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284章

作者:疯神狂想

接下来,陈文哲就见识到了很多搞笑的青铜器。

其中就有方向盘、饭盒,这些他以前不止是见识过,还买到过一件。

青铜器,古时称“金”或“吉金”,其中以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最为出色。

不过,夏朝的青铜器还比较少,商周时青铜器的使用就比较广泛了。

我们耳熟能详的青铜器也有许多,如后母戊鼎、四羊方尊、何尊、毛公鼎等等,均是国之重器。

所谓“藏礼于器”,青铜器是礼制,也是等级的象征。

因此,一直以来青铜器给我们的感觉都是庄严肃穆的,实际上也有不少青铜器走的是另外一种路线。

像是“大禾人面纹方鼎”,商晚期的东西,它通高38.5厘米,重12.85公斤。

古代的鼎有方有圆,方鼎本也少见。

这件鼎的腹部四周各有人面一张,人脸面宽而厚唇,高颧骨,似是一位女性的形象,庄严肃穆中又有点搞笑。

这件鼎于1959年南湖省宁乡县黄村寨子山出土,由当地农民无意中挖出。

砸成几块卖给了废品站,后来被博物馆里的老专家找回并修复。

在鼎的内壁有铭文“大禾”两字,因此得名。

这件鼎是世界范围内唯一一件铸有人面的鼎,堪称最有“脸面的”青铜方鼎。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被禁止出国(境)展览。

再就是人面龙纹盉,商晚期,现在藏在丑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这件青铜器高18.5厘米,宽20.8厘米。

怪物史莱克的形象,怕是参考了这件青铜器的造型吧?因为二者实在太像了。

第1842章 亚醜钺,青铜手

盉,水器或酒器,鼓腹,腹部有管状流,有盖。

这件青铜盉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盖子是一个人面的形象。

眉似卧蚕、鼻似蒜头,一双眼紧盯着前方,略显无辜,人面的五官实在好笑。

不过,若说是人的形象又不确切,因为它有两个犄角。

结合器身后面一条蟠卷而下的龙体,盉的颈部两侧还有龙爪,这件盉的整体造型应该是一个“人面龙身”。

人面龙纹盉从殷墟挖出,几经辗转传至国外,国内并无类似的盉出土,实在可惜。

像是这样的青铜器还有一件,那就是亚醜钺,商代出品,齐鲁省博物馆藏。

它通长32.7厘米,做的可以说有点不像样。

那么不严肃的青铜器,还是很少见的。

“亚醜钺”于1965年出土于齐鲁青州苏埠屯,因器身上的“亚醜”两字而得名。

带有“亚醜”铭文的青铜器,应该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共计发现了两件这样的铜钺,形制很像,均是人面的形象。

不过这件亚醜钺的形象更可爱一些,双目圆睁,嘴角上扬,颗颗牙齿分明可见,这样带有人面的铜钺还是非常少见的。

这种人面铜钺是在1966年出土,并且是出土于一号大墓。

同出的人面钺共有两件,这是其中铸有铭文的一件。

钺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肩宽23.3厘米,钺身作镂空人面纹眉、瞳、鼻突起,狰狞可怖。

刃角外侈,在正背两面的人面形口部的两侧,各有一个“亚醜”铭记。

铭文左为正写,右为反书,因此,该人面铜钺又叫亚醜钺。

另一件铜钺,通长31.8厘米,刃宽35.8厘米。

它是扁方形,方形内,肩部有两穿,刃部宽大。

器身透雕张口怒目的人面纹,眉目鼻均突起,口稍凹下。

苏埠屯1号墓是一座拥有四条墓道的大墓,墓室呈长方形,墓口南北长15米,东西宽10.7米,深8.25米。

墓室中部有木板,筑成的“亚”字形椁室。

两件铜钺,均出自北墓道口的位置。

同出的其它铜器上也见有“亚丑”铭文,因此,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亚丑”族的墓地。

该墓主人,则可能是仅次于商王的方伯一类的人物。

钺这种器型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为石质和玉质。

在一些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墓葬中,石质或玉质的钺往往是标志墓主人身份地位的重要随葬品。

至商代,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青铜钺。

曾有考古学家将属于商代的近四十件铜钺,按铸造大小顺序分为三型八式。

制作精美程度亦有不同,而最为壮观的当属出土于齐鲁的这两件大型铜钺。

既然有人面大斧子,那么自然也有其他类型。

殷墟亚长墓的“青铜手”,就十分特别。

这件青铜器为商晚期的东西,现在藏在安阳殷墟博物馆。

不过这一件青铜器为残品,它残长13.2厘米,宽6.8厘米。

为什么说这件青铜器奇怪,那就是因为这件东西很像是痒痒挠。

当然,看到它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是假肢吧?

不过,这个猜想很快就被否定了。

因为这件青铜手腕部中空,内有木柄的痕迹。

更何况它的尺寸很小,仅有小孩的巴掌大小,而墓主人去世时的年龄约在35岁左右。

这件青铜手形器,于2000年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54号墓出土。

墓主人是一位男性,在长族中担任“亚”这一官职。

但对于“亚”这一官职的性质尚不明确。

或许,这是一位武将,而青铜手或许与铜钺有着类似的功能,即军权的象征。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它承载历史的记忆,铭刻着悠久的文明。

在游览各地博物馆的过程中,游客们会看到各式样的文物。

而某些造型奇特的文物,会让游客停住脚步。

这一件青铜怪手,经过研究后,专家却说:它是做什么的难以判断。

不用说,这么一件作品的背后,又隐藏着一些“难解之谜”。

2000年12月,安阳工作队为配合花园庒当地基本建设。

他们在花园庄村进行实地考察工作。在钻探的过程中,竟意外发现古墓。

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当地的文物研究所,专家们带着专业的工具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经过汇报请示后,专家们决定对古墓进行保护性发掘。

进入墓室后,专家发现这座陵墓保存完好,墓内有一椁一棺。

因年代较为久远,棺木已经开始腐烂,椁壁板的四角采用榫卯设计,棺椁的颜色为黑色。

经过专业的分析与检查后,专家们确定墓主为男性,并将其命名为“亚长墓”。

专家在清理文物的过程中,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具。

但在清理棺椁时,一位年轻的专家发现一件造型奇特的东西,这件物品就是“青铜怪手”。

青铜怪手的外形和人的右手非常相似,但比一般成人的手略小一点。

铜手和人的五指一样,大拇指比较短,中指比较长。

专家们为仔细研究青铜怪手,将其带回研究所。

经过测量,得出了实际的尺寸,怪手长13.2厘米,宽6.8厘米。

专家们翻阅相关历史资料后,依旧未破解“青铜怪手”之谜。

而部分专家开始分析推测,这件物品的真正用途,共有五种可能性。

首先就是痒痒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种神器。

当后背发痒时,我们可以自行解决。

出土的“青铜怪手”比较小,造型又痒痒挠相似。

正因如此,部分学者猜测这是古代的痒痒挠。

再就是认为这是一种生产工具,因为发掘亚长墓时,专家们发现大量的生产工具。

也就是说,墓主选用生产工具当陪葬品。

专家们猜测,这件物品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工具,但具体的使用方法,我们却不知道。

第三就是认为这是一件假肢,我国古代是冷兵器时代,将士们上战场打仗后,稍微不留意就会受伤,甚至缺胳膊少腿。

因技术条件有限,工匠们会制作出青铜假肢,供有需要的人使用。

第1843章 稀奇古怪,诡异之器

青铜手是在墓主的左小腿处发现的,这个用途得到大家的支持。

再就是祭祀用品,这个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每逢重大节日,帝王会举行祭祀大典,相关的官员会事先准备相应的物品。

从文物的外形上看,它应该是巫师手中的祭祀用品。

主要出现在重大的祭祀场合,正因如此,贵族们才会让它成为随葬品。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