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318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武周城距离云州只有不到百里,当白从信和黄英达进入武周城以东后,耶律德光终于紧张起来了,派出使者再次来到张昭大营,开始商量双方约盟的时间和地点。

  真是他妈贱的,不逼一逼,就是不知道害怕。

  五月十五,在云州大同军代表,契丹和归义军随军高僧团的见证下。

  张昭与耶律德光在鸳鸯泊,也就是岱海湖边,按照中原习俗摆上牛羊猪三牲,又依契丹习俗烧木祭天。

  两人手拉手,约为兄弟,立誓各安西东,互不侵犯。

  张昭称耶律德光为兄,称应天太后述律平为世母太后。

  每年应当在世母太后生辰时派使者恭贺,上贺礼于阗彩绢一千匹,河西白棉布两千匹,河西白糖、茶砖各一百斤,冰糖五十斤。

  耶律德光称张昭为弟,称张昭嫡母于阗奉天长公主为叔母。

  在奉天长公主生辰时,契丹当遣使贺寿,赐贺礼金银饰物二十件如金花银唾盂、摩羯纹金花银碗、鎏金银冠等契丹金银器物。

  另有上等东珠、契丹瓷器,人参、鹿茸赐予。

  这份贺礼并不对等,契丹的回礼价值,大约只相当于归义军贺礼的一半,但张昭实在没精力在这方面跟契丹人磨牙了。

  这些草原民族,似乎就喜欢在贺礼这方面,凸显一些地位。

  约为兄弟之后,耶律德光同意张昭接走云州大同军的四千士兵和一万四千人家属。

  双方约定,灵州、夏州属于归义军的地盘。

  但西受降城、中受降城、东受降城等包括振武军,天德军在内的地盘属于契丹。

  这相当于将整个河套除了宁夏平原所在的地区,差不多就是后世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到呼和浩特城这片,都划给了契丹。

  不过这些地区,张昭根本就没掌握过,早就被契丹人占据,轮不到他同意不同意。

  契丹人只是要张昭正式承认,不来骚扰就行。

  双方互相的要求,就是你别来夺我的河套,我不去骚扰你灵州。

  一东一西,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第四百零五章 谁是真人主

  邺都,安重荣之乱平定,杜重威又在镇州杀成一片白地,北地遂平。

  而南边山南西道节度使安从进的叛乱也被平定。

  原来襄州被围八个月后,城中粮草食尽,又外无援兵,马楚、荆南的水军也不断增兵。

  安从进父子上天入地皆无门路,终于被高行周等人攻破城池,安氏父子兄弟并家人数十人被杀,叛乱平定。

  不过石敬瑭的好心情就到此为止了,两个月前,石敬瑭以杜重威大破安重荣为由,加封杜重威为侍卫马步亲军指挥、许州忠武节度使、同平章事。

  可能是觉得刘知远收纳白承福部,断了安重荣的后路有功。

  也有可能是杜重威此人,实在是有些上不得台面,石敬瑭于是也给刘知远加了同平章事。

  结果刘知远在太原勃然大怒,他认为石敬瑭是在白嫖他的声望,给杜重威开路。

  因此每当有石敬瑭的使者到,刘知远就把太原署衙给关起来,连续四次拒绝石敬瑭的封赏。

  石敬瑭得到消息后,在邺都对刘知远破口大骂。

  “知远虽有功,但重威乃是朕之妹夫,也有大功,他刘知远身为臣子,怎敢如此拒绝君主的制命?”

  身边枢密使赵莹则赶紧苦劝石敬瑭,“陛下昔在晋阳,兵不过五千,为唐兵十馀万所攻,危于朝露,非知远心如铁石,岂能成大业?

  奈何以小过弃之!窃恐此语外闻,非所以彰人君之大度也。”

  历史上这一幕,是发生在刘知远还没回太原,而是在宋州任忠武军节度使一职上。

  当时的刘知远还没资本跟石敬瑭叫板,所以很快就被吓得惶恐上书谢罪。

  可是现在,安重荣起兵提前,刘知远也提前去了太原,手握三万兵马,得到了新一代代北勋贵的效忠,根本不惧石敬瑭,石敬瑭也奈何他不得。

  于是儿皇帝只能借着赵莹的话,就坡下驴,不再提这件事。

  没过几天,洛阳又传来噩耗,当初起兵反叛,但被石敬瑭赦免,并封为东平郡王、太子太师,赐丹书铁券的范延光落水而死。

  这范延光虽然反叛过石敬瑭,但毕竟是当年跟石敬瑭一起追随过李嗣源的同袍。

  石敬瑭正要派使者去慰问范延光家属,但此时,范延光真正的死因,传了过来。

  原来,范延光知道自己得罪过石敬瑭,投降后就向石敬瑭求了丹书铁券,也就是民间传说的免死金牌,石敬瑭也大方赐下。

  于是范延光知道没有性命之忧了,就很识趣的辞去一切职务,带着财货回家养老。

  石敬瑭对范延光的识时务也很赞赏,于是让他移居西京洛阳。

  但是好巧不巧的,那个找相师给自己看相的杨光远,正好从平卢淄青节度使,调任西京留守兼河阳三镇节度使。

  杨光远眼馋范延光的家产,于是指使其子杨承勋带甲士入范延光家中逼其自尽。

  范延光拿出丹书铁券大呼‘天子赐我不死!’

  杨承勋随即让手下甲士挟持范延光,把他弄上马,经过伊水浮桥的时候,杨承勋等故意惊吓范延光胯下马儿,战马受惊,把范延光从背上摔了下来。

  不过范延光运气好,抓住了浮桥一角,没有落水,杨承勋干脆命令甲士,把他推入水中溺死。

  随后,杨光远杀范延光全家,取其财货,并向石敬瑭报告范延光落水而死。

  石敬瑭听到范延光真正的死因,久久不语,范延光不但是他的老兄弟,而且还是他亲手赐予丹书铁券免死的大臣,就因为眼馋财货,杨光远就敢把他杀死。

  这不单是目无法纪事情,而是对他石敬瑭彻彻底底的蔑视。

  他身为天子,却保不住有丹书铁券的范延光,这证明杨光远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天子的威严已经扫地。

  石敬瑭很想发大兵讨伐杨光远,可是连续经过安重荣、安从进、李全金三拨叛乱之后。

  石敬瑭已经抽不出来任何的兵力,去对付拥兵两万的杨光远了,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四月底,闽主王昶遣郑元弼、林恩为使到开封后到邺都,不过言辞甚不恭敬。

  闽主王昶竟然要求后晋,以对等国家礼仪对待王闽,并且讥讽中原,说北辰之帝座频繁移动。

  一腔邪火无处发泄的石敬瑭终于找到了泄洪口,王闽地处偏僻,连闽地都不能全有,现在也要来石敬瑭面前撒野。

  大怒的儿皇帝命人将闽地来使郑元弼、林恩仗责下狱,并且遣使闽王王昶,命他自理,也就是上书自辩,大有不解释清楚就要派兵攻打的意思。

  五月底,石敬瑭见河北之地平定,遂起车架,率领得胜的禁军,耀武扬威的从邺都南归。

  到了东京开封府后,石敬瑭大肆封赏诸将士兵,并将安重荣的头腌制好,贴心的派使者给耶律德光送去。

  结果出使契丹的使者刚刚出发,契丹的使者就到了东京。

  此时四十八岁的石敬瑭连续旅途劳顿,身体感染风寒,已经很差了,但听到契丹使者来,还是拖着病体招契丹使者入见。

  虽然契丹使者的神色有些怪怪的,石敬瑭也没注意,反而因为此次来使颇为恭敬,心里还高兴了一下,以前契丹来使,可是颐指气使,蛮横无礼的。

  不过这份高兴很快就结束了。

  “痛杀我也!”

  耶律德光亲笔所写的诏令没有看完,石敬瑭直接在大宁宫承天殿上惨叫一声,直接从御座上跌落了下来。

  枢密学士和凝,宰相冯道,枢密使赵莹等人大惊失色,赶紧过去把石敬瑭扶了起来。

  眼尖的冯道,悄悄瞅了一眼契丹诏书的内容。

  内容很简单,只是通报了一件事‘而已’。

  五月十五,上与韩王盟誓于鸳鸯泊,约为兄弟。

  韩王尊应天太后为世母皇太后,贡以绢布、茶糖等。

  应天太后赐韩王金珠宝玉及契丹亲王袍服,呼之为儿,令与上各守东西无所犯,岁使人朝贡可也。

  冯道愣住了,看着嘴角溢出鲜血,身体还在轻微抽动的石敬瑭,他嘴巴里虽然在哭嚎着大喊传医士,但心里却一直闹不明白。

  河西张昭,就算是全有河西陇右,又打下了定难军,对比起契丹来说,也不过是个有两三万人马的军头。

  为什么耶律德光以契丹大国皇帝之尊,会与张昭这种人,约为兄弟?

  不单是冯道不理解,慕容信长和李存惠也不理解。

  明明他们河西归义军实力只有契丹人的两成都不到,为什么耶律德光会愿意跟张昭约为兄弟。

  张昭哈哈一笑,看着身边比他落后半个马头的吴峦。

  “吴判官世居云州,定然比我这两儿郎更了解契丹人,你说耶律德光为什么会与某约为兄弟,而不是与其他人?”

  吴峦也是爽朗一笑,愁了八个多月,每天都在担心契丹破城和被人杀死卖城中度过。

  现在大同军四千人并家属一万四千,加上愿意跟着他们走的云州百姓九千多人,全部将被张昭安排到夏州。

  他吴峦得到了夏州刺史官职,大同军兵马指挥邵敬之,得到了归义军大同镇副总兵的官职。

  其余官兵都得到了升迁或者赏赐,民众也有赐田赐宅,是以心情十分舒畅。

  “回禀大王,依某看来,除了大王雄姿英发,使那耶律德光觉得类己以外,当是源于大王麾下数万铁骑。

  这契丹人虽然是渔猎之民,但兴盛之后,又吸纳了大量草原之民的习俗。

  北地宽广,纵深极大,相对汉地城堡无数更显空旷,是以更适合骑兵作战。

  如今中原,无论是那儿皇帝还是诸镇节度,亦或是南边孟蜀、马楚、南唐,都以步军为主。

  若与契丹战,胜则无法追击斩杀,败则往往全军不保。

  是以契丹虽然攻不下坚城,也很难击溃朝廷之军,但却不害怕他们。

  因为是战是走,全在契丹人的选择,河北虽然也有骑兵,但比起契丹人不论是骑术还是人数,都没有丝毫优势,无法改变这种态势。

  反观大王,虽只有三五万之众,但河西特产良马,比之契丹还要高大健壮。

  河西、陇右风气重骑射,西凉铁骑天下知名,甚至河西步兵也可上马作战。

  归义军来去如风,与契丹人相仿,若是与大王交恶,契丹人就要时刻担心被突袭,耶律德光更怕大王成为朝廷肱骨。

  若是中原出得一二圣君,以朝廷禁军为重甲步军,以河西大马为骑兵。

  一路出河北而上幽州,一路出朔州、代州北上云州,再以河西大马东出振武军、天德军。

  就契丹人这倾国也不过就二十万兵的规模,哪经得住打杀,就是昔年之匈奴、突厥也不行!

  所以契丹国主,宁愿自降身价,也要稳住大王。

  没了大王的河西、朔方铁骑支援,不出个前朝太宗文皇帝那样的千古一帝,或者几个卫霍那样的绝代神将,仅凭中原要想北逐已有燕云的契丹人,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