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282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特别是有了燕云十六州后,攻城的能力和重甲步卒得到了极大的补充,现在估计能出动十万人的规模了。

  就算灵州地处西边,不能与河北等地靠近契丹腹地相比,但出动三到五万人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契丹人的战斗力,在帮助石敬瑭的太原之战中,已经得到了检验。

  契丹骑兵在一万人左右的时候,与中原骑兵不相上下,一万人以上的话,应该在中原之上了。

  太原之战中,高行周、安审琦、符彦卿等人都是相当著名的骑将,竟然接连被耶律德光击败。

  步兵方面,蓟州人韩知古,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韩德让祖父,已经为契丹人训练出了霸州彰武军,这种战斗力很不错的汉家重步军,补齐了契丹人的另一条腿。

  加上耶律德光的指挥能力不错,若是有五万契丹人至灵州,就算是要把他们耗走,没有两万军队是不行的。

  不!得要三万人,因为还要用一万精骑护卫新泉军和丰安军等从兰州到灵州的水道,这样才能不至于契丹人还没耗走,自己就先断粮。

  而且这还是建立在耗走契丹人,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若是要击败契丹人,稳住灵州形势,起码要五万人。

  而张昭目前,能出动两万人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要出动五万人也行,但那就是一锤子买卖,万一战败,搞不好基业都要倾覆。

  “大人不要忘记了,盯着灵州的,可不只是契丹人,定难军李家也盯着呢。

  而且以孩儿对东京天子的了解,若是我们与定难军李家起了冲突,他一定会在后面支持李家。”

  慕容信长忍不住出言提醒张昭,对于他这个连襟,慕容信长有足够的了解。

  年轻时候或许是勇武豪爽的好汉子,但到了现在,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为了权力,什么都做得出来的无耻之徒了。

  “对!对!”张昭连连点头,不能把定难军李家给忘记了。

  自从后唐长兴四年(933)李彝超击败药彦稠和安从进,使得后唐明宗拿他们没办法后。

  周围党项人都开始聚集在定难军李家周围,史书中甚至把这一战,称作了西夏的奠基之战。

  目前定难军的节度使是李彝殷,此人也是个狠角色,加上目前定难军李家已经有了动员四到五万军队的实力。

  如果他们得到石敬瑭的支持,在张昭接手灵州的时候,在背后插一刀,那就真危险了。

  张希崇脸上忍不住露出了一丝失望的表情,他明白,以张昭的实力,单独对付契丹人的偏师或者定难军李家不难。

  但要同时面对这两方,一定是不行的,可是灵州的形势,已经非常危险的地步了。

  张希崇焦急万分,但知道历史进程的张昭并不着急。

  因为历史上契丹人一直在河北和中原作战,根本没顾忌到灵州,只要自己不去刺激他,契丹人不会马上过来发疯。

  至于西夏攻陷灵州,那要到李彝殷的四世孙地斤泽战神李继迁手里了,至少是六十七年后的事情。

  所以说,张昭只要不扰动历史进程,定难军李家还没有拿下灵州的理由和胆子,毕竟他们现在只是中原藩镇,不是独立国家。

  不过想到这,张昭突然直冒冷汗,历史上的耶律德光是失误了啊!

  如果他不是急着进中原去当汉人的天子,而是花力气打下灵州,占据朔方和燕云。

  然后驱动代北的吐谷浑和党项人不断拉下,反复拉扯收买,以契丹人的实力,是真有可能打下中原的。

  还好!还好!张昭暗自庆幸,一定不能在自己实力不强的时候,把耶律德光的注意力,吸引到灵州来。

  还是得让他直接南下中原,然后被做成帝羓,等到契丹人失去了这样的雄主,就再也没有可能统一中原了。

  这么一想,张昭的视线也开阔了起来,在没有解决契丹人和定难军李家其中一方的时候,绝不可以一头扎进灵州去,那样一定会被两方夹击。

  那么为了拿下灵州,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搞定一方。

  呃……,至于先搞定谁?张昭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因为契丹人现在治下百姓起码有七八百万,倾国而出,能动员十几万大军。

  加上处于鼎盛期雄主在位,又多战马来去如风,张昭或许能击败契丹人的偏师,但对于契丹国,根本无能为力。

  看来看去,只有定难军李家,才是一个软柿子。

  此时的定难军仅有夏、银、绥、宥四州,人口约莫有四十余万。

  但由于全民皆兵,出动五万人不困难,只是不能持久,平常的话,也就能出动一两万人左右。

  不过定难军的人口,虽然只有张昭的五分之一,但掌控和动员能力比张昭要强。

  地盘也不大,不需要很多军队驻扎地方,所以军队数量略多于张昭。

  但定难军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甲胄的数量不如张昭。

  张昭目前接受了曹氏归义军的全部家当,加上棉甲和关中平乱俘获和搜刮。

  光是棉甲和铁扎甲,就足足有五六千套,算上皮甲等其他各式甲胄,能有一万七八千套。

  而定难军李家,应该不会超过三千套铁甲,就算石敬瑭支援,能给个几百套就顶天了。

  而且张昭的战马也比定难军的要好,定难军以骑兵著称,步卒中的横山步跋子还未成型,称不上有多强的战斗力。

  那不就是巧了嘛!归义军正好也是以河西铁骑著称,甲胄和马都比定难军强,正好按着他们的头来打。

  现在彻底吞下定难军,需要时日,但击败李家,把他们打到夏州缩起来,应该不难。

  六千套铁甲打三千套铁甲,优势在我啊!

  定难军李家,就是你了!

  张昭当即就把计划给张希崇说了。

  虽然他不记得张希崇历史上今年就会郁闷而死,但他感觉得到张希崇内心的绝望。

  只有想安稳住了这个张太尉,让他尽量为张昭争取时间,计划才有可能成功。

第三百六十五章 你也配称天可汗?

  丰安军的会面,定下了取灵州的前提,安抚了张希崇。

  向这位张太尉描写了美好的前景以后,张昭就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凉州。

  之所以要这么急,那是因为这两日就是张昭正宫王后,曹十九娘延禧的产期到了。

  先不说这个时代女人生孩子,特别是头一胎,基本就是在鬼门关前走一遭。

  只说这个孩子是男是女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因为张昭和舅父李圣天有过约定,他的嫡长子或者嫡长女,是要和表兄李从德的子女约为婚姻的。

  李从德年纪比张昭大一点,嫡长子和嫡长女都有了,现在就等着张昭这边。

  “呜哇!呜哇!”一阵类似蛙鸣的哭声响起,张昭立刻就扑到了房门外。

  不过一会,一直呆在里面的曹三娘子就跑了出来,一副又庆幸又有些遗憾的表情。

  “恭贺大王,是一位郡主!”

  ‘呼!’张昭长长出了口气,他反正儿子已经两个了,不在乎接班人的问题,所有更想生下来的是个女儿。

  “赏!大赏!每人彩绢一匹!”张昭笑得极为开心。

  周围的侍女和侍卫们,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没生出继承人,大王还这么高兴?

  但听到一匹彩绢的赏赐,还是欢喜的很,一连串的谢赏之声。

  “母亲,从德表兄要失望了!”张昭笑着对身后的嫡母奉天公主说道。

  “你倒是一点也不避着我!”奉天公主眯着眼睛一笑,不过随即轻轻摇了摇头。

  “从德是聪明人,他或许没有你张二郎和李二郎这样的雄才大略,但他知道什么能要?什么不能要?

  于阗未来的大王,能娶到中原天子的嫡长女,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这也应该才是他最想要的。”

  “我真能成为天子吗?”张昭听到这句话,稍微有些恍惚,挽着奉天公主的手向外走去。

  这时候可没什么丈夫要冲进产房关心妻子的做法,产房这种地方,越是地位高的人,越不会让你进去。

  张昭要进去的话,门口的稳婆和侍女一定会拼死阻拦的。

  “我儿当然会成为天子,还会是先汉高祖、前唐太宗那样的天子!”

  奉天公主慈爱的安抚着张昭有些震荡的心神,随后脸色慢慢变得严肃了些。

  “不过二郎,你的时间可能会非常紧,我来敦煌的时候,你舅父让我告诉你,萨克图此贼在七河之地又改信了。

  他抛弃了对他帮助不大的天方教,重新投入了阿罗诃的怀抱。

  并且最近一直在跟高昌回鹘的颉利·毗加联络,似乎两股回鹘人有联合的趋势。”

  张昭慢慢的点了点头,宗教果然只是萨克图这种人积攒实力的手段而已。

  他娘的,还真是阴魂不散了,三年前才被于阗军队击败一次,现在竟然又恢复了活力。

  而另一边,高昌回鹘乌母主可汗的诸子大乱斗,也已经分出了胜负,颉利·毗加已经掌握了高昌回鹘的大权。

  “高昌回鹘最近的动作很大吗?”张昭继续问道。

  他知道,一定是舅父李圣天那里的压力有些大了,才会通过奉天公主来跟他说这些事。

  果然,奉天公主点了点头,“颉利·毗加取得大权后,以三年前协助击败萨克图为理由,一直希望能从于阗得到伽师城方圆一百里的富庶之地,最近高昌的游骑经常越界,两国常有摩擦,而且……”

  奉天公主犹豫了一下才小声说道:“颉利·毗加在国中没有称可汗,而是自称天王!”

  “狗奴!狂犬吠日,夜郎自大,吾必杀之!”张昭猛地左拳紧握,一脸愤怒。

  因为天王可不是个随便自称的词,按照回鹘语的语境,天王也可以被翻译成天可汗!

  我张大王都才是荣耀可汗,颉利·毗加竟敢自称天可汗!

  这天可汗的头衔在张昭看来,除了李二凤,这称号应该就只有他张二凤能享用。

  “你是一国之主,不要随便动怒,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奉天公主赶紧拉过张昭的手轻轻拍了拍。

  “不过二郎确实要注意下面人的心思了,仆固俊昔年是太保公麾下军将,背信弃义占据北庭,安西军郭大郎他们也是被此人袭击。

  高昌回鹘因此与你麾下瓜沙归义军和安西兵将后裔,都有深仇大恨,破高昌回鹘报仇雪恨还能安全西部,宜早不宜迟。”

  “多谢母亲提醒,儿知道了!”张昭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暂时不去想这些事情,随后又露出了留恋的神色。

  有奉天公主在,他关于家中的事情就可以少管,省了不少力气。

  “母亲还是准备回于阗去吗?”

  奉天公主缓缓点了点头,“阿依古丽和贤瑀,我把他们留在凉州,你多与他们亲近亲近。

  特别是贤瑀,这孩子有些畏手畏脚的,这是父亲常年不在身边的缘故。

  既然你希望贤瑀承担开拓河中的重任,就要多教导一下,等他十五岁以后再来安西吧,我先帮你把宁远的基础打牢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