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815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八百四十八章 信长之决断

  大周绍明七年,公元952年,平城京,残阳如血。

  不过比这残阳更红更血腥的,是城外真正的血河!

  拿下了平城京应该怎么样?当然是要屠城啊!难道还能出安民告示,约法三章么?

  慕容信长带上了昔日跟张鉊剿灭关中贺川乱军时,佩戴的金刚面甲,这算是一种心里暗示了。

  每当慕容信长带上这个面甲的时候,那个义薄云天、锄强扶弱的慕容白袍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冷酷的君王。

  一位自张周建国以来,为国讨平契丹、高丽、倭国这种百万人口级别大国,拥有皇子身份的无敌统帅和冷酷君王。

  而慕容信长之所以这么狠毒的下达屠城命令,其实跟张鉊没什么关系。

  好大儿不知道历史上发生的那些,此时的倭国,也还是中原身边的一个小透明,没什么劣迹。

  之所以要大开杀戒,完全就是因为他和张鉊制定的策略。

  要将倭国完全纳入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在他们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时,最好用的办法,那就是杀人!

  且这次,还不同于昔年隋唐攻打高句丽。

  昔日平壤被破时,高句丽已经被隋唐两代连续数十年放血,等到平壤失守,昔日带甲十万的高句丽,已经被杀的男丁十不存一,完全失去了抵抗意志和绝大部分的传承。

  即便这样,薛仁贵在平壤城中,都还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屠杀。

  而到了慕容信长这,倭国是在三场大战中迅速被打垮的,前后只有半年多,现在他们只是暂时失去了武力,可不是已经完全臣服,更别提还要清洗倭国已经开始出现的自我文化。

  就算是为了暂时站稳脚跟,那也需要一个能震慑所有潜在反抗者的大恐怖降临!

  在这种情况下,慕容信长下达了冷酷的命令,先是向训率五百甲士冲入平城宫大内,将大内所有的武士、侍从、内官全部处死。

  再将已经被吓疯的朱雀法皇,以及太后稳子,村上天皇、历代天皇的中宫、女御、右大臣藤原师辅、大纳言藤原显忠、中纳言源高明等公卿贵族百余人全部拘押出来。

  随后就在朱雀门外,用裹了铁皮的大棓,将之如同猪狗一般全部锤杀。

  随后,大军进城,按坊市开始搜捕,平城京中的官员,自从七位下扫部少允、内藏佑、正亲佑以上百官,不管是实任官还是虚品,一律全部捕杀。

  再之后,平城京中所有擅长使用假名之人,包括所谓的和歌歌仙,抄写的书吏,也全部逮捕处死。

  在进行残酷杀戮的同时,陈思让、王廷义两将还各引两千骑兵,在城外展开拉网式搜捕,不准哪怕一条狗一只猫从平城京中跑出去。

  烟火四起,哀嚎遍城,从申末(下午五点)开始的搜捕与杀戮一直持续到了深夜。

  到了第二日早晨,休息了一晚的赵思绾与乞活郎进城。

  如果说昨天是用梳子梳了一遍的话,这就是要用篦子再仔仔细细的筛一遍了。

  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就是如此。

  此时平城京中由于难民逃难,差不多有接近二十五万人,慕容信长给赵思绾的任务,就是将城中所有有姓氏者。

  不管他是藤原家的、源家的,平家的,还是山名、大江、小野等名家,或者是一些小家小姓,也全部找出来处死。

  哼,平城京内很多人还以为慕容信长会需要他们这些可以说是倭国中的文化阶层的配合,从而好掌控倭国呢。

  但他们想错了,张鉊和慕容信长的计划,从来都是将这批人杀光,管他有多少人,反正全部杀光就对了。

  如何湮灭一个已经开始有自己特色的文明?很简单,谁开始变得有特色,不!谁有文化,杀谁就行了。

  把所有能认识字,写字,有民族意识的全部杀光,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就是张鉊为慕容信长精心配了几十万属民的原因。

  张鉊一开始的计划,就是让这些属民去成为倭国的文化阶层,用他们来取代原本倭国的文化阶层,至于底层百姓,有的是时间来慢慢调教。

  欲亡其国,必先灭其文化,这是几百年后大缺大德的殖民者所验证过的铁律。

  在赵思绾进行肉体灭亡的时候,慕容信长还下令掌书记韩匡图,率领各文书参谋们进城。

  他们进城后,将平城京中所有书籍,不管是竹简还是纸张,亦或是木板、兽骨,只要有文字记载的,全部烧毁。

  同时,平城京中,所有与大唐形制不相符合的建筑,全部拆除,捣毁。

  全城之中,除了鉴真和尚以外,其余所有日籍和尚的碑文、雕塑、经文也全部砸毁、烧毁。

  杀戮和甄别,一共持续了足足四天,最开始是用刀捅,后来不耐烦了直接用大棓锤,锤到最后效果还是太慢,最后是直接用火烧。

  赵思绾命人直接将万余被甄别出来的倭国贵族赶到民部省的官衙中,然后浇上桐油放火烧,周围的士兵只需要将跑出来的人射死就行,效率果然提高了不少。

  ……

  绍明七年,九月二十,来自朝鲜和中原的补给,先后到达了焕然一新的大坂城。

  而在他们到来之前,这个时空中语焉不详,只能从史书中找到只言片语的血腥大劫,刚刚结束不久。

  在这场属于倭人贵族的劫难中,平安京、平城京、难波京三城及其周边乡镇,至少有十三万人遭到了屠杀,他们连尸体都没留下,大多被烧成了灰烬。

  而原本在倭国,这三京所在的大阪平原上,生活着超过七十万百姓,但其中有学识的贵族官员及其旁系支脉,顶破天也就是十万人左右。

  如果考虑到有男有女,其中的丁男,不会超过六万,而这次所杀的十三万人中,超过八成都是男丁,那么……

  咳咳,这些富户、百姓也多有从贼者,不杀一些,怎么能震慑人心呢。

  九月二十二,慕容信长从几成鬼蜮的平城京中,退守到海边的大坂城。

  此时被扣押在手中的平城京百姓还有七八万,加上大坂百姓,一共有十三万人之多。

  他们个个都吓得要死,以为慕容信长向把他们带到大坂去淹死在海中。

  事情到了这一步,实际上杀戮就不会再继续了,再杀下去,就该没人能种地,没人当奴仆了。

  而且说实在的,这个时代的征服与被征服,跟这些百姓的关系,并不是很大。

  他们反正是做牛马,给谁做都一样。

  他们也没有什么民族意识,能做到照顾一下家人和乡邻,都已经是极限,哪来的脑子去思考那么多的东西。

  更何况,就算是倭国的官员、武士阶层,慕容信长也没有选择将他们全部杀光。

  留下来的,自然是秦平通父子为首的秦氏一支,大藏春实之子的刘氏一支,还有世代在倭国主要从事文史类工作的西文刘氏一支。

  若说半月之前,这三支人还有一些隐隐待价而沽的意思,毕竟当时在他们看来,慕容信长是很需要他们合作的。

  但是现在,面对这个半个月就下令杀了十几万人,手下的魔鬼能当街将活人劈开生取肝胆泡酒的恐怖存在,哪怕是战场上下来的大藏春实之子大藏盛,也被吓得快尿了裤裆。

  而慕容信长留下他们,也不是说单纯因为他们是渡海汉人的后裔,与大概率是百济人的天皇和高阶公卿不是一回事。

  留下他们,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依靠他们去协助控制地方。

  摧毁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可以用杀戮的手段,因为人非常集中。

  但是下面各个郡国那些连语言都不能与中原人相通的百姓该如何统治,这还是得需要他们协助。

  慕容信长的计划很简单,在未来继续击破倭国的残余抵抗力量之后,他就会开始大规模的分封。

  具体除了大阪平原的三京之地,北九州的大宰府周围,很明显有极大开发价值的关东之地,以及名古屋所在的尾浓平原以外,都会封出去。

  他慕容信长这个封国和日本历史上分封大名不一样,日本历史上大名的分封是上千年不断博弈产生的,而现在,慕容信长可以一言而决。

  好大儿不准备把日本目前的行政区划做多大的改动,只需要把郡国降级为府、分郡降级为县就可以了。

  爵位嘛,不妨弄的高一点,大国和上国所在为上府,直接给侯爵。其余中国为中府,下国为下府,就给伯爵。

  更低一点的子爵、男爵、巡检使嘛,这郡国下面还有分郡,以此类推就是了。

  比如平安京所在山城国,要是封的话,就可以封个山城侯。

  下面还有爱宕、葛野等郡,如果要分一个郡出来封个子爵、男爵,就可以直接封为爱宕君子、爱宕君男就可以了。

  由于倭国的地名大多跟中原类似,连改名字的力气都省了。

  不过慕容信长不准备封那么多的侯,也就是说,独立掌握一国,按日本战国时期标准来说,石高三四十万以上的不会太多。

  大部分应该都是十几二十万石的小封建主和一两万石的封臣。

  而在他们下去统治地方的时候,会允许从现在的军中,招募一部分功劳达不到封侯级别的兵将作为卫队。

  不然一个伯爵治下往往有数万乃至十万人,单枪匹马去上任,那就不是上任而是去送死。

  且因为语言不通,地理不熟,所以慕容心特意留着这些几姓渡海汉人后裔。

  当有勋爵去上任时,就会带上一些,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帮助挑选一些倭人作为伴当一起带去。

  反正这次汇集到平城京的国衙军中,大部分郡国的人都有,侥幸未死又被吓成了怂比的,正好可以用。

  ……

  绍明七年,公约952年,十月初一,随着赵匡胤的到来,慕容信长麾下的兵马已经膨胀到了快四万人,此外还收编了万余倭人苦力。

  且随着吴越之地粮船到来,光是在大坂,慕容信长就囤积了三十五万石粮食,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

  于是,十月初二,慕容信长任命赵匡胤为关东征讨大将军,率水陆步骑两万并民夫数万,海陆并进。

  去征讨还在倭人手中控制的甲斐、武藏、上野、下野、上总、下总、常陆、陆奥、出羽等国,差不多就是后世倭国的东京、仙台这一带。

  同时,他又任命王景为南海征讨使,率步骑五千,前去平定属于南海道的四国岛上之土佐、伊予等国。

  而慕容信长自己则坐镇大坂城开始安抚人心,他首先发布田产勘定法,承认自班田制崩溃以后形成的庄园主占有田地为合法。

  但是每个庄园限定在上田三千亩,中下田五千亩以下,所有的庄园主必须要在各个郡国规定的时间,赶到大阪城参拜并献上忠心。

  这一招,是相当狠辣的,七八千亩的庄园主,下面应该有几十近百户百姓,不至于有多大的影响力,但你让他舍了这点家业,他肯定也舍不得。

  而他们一到大坂,立刻就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个顶头上司,或者该叫封君了。

  慕容信长的设想,是一个巡检使统领这样二十个以上庄园主,带上一二十人的卫队,直接押着这样的庄园主,就可以开始去上任了。

  然后一个子爵或男爵下面放十个以上的巡检使。侯爵、伯爵下面再放五个以上的子爵或者男爵。

  用这种办法,先让他们有一个从属关系,等到整体平定后,再来调整。

  十月初五,慕容信长再次发布了田亩租税法,将此时倭国朝廷执行的五公五民恐怖租税,调整为自耕农三公七民,庄客君一公三、主三民三。

  所有的商业租税,也从直接让小商贩破产的四公六民,调整为二公八民。

  其余倭国朝廷设置的耕牛税、帛布税等二十余种苛捐杂税全部取消。

  这里的自耕农,就是指由慕容信长这个大王和朝廷直辖的大坂平原、尾浓平原、关东平原、大宰府等土地上耕种的百姓。

  这些地方上不设封君,也不留庄园主,因此百姓不管过得好不好,那都是自耕农。实行七成归自己,三成上缴给朝廷。

  庄客则是指有封君的土地上的庄园农民,呃,或者称呼他们为农奴也是可以的。

  他们的收入自己留三成,庄园主得三成,封君得三成,大王得一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