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197章

作者:疯神狂想

玉器应该也可以弄出来,但是金器,特别是一些马蹄金等这样的黄金器物,应该留不下来。

那一家子发掘出了那么多宝贝,不可能不用来改善生活。

青铜器这种东西,不管是在哪个时代,都是很显眼的,容易招灾。

但是黄金就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就算是建国之后,也可以轻易流入市场。

希望这一百多年下来,那一家子没有卖出多少东西,要不然这一大片古墓群就变得不完整了。

陈文哲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翻动影集,可他却没有出声,也没有询问,这就比价耐人寻味了。

“陈老板看完了?”终于,那位摊主忍不住先开口了。

“看完了,这么多东西一块出售,可没有几家能买得起,你们不会拆分了卖吧?”

“不会,我们肯定要打包出售。”那位摊主立即道。

“可是,东西好像不全!”

“棺椁太重,堆积在一起,重新复原太过麻烦,所以也没有照片。”摊主再次明确的道。

陈文哲比较满意了,最主要的是东西还在。

就像是他家乡那座唐代大墓,其棺椁就是一座石头的小房子,而且是内外两层。

这种棺椁,有时候价值比一些普通的青铜器、玉器和金器还要高。

最起码,如果是放在博物馆中展出,还是大型的石棺椁更加吸引人。

像是这样的石棺椁,建国之前,很多外国投机商人,都想着运输一套回过。

就算建国之后,也有流失。

比如长安那边的唐代公主的棺椁,就是被一群盗墓分子拆下来,偷偷的运到了国外。

最出名的应该是现在存在于家拿大的一幅明代将军的棺椁,那可是真个把坟头都搬走了。

丧葬文化在我国独树一帜,包含了中华民族对祖辈们的感恩和尽孝之情,也展现了礼仪之邦的儒雅。

在我国的这片土地上,有许多宏伟的墓葬令人惊叹。

里面复杂又智慧的建筑结构和珍贵的陪葬品,让众多古代的陵墓充满了历史意义。

同时,这些文物也引来了他人的觊觎。

因此古墓被盗的情况时有发生,让人防不胜防。

这些人有些是倒卖文物的不法分子,有些却是真心喜欢的收藏者。

其中最让人哭笑不得的就是出现在家拿大博物馆的,明朝一位大将军的陵墓,是直接将整座古墓都搬了过去!

我国有很多陪葬的珍稀宝贝,都被盗墓者挖掘一空,然后贱卖了。

所以海外爱好收藏的人,也能购买到我国的文物。

再加上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大肆抢夺,使得一些文物被运往海外。

甚至拿不走的被他们残忍的销毁,这对我国来说是很大的损失。

第1716章 他国镇馆之宝

国内流失海外的文物很多,特别是建国之前。

就算是建国之后,八九十年代盗墓也十分猖獗。

在这一段时间,很多珍贵文物流失海外,但是将整个墓葬迁移至海外的,还是很少见的。

位于家拿大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就做到了这一点。

这座博物馆的展厅之中,有许多来自我国的珍贵文物。

有甲骨文、瓷器等,而镇馆之宝就是一座完整的明朝将军墓,墓主人则是历史上战功显赫的祖大寿。

祖大寿的名号并不是很响亮,但是他的外甥却是家喻户晓的吴三桂。

他们都是明末清初的大将,也都背负着叛国之名。

不过历史上很多学者、史学家都对祖大寿降清的行为,没有多少苛责,觉得他最后投降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其实祖大寿第一次降清只是诈降,他奉孙承宗之命守大凌河城,但是城防还没有布置好,就被皇太极打了个措手不及。

祖大寿率领部队,坚守到弹尽粮绝,只能将战马杀了充饥。

在皇太极多次劝降之下,最后全军上下都主张投降清军。

祖大寿无奈之下,只能答应皇太极献城投降。

不过,他此时只是权宜之计,心里依然向着明朝。

后来祖大寿利用皇太极对他的信任,回到了锦州。

然后组织了当地的军事力量,转头开始攻打清军的队伍,这也让皇太极有些生气。

这次诈降为祖大寿博得了好的名声,然而却让他的处境比较尴尬。

他的这波操作被崇祯皇帝猜疑,使得他多次置身险境;

一方面他与清廷的关系再次紧张不已,最后依然被皇太极围攻。

随着清军一路紧逼锦州城也即将被攻破,祖大寿再次投降了。

这次降清之后皇太极不计前嫌,对祖大寿表示相当友好,但是这以后他并未得到清政府的重用。

由于外甥吴三桂的关系,他一直都受人尊敬。

顺治十三年,祖大寿因病去世,享年77岁。

他死后并没有回归故乡辽东,而是葬在了清河附近的永泰村。

祖大寿这位明朝的大将军,他怎么也不会想到,300多年后他的墓葬整个被盗取了家拿大,还成为他国的镇馆之宝。

其实祖大寿的墓中陪葬品并不多,但是外观非常的气派。

石门、石雕、石人几百年来保存得非常完好,整个墓葬重达150多吨。

祖大寿的墓被运到家拿大后,在安大略皇家博物馆重新被组装起来。

为了招揽游客,安大略皇家博物馆打出了“华夏明朝戍边名将祖大寿墓葬”的头衔,并附上祖大寿的生平。

这成功吸引了许多西方人前来参观,一度华夏明朝墓葬的真容。

明朝一代名将,死后几百年竟然远离故土,漂洋过海,成了他国的镇馆之宝。

而在当时的华夏,又有少多文物如同祖大寿的墓葬一般,因为各种原因流落海外。

这些文物有的被收藏在外国的博物馆中,有的进入了私人收藏家的口袋中,有的则下落不明。

说起来这座祖大寿的墓葬被盗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家拿大这家博物馆副馆长,非常喜欢我国历史和文化。

所以,他萌生了收藏一座墓葬的想法。

1918年,威廉雇佣了英国商人克罗夫茨,为他物色合适的墓葬。

克罗夫茨表面是皮货商,实际上是在我国倒卖文物获利。

克罗夫茨经常做盗墓的勾当,自然也比较熟悉我国比较有名的陵墓。

按照威廉的要求,他很快就锁定了祖大寿的墓葬。

紧接着他买通了一户姓祖的人家,谎称是祖大寿的后人,要修缮先祖的坟茔。

与此同时他还买通了当地的官员,为自己大开方便之门。

之后他瞒天过海地,利用修缮的理由,将整个陵墓拆解为可以运走的小部分,全部打包之后,运上了一艘从津城到家拿大的货轮。

祖大寿的墓葬,就这样漂洋过海去到了家拿大。

然后被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真实地还原出来,当做馆中的镇馆之宝。

如今这座墓葬依然没能回归祖国的怀抱,反而因为在当地稀有而引得很多人前去参观。

这座明朝将军墓宏大的规模,以及精美的石门、石雕,让家拿大的游客叹为观止。

这样保存完好的古墓,国内也不多见。

比他规模宏大的更是少见,比如这座墓葬,高六米,墓体、墓门具备,形态完整,雕刻细腻,做工考究。

可惜,除了这些外在的东西,古墓内部居然没有多少殉葬品,这里就产生了一些争议。

特别是到了现在,很多人要发出疑问,这座做工精美的墓葬,真的是祖大寿的墓葬吗。

令人诧异的是,当我们认为这是祖大寿的墓无疑时。

2013年,有人在兴城也发现一座祖大寿墓,并且墓中含有御赐的祭文碑,相关史料更是记载祖大寿葬于宁远。

不得不说这两项证据,强有力的证明了家拿大的“祖大寿墓”不是祖大寿的。

现代史学家也更倾向于,家拿大的馆藏墓葬,应该属于祖大寿后人。

后世对于祖大寿的评价褒贬不一,逃兵也成、懦夫也罢。

但是,祖大寿及一帮明末的爱国将领一样,应该受到后世的尊重。

他明知崇祯皇帝早已猜忌这些戍边大将,并且斩杀了更具有争议的袁崇焕,这一切都表明君臣早已离心离德。

但是,他面对满清的怀柔政策依旧坚守忠义,守护着朱家江山。

他明知大明内忧外患,气数已尽。

但还是使出浑身解数,诈降、偷袭、突围、筑城……

祖氏满门皆戮力捍卫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满门忠义无不令人扼腕痛惜。

当然,不管那座大墓是不是祖大寿的墓葬,作为华夏人依然希望它能够早日回到故土。

毕竟它在华夏人心目中的意义,是独一无二的。

我国的墓葬文物流落在世界各地,这是华夏人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

尤其像祖大寿这样有名的战将,生前为守卫国土和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人死后却被盗墓者移居海外。

最令人伤心的就是那些无知的盗墓贼,将自己国家的珍贵文物转运至国外,让国家蒙受损失。

第1717章 生相近,死相迫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