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286章

作者:疯神狂想

专家们经过查验典籍,终于确定,这个玉韘就是近现代扳指的父亲。

因为在这个玉韘身上,就有一道可以用来钩弦的浅槽,而且上面明显就有使用过的痕迹。

像是这种古怪的古老器物,还有世界上最早的汽锅。

1976年,在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一件古怪的青铜器。

这是一个盆形状的容器,中间立着一根空心的立柱,立柱顶上是一个莲花形状的带孔开口。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东西,专家当时也是争论不休。

有人说这是一件祭祀用品,可有人说这是一件美食用具。

经过旷日持久的争论,最后将其定名为汽柱甑形器——意思是汽锅。

这个汽柱甑形器放在热水盆上,蒸汽就会沿着带孔的立柱,升到甑形器里,将里面的食物蒸熟。

但也有专家保留意见,觉得这件东西,应该是炼丹用的丹炉用具。

而像是这种古怪的厨房用具,还有不少,像是铜漏。

这是一个青铜封闭圆筒,上面带一个孔,底下一个孔,顶上还带提梁。

这个东西是古人干什么用的?乍一看到,肯定要懵。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和贾舍人早朝》,这两句诗写了一个东西,那就是更漏。

更漏等同于现代人的手表,石英钟和报时器,可是下面这个更漏在古墓中出土时候,确实是让专家们一个劲儿地挠头发。

因为这个外形古怪的东西中间木制的刻度杆,还有里面的水漂等物。

而一些零部件早已经腐朽为泥,所以更加难以辨认。

因为没有其中几件重要的东西,这个更漏就变成了一件让人难以理解的怪器……

像是这样的奇怪东西,可以说比比皆是,比如王纹铜钲。

一个农民在川省FL小田溪修路的时候,不小心挖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

专家闻讯后,急忙赶到了现场,经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可是面对这件古怪的青铜器,他们也一筹莫展了。

这个东西有一个八棱形的手柄,上面是一个椭圆形的杯状的身体。

杯状的青铜器正面,还刻着两个王字。

王字中间,还夹杂着一个神秘的巴蜀符号。

难道这个东西是个大酒杯?可当酒杯用,显得太重了一些。

作为容器来说,它的底部根本就立不住。

经过几年的研究,专家终于在古书中找到了它的名字——钲。

钲是战国时代的打击乐器,常常用于军阵中,在战争中有指挥士兵进退的功能。

故此,钲面上才会刻有王字,用以显现其器的重要性!

跟钲一样,这么奇怪而少见的乐器,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虽然很少,但是也不会是孤立的,比如虎钮錞于。

这件青铜器,是陈文哲见过的最古怪的青铜器。

它古怪地方在于,这种器皿底端开口,上面是一个虎钮,中间的器身上,全都是透明的窟窿眼。

第1845章 金碧辉煌,五色戗金

1983年6月,川省石门县新关镇安乐村熊家岗渫水河滩边,一次性就出土了15件錞于。

錞于作为一种古乐,这个并不是什么秘密,但如何演奏錞于,这个早就已经失传。

在一般人的脑海中,编钟算得上很古老的乐器了,可是錞于的地位,可以视为编钟的父亲。

錞于是古乐“四金”之首,四金是錞于、镯、铙、铎。

击打时,声震如雷,回音良久。

据说可以鼓舞起古代巴民族军士的“天性劲勇”,可令人遗憾的是,它们埋在陵墓中时间太久,已经无法发声了。

石门人为了复现这种古乐,它们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在2010年9月,复现了世界上唯一一套,由31个錞于组成,有高、中、低三组音高的虎钮编錞。

这套虎钮编錞演出时,当地的报纸曾这样形容:“古老的乐声响起,苍茫洪亮,配着清越的古乐,颇有古朴厚重神秘之感。”

从此可知,这些东西虽然偏门,但真是好东西。

如果不是在这里,陈文哲还真不一定一下子见到这么多偏门的神奇宝贝。

这些虽然都是一些赝品,但是能够复制出来,本身就是本事,而且是十分厉害的本事。

对于这些高仿,就算是陈文哲也忍不住出手购买了不少。

一家一家的看,一家一家的买,这些作品,陈文哲全都打算送入他家的博物馆之中展出。

他都想好了,就做一家阳洛高仿青铜器展厅。

这一天,他有买了不少东西,可他也发现,在这高仿第一村之中,他能够收获的东西不多了。

当然,他来这里的目的也达到了。

至于根据他得到的线索,去找东西,去发掘古墓,去起获窖藏,这都不是他要做的事情。

在国内寻宝,个人去做太过麻烦,还是需要他的手下,跟国家沟通,看看最后怎么能够达成一个对双方有利的合作。

当然,最终还是对于国家有利,因为很多事情,国家是不会跟个人谈判的。

但是,陈文哲也不贪心,有些东西他可以不要所有权,只要保管权展出全力。

这样一来,国家也无所谓这些东西,是藏在国家博物馆,还是私人博物馆。

不过,还是需要谈判,因为国家没有私心,但是个人是有私心的。

就算陈文哲做出了让步,一些人也不愿意那么多宝贝,被一家私人博物馆展出。

这就是现实,但是陈文哲也不是好热的啊!

随着他的实力越来越强,人家关系网越来越复杂,很多事情都有的谈。

比如投资,他要是在一个地区大力投资,那一地区不要说可以让他考古,就算是送他一些宝贝也不是不可能的。

反正只是一个保管权,又不会带出国外,何乐而不为。

这一天,陈文哲在阳洛一家大酒店休息够了,又出门闲逛。

毕竟阳洛也是一座大都市,加上是好几个朝代的古都,这里的民间都藏着不少宝贝。

只不过,最近一些年,犹豫收藏的普及,很多宝贝都不会流入市场了。

但是,今天他还是有所后货,因为他看到了一只十分漂亮的五彩小碗。

“戗金工艺?”

戗金,又称沉金、枪金。

这种工艺是指在朱漆或黑漆漆地表面,用针或刀镂刻出纤细线槽,并在线槽中贴以金箔,再细加研磨,从而形成金线纹饰。

元末陶宗仪《辍耕录》之上最早记载,之后明代曹昭《格古要论》等,曾对元代戗金漆器有过描述。

发现最古老的戗金漆器,是1978年在苏江南宋古墓挖掘出的三件木胎戗金漆器。

此技法在明朝时十分盛行,曾在元朝时传入室町时代的霓虹。

在霓虹被称之为“沉金”,在那边相当风行,是取让金色沉陷在刻纹的技巧命名。

现在国内使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瓷器,十分少见,可以说是难见真藏品。

而陈文哲眼前的这一件小碗,应该是一件元代五彩戗金沥线堆彩描金瓷。

五彩戗金堆彩瓷器,是由元代最高军事机构,秘密烧造的皇家御用瓷器。

几百年来因为在官方视野中出现极少,制作工艺特殊,身份神秘,人们知之甚少。

而沥线堆彩描金器,是在烧制好的白釉上以沥线方式堆彩,再二次入低温窑烧制,将彩料烧结成型后再施以描金填空。

烧成的彩料构图线条凸起,颜色鲜艳厚重,再配以描金,整体雍容华贵,庄重典雅。

其中枢府釉中的沥线堆彩描金器,是其最珍罕的瓷品。

元代“枢府”瓷制作规整,品质优良。

枢府瓷多有印花装饰,纹饰题材以云龙和缠枝花卉纹为常见。

因“枢府”釉属乳浊釉,故纹饰不太清晰。

“枢府”瓷与民用的卵白釉瓷相比,显得尤为精致。

一般修足规整,足底无釉,底心有乳钉状凸起,胎体厚薄适中,是至今所知元代官用之器中的名品。

根据《明清瓷器鉴定》的描述,瓷胎是为元皇宫烧造的枢府素胎。

施官窑枢府青釉,也有称卵白釉。

用红、紫、黄、蓝、白、绿(或孔雀绿)色彩,采取堆花立粉的技艺作装饰,再在轮廓内添彩,加嵌金片(或贴金箔或重涂金粉)。

纹饰为皇家传统的云龙纹、杂宝、如意、缠枝花和佛教意义的莲瓣、八宝、梵文。

器壁有印,划有当时风行的缠枝扁菊、牡丹暗纹。

器型有盘、碗、玉壶春瓶、高足杯、香炉,制作地是景镇。

它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施彩古雅,彩和金片浑然一体,金碧辉煌,繁缛华丽。

重要的一点是其工艺明显受西域“大食窑”(伊朗)陶、铜质珐琅嵌的影响而别具一格,并产生出较强的艺术效果。

这种工艺在典级之中有记载,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真品却没有出现。

可以说,使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瓷器,以前就只是一种传说。

直到一次偶然,一件五色花戗金五彩碗的出现,才让这种工艺,真正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

没想到,陈文哲这一次也见到了一件,而且好像使用的工艺更多,也更加珍贵。

相比五色花戗金五彩碗,这一只应该是沥线堆彩描金器。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