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98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长安?你问长安啊!你问我长安有多富?来来你过来我告诉你!你看你小婶子漂亮不?”

  郭广成婚宴上,张昭脱下了皮甲,换上了一身紫袍,头戴罗幞头,腰挂金鱼袋,手里拿着一把附庸风雅的折扇。

  可别小看这把折扇,首先唐代是没有折扇只有团扇的,其次折扇代表的,还是极高的制作工艺。

  完全可以算是此时的高科技了,光是纸张这一关,绝大部分地方都弄不出来。

  这个绝大部分地方,是包括了大唐在内所有国家的绝大部分地方。

  张昭这把折扇的纸,是专门托行商带来的宣纸,一张宣纸的价格在安西,能值二十张羊皮。

  众人哄笑着把一个矮个子小子推到了张昭面前,这小子是郭广成的亲侄子,已经十五六岁了。

  张昭哈哈大笑着揽着小子的肩膀,“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你这小婶子漂亮不?”

  这要是在明清时代,特别是满清的话,新娘子被人这么调戏,估计可以直接投河了。

  但在唐代,特别还是在安西,还是回鹘人的情况下,阿罗珞没觉得半分不好意思,甚至还得意的舞了两下,向众人展示了一下她灵动的身姿和身上披着的绸缎。

  小侄子面孔红红的偷瞄了几眼,最后低下头哼哧哼哧了半天,“漂亮!我叔可有福咧!”

  “哈哈哈哈!”周围围着的人都笑得前俯后仰的!

  “那我告诉你,在长安,你小婶子这样的美人,起码有一万个!”笑声过后,张昭大声说道。

  “二郎君你讲大话,哪有一个城光是美人就有一万的,那这城得有多大?怕不得有一百万人?”

  “哈哈,就是,咱这八剌沙衮把所有人都算上,不知道有没有二十万,八剌沙衮城中也就三万多人,什么样的城,能五个八剌沙衮人这么多?”

  周围一片不信,说这话的是一个穿着景教僧袍的年轻人,看起来还有些见识,不顾也就仅限于知道八剌沙衮周边了。

  “一百万人很多?我告诉你们,光是长安城就有一百万!加上周边的话,最少在二百万以上,每日光是要杀的猪羊,就有数万口!

  八剌沙衮?八剌沙衮在中原,也就是一个下等州的规模!

  你们困居苦寒之地太久,已经不知道咱们大唐曾经有多富庶了,你们应该跟我出去看看,长长见识!”

  张昭有种八九十年代时打工回乡,然后给村里人讲述大城市富庶的感觉一样。

  “咱们再说说绸缎,你们知道开元四年的时候,蜀地一次性向明皇进贡多少蜀锦吗?”说着,张昭伸出右手两跟手指连续抖了三抖。

  “整整二十万匹!”

  “嚯!”周围的人发出一阵阵惊呼,一匹绸缎大约是四丈,也就是四十尺左右,阿罗珞身上那些能买下他全族的绸缎,也不过就是十尺,刚好一丈,仅仅四分之一匹。

  “不说长安,就说咱们安西四镇强大的时候,安西行营在入京勤王之前,高节帅麾下光甲士就有三万,两人一套扎甲,一人一套皮甲,良马有六七万匹,驴骡二十万匹,刀枪剑戟无算。

  除此之外,还能驱动疏勒裴家、龟兹白家、焉耆龙家,于阗尉迟家十数万军马,就是传到郭令公手中,至少也还有数千甲士,牲畜十五万以上!”

  这次周围没了惊呼,而是一片沉默,因为他们根本想象不到,数万甲士是个什么样子。

  此时的安西大国,不管是高昌回鹘还是喀喇汗国或者于阗,都拿不出哪怕一万铁甲士。

  归义军之所以能以区区瓜沙二州坚守两百多年,就是因为他们手里捏着祖先传下来的大量甲胄。

  能以二十几三十万人的体量,拉出三四千铁甲士,府兵也可以做到人人有甲,这也是归义军经常自吹番汉精兵一万强的底气。

  郭家人之所以觉得波斯萨曼国不可战胜,也是因为萨曼波斯是安西河中唯一能有铁甲上万的大国。

  “张二郎君,你说的这些,不过都是过去的事了!我们现在别说祖先的数千甲士,牲畜数十万匹,就是一百套甲都拿不出来,牲畜只有万余。

  大唐确实富贵,可那也是圣人,是达官贵人的富贵,与我等苦哈哈有何关系?”

  “还未请教?”张昭拱了拱手,看着这个剑眉星目、相貌不凡的中年男子问道。

  “在下郭广胜,家父就是审慎大德玄成,你身边的郭广成,乃是某幼弟!”

  郭广胜一拱手回礼,周围的郭家人都噤声了,看起来,他应该是郭家比较有权威的之一。

  “郭兄长如此说话,某,不能同意。”张昭啪的一声把折扇合上摇了摇头。

  “当年大唐强盛的时候,安西之地唐儿是何等地位?别说什么伯克贵族,就算是诸国国王,在唐儿眼中又算什么?各地镇守使才是国主!

  而到了现在,咱们又是个什么地位?昔年咱们苦守安西,一个小部落的土酋都敢想着从咱们身上咬下一块肉,怎能说大唐只是圣人与达官贵人的大唐?

  还有!你们郭家,老令公可是威武郡王,安西四镇节度使,难道这还不是达官贵人?

  老令公的伯父,汾阳忠武郡公郭太师(郭子仪)乃是国之柱石,八子八婿皆为朝廷高官。

  光是这一门,就出了一个郡王,三个国公,四人尚公主。

  大唐懿安皇后,穆庙睿圣文惠孝皇帝之生母,就是郭太师的孙女。

  这样家世,你跟我说你们不是朝廷显贵?你跟我说大唐朝廷跟你们无关?

  这是哪来的道理?安西的穷苦生活,已经堵塞了你的耳目,家国天下都被你忘的一干二净了吗?”

  这才是真正的重磅炸弹,这些郭家人被困在八剌沙衮附近,几代人都过的极为穷困。

  别以为什么景教大德能过上多好的日子,张昭看了看周围的郭家人,全是穿着简陋的麻布衣服。

  虽然不至于面有菜色,但看他们刚才吃肉那种你争我夺的样子,过的也不富裕。

  堂堂威仪大德的幼子娶亲,也就只能在腰间系一条绸缎当做富贵。

  这里的郭家子弟,有一把破铁剑就算不错了,大部分人只能有杆长枪,因为他们只装备的起铁枪头,还不如目前中原的团结兵。

  极度的穷困,加上百余年躲躲藏藏的时光,已经把她们血脉中的骄傲消磨的差不多了,他们这次只想着逃避,就是体现。

  但愿自己还能带给他们希望,能唤醒他们。

  郭广成眼睛里射出了精光,被张昭拦着的侄子也一脸向往,所有人啃咬肉骨头的动作都慢了下来。

  他们从没想过,郭家在中原能富贵如此,连大唐的皇帝,都是他们的郭家女儿生的。

  “不想祖先富贵如此!真真羞煞人也!”

  郭广成羞愧的丢掉手里的羊骨头,只觉得原来美味无比的肉食,突然变得没了味道。

  “某郭广胜,见过张二郎君,某在郭家是长子,二郎君叫我郭大郎就是!”

  郭广胜也羞惭的呐呐了片刻,最后终于整理了一下衣服,郑重的向张昭通报了姓名。

  “郭大郎?”这个名字,张昭忍不住失神了片刻,他还轻轻念叨了出来,不过马上就知道要坏事了。

  果然本来还有惭愧之色的郭广胜,脸色难看了起来,他带着几分怒气,看着张昭。

  “看来二郎君一定是找到了其他几家的人了,没错,六十年前被他们称为叛徒的郭大郎,正是某之阿公!”

  “郭家大郎,在下郑通,你比某大一些,某应该称你为兄长,六十年前,确实是我们的父祖辈错怪了令祖父!”

  惠通和尚郑通从张昭身后走了出来,满脸的难受。

  “错怪!哼!还不错!你们郑、杨、李、鲁四家终于不认为我阿公是叛徒了吗?

  我阿公到现在尸骨无存,阿公三位阿弟,十余个嫡亲子侄,都丧命于西州,哪有这样的去当叛徒的?

  就算是当叛徒,日后也该来接我们这些叛徒之后去享受荣华富贵吧,哪有自己身死还搭上全族的叛徒?”

  郭广胜那张帅脸上尽是扭曲,果然张昭猜的没错,郭家人对于自己的遭遇,心里还是有疙瘩的。

  “郭大郎,你家虽然也死人了,但你看看四周,单单是在这,你们郭家的男儿怕不是就有上百之多吧!

  那你再看看我们李家,六十年前,某李家也是男丁上百的大族,可西州被伏,我李家负责断后,一百几十人去,只有十几人回,六十年下来,当初数百人的大族,已经几乎要绝嗣了!

  这比你们郭家如何?当年你阿公郭大郎是我们五姓三王家的首领,难道西州被伏,不是你祖的责任吗?”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万事开头难

  五姓是指当年安西节度使、节度副使、镇守使的后人,有郭、李、杨、郑、鲁五个大姓。

  三王家则指的是与安西军一起固守的胡人王族,也就是疏勒裴家、龟兹白家、焉耆龙家、拔汗那薛家这四姓王族。

  后来焉耆龙家人东迁去了肃州,于是就变成了三王家,当然他们不是安西军全部,其中还有罗、苏等小姓。

  李七郎一席话说的郭广胜哑口无言,因为郭广胜有时候也在想这件事,其他四姓和三王家都是以他祖父为首领,大家被伏击损失惨重,他祖父郭大郎自然要负最大的责任。

  周围的郭家人也沉默了起来,他们郭家现在虽然过得苦,但也还有两千多人在。

  周围被他们用景教团结起来,听他们郭家指挥的各部族,更是有六七千之多。

  可是李家呢,李家受命断后,几乎都要绝嗣了。

  “这都是过去的事了,你祖父受了误会,那咱们就该把这误会说清楚,心生怨怼那可不好。

  你们有怨气,那让几乎被族灭的李家人怎么想?

  当年五姓三王家亲如兄弟,共抗吐蕃,互相扶持,祖先若知你们反目,九泉之下怎会安宁?”

  张昭拿着李七郎的手,把他和郑通带到了郭广胜面前,轻轻的劝解道。

  不过气氛任然有些尴尬,毕竟几十年的误会,不会因为张昭这几句话就解开。

  但张昭有办法,既然暂时解不开误会,那就先竖一个够共同的敌人吧。

  “郭大郎,难道你们不想知道六十年前是谁陷害了你们的祖先吗?不想知道那个所谓的天使和伊西节度使到底是谁吗?”

  “二郎君已经查出是何人了?还请告知我等!”

  郭广胜当即了冲着拱了拱手,对啊!既然他们找上们来,还自己承认当年他祖父不是叛徒,必然是知道是谁了!

  “此人就是高昌回鹘汗国的第一任大汗,今高昌回鹘乌母主可汗的四世祖仆固俊。”

  郭广胜一听脸色顿时巨变,张昭则接着开始说道,“其实当年我祖张义潮公已经推翻吐蕃暴政,并打通甘凉与朝廷取得联系了。

  若是知道令祖父等尚在龟兹苦支撑,定然会亲自率军西进,可惜,双方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不然安西局势,必然会大不相同。”

  张昭说着,干脆把当年高昌回鹘建立者仆固俊为何要选择伏击龟兹安西军等事情讲了一遍,在场众人无不咬牙切齿,扼腕叹息。

  龟兹的安西军一直坚持到了840年才取消大唐安西军的称号,860年才确实守不住龟兹。

  而张义潮沙州举义是在848年,收复河西六郡也不过就是在863年就完成了。

  双方若是能知道彼此存在,甚至就是当时的唐廷稍微宽容一点归义军,情况就很可能完全不同。

  而且,张昭又忍不住思维开始发散了,如果当年的归义军能与安西军余部接洽上,那就很可能不会派仆固俊西征,而是派张议潮的女婿李明振或者索勋去。

  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高昌回鹘,也不会有郭大郎被伏击的事,毕竟李明振和索勋不是回鹘人,就算要割据,那也不会去害安西军。

  如果这两地都在唐儿手中,加上李圣天的于阗国,西北之地很可能出现了一个以唐儿为主的超大号归义军。

  要是有这么个归义军,哪怕是联盟存在,定难军李家的西夏就很可能不会做大。

  陆上丝绸之路或许在北宋还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开封城就不用承担那么重的责任,历史上的靖康之难等破事,也许就不会发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