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143章

作者:疯神狂想

通体施仿官釉,色泽凝润,釉质肥厚。

开片自然,极见匀净雅靓之致,荡漾着婉约含蓄之气息。

接下来就是有点难度的釉色,比如光绪霁蓝釉粉彩寿桃象耳琮式瓶,口径9cm,高28.8cm。

这只瓶子敛口、短颈、方形桶腹、圈足。

其形乃仿文化期玉琮而制,通体满施霁蓝釉。

釉色均匀浓厚,色如蓝宝石,沉静浓郁。

腹两侧对饰象耳,下衔圆环,有太平有象之吉祥寓意。

口、底处均饰一周粉彩回纹饰。

瓶身则以粉彩绘桃树,树干以墨彩浓淡点燃,又以粉彩、绿彩绘画饱满的仙桃和鲜嫩的桃叶。

整器绘画细致,粉彩拟生,十分精美。

除了这一只漂亮的琮式瓶,陈文哲记得光绪时期,好像还有一件霁蓝釉象耳琮式瓶。

这只瓶子口径9cm,高29.5cm。

瓶体模仿玉琮形制,呈天圆地方之形。

腹部两侧贴饰双象形耳,象鼻衔环,雕刻精致,意合天地矩象。

整器通施霁蓝釉,釉面肥厚莹润,釉色凝重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蓝如深海,呈色较稳定。

整器造型周正,端凝敦厚,静穆古朴。

青釉、蓝釉都做了,那么也不介意再做一件紫金釉琮式瓶。

这一件口径7.4cm,高25.4cm。

方形直腹,器身四面以凸起的横竖线纹为装饰。

施紫金釉,凝重古朴,气韵幽雅,光泽感强。

釉层肥润如脂,胎质致密坚硬,造型挺拔端庄,古韵盎然,为典型的仿古造型器之精品。

清代的琮式瓶,仿这么几件也就算了。

接下来就是明代,而这一时期的仿官窑器,一般都是在景镇完成的。

北宋时期,景镇的瓷业开始兴旺发达。

到了明代,景镇在全国的瓷器产业里占据了主要市场,近乎变成“一花独放”的局面。

明代景镇瓷业烧造盛况空前,各地名师巨匠先后流向景镇,有“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称。

为了满足宫廷用瓷的需要,及朝廷对内外赏赐和交换,明初开始建立御窑厂。

在御窑厂生产的产品中,不惜财力仿烧前代名瓷,追求艺术欣赏价值的特色非常突出。

这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仿宋代名窑名瓷。

此时也是我国古代,大量生产仿古瓷的开端。

明代景镇的是御窑厂成化官窑,就有仿制官窑的。

由于景镇属于高岭土胎,高岭土胎是没有铁质的,含铁量是很低的,为了仿制出官窑的效果,窑工就会在瓷胎里加上含有铁质的瓷元素。

于是仿制出来的瓷器,就出现了类似紫口铁足的效果,釉质也有了肥厚的感觉。

明代仿宋官窑瓷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全盘模仿,从造型到釉色,以致真假难辨。

一类是继承宋代制瓷传统,意在展现明代高超的制瓷水平,只模仿釉色,而保留当朝瓷器的造型。

与宋以后的历代仿品相比,明代仿宋官窑瓷器的水平堪称一流,再现了宋代官窑瓷器的典雅风采。

陈文哲先仿了一件中规中矩的琮式瓶,接着他就开始仿一些特殊的器型。

比如仿官窑的琮式笔添,还有仿官窑的琮式笔洗。

琮式仿官窑笔舔,边长8厘米,高2.4厘米。

这只仿宋官窑琮式笔舔,月白釉,有紫口铁足。

仿官琮式洗,隐开片,边缘薄釉处隐见胎骨中铁质添加物,形成紫口。

外形就是一只下盘子,但是外面的纹饰是琮式瓶的样式。

仿完了这两件,陈文哲直接做了一件明代仿官釉三联瓶。

毕竟三联瓶这种器型,还是十分特殊的。

第1641章 元人更会玩

这件明代仿官窑的三联瓶,高24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8.5厘米。

它通体施仿官釉,釉色灰青,口沿及底足皆施酱色釉。

器身由三个相同小筒瓶粘连一体,造型新颖,属于明代始创器型。

当然,这里说的只是三联筒瓶。

这种连体的三只瓶子组合,并不是明代就出现的,在宋代就有。

这种器型最出名的应该是收藏于江浙省博物馆的一件南宋瓷器。

那是诞生在丽水龙泉窑的青瓷三联大吉瓶,它之所以出名,完全是因为严格来说,它确实是残次品。

那么,什么是三联瓶?什么又是大吉瓶?

三联顾名思义,就是三件连接在一起,组合成一体的瓷器。

而大吉瓶,是宋代最流行的一种瓷瓶样式。

大吉瓶,不仅流行于宋朝,还是江浙的代表作。

而丽水龙泉窑的大吉瓶,更是赫赫有名。

这种瓶子因为从侧面看上去像一个“吉”字,所以被叫做“大吉瓶”。

800年前的一天,估计是烧造它的工匠想摸鱼,图方便,就把三件大吉瓶放在了同一个匣钵里烧。

结果烧的时候出了意外,中间的瓷瓶哎呀一滑,就滑出了这件独一无二的三联瓶。

一次意外,造就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三联大吉瓶。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工匠没有打碎这件残次品,反而留了下来。

这件800年前的三联瓶,就因为中间一件大吉瓶的摔倒,形成了一件独特的瓷器,这也许就是残缺美?

不在特意仿制琮式瓶,陈文哲开始肆意挥洒他的想象力。

所以他接着仿了一件炉子,这是一件清宫旧藏。

这一件仿官釉双耳三足炉,高10.5厘米,口径11.5厘米,足距7.5厘米。

炉呈鬲式,唇口,口上对称置两环耳,圆腹。

旗下承三只乳状足,炉内有六个支烧钉痕,炉底有三个支烧钉痕。

此炉造型古朴,釉色及釉面开片纹颇似宋官窑瓷器。

但宋官窑瓷器无此造型,堪称明代仿官釉瓷器中的佳品。

目前发现的明代官窑仿宋官窑,集中在成化朝。

器型主要为鼎、尊、炉、瓶、杯、壶、钵、碗、盘、洗、渣斗、盆托、笔山等。

几乎包括所有的器型,并且多数不署年款。

成化仿官窑的特征十分明显,一般器物底足涂有酱黄釉,釉色青中泛灰,釉面光泽较强,开片大而且隐而不清。

这种器物包括渣斗、盆托等。

再就是器物口沿和底足都涂有酱黄釉,或者仅仅底足涂有酱黄釉。

釉色青中泛绿,釉质较为肥厚,光泽较强,开片纹除了少数比较密集外,大部分较稀疏。

同时,在明代中晚期的时候,民窑也开始仿宋官窑。

器型主要为尊、瓶、洗、笔山等摆设器。

日常用瓷如碗、盘等几乎不见,并且多数不署年款。

这可能是因为仿制工艺比较难,仿制者出于经济利益的目的,倾向于仿制卖价较高的瓷器。

这一点,与明官窑明显地不同。

民窑仿官窑瓷器,底足涂有酱黄釉,以显示铁足。

釉色天青偏蓝,纹线显示浅黄色,以显示“金丝”的效果。

开片纹或者比较密集,或者比较稀疏,一些纹片呈现不规则的密集细毛状。

接下来就到了元代,而元代的人好像更会玩,他们把琮式瓶玩出了新花样!

我们现在买东西的时候,总是希望商家能够赠送一些小礼品。

比如买电脑会要求送鼠标、电脑包之类的配件。

这样就会有一种获得实惠的感觉,不过,这种1+N的赠品策略,可不是现代商家的促销手段。

有一件元代的瓷器,就像我们展示了700多年前的陶瓷产生者,是怎样实现器物买一赠一的。

这是一件元代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和普通的琮式瓶造型不同,它是琮式瓶主体和下半部分底座共同构成的。

如果只看琮式瓶的主体部分,我们很熟悉了,它是来自远古的造型“琮”。

琮是上三代的礼器,到了宋代,商周时期的礼器形象,以另一种方式重现的往日的荣光。

现在我们一般称为,宋代的复古运动。

宋人追慕三代的礼法,并对那个时期的器物有着狂热的追求。

他们不光喜欢收藏商周战国的古董,还用他们最擅长的材质——瓷。

他们用瓷复活了那些古老神秘,又具有威严的礼器。

琮就是其中的一种,以龙泉窑生产的居多。

到了宋代,它已经不像《周礼》中那样,有严格的使用规定,而是发展了新用途,陈设、插花皆可。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