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863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陈老虫二十五年前在洛阳城外,可是能穿三层甲,鏖战四个时辰不脱力的变态存在。

  称不上什么绝代凶人,但一怒起来杀个把人,还是稀松平常的。

  今日要祭祀的,乃是陈老虫的堂兄,也就是那个名列张圣人一百零八元从,第七十九位的陈三郎。

  陈三郎神像在寺庙的左殿,乃是以护法金刚面目出现的,看着堂兄的神像,陈老虫泪如雨下,跪坐着在堂兄神像面前絮絮叨叨。

  每年堂兄的祭日,陈老虫都要流泪的,因为没有堂兄陈三郎的牺牲,就不会有他陈老虫的今天。

  哭泣、絮叨。

  张、李、刘三家的头面人物,陈老虫的儿子们一起来劝解,好一会,陈老虫在抹着眼泪站起来。

  随后就开始亲自将射猎而来的肥硕灰兔,亲手剥皮,掏出内脏,抹上酱料,直接开始烧烤。

  额,在寺庙中直接杀生然后烧烤。

  没问题的啦!我六法宗就是这么狂野。

  一般情况下肯定不能这么搞,但是在祭奠先人,诛灭仇人等情况下,按照仪式来,就可以在寺庙中这么搞。

  也就是说,在得到六法宗批准,自己建立的小庙中,可以亲手制作牺牲祭奠先人,也可以把不共戴天的仇人拉到这么剖腹腕心。端的是凶残无比。

  不一会,一只被烤的焦黄的兔子就制作好了,陈老虫拿着烤兔,威严的注视着堡中的众人,随后请来了朝廷派来西平堡的县尉。

  县尉则当着众人的面,将这烤兔斩成几十块,每当念到一个人的名字,他就可以上来接过一块兔肉。

  虽然分的是一只兔子,但仪式相当庄重,被分到的人,面红耳赤如饮醇酒,走路都是飘乎乎的。

  而没分到兔肉的,除了一些完全竞争不过已经躺平的,其余个个面色惨白,如丧考妣。

  县尉分完了肉,突然大手一挥,一卷四周黄中间白的绢布,就出现在了他手中。

  原来今天县尉回来,不单单是来主持这个祭祀陈三郎的仪式,而是皇帝下达了征召令。

  “承天眷命大皇帝,有诏!”

  轰!听到皇帝有诏,所有人都单膝下跪,现场鸦雀无声。

  “黑衣大食僭主之臣阿杜德·道莱占我藩属萨曼国疆域多年,今又策动安息、康居、木鹿、米城等地变民袭杀朝廷命官,劫掠朝廷资财。

  是可忍孰不可忍!

  特命次子安国大王贤瑀,五子宋国大王贤熙,十子蜀国大王贤太聚兵讨之,西平堡陈、张、刘、李四家出精骑四十,一同前往。”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孩儿们勤学苦练,终有用武之地了。”

  陈老虫仰天长啸,随后满脸激动地看着三个儿子,“去给你们的伯父上一炷香吧,让他保佑你们在河中建功立业。”

  三个儿子也激动不已,四子甚至大笑着说道:“耶耶有大兄和二兄奉老,我们这些做弟弟的就不操心了,孩儿此去一定奋勇杀敌,不坠我陈家雄风。

  若是有个三长两短,耶耶就在伯父之侧,给孩儿立一个捉刀之像,让我们叔侄在极乐世界相逢。”

第八百八十四章 纠纠武风汉家郎

  关中、乾县,数百汉子正拿着竹竿在田地里打成一片。

  他们可不是乱打,而是非常有组织度的结阵而斗。

  前排健硕男子手持竹竿排成整齐的横排互相敲打,稍微矮小些的则拿着竹弓,不断向天空抛射竹片制成的箭矢。

  进退都有鼓声协调,众人喊着号子,同进同退,甚至连攻击的频率都差不多。

  战斗很快就开始变得异常激烈,青壮们哪怕被打的头破血流也不退缩,因为这不单单关系到自身的形象,还关系到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

  谁要是在这种战场上怂了,那人也基本废了,祭祖时连祠堂都不许进,姐妹嫁不到好人家,自己也娶不到好妻。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以宗族为单位才能抱团生存的,在残酷的十世纪社会法则中,哪一宗哪一族有了好欺负和软弱的名声,立刻就会被所有人欺压。

  就连官府也会来捏你这个软柿子,衙役们拿手一指:最苦的劳役今年就你们X家承担了。

  是以,在这种战场上,根本就没有退缩的余地,只有同心协力去拼去打。

  这种情况,形成了自秦汉以来汉地武德充沛的风气,是秦汉隋唐汉军出塞常能面对几倍以上的敌人,也顽强作战的基因。

  因为一代一代的汉家儿郎,从小就是在这种低烈度的争斗中锻炼起来的。

  他们从小就知道,男人在战斗中怂了会给自己和家庭乃至宗族带来什么。

  相应的,一个在乡里间弓马娴熟,使得枪棒,敢打人敢杀人的猛男,在四里八乡的地位,也是后世所无法想象的。

  所以才有沿河堡时,老瞎子拿命去拼,也要给儿孙们留个长征健勇身份的事情发生。

  当然,这种情况多了,就很容易形成地方豪强遍地的局面,越是到王朝后期,就越是会削弱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

  所以自宋以后,在中央集权逐步加强的情况下,乡里间这种风气就开始被压制直到被折腾的所剩无几。

  在乡里间地位高的人,从弓马娴熟、使得枪棒的猛男变成了之乎者也读书人。

  这是一柄妥妥的双刃剑啊!

  乡里间武德充沛是有坏处,因为它会导致朝廷的掌控力下降,譬如汉末和现在的唐末,各地都是武装割据,飞扬跋扈的武人,叛乱层出不穷。

  但好处是,就算汉末那种混乱,但中原武人还是可以轻易压着周边蛮夷痛打。

  哪怕五胡乱华之后,北方的汉人豪强还是找到了生存之道,以李唐皇室祖先为首的汉家武人还能再次崛起。

  同时,打压乡间的武德,视豪强为洪水猛兽,出现就消灭的宋、明王朝,也有它们好的一面。

  高度的集权,使得全天下更像是一个整体,盘活了全天下的经济,沟通了四面八方,使得认同度大大提升,在没强力外敌出现的情况下,整体的政局更加平稳。

  但坏处也显而易见,宋、明两代连续搞出了两亡天下的惨剧,把民族都给折腾进了深渊之中。

  是好,是坏,还真是让人难以评说。

  山坡上,战斗还在继续,这里的李、韦两家因为灌溉等事积怨多年,稍有不对付,就会引起两族大斗殴,让官府头疼不已。

  其实,远处观战的韦老爹更头疼,他看着远处大呼酣战的儿子们,难过的闭上了眼睛。

  生多了啊!生多了啊!

  韦老爹精力旺盛,一共生了七个儿子,还个个龙精虎猛,都是经过巡检司服役,当过番上义从,枪棒社、弓箭社也是常客。

  可除了老大和老三外,其余五个儿子都不怎么懂,也不愿意种地。

  朝廷分下来了永业田和分口田,但他这些儿子们嫌弃种地没出息,基本就是糊弄了几下就完事。

  气得韦老爹只能和老大、老三哼哧哼哧差点累死的将他们的永业田种上。

  实在种不了的分口田,就只能租出去,但现在大家都不怎么缺地,往往是中下田的分口田,因此租不到什么好价钱,只能说比荒着强一点。

  “都是吃饱了撑的。”看到最后,韦老爹做出了他的判断。

  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因为按照历史轨迹,关中和河西以及陇右,在这个时间线是要开始逐步衰落的。

  大原因自然是天气逐渐走冷,降水线往南移,关中与河陇三地从隋唐时降水充足的富庶之地,开始变成了西北半干旱之地。

  当然,关中的情况比河陇地区要好一些,但也好的有限,总体的气候和粮食产量,都是在不断下降的。

  同时,由于开发过度,森林面积的大幅减少,各种环境问题也在不断显现。

  再是肥沃的良田经历几次天灾人祸之后,也会变成中田甚至下田。缺少了降水之后,你再好的水利设施,也将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但是张鉊在河陇优先种植玉米、红薯、橙瓜等的举动,却在无意间给这三地狠狠的回了一波血。

  可以称得上是将这三地的亩产,又推回甚至超过了盛唐时的产量。

  这就是韦老爹口中吃饱了撑的具体原因,临近河陇的关中也在经过三年之后,承接了很大一部分的新作物种植范围扩大。

  产量的暴增,使得像韦老爹家这样连分口田都不去好好种植的家庭,靠着人均三十多亩的永业田,竟然能过的不错。

  七个儿子,这可是七张无敌的饕餮大嘴啊!一天光是玉米馍馍就能哐哐吃十几二十斤。

  但在新作物的产量提升下,人均三十来亩不但能让他们吃饱,还能让七个儿子中比较有天分的五个能去舞枪弄棒。

  要知道,习武,哪怕是最初级的习武,也是要大量蛋白质摄入的。

  而当亩产上来之后,原本人们不怎么看中的中下田和水利工程,立刻就身价百倍了。

  当一亩地精心侍弄也不过就产一二百斤的时候,这块地的价值就不值得发生争斗。

  但当这块地稍微好好耕种,就能产个四五百斤的时候,它就值得为之打个头破血流了。

  ‘战场’上,韦家兄弟越战越勇,或许是祖上名将韦皋的血脉基因在他们身上复苏了。

  不好生产的韦氏五兄弟个个身体强壮,农户出身靠蹭别人家战马骑竟然骑术不错,枪棒、箭术更是超群。

  在他们的带领下,李家被韦家打的节节败退,惨叫连连,行将崩溃。

  就在这时,远处河湾一声锣响,一面新阳巡检司的大旗和二三十巡检司兵丁持枪挎刀出现在了韦、李两家丁壮眼中。

  糟糕!这下被逮去,搞不好要去修河堤,那可是能把人活活累死的活。

  刹那间,刚才还在殴斗两家青壮顿做鸟兽散,拔腿就跑!

  “哈哈哈哈。”新阳巡检司巡检大笑着对身边一个内侍模样的人说道:

  “宋官人请看,某说过这乾县之民要说彪悍,咱这新阳巡检司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好,好,好!”宋官人也是双眼放光的连说了三个好,此次圣人命三位大王就藩河中,正缺这样的彪悍勇士去镇抚蛮夷。

  说着,宋官人指着远处正如受惊牛群一般迅速撤离的韦、李两家青壮说道:“说不得这些人中,又要出现一大批君侯、方伯了。”

  “承宋官人吉言!”巡检稍微靠近了一点,“好叫官人得知,在下也有个妻弟和一个侄儿只知舞枪弄棒不事生产。

  但弓马娴熟、使得枪棒,家中也早就备好甲胄、战马。若能得官人引荐给某位大王,在下感激不尽,另有重谢。”

  宋官人客气一笑,看也没看就拒绝了巡检手中一张折叠好的银票,随后认真看着他说道:

  “人,我可以帮忙引荐,但要先过来让我看,有能力的绝对会飞黄腾达。”

  开什么玩笑,宋官人虽然是个宦官,那也是个武宦官,而且是要跟着安国大王张贤瑀一起去河中的。

  可不能让什么歪瓜裂枣混进来,到时候大家一起被坑死在河中,那就好看了。

  ……

  韦老爹在饭桌上首坐的标直,老妻带着大儿媳将饭菜端了上来。

  主食是几个白面馍馍,如今正是农忙,这可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所以这是给老大和老三吃的,给他们补一补。

  剩下的基本全是玉米馍馍,个大、香甜,除了有点噎人以外,也是非常完美的主食,还配了一盆加了红薯丁的黍米粥。

  最主要的菜是一盘番茄炒鸡子,韦老爹很喜欢这菜,酸酸甜甜带着一点点咸鲜,关键汤汁还不少,蘸玉米馍馍称得上极致美味。

  其余的则是一大盆加了点盐的炖橙瓜,味道还行,管够管饱肚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