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91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几人对望了一眼后,由惠兴和尚杨和出言表态了。

  张昭点了点头,“是该回一次长安,是该去问问朝廷为什么就忘了我们这些人?

  不过若是要问为何坚守了二百年?那我现在就可以告诉大家!

  我们不是为李唐皇室在坚守,也不是为了生存下去而坚守,而是为了我们身上的血脉文化在坚守。

  这大唐,不是李家的大唐,而是汉唐的大唐,是我们所有人的大唐,我们坚守的,是轩辕黄帝传承给我们的血脉和荣耀!”

第一百五十八章 铁甲何处寻

  张昭喝的酩酊大醉,他宴请了所有能从疏勒城找到的安西军后裔,总共不过一百三十七人。

  这一百三十七人,男女老少都有,丁壮并不多,大多数还几乎快成土著了,很多只是还记得祖先,连汉话都说不利索。

  但张昭没有丝毫看不起的意思,在几百万胡人的包围下,平日根本没有说汉话的氛围,一百多年下来,还能有一百多人在,算是不错了。

  当然这不代表着安西军后人就只有这么一百多人,郑通和李七郎给了张昭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

  那就是在疏勒逐渐绿化的过程中,迁移到这里安西军后裔,害怕再次成为下一个被针对的对象,为了族群的安全,他们在几年内又连续迁出了疏勒。

  在迁出疏勒的安西军后裔中,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以杨家和郑家为首,他们往拔汗那国,也就是费尔干纳盆地迁移而去。

  因为拔汗那国王在被大食灭国之后,曾带着族人到疏勒寻求安西军庇护,不过彼时安西军正面对吐蕃军的巨大威胁,根本没能力西进费尔干纳盆地,为拔汗那王复国。

  于是几十年下来,复国无望的拔汗那国王这支人,最后也融合进了安西军中。

  所以在迁出疏勒的时候,郑家和杨家就与拔汗那王后裔一起,迁回了拔汗那。

  不但因为拔汗那王族后裔熟悉当地,还因为费尔干纳是个盆地,四周多崇山峻岭,加之此时人烟稀少,只要往山上一藏,就可以避开大部分敌人,苦是苦了点,但能活下来。

  第二支人则牵往了疏勒以南的葛罗岭一带,因为当时葱岭守捉将罗家的后人还在此地坚持,同样也是高山峻岭,利于躲藏,这支人以疏勒镇守使鲁阳的后人为主,兼有苏、白等家。

  这两支人中,迁往拔汗那国的这支,人数最多,郑通和李七郎这样留在疏勒城依附大云寺的,实际上就是这支人留在疏勒的眼线。

  不过他们也因为各种原因,已经七八年没有音讯了,不过八年以前,这支人派人来过疏勒,据说已有丁口数千,还修了城池,建了学堂。

  可是前去葛罗岭的这一支人,情况就有些不妙,他们被喀喇汗国派人攻打过好几次,还出了泄露忠贞库秘密的鲁三郎这种叛徒,搞不好已经族灭了都未可知。

  除了这两支人以外,还有一支人,也就是被怀疑是叛徒,与众人闹翻选择了东迁的郭家。

  现在只知道他们是在大约四十年前迁到了龟兹附近,也有说他们往碎叶城的方向去了。

  但这只是个大概的说法,具体连道真大师,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身在何处。

  郭家人是安西军中人数最多的家族,要是他们还在的话,丁口也不少,四十年繁衍下来,起码有上万人,必须要找到。

  至于这些人不去于阗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于阗的李圣天也是胡人,虽然张昭从后世历史中发生的事情,知道李圣天坚守汉家文化,是个精唐,但安西军不知道啊!

  何况当年吐蕃人攻陷于阗的时候,李圣天的祖上可是当过叛徒的。

  不然怎么疏勒裴和龟兹白这两家王族都被吐蕃人杀了个精光,反而于阗的尉迟家能独存,最后还能翻盘,就是因为他们在吐蕃人攻陷于阗的战争中,选择了投降。

  惠兴和尚的祖先,于阗镇守使杨日佑,就是因为尉迟家投靠吐蕃而被迫北撤的,所以从内心来说,安西军的后裔们,根本就不信任于阗尉迟家。

  加上当年安西军的后裔在西州被胡人突袭,到了疏勒又被喀喇汗视为异类连连打击,他们已经不相信任何安西的胡人了。

  他们只想着怎么把自己藏起来,藏深一点,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这样隐藏下去,才能等到中原复兴,派兵西进的时候。

  了解完了这些,张昭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安西军的后裔人数应该不算太多,最多也能找到一两万人。

  同时于阗的几千唐儿已经注定不会跟他走,那么他能带回去的人,应该不会太多,还是要走精兵路线才行。

  但此时的安西生产力是很低的,铁甲乃至铁制武器,都是非常珍贵的。

  可要走精兵路线,就要大量的铁甲和武器,就他现在这憾山都一百来套甲,已经把张昭的家底都快掏空了。

  此后虽然从萨克图的宝库中搜罗到了不少,但也就一百多套,从李圣天那里要来的甲,也就是几十套而已,满足现阶段是没问题的,但要回到瓜沙去夺权,还是远远不够。

  所以张昭现在最大的需求,就是铁甲,可是以安西原始的冶铁业,要在短时间搞出几百套铁甲,是非常不现实的,非要找,就只有一个地方或许可以满足。

  那就是安西军后裔埋藏的宝藏忠贞库,按照道真大师的说法,忠贞库中没有多少金银,这也跟张昭猜的差不多,当年安西军都被打的只剩下了龟兹一城,连两万人的衣食都不能供应,哪有多少金银埋到地下。

  但是这忠贞库中,却有两样宝物是张昭眼馋不已的,一是按照流传下来的账册统计,忠贞库中最少有扎甲等铁甲五百套以上,生铁数万斤,其余各种刀枪剑戟无数。

  这个张昭是相信的,因为当年大唐的安西军可是唐军中装备最好的军队之一,鼎盛时期有兵五六万的安西军,存下几百套扎甲和大量武器,完全是有可能的。

  虽然现在忠贞库已经在地底埋藏快五十年,但只要保存的好一点,不被水给泡了,武器可能已经被损坏,但甲胄还是有价值的。

  就算有所损坏,也不过就是去锈和重新打磨、穿绳等事,穿越前他就是搞这个的,修复甲胄应该不难。

  第二样宝物就是忠贞库中藏有大云寺埋藏的大量珍贵佛经,其中最珍贵的,就是曾经存放于大云寺中的释迦摩尼佛舍利和传说释迦摩尼出生时用过的佛诞床。

  如今整个河西之地最为信佛,特别是盘踞凉州周围嗢末人非常虔信。

  嗢末人是吐蕃六谷部的祖先,其中很多是实际上是陇西唐民的后代,密宗佛教嘛,后世共和国了藏人还信的很虔诚呢。

  要是有了佛教的佛门护法伽蓝和释迦摩尼宝物加持,加上凉州大云寺的住持,就是三藏法师僧伽罗摩的弟子。

  张昭如果能从安西带回上千甲士,或许就可以借势成为高骈之后第二个收揽嗢末部的人。

  有了他们的支持,张昭才能占据凉州,对抗灵武节度使韩家和定难军李家,进而把触手伸向中原。

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间清醒曹元忻

  疏勒城,原喀喇汗国布格拉汗萨克图的王宫,现在变成李圣天的王宫了。

  曹元忻带着七八个侍女,侍女们手中托着一套华丽的礼服,这是于阗王室织工按照唐代皇后形制,仿制出来的皇后大礼服。

  穿过了几道带着天方教风格的圆门,曹元忻就看见了背对他坐着的李圣天,挥了挥手,让身后的侍女们下去,曹元忻轻轻走到了李圣天身侧。

  “二郎还在跟奴置气呢?”曹元忻脸上露出了几分大姐姐般的宠溺表情,她先让李圣天看见她的笑脸后,才走到李圣天的背后,为他揉捏起了肩膀。

  如果张昭在这的话,瞬间就能知道曹元忻能拿捏住李圣天的最大原因。

  虽然李圣天比曹元忻大得多,虽然在别人眼中李圣天是决定几十万人生死的大圣天子,但在这曹元忻这,就好像是个淘气的小弟弟一样。

  襁褓中失去了母亲,视为母亲的长姐又在他十来岁时远嫁,加上父亲严厉过头,李圣天竟然有了很深的恋母情结。

  对于能在他面前摆出一副成熟大姐姐样子的曹元忻,李圣天确实是很喜爱,甚至对于曹元忻的那一点点约束,李圣天竟然还感到十分的舒服。

  “好了!好了!还生什么气嘛!仲云王的两个女儿奴家正在加紧调教,你就稍等些日子,保管几年后给你两个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精擅的美人!”

  作为一个已经三十多岁,在这个时代能自称老妇的女人,曹元忻深刻明白光靠姿色,她已经在李圣天这没什么优势了。

  所以她现在开始往亦妻亦姐这样的角色转变,从一个限制各种妖艳美色接近李圣天的独宠后宫王后,变成一个妖艳美色只能由她提供的开明大妇。

  要说李圣天对于曹元忻把萨克图王后曹氏提前接跑,然后又送到了张昭床上没有怨气,那肯定是假的,不过也不值得因为这事跟曹元忻翻脸。

  更何况张昭可是他外甥,还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外甥,李圣天再馋萨克图的王后,也拉不下来脸跟张昭抢啊!

  “某非为一女子,实因当下局势忧虑尔!”李圣天拍了拍左边的肩膀,示意曹元忻在这要捏重一点。

  身在李圣天背后的曹元忻嘴角微微翘起,不是就怪了!不过她当然不会去拆穿,反而赶紧岔开了话题。

  “我就知道二郎这样的英主,岂会在意区区妇人,让奴猜一猜,二郎莫非是为了另一个二郎而忧虑?”

  李圣天行二,张昭也行二,所以曹元忻说张昭是另一个二郎。

  “六娘知我啊!我李二郎是长姐一手抚养长大,没有长姐某能否长大成人都未可知,而张二郎初到金国不过八个月,就已经帮我攻下疏勒,摧破腹心之患的强敌。

  他们母子二人对某以及大金国,一个恩深似海,一个功比天高,所以某必须要加封张二郎为破虏州刺史,知破虏州事。

  可是这一州军民部落数万口人皆由张二郎掌控,况且其手下憾山都甲士战力之强,比某五百精锐宫卫都有过之。

  更何况这些人在沙洲也不过就是与某宫卫相当,到了二郎手里就能变成最精悍陷阵锐士,连那几百矿工和三教义从都隐有精兵之相,二郎这是能练兵的帅才啊!”

  曹元忻闻言叹了口气,随后坐到了李圣天身边,这听着好像是李圣天在夸赞张昭,但实际上是带着浓浓的,呃!说忌惮可能不准确,应该说忧虑比较合适。

  因为从目前的形势来说,张昭这样的于阗国‘塞王’,已经对国王李圣天的权力形成一定的隐患了。

  更别提以后,张昭是说他要回瓜沙去,但以后的事谁说的准呢?说不定张二郎觉得于阗金国好,要留下来呢?

  就张昭这样的能力,在于阗金国呆个十年八年的,以后这国家估计就没有太子李从德什么事了。

  但李圣天又不能把张昭怎么样,人家只是个外甥,都肯舍出命去为你的基业血战,你还要猜忌,你还要针对,那让其他人怎么看?

  曹元忻突然想到了一句话,‘赏无可赏,唯有赐死!’原来她以为这是句玩笑话,现在看来,竟然是非常有道理的。

  再这么发展下去,张二郎不回瓜沙的话,恐怕真的只有把他赐死一条路。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太子李从德的地位,原来历史上好多的功高盖主者并不是他有多想震主,而是主被他给震着了。

  “而且,六娘,某还不得不把另一件重要事情委派给张二郎,八剌沙衮那边来人了,他们想奉我为主,以报答某亲率大军为他们解围之恩,同时提特西古大事也派来了密使,他希望某能支持他!”

  听到李圣天这么说,曹元忻的眉头几乎都皱成了一个几字。

  “八剌沙衮是景教的大本营,提特西古大师是不是太着急了点,如今萨克图只是战败,可不是败亡,强敌未去,八剌沙衮的佛教徒和景教徒之间又要展开斗争了吗?”

  “所以这只有让张二郎去了,只要他这样的身份才能压制住提特西古大师,保证八剌沙衮的稳定!”说着李圣天深深叹了口气。

  “本来此事,某去是最合适的,但从疏勒到八剌沙衮,再快也得两个多月,还要翻越高山和峡谷,来回加上处理八剌沙衮之事,那就是半年过去了。

  可如今疏勒刚刚占据,四周部落中还有大量心向萨克图的,某实在没时间走这么远,让其他人去的话,还没有张二郎去放心。”

  李圣天满脸的无奈,目前于阗国的形势,实际上是不能再依赖张昭了。

  他这就这么几十万人的小国,加上安西各族一直有服从强者的习惯,一直重要张昭下去,很快就要喧宾夺主,可实在又没有比张昭更合适的人选。

  “难怪老泰山宁愿送上几十精锐甲士也要把张二郎送走了,这样的人物,不能杀,那就只好让他离自己远远的才好。”李圣天对着曹元忻苦笑一声。

  曹元忻站起身来,郑重的走到李圣天身前,随后慢慢跪下将手放在李圣天膝盖上,双目直视着这位于阗金国的大圣天子。

  “二郎,你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张二郎虽然英勇,但以目前观之,其比威震西域的汉之豪杰如班定远、陈破胡,还有本朝英雄如薛幽州、邢国庄公等尚有不如。

  二郎如要君临安西,那就更要遇强则强啊!当初父王留下个穷困于阗国,被你用十五年就建设的如此富庶,你李二郎也不比张二郎差!

  攻城略地开疆拓土非你所长,但知人善用,使国富民强,你远胜张二郎。

  日后之事,日后再说,眼目下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眼前最关键的,还是你们舅甥同心戮力,一文一武,涨我于阗国势,现我汉唐雄风!”

  曹元忻心里只有一只声音在响,那就是不能让这颗猜疑的种子,在李圣天心里发芽。

  张昭为李圣天分析于阗国运的时候,曹元忻实际上就在屏风后听着的,所以她明白此刻乃是于阗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要抓住机会,让于阗成为安西霸主才是。

  要是两人心里有了嫌隙,还如何能和衷共济?

  至于张二郎会不会回沙州,曹元忻面容扭曲了两下,她在心里狠狠的下了决心。

  要让张二郎坚定回沙州的心,那就只能从自己家入手了。

  父亲已然年过花甲眼看时日无多,元德兄长,那就对不起了,妹妹说不得要支持张二郎回沙州夺权了。

  只要于阗还在,只要于阗还这么富庶,就算张二郎夺回了归义军大权,那曹家总也能富贵延绵不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