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191章

作者:疯神狂想

在我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

这套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就有2800多字。

这些铭文陈文哲虽然绝大部分都不认识,但是通过回溯,他还是知道,其上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

最主要的是,这一套编钟是最好的,最顶级的,要不然也不会被一位王侯陪葬。

通过回溯,陈文哲知道,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所以又有歌钟之称。

编钟虽作为一种较为古老的打击乐器,但其音质、音准、音色等方面,绝不逊色于排鼓、大鼓,大锣、小锣、大镲、小镲、钵等民族打击乐器。

也不逊色于定音鼓、马林巴、铝板琴、大军鼓、小军鼓等西洋打击乐器。

更不逊色于架子鼓等爵士打击乐器,如果不是使用起来有点麻烦,主要是这东西太贵,没有几个人用得起。

第1707章 盠青铜方彝

要是价格能便宜点,工艺能简单一些,编钟肯定更加普及,而就算这样,其地位也已在世界打击乐界中根深蒂固。

看完这套编钟,陈文哲的精神变得不在专注,主要是后面的青铜器,相比编钟就差了点意思。

直到他看到了几件盠青铜方彝,这东西就是宗彝?是方彝吧!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而与此应运而生的盛酒器也种类繁多。

“方彝”就是其中的一种。

方彝是我国古代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

彝本是青铜礼器的通称,宋人始称这类器物为方彝。

我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

这代表着我国5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

商晚期至西周中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1955年在西陕郿县出土的盠青铜方彝,就是西周时期方彝的典型代表。

此器物的制作年代为西周昭王、穆王时期,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当然,出土过宗彝的古墓还有不少,但是,这种器型多见,并不意味着它不珍贵。

陈文哲看着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之内拍摄的宗彝,通高22.8厘米,口横14.4厘米、口宽10.9厘米,腹深9.6厘米,重3.6千克。

盠,像是瓢的一种饮器,当然在这里肯定不是一件器物,而是一种官职,是一个比古代司马、司空还要高一级的官职。

眼前这件盠青铜方彝,其造型典雅庄重,纹饰繁缛缜密,层次清晰,极具艺术感染力,这肯定是西周青铜艺术品中的成功之作。

盠青铜方彝为盛酒器,整器由器身与器盖两部分组成。

器身呈长方形,体腔中空,腹部两侧置有象鼻上卷状耳,圈足较高,底缘外侈作阶状;

器盖作四阿式屋頂状,中脊中央处置四阿式屋顶状钮;

器盖中脊、四坡角与器身四转角均置扉棱。

器通体以云雷纹为地,器身、器盖中部饰渦紋,两侧对饰夔龙紋,其上饰穷曲纹,器圈足饰穷曲紋。

整器造型庄重典雅,装饰华美。

其整体造型反映看了当时的四面坡、重屋式的建筑结构,使今人可一窥周王室宫殿的建筑风采。

整器表面通体满饰花纹,最为醒目的是,器盖和器腹的中心位置,均装饰由涡纹和云纹组成的圆形漩涡纹。

此纹饰与同出一处的盠驹尊,主体纹饰如出一辙,令人不免猜测是否为一族徽标记。

器盖圆形漩涡纹上方装饰窃曲纹,两侧为夔纹。

颈部饰一周窃曲纹带,其下为两凹形槽。

腹部纹饰与器盖纹饰类似,也是圆形漩涡纹与夔纹的组合,并以云雷纹填地。

圈足饰窃曲纹带,与器腹也以两凹槽相隔。

这件宗彝,内壁铸铭文10行108字,记述某年八月周王对做器者的一次“册命”。

记载作器人“盠”,是周王的同宗。

周王命盠掌管司徒、司马、司空和周六师、殷八师的军政和屯田事务。

并赐盠衣物、玉佩和车马饰等厚赏。

盠因此作器以记其荣宠,颂扬天子恩泽。

盠之官职于叁有司之上,与西周宣王时期毛公鼎器铭所述毛公之某些职事相当。

可知盠在当时乃一代重臣,地位甚高,可补史佚之缺。

盠青铜方彝是我国最早有屯田的文字记录,是研究西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盠方彝的装饰采用浮雕技法,雕铸出粗犷豪放的文饰,装饰主次关系明确,层次十分清晰,达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其精美而又带有神秘色彩的文饰,浑厚庄重的器身以及铭文,通过雕铸将他们有机的融合到一起,再现了西周青铜器铸造业的辉煌。

这么一件青铜器,也就怪不得被单独拿出来刻录铭文以纪念,主要是因为他太过重要。

“封诸侯,班赐宗彝!”

这就是宗彝的重要之处,他是一种分封诸侯时期,天子赐予的信物,或者是一种礼器!

这种东西,很少在市场上出现,陈文哲知道的就一件。

那是唯一一件市场可流通的虢季氏青铜器。

相信有不少热爱文物艺术的小伙伴,有在我国国家博物馆里看过一件重量级青铜器——虢季子白盘。

作为镇馆之宝的它,也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而另一件与它地位不相上下的器物,近期却出现在了市场上。

最近苏富比纽约隆重推出了金石界著名青铜重器——虢季氏子组壶。

这件大名鼎鼎的青铜器,就是西周虢国宗彝。

它不仅有着极为丰富的来源著录,而且是世界上难有的名器。

那么,这件号称市场上唯一可以流通的虢季氏青铜器,到底什么来头?

在进入市场之前,它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什么样的青铜器才可以进入市场呢?那么就需要全方位了解这件青铜重器和它背后的故事。

虢季氏子组壶江湖地位非同一般,这件虢季氏子组壶上拍,为何能引起业界内外这么大的关注?

我们首先得知道虢国青铜器,虢国是我国西周时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诸侯国,其国君与周王室血脉相连、位高权重。

历史文献中曾出现过五个虢国名称:西虢、东虢、南虢、北虢以及小虢。

西虢及东虢封立于西周初期。

西虢位于雍州,今西陕宝鸡一带,东虢位于今南河省荥阳县。

以虢国青铜器为代表的虢国文化,是西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西周的青铜器中,虢国的青铜器以造型雄奇、纹饰精美、铸造工艺精湛而著称于世。

随便拿出一件都是顶级收藏品,比如我们前文提到的我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虢季子白盘。

而虢季氏家族是虢国当中的一个重要氏系,为西虢开国国君虢叔氏之分支。

在西周政治局势中占有重要的角色、尤其在西周晚期的虢季氏家族先后出现了虢宣公、虢文公等王朝卿士。

他们在西周王朝统治格局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所以他们家的青铜器,出品必定是有品质保证的。

第1708章 价值堪比“虢氏”青铜

关于此件虢季氏子组壶的最早著录,可见于吴云《两罍轩彝器图释》。

吴云可是清代有名的金石学家、收藏家,收藏了逾百件高古青铜器。

其书斋“两罍轩”,即得名于他收藏的一对重要青铜罍。

吴云与其他重要金石鉴藏家,如潘祖荫、吴大澄、陈介祺及李鸿裔等相交甚好。

他们经常见面或通信,讨论及交换藏品。

据《两罍轩彝器图释》记,吴云将本壶及一件商代立戈父丁彝,赠予李鸿裔。

从这一点不难发现,虢季氏子组壶自清末起即已深受无数金石大家珍视及推崇。

所以这件青铜器他流传有序,这一点在拍卖市场上格外重要,特别是对于青铜器来说。

这才让它,变成了市场上唯一的流通者。

所以,此件虢季氏子组壶备受关注的另一原因,就是因为它是此类青铜器的市场唯一流通者。

熟知收藏市场规则的小伙伴都知道,青铜器不是可以随意市场买卖的。

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国家文物部门尚未开放青铜器市场。

也就是说,我国限制青铜器的流通。

法律只允许流传有序的传世青铜器,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市场上交易,流通量不大。

所以,虢季氏子组壶能够正常的市场流通,不仅因为流传有序,更是因为近几年为数不多能流通的青铜重器,大多都在海外上拍。

据载其于清代西陕凤翔出土,虢季氏子组壶极有可能于乾隆末年已出。

先后为清末鉴藏大家吴云、李鸿裔及邹安(1864-1940)珍藏,身世无比显赫。

清末至今,本壶及其铭文之著录多达三十余宗,经中外学者大量引用研究,近年市场所见青铜器罕有出其右者。

例如,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吴大澄的《愙斋集古录》。

其他还有吴云的《两罍轩彝器图释》、王国维的《国朝金文著录表》、邹安的《周金文存》、《双王鉨斋金石图录》等著录都明确提到了此壶。

虢季氏子组壶的器形、纹饰、铭文都十分独特。

尤其是它的铭文更是使它成为了孤品,因为不可能再出现同样铭文和器形的东西。

虢季氏子组壶内颈铭十七字:“虢季氏子组作宝壶子子孙孙永宝其用享”。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