采用昂贵的珍宝为原料,窑变工艺成品率低、再加上工艺复杂,而且又是古代官窑的保密配方,所以难得一见。

这样的精品每出现一件,都是瓷中的极品,这样的手艺也被称为国瓷工艺。

稍微梳理了一下获得的信息,陈文哲心中就充满了惊喜。

通过这只铜胎掐丝珐琅云龙纹大盖罐的回溯,陈文哲看到了太多惊喜。

回溯历史和接受传承不同,这样的能力,是通过一件物体,看到围绕着这件物体,所发生的的所有事情。

而传承,只是针对一些技能,比较片面。

所以,回溯历史,得到的信息,就比较全面。

从这件器物开始准备材料,到烧制成功。

之后,只要是它所在的地方,发生的事情,都可以被隋侯之珠读取。

这时,陈文哲也明白了,隋侯之珠内部存储的大量知识传承,到底是怎么来的。

原来他只能接受片面的传承,很多宝物的经历,他并不难全部看到。

但是现在有了回溯技能,他却能够看到,他想看的任何事情。

比如宣德之后,景泰蓝在宫廷内的发展。

也许是因为这只大盖罐,始终保存在宫内御用监,所以它周围发生的事情,涉及到大量器物的制造。

御用监是明代内廷的官署之一,“掌造办宫廷所用围屏、床榻诸木器,以及紫檀、象牙、乌木、螺钿等玩器”,直到清代康熙年间才被裁撤。

明代宫廷御用的景泰蓝,也是由御用监负责制作,这就给了陈文哲学习明代御用监技艺的机会。

大盖罐在御用监中之时,其中制作的最多的还是景泰蓝,也是通过这一次回溯,陈文哲获得了景泰蓝的全套生产工艺。

这整套的工艺,包括的技术和配方,就多了。

景泰蓝在明代宣德年间的制作工艺,已经完全成熟,它色彩鲜艳,饰纹丰富,掐丝整齐,磨光细润,镀金匀实。

品种有瓶、盘、碗、炉、圆盒、香熏等。

用黄金或铜作为胎体,色彩有天蓝色、宝石蓝色、草绿色、菜绿色、鸡血色、白色、黄色等。

以蓝色为主色调,配以红色、白色、绿色、黄色等色彩,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

所以,这一次陈文哲学会了太多东西,比如各种釉色的调配,只是一个景泰蓝,就涉及到十几种釉色的釉料配方。

除了这些,还有一件意外之喜。

第343章 反面教材

这一次回溯,这件明代宣德年制作的铜胎掐丝珐琅大盖罐,还给了陈文哲一次惊喜。

通过回溯画面,除了获得了这件器物的制作工艺,景泰蓝的烧制工艺,陈文哲还看到了其他一些绝技。

比如各种各样的宝烧技术,就是利用各种宝石配釉,形成的整套宝烧技术。

可以说,很多精品瓷器,如果不懂宝烧,都做不出其釉闪现宝石光泽的效果。

宝烧,就是这些瓷器的入门工艺。

通过回溯,陈文哲清楚的知道,珍宝入瓷,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有宋代汝瓷、钧瓷,明代的宣德红,明清的玉永子等。

其中最大的惊喜,就是利用宝烧技术,烧制玉永子。

汝窑什么的,应该都知道,而明清的玉永子,应该不少人都不清楚是什么。

“永子”其实就是棋子,是以特有的南红玛瑙、黄龙玉、翡翠和琥珀等天然原料,采用保密配方和绝技熔炼、传统手工点“丹”而成。

这样制作出来的棋子质坚色润、触子心舒、冬暖夏凉、隽永神韵,是古往今来举世公认的棋中圣品,历来深受达官贵人所追捧,为上乘贡品,堪称国宝。

“永子”原料珍贵、工艺独特、品质优秀,并且历史厚重,就算陈文哲不懂围棋,但是他可以传承这种工艺啊!

宣德以前的历史片段,通过大盖罐,陈文哲自然是看不到的。

但是之后,它在御用监的经历,陈文哲全看到了。

宣德之后的景泰,陈文哲看到了景泰蓝的创烧和发展,最终成熟。

之后的成化却是是一片空白,这就很可惜了。

再之后出现的画面是明代正德年间,那时永子被定为贡品。

也是在这个时期,有工匠在御用监,用玛瑙、玉石和琥珀等原料,融化成汁液,采用滴制法烧制出永子。

所以,陈文哲又学到了一种绝技,滴制法烧制永子。

到了这个时候,陈文哲看到的画面已经没用。

先是一座宝库,后来变成了地窖,再后来就被人挖了出来,并且根据它的模样,进行仿制。

再之后,景泰蓝工艺被完美复制出来,还建造了工厂,进行大规模制造。

等一切结束,陈文哲看向摊主的眼神,已经变得很不同。

其实他早就应该想到,这家伙就是个败家子。

他家老爷子在世的时候,生意做的很大,他们家有各种仿古工艺品厂,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仿制各种古钱币和景泰蓝。

而又以景泰蓝为主业,他家生意最鼎盛的时期,每年只是出口景泰蓝制品,营业额就轻松上亿。

只不过到了现在,他家的家业,已经败的差不多了。

要不然,他们家的那点家底,也不会拿出来零碎的卖了。

可惜,王千里这小子不学无术,他家祖上收集而来的一些用来做样品的珍宝,都被他掺杂在现代工艺品当中,卖掉了。

不用说,先前陈文哲捡漏到的刀币,就是这种情况之下流出来的。

老如新、必是宝啊!

拍了拍手下的大盖罐,陈文哲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看着颜色靓丽的大宝贝,陈文哲感觉不能太丧良心。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