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460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臣又夜观天象,见紫微帝星大放光芒,位在西北,正合我主起自凉州之意,臣等请天子顺天应人,登皇帝位!”

  张希崇说完,一众文臣哗啦啦的全跪下了,个个都高喊‘请周王登皇帝位!’

  原来他们是来劝进的,而且也不完全都是安排好的,因为自古以来,拥立之功可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功,自然会有人出来劝进。

  这场面嘛!张昭在长安进位尚书令、开天策府雍王的时候,就搞过一次了,所以张大圣人可以说是轻车熟路。

  登皇帝位开国这种,三辞三让是必须要走的程序,这样才显得你不是为了权势,而是真为了天下苍生迫不得已。

  于是张昭在车架上并未起身,而是直接让负责护卫的张烈成走上前去对一众文臣说道。

  “天子让某告诉诸臣工,入东京,乃是吊民伐罪,为拯救苍生而来,非是为一家一姓之富贵,尔等速速散去,不要坏了我主品德高洁。”

  说完,张烈成就指挥憾山都的甲士,将一众文臣给‘拖’到了旁边,文臣们也一个个哭喊着挣扎了起来,人均影帝附身,看起来哭嚎的厉害,但都很有分寸。

  只不过东京之民经过了几次劫难之后,而且石晋之前,开封也不是国都,对这套已经不是很熟悉了。

  看着文臣们来劝进,他们只觉得这个建议好,等到看着憾山都来拖人后,更奇怪圣人怎么不答应?

  百姓们心里怀着张昭会是个好皇帝的念头,打着希望张昭会改变主意的想法,跟随仪仗往城内跑去。

  等走到了一段,过了佑国寺,马上就是内城之后,车架又被堵住了。

  这次来的是穿着武官服的后晋各方镇节帅,以安审琦为首,身后依次是赵晖、李建崇、安叔千、符彦卿、高行周、药元福、王周、薛怀让、武行德等将。

  一众人拦着车架后,由安审琦为首上前告曰:“方今天下,神器空置,合归有德之人,周王有驱逐北虏之功,安定社稷之才,请登皇帝位,以全天下人心。”

  这就是第二次劝进了,这次张昭直接走了过来,他看着安审琦人大声说道。

  “尔等乃石氏之臣,晋主尚在辽东,怎么又来劝进于我?速速退开!”

  安审琦看着张昭大声答道:“我等食石氏俸禄,已经在戚城三战、阳城血战偿还过了。

  反而石氏天子不修德行,不施仁政,任用杜重威、冯玉等奸佞败坏国政。

  晋主重贵,立寡居婶娘为皇后,败坏人伦,怎可再为天子?

  周王以有道取代无道,还有驱逐北虏的大功,取代石氏正是顺天应人之举!”

  张昭听完,立刻在车架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般。

  “不妥!不妥!晋主虽有过错,但不至于家国倾覆,我等现在要做的,就是迎回石氏,洗刷我等中原健儿的屈辱。”

  张昭的话一说完,周围不知道程序的东京百姓们,就使劲想了想。

  他们实在想不出来那个卖国求荣的石敬瑭和立婶娘为皇后的石重贵,怎么就不至于家国倾覆?

  而且,石氏父子比起周王,简直天差地别啊!

  要是东京天子又从周王换回石氏,那还能有他们好日子过?

  搞不好哪天契丹或者南边的唐国、西边的蜀国又打来了。

  吓坏了的东京百姓真以为张昭是在推辞,他们赶紧跟着周围的后晋武将一起跪下,在道路两边七嘴八舌的苦求。

  “起驾!起驾!孤岂是为了这皇位而来!”

  张昭一看这阵势,立刻就喊着起驾,而跪在路中间的后晋武将们,也很是顺溜的被张昭侍卫给拉开了。

  车架继续向前,不一会就来到了内城的朱雀门,这是东京开封府的内城,进了此门,严格来说,就属于禁宫的范围了。

  当然,毫不意外的,张昭的车架到了这里,立刻就被堵住了,这次堵住张昭的,那就全是自己人了。

  元从派的阎晋、白从信、马鹞子、氾全、马杀才、曹延明、蛮熊、顿珠等。

  除了身边张烈成以外的六个张圣人好大儿,慕容信长、李存惠、折德愿、赵匡赞、李从益、杨继业。

  东归派的郭广胜、虎广、赵存义、薛守礼、李三郎、鲁三郎等。

  还有被张昭拉回汉人大家庭的凉兰六谷派折逋嘉施、沈念般、杜论赤心、温崇乐、岳骚奴等。

  他们一起齐刷刷的拦住车架。

  阎晋头戴武弁大冠上前一步对着张昭说道:“天地变换,神器更易,自有定数。

  自大朝衰微以来,称帝称王者不知几何,然从未有我主这般施仁政得人心者,大王不继位,天下苍生何以得安?”

  张昭这时候就要站出来了,周围的侍卫将黄罗盖伞移开了一些,张昭高高站在车架上,他责备的看着阎晋。

  “我等边荒之人,祖辈数百年都是为国戍边的忠臣,驱逐北虏乃是本分所在,怎敢以此居功?更出言妄议神器?”

  听到这话,李从益站了出来,“神器当归有德之人,大朝衰微之后,我父明庙、我伯父庄庙欲承接神器,再兴大朝,然时机未到皆功败垂成。

  方今紫微帝星起于西北,此天予大周,大人当取之!”

  嗯,说到神器这玩意,没谁能比李从益更有资格了。

  他这大朝皇室嫡脉都这么说了,前两次劝进的文臣和后晋节帅们,立刻又跪了下来,开始山呼海啸的劝进。

  此刻,跟随而来东京百姓怕不得有数千之众,他们摩肩接踵,将朱雀门下堵得水泄不通。

  听到又在劝进,百姓们顿时也呼喊着聚拢了过来,他们都是受了张昭恩惠,觉得他是真心怜悯百姓的好君王。

  一时间,‘请周王即皇帝位!请周王即皇帝位!’的呼声,再次响起。

  其中王四郎、周三驴子这种更是喊的泪流满面、声嘶力竭。

  张昭一副为难的样子,看起来还是想要推辞。

  这时候天子车架后面的銮驾中,身着盛装朝服的嫡母奉天王太后和生母奉圣王太后下来了。

  奉天王太后看着张昭大声喊道:“我儿天纵英主,受文臣武将乃至万民拥戴,为天下间至仁至孝,当为皇帝!”

  奉圣王太后也鼓起勇气,她看着张昭,柔声说道:“神器无德不可强求,有德也不需推辞,此乃天意人心。

  神器九鼎也不是权势,而是责任,我儿不可再伤了官民之心,当速速即位,还天下人一个太平盛世!”

  “母亲之言有理,妾等恭请大王登皇帝位!”王后曹延禧,也带着后妃们出来劝进。

  到了此时,火候也就差不多了,此时身后一阵喧哗声传来,张昭的儿媳,慕容信长的正妻,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十五女永乐公主,带着姐姐明宗十四女寿安公主和妹妹十六女永安公主到场,姐妹三人举着一件宽大的衮服过来了。

  文武众臣、东京百姓都争先恐后的把手放到这件衮服上,摸不到衮服就把手摸到前边人的肩膀上。

  众人簇拥着来到张昭面前,永乐公主高举衮服,对着张昭喊道。

  “此乃先父明庙陛下生前命人制作的衮服,后朝国灭之前,家兄末帝上玄武楼前有言。

  他日必有仁德兼备之主,承大朝之德,安天下之民,今果应验在大人身上,奴恳求大人登皇帝位,再兴大朝!”

  说完,也不等张昭同意,三姊妹拿着衮服就披在了张昭的身上。

  霎时间,朱雀门下欢声大作,无数人欢喜如狂,三呼万岁,庆祝他们终于有了一位仁德的好皇帝。

第五百三十五章 绍天明命大周皇帝

  公元946年正月十五,上元节。

  已经接受文武群臣和东京百姓推戴的张昭,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穿祭祀昊天上帝的大裘冕服配玄衣纁裳,出开封城往南郊而去。

  大裘冕服是冕服中规格最高的,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纹。

  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纹,共十二章,因此又称十二章服。

  而在此之前,张昭早就命人在东京开封府南郊筑坛,开国登基的第一步,就是要告祀天地。

  到了唐代,对顺天应命这一套天人感应,已经非常推崇。

  皇帝自称天子,登基自然要先告祀于天地和昊天上帝。

  不过这套仪式中,张昭还加入了告祀轩辕黄帝的仪式,因为张氏的祖先张挥乃是轩辕黄帝的孙子。

  黄帝之姓为姬姓,张氏就是出自姬姓,而张昭取国号为周,也是从这里来的。

  告祀轩辕黄帝这表示张昭上承祖宗姬氏法统,乃是追溯祖先,因此行周礼,取国号为周,是有法统依据的。

  南郊祭坛,张昭着大裘冕服行跪拜之礼,燔木柴祭祀昊天上帝。

  然后至轩辕黄帝牌位前,行叩拜之礼,此后回位,再次对社稷诸神,行三跪九叩之礼并进献玉、帛。

  这一套做完之后,旁边还有个小一些的庙,祭祀的乃是张氏始祖张挥和姬姓始祖后稷的父亲帝喾。

  张挥和帝喾都是黄帝的孙子,两人是亲兄弟,而且一个是张姓始祖,一个是周王室姬姓始祖。

  单独祭祀他两,也是为了夯实张昭这个张周承接姬周的合法性,以及强化他恢复周礼,结束乱世的必然性。

  这一套仪式,是在暂时担任太常寺卿的冯道协助下完成的。

  没法,原本的太常寺卿已经被契丹人杀害,和凝和范质等人也不出来和冯道争,加上冯道是此时文道领袖,所以只能由他来主持。

  张昭一祭祀完毕,冯道立刻大喝一声。

  “礼成!大周天子登皇帝位!”

  听到礼成,事实上的宰相张希崇率文武百官,都城百姓耆老等,立刻开始拜贺舞蹈,呼万岁者三。

  在这一刻,张昭的皇帝之实,就正式在天地远祖的见证下完成了。

  从此时起,他就是名正言顺的中原皇帝了。

  张昭接受了众人的三呼万岁后,就在卤薄的护卫和引导下,前往太庙,在这里,才是他的直系祖先血食之处。

  太庙中,张昭脱下大裘冕服换上了专门祭祀社稷和先人的絺冕服。

  第一件事,也几乎是唯一的事情,就是上宝册,追封四世先祖。

  本来张昭是不准备追封张义潮,以全其大唐忠臣之名的,但是后来他发现这样搞有点问题。

  因为要是不追封张义潮,那么按照张氏掌权者的排序,那就只能追封第二代归义军节度使,即张义潮的侄子张淮深。

  可是张淮深并不是张昭的直系祖父啊!

  而且张淮深是在政变中被杀死的,这件事一直让所有人讳莫如深,因为极大的可能,张昭的祖父张淮鼎,就参与了谋杀张淮深之事。

  所以要是张昭不追封张义潮,那就太黑色幽默了,追封第一位竟然不是开国者的直系祖先,还有不可说的事情掺杂在其中。

  而且还不能不追封,沙州张家和张昭的兴起,就来自于西北孤忠归义军,不管怎么说,张淮深都是绕不过去的那一个。

  于是张昭只能放弃了为张义潮留大唐忠臣名声的想法,规规矩矩的开始追封四代祖先。

  其中四世祖是张义潮的父亲,张昭的高祖父张谦逸,追封为懿祖孝皇帝,其中庙号懿和谥号孝,都是关于道德的美谥。

  张谦逸其人的生平,哪怕张氏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了,所以就直接堆道德美号就行。

  作为首创张家基业的大英雄张义潮,张昭与众臣商定,上庙号为桓,取武定四方曰桓,能成武志曰桓之意。

  上谥号立道肇基圣武神成英睿哲明孝定皇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