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330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而且以刘纳的观察,张昭能在几年时间把基业到如此之大,有个重要的条件。

  那就是他与一般中原的节度使,比如安重荣、杨光远之辈并不一样。

  在这位张大王的身上,刘纳更多的看到了昔年大朝天子的模样。

  于是他干脆把手一拱,对着张昭说道:“大王若是担心河西的文教,老朽不才,教育三子皆有文名,若是大王信得过,老朽想问大王求一个经学博士祭酒类比的官职。

  只需数年时间。就能让大凉文教初兴,几十名能通明经科的学子,当不在话下。”

  对于刘纳来说,他感觉自己这个提议,已经是非常大胆了。

  祭酒这个官职,实际上并不特定用在国子监之上,它更类似于后世的首席这个词。

  所以三国时,曹操就任命郭嘉为军师祭酒,这意思就是郭嘉是他手下军师之中,最为优秀的,是首席军师。

  张昭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刘纳想当凉国的经学博士祭酒,这步子迈得太小了啊!

  他现在哪还有心慢慢等上几年,来培养什么凉国经学博士。

  就他手下这总出漫山遍野杀虎撵豹勇士的土地,要培养出经学博士,哪是那么容易的?

  要想走捷径,还是直接从中原吸收比较方便。

  “刘翁拳拳之心,我是知道的!”张昭也肯定了刘纳的报效之心,接着话锋一转。

  “不过以河西形势之急迫,恐怕难有数年时间来慢慢培养,就是目前这场科举,就足以让某为天下笑了。”

  刘纳一看张昭摇头,心里就急了,但是他毕竟朝堂接触的少,没有听出张昭的话外之音。

  唯有范质听出来了,他咳嗽一声,上前对着张昭说道。

  “大王若是要立竿见影,恐怕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吸引中原人才,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文素说的对,但这条路,走起来也并不容易。

  某不问门第,对中原士人大开方便之门两年有余,一共就是几十人来投。

  其中并无名士不说,很多人待不了多久,又会跑回中原去,想要留住,何其难。”

  张昭这话,半真半假。

  真的是确实没吸引多少人来。

  假的是,这还是因为他重视程度不够,自己忙着征战,把吸收中原文学之士的事情,放给了前右长史宋善通办理。

  宋善通要为张昭大军出征的后勤服务,本身能力也并不是很强,稍微考教了一下,发现并没有什么大才以后,干脆就没怎么管。

  这些人在河西人生地不熟,有些州县说汉话的都少,怎么可能待得住?

  于是混几个月饷银后,要么跑了回去,要么因为河西商路畅通,根本各大行商跑了。

  至少能写会算就能在大型的行商队伍中,混到一份好职务。

  而且危害还不止于此,这些人回去后,肯定不会说自己是干不下去才跑回去的,那多没面子。

  所以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是河西待遇太差,张大王根本不重视文士,才让他们待不下去的。

  于是,张昭前一次的招揽中原文士的计划,就这么虎头,不!蛇头蛇尾的结束了,压根没溅起多少浪花。

  范质对于河西上次的招贤纳士也有所耳闻,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但以他的情商,当然不可能当着张昭的面,把这话说出去,而是为张昭讲起了一个故事。

  “大王可曾听闻昔年战国时期,千金市马骨的故事?”

  “当然听过!”张昭点了点头,这都没听过,就怪了。

  “今日大王面临的困境,实际上与昔年燕昭王是一样。

  昔年七国争雄,燕国偏居东北,几乎被视为化外之地,中原的贤才,最后就走到赵国,就不愿再北上了。

  燕昭王苦于无贤才,得郭隗千金市马骨和筑黄金台两计,乐毅这等不世雄才,邹衍那等阴阳家才会投奔燕国。

  燕昭王遂能一雪前耻,大破齐军,窥视赵国。”

  张昭懂了,这郭隗和千金马骨,不就是送到眼前了嘛,他本来也就是准备这辈这么干。

  不过范质此人虽然在后晋没捞到什么好的官职,但那实际上是因为他给张昭制定了律法,而被打上河西烙印,导致石敬瑭不愿意用他,并不是他能力不行。

  以范质的才能和别人眼中与河西的关系,张昭要是现在重用范质,别人只会觉得正常,要是张昭不用,那才是不正常的。

  可是,千金市马骨,那买的是千金马的骨,而不是真的买一匹千金马啊!

  因为用千金买千金马,是属于正常交易,买马骨才是溢价。

  总不能……,张昭看了看范质,总不能为了溢价,而把……

  范质被张昭上下一番打量,总觉得浑身凉悠悠的,一股没来由的感觉,让他腿肚子有点抽筋。

  于是范质猛地灵光一闪,也不去考虑刘纳的面子了,把手对着张昭一拱。

  “臣请大王以刘翁为郭隗,刘翁乃饱学之士,但才能并不为外人所知。

  今大王若能重用刘翁,内可使刘翁才学为大王所能,外可彰显我大凉国求贤若渴之心。

  而且刘翁一走,德润兄的处境就危险了,他为大王暗中效力,迟早为被晋国侦知。

  但若是刘翁在凉国身居高位,定能使晋国上下顾虑大王天威,反倒使德润兄更为安全。”

  张昭听完,重重的一点头,这次把眼神从范质身上挪开,随后对着刘纳说道。

  “如此,某即刻任命刘翁为我凉国国子监祭酒,并将原大朝凉州州学修缮一新,作为国子监校。

  文素与刘翁两位,还请为某担任起建设国子监的重任。”

  刘纳听完大喜,国子监祭酒啊!这可是从四品的准高官。

  而且不单是官位高,还非常的受人尊敬,地位比从三品的上州刺史都还高。

  “不行!还是太少了!”正当刘纳真准叩谢的时候,张昭摇了摇头又说话了。

  “若要有千金市马骨的效用,需得还要加强。

  不如文素你即刻就任我凉国吏部侍郎一职,并赐你王前行走之权,协助左相张希崇,制定好吸引中原文学之士,到河西来的政策。

  刘翁则先以国子监祭酒的身份,主持本次科举。

  惜乎现在明经科无人参考,不如就让刘翁两子一孙,加上文素之弟参考,他们就是我大凉第一批明经科明经博士!”

  “臣等,叩谢大王恩典!”范质和刘纳并两四个男丁,都跪了下去。

  这才是真正的恩典!

  范质一来,就拿到了极为重要的凉国吏部侍郎一职,要知道这之前,礼部侍郎的工作,实际上是张昭自己在管的。

  而王前行走,那就是大王心腹的代言词啊。

  刘纳也以五十一岁的寂寂无名之身份,成了国子监祭酒。

  而且两家的男丁,将成凉国第一批明经科中试者,以后只要不瞎搞,自然前途无量!

第四百一十七章 儿皇帝之死

  东京开封府大宁宫中,儿皇帝石敬瑭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其实上一次,张昭与耶律德光约为兄弟之消息传来的时候,石敬瑭就受创不轻。

  他从大宁宫中的御座上摔了下来,还口吐鲜血,当时就有一点轻微的中风。

  不过后来经过调养,还是能够慢慢的理事,而正当他身体开始有一些好转的时候,张昭又给了他的第二击。

  那就是他自立为王,并传书于天下,让天下所有的国主,都再次欣赏了一遍石敬瑭的丑态。

  虽然在这之前,石敬瑭出卖燕云十六州,父事契丹的事,大家都是知道的。

  但张昭这一次是彻底撕下了石敬瑭身上所有的遮羞布,在大庭广众之下,将他公开处刑。

  而且此时信息的传播速度并不是很快,远在更南边,自娱自乐的太监王朝南汉。

  以及刚刚建立大理国的原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割据自立的静海军节度使吴权,实际上是不太清楚这些事情的。

  而张昭这一次的传书,那是直接让石敬瑭北至契丹,南至南海,彻底声名狼藉。

  自立凉国天王的事情,更是把石敬瑭,推入了万丈深渊。

  在原本来说,张昭以十八州大义归国,石敬瑭的后晋,就从明面上收复了自吐蕃陷河西以来,除张议潮时期短暂收复过的河西陇右。

  这对于儿皇帝的声望,其实是起到了很大的增强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石敬瑭父事契丹,出卖燕云十六州的事情。

  但这次张昭立国,瞬间就把他之前给予石敬瑭的所有荣耀,全部收回了。

  对于石敬瑭来说,他为了拿到河西陇右十八州归国的荣耀,可是实实在在的付出了秦州雄武军这块地盘和小姨子永乐公主的。

  结果被张昭白嫖了他,把十八州归国的荣耀收回不说,还让他出了大丑,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更让石敬瑭无法忍受的是,张昭还变成了他的叔叔。

  其实儿皇帝心里非常不理解。就张昭这样的实力,他石敬瑭都只能给耶律德光当儿子,张昭凭什么能给耶律德光当弟弟?

  而除了张昭之外,最惨痛的最后一击则是来自刘知远。

  就在张昭准备河西科考的时候,刘知远派郭威,彻底说服了原唐朝时期的阴山副都督白承福。

  白承福以及赫连海龙、白可久等人,策动契丹境内的吐谷浑、突厥等部南下投靠。

  刘知远收揽其众,得到了接近十五万的吐谷浑等各部牧民,这些人弓马娴熟,刘知远自此实力大增。

  其实原本在刘知远回太原之前,河东镇的实力,已经不是很强了。

  因为连续几拨河东武人,拥立新皇南下称帝,大大缩减了河东地区的人口。

  到了石敬瑭在太原起兵的时候,也只有三几万人随他南下。

  所以石敬瑭虽然明确知道刘知远不是非常可靠,但还是派他回河东做节度使和北京留守。

  心里的打算,就是出于河东地区人口的缺少,刘知远在没有得到白承福等吐谷浑部族的时候,治下之民也不过就是四五十万,且缺少勇士。

  能抽出一两万作战士兵,就不容易了,根本没有实力和石敬瑭闹翻,只能乖乖的做一个大号戍边节度使。

  但此次,刘知远彻底收服了吐谷浑部族之后,又吸纳了不肯臣服于契丹的云州、代州等汉胡之民。

  现在不但有了和石敬瑭叫板的资格,甚至还能跟契丹人唱反调了。

  941年2月,耶律德光被刘知远招揽吐谷浑各部南下的举动,气得七窍生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