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68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第一百二十三章 知恩图报总是少数

  疏勒城西,这是一片真正的乱石坡,六七十度的斜坡,上面全是风化的乱石块,看着是完整的,可以你一碰,哗啦啦的碎成粉末往下掉。

  加上山道狭窄,大军施展不开,所以伊蒂哈德很放心的在这里只放了几百人。

  等张昭赶到的时候,憾山都的甲士正在用弓弩和城墙上的喀喇汗军队对射,边对射,污言秽语更是响彻四周。

  不过论到骂人,张昭这有马鹞子这个经验丰富的老手,加上天方教忌讳颇多,马鹞子抓住其中的痛点大肆辱骂,不一会就骂的城头上无能狂怒的抛下了更多的箭矢。

  就在双方骂战加上弓弩对射的时候,史崇敏带着分金都的人已经挖出了一条三十多米的地道。

  不过由于怕被发现不能靠近城墙去挖,按照史崇敏的估计,这挖了三十多米后,起码还要有八十米以上的距离。

  这就有点麻烦了,因为现在可不是在姚头冈那种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挖掘。

  这个地方地质不稳定,挖掘的矿工心里压力大,往洞里送空气也没有姚头冈那么方便,八十米的距离,最快也要十几天以上。

  “郡公,现在最麻烦的还不是挖掘,而是通风的问题,一个壮汉子进去不到一刻钟就撑不住了,只能退出来,下一个去的,也就最多能呆一刻钟。

  每日光是花在进进出出上的时间,起码就要好几个时辰,而且越靠近城墙,越不敢用器具。”

  张昭一到,史崇敏就开始诉苦了,毕竟是矿工出身,张昭把他们招募过来后,也没时间进行更细致的整训和笼络,所有这些矿工的身体虽然比在石炭厂身体更好了,但反倒没有在石炭厂的时候那么卖命了。

  很显然的嘛,在石炭厂的时候,挖不出石炭就要饿肚子,就要挨鞭子。

  不过在张昭这里,他们的饭食虽然比憾山都和游奕军的差的多,但比石炭厂可好上了不少,还日日都能吃饱,没了随时饿死的紧迫感,他们的劳动欲望反而下降了。

  看着也有些不自在的史崇敏,张昭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不论贫富贵贱,能将心比心,知恩图报的,仍然是极少数,大多数都还是会先选择让自己过的舒坦。

  原本按照张昭的以为,自己是这些矿工的大恩人,还免费供着他们吃喝,把他们带离了石炭厂那个修罗场,这些人应该感恩戴德爆发出百分之一百二的热情,把一切都干好,现在看来,他稍微是有些想多了。

  想到这里,张昭也是看向了身边的李七郎,李七郎知道张昭的意思,他把手一拱。

  “郡公放心,城内主事的是我师兄惠通,他说会从城西这里往外挖,就一定会往外挖!

  只不过郡公确实要加快进度了,因为我们约定的是从我出城起的二十日后停手,现在时间快到了。”

  二十日停手,这是为了城内的众人不被火药爆炸给炸到约定的,因为张昭现在没法交通城内,只有在派氾顺进去的时候,就给了个二十日的期限,超过这个期限后,里面的人就不会再挖了。

  问过李七郎后,张昭慢慢走到史崇敏的面前。

  “史队正,你说某张二郎,对你们如何?”

  史崇敏敏锐的感觉到了不对劲,他噗通一声跪下。

  “郡公待某,恩比天高,自从跟了郡公,日日饱食,亦无下矿之朝不保夕,这都是郡公的恩德。”

  张昭点了点头,“原来你们还知道某的恩德,那就好!

  你现在去告诉下面的人,不管是某第一次从石炭厂挑选的,还是第二次封天子诏令带走的,我并不会把所有人都留下,我还是只会留三百人。

  谁能留在这立功享富贵,谁会继续回到石炭厂猪狗不如,那就要看他们的表现了。”说着,张昭拍了拍史崇敏的肩膀。

  “你也一样!”

  张昭每拍一下,史崇敏就忍不住轻轻抖了一下!

  呵呵!想混日子,那恐怕这碗饭就没那么好吃的。

  “武原儿!”张昭大喊一声。

  “二郎君,武原儿在此!”

  “你从朱老那里带十人过去,将还在这的七百多矿工分成十组,每一组给我定好任务。

  完的成的给肉给酒,完不成的就给老子饿着肚子,立功的提拔到憾山都当贵人,敢偷奸耍滑的,老子把他全家卖给山上的吐蕃人为奴!”

  张昭脸色阴沉,难怪历史上能大胜仗的名将名帅,几乎全都是心狠手辣的家伙,原来你要想下面的人出死力,在厚赏、施恩这一套之前,还必须要心狠手辣地把规矩给立起来。

  史崇敏飞快的爬下去传达命令去了,武原儿也跟着过去准备将任务细分下去。

  张昭则继续带着李七郎往营寨中走去,刚刚李七郎提到的师兄惠通,让张昭想到了一个人,一个被武原儿跟马鹞子从疏勒城监狱中带出来的老和尚,据说叫惠兴。

  惠兴老和尚一到张昭这之后,不说话不走动,除了吃饭的时候胃口挺好以外,什么都不干。

  问话不答,佛经都没见他念过,跟个哑巴差不多,但张昭知道他不是。

  本来想从这老和尚那里知道点情况的张昭最后也没招了,只能把这老和尚当个大爷养起来了,反正他吃的也不多。

  惠通,惠兴,这听着就像是师兄弟啊!难道都跟疏勒大云寺有关?

  “惠兴师兄?郡公你是说,上次伊蒂哈德那个贼胡让你们从总督府的监狱中带走了惠兴师兄?”

  李七郎一听惠兴这个人,顿时就激动起来了,看起来这个人,应该跟他的渊源很深。

  “不错!伊蒂哈德当时似乎是贪图某的三千贯财物,所以让武原儿他们带回来了一个老僧,说是大云寺的所有僧众仅剩此一人了!”张昭点点头确认道。

  “不会!不可能的!道真师傅不会就这么坐化的!二郎君可知道……!”

  方寸大乱的李七郎刚想说什么,不过到最后突然觉察到给止住了。

  张昭轻轻吸了口气,随后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不过心里却在翻江倒海的猜测。

  这些人,应该就是昔年安西唐军后裔的人,可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是什么事情,让他们的戒心如此之大?

  “郡公!仆还请郡公能将惠兴师兄接来此地!仆与惠兴师兄,已经数年没见过面了!”

  李七郎单膝跪下可怜巴巴的看着张昭,好像也觉得自己的要求有些过分了,什么不说,什么也不肯透露,还要求这要求那的。

  “快起来!”张昭伸手把李七郎给扶了起来,他叹息了一声。

  “昔年郭郡王昕公孤军戍守安西数十年,是天下第一等的豪杰,某虽然不知道你们为何戒心如此之大,但某相信,某这一片赤诚,终有一天你们能看到的!”

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西军与大云寺

  “师兄!师兄!某终于见到你了!”张昭营帐中,李七郎悲嚎一声,扑倒在惠兴老和尚的身前嚎啕大哭。

  能让一个二十七八三十岁的男人哭的如此凄惨的,一定不是什么寻常的遭遇。

  见到李七郎,从来都是一脸古井无波的惠兴老和尚也摇晃了两下,眼泪哗的一下就飚了出来,他伸出手去扶还在地上的李七郎,嘴里嗯啊呀呀的叫着。

  说话了!但没有完全说话。

  张昭疑惑的皱起了眉头,从惠兴老和尚的咿咿呀呀中,其实还是能听出音节的感觉,他也总不至于见到李七郎了还不开口吧,难道真是有口疾?

  “惠兴师兄,这位就是张二郎君,他出生沙州名门龙舌张氏,乃是大唐太保,归义军节度张义潮公的后人!于阗金国的大圣天子,就是二郎君亲舅。

  张二郎君有数百陷阵甲士,日前在疏勒数败伊蒂哈德那贼胡,他是专程来寻找我们的。

  惠通师兄已经和二郎君定下里应外合之计,救出师傅,收复疏勒,报仇雪恨,指日可待了!”

  李七郎指着张昭说道,实际上在这之前,张昭就自报过家门了,但这惠兴老和尚完全没反应,直到这会李七郎也如此说,惠兴老和尚才认真的打量起了张昭。

  龙舌张氏是南阳张氏在沙洲的分支,据说当年沙洲这支张氏的祖先张嵩,曾在沙洲的黑河边杀了一头祸害乡里的恶龙。

  随后他把恶龙尸体送到长安呈给天子,天子则命人把龙舌切下来装在盒子里面赏赐给张嵩。

  于是他在沙洲留下的这一支后人,也被称为了龙舌张氏,所以龙舌张氏就是南阳张氏的一个分支。

  听着挺玄幻的,不知道自己这位老祖宗是干掉了一头猪婆龙还是什么的,可是沙洲有鳄鱼吗?或许是条大蜥蜴或者什么的吧?

  “二郎局,惠兴师兄非是不能言,而是他和道真师傅以及几位师兄心怀一个大秘密。

  所以在大云寺被那些贼胡摧毁的时候,他们就集体修炼了闭口禅,从此不言不语,免得泄露秘密。

  不过刚才师兄已然破戒,只需数日多至十日,定能开口言语。”

  看着张昭疑惑不解的样子,李七郎又赶紧向张昭解释,说着他对着盘坐于毛毯上的惠兴宣了个佛号。

  “师兄,七郎想把自己知道的事跟张二郎君说一说!”

  惠兴淡淡一笑,对着李七郎点了点头。

  李七郎则郑重对着张昭整理了一下身手皱巴巴的衣服,还端了端头上的发巾,随后非常正式的把手中那枚大唐建中通宝递给了张昭。

  “二郎君!某李七郎,正是你要找的当年安西大都护麾下军马后人,某的六世祖,就是当年北庭大都护,北庭伊西节度使,宁塞郡王,赐姓李,讳元忠之弟!”

  李元忠啊!一股热血直接冲上了张忠的脑门,继而也冲到了他的眼眶。

  强忍着眼眶的发热发红,张昭努力的平静下了自己的情绪,他终于找到了,当年安西大都护,果然还有后人在?果然还有传承,他们还记得自己的祖国!

  可是他们为什么不去于阗?为什么不愿跟自己相认呢?

  说到这,李七郎也红着眼眶,随后也讪笑了一声,他解下了一直包在头上的头巾,一头带着一点紫褐色的头发出现在了张昭眼中。

  “李啊!我们家姓了上百年的李了,可实际上我们是没资格姓李的,我们应该姓曹,混了上百年了,可为什么还要长一头褐发呢?”

  苦笑过后,李七郎有些苦涩的把头巾放到口袋,转而熟练的为自己系起了幞头。

  张昭想起来了,李元忠其实并不是汉人,他是粟特曹国人,原名叫做曹令忠,他是与郭昕一起孤军镇守北庭,忠勇感动天下后,唐德宗下令赐姓李,改名为李元忠的。

  这是赐姓,也就是李元忠自己的后人当然可以姓李,但李元忠弟弟的子孙,可就没这份荣耀了,他们只能姓曹,还是粟特曹。

  可是……,看看眼前的李七郎吧!这位身材矮小,满脸风尘,两手都是辛勤劳作留下茧子的汉子,他在远离大唐上百年后,还能熟练系好幞头的,你能说他不是汉人?

  李元忠忠心耿耿守护北庭,吐蕃数次用他粟特人的身份招揽,他都不为所动,你能说他不是唐儿吗?

  当年北庭、安西,孤军坚守几十年,其中不知多少粟特人、回鹘人、龟兹人、疏勒人、于阗人、焉耆人。

  特别是龟兹白和疏勒裴两家王姓中,疏勒王裴冷冷、龟兹王白环跟着铁血郡王郭昕一起守安西,守到国破家亡,你能说他们不是汉人吗?

  在张昭看来,这不仅仅是汉人自己的安西,而是奉大唐律令,听大唐派遣,愿意成为汉文化一部分之安西各族人的安西!

  “若是七郎没有资格姓李,某看不出还有何人可以姓李!就凭你家上百年的忠义,这个李就姓得。

  某之十四姑祖母嫁给了陇西李氏的疏宗,七郎要是不嫌弃的话,等到了沙州,某亲去求姑祖母及李氏表舅,把你们全家写进陇西李的宗谱中!”

  “真的可以吗?”李七郎眼中射出了钻石般闪亮的精光。

  “仆在此,谢过二郎君的大恩大德了!呜呜呜!”李七郎说着呜咽了两声,“若能入陇西李氏族谱,当可告慰先祖英灵矣!”

  “当然可以!”张昭肯定的点点头,随后脸上露出了更加和善的笑容。

  “而且七哥可能不知道,你我之间,应该还有些姻亲呢!”

  李七郎脸上露出了震惊的表情,哥,这个词在唐代,那可不是一般的词,这个词是尊称,可以真的指哥哥,也能指父亲。

  特别是指兄长的时候,用上哥这个词,那就代表双方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关系不好哥弟或者兄妹之间,年纪小的,绝不会称年纪长的为哥哥。

  “当不得!当不起!当不起!”震惊过后,李七郎接连摇摆着手,非常的惶恐!

  “当得起!某非敬七哥一人,乃是敬七哥上下六代人为国的忠心!”张昭上前一步,把住李七郎个胳膊,就像十几天前,他舅父李圣天把住他胳膊的情形一样。

  “况且,某也没说谎啊!某之正妻,正是出自沙州谯郡曹,而沙州谯郡曹中,归宗的粟特曹可不在少数,你我难道不应该是亲戚吗?”

  “原来如此!”李七郎脸上迸发出了极度喜悦的光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