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24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宋推官指的是沙州推官宋善通,宋善通的三妹,正是张昭的生母,而曹元忠的母亲,又是宋善通堂姑母,宋氏兄妹就是曹元忠的堂表弟和堂表妹。

  是以联系宋家以及监控张昭的工作,实际上是曹元忠在做,这也是张昭闹出这么大动静之后,曹元忠显得格外愤(心)怒(虚)的重要原因。

  呃!不过有点乱!如果从曹议金的正妻索氏这算,曹议金是张昭的表姑夫。

  如果从曹议金的第二个夫人宋氏这算,曹议金那就是张昭的堂姨祖父了,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曹三娘子是张昭的表姐。

  这十几万人的圈子,上百年通婚下来,绕来绕去,怎么都绕不开了。

  “儿这就去办!”曹元忠轻声答应了下来,“不过,大人,这封信该怎么写呢?”

  “怎么写?就以宋氏的名义写,说多年未见,希望张二郎能回一次敦煌见见母亲,就说你承诺了,任何人都不会对张二郎不利!”曹议金淡淡的说道。

  “父亲不可!”曹元德坐不住了,“这张二郎虽然未必如同延鼐说的那样有枭雄之姿,但也绝不是省油的灯,咱们这么允许他回敦煌来,遗患无穷啊!”

  曹议金慢慢回过头来,胖乎乎的脸上显露出了几分狠辣。

  “如果张二郎真被他母亲招来,只要一进城,你就召集节度衙兵在内城迎恩门,将他剁为肉泥!”

  “啊!”曹氏三兄弟,特别是曹延明的父亲曹元德直接傻住了。

  “父亲是要诱杀张二郎吗?他若敢来,肯定会扣着十四郎不放的!”

第四十四章 曹议金的两手准备

  曹元德不得不紧张,曹延明可是他亲儿子,不是路上捡的。

  而且还是他最喜欢的儿子,年少聪颖,知道进退,还能像模像样的礼贤下士,假以时日,必定是曹家的麒麟儿。

  不过曹议金显然有不同的看法,这位把归义军从覆亡边缘带到如今可以压甘州回鹘一头的‘中兴之主’,没有那么多的儿女情长,他找了个石凳坐下,慢条斯理的清理起了衣服上的黄叶。

  “张二郎若敢来,足以证明他不过是个中上之姿,大事干不成,败事捣乱却有余,加上他的身份血脉,我死之后,恐怕要搅的你们不得安生。

  这样的人留个活口,必为曹氏大患,所以定要早除,延明乃是曹氏之孙,应有誓死维护家族的觉悟,是生是死,就看命吧!”

  果然是狠人!为了杀张昭,连最疼爱的孙子都能放弃!

  “父亲,那要是张二郎不来呢?”曹元深同情的看了大哥曹元德一眼,不过话刚出口他就摇了摇头。

  “张二郎五年没见过母亲了,宋氏相召,又有三弟元忠做保,他一定会来的!”

  “那可不一定!”曹议金摇了摇头,继而得意的一笑。

  “当年甘州回鹘的天睦可汗,我的好岳父,扣住了你们伯父仁裕公,再让人仿我兄仁裕的笔迹,诓骗我亲自去甘州迎亲,还说有甲士三百相赠。

  哼哼!某就没去,去了必被甘州回鹘人所杀!”

  曹氏三兄弟面面相觑,曹元德这时候才记起来,当年仿佛是有这么一件事来着,曹家很多人眼馋这三百甲士,又惧甘州回鹘兵势,劝曹议金亲去甘州迎亲的还真不少。

  “你们记住!张二郎若来了,那就不过是个闹事捣乱的主,要立刻杀之!

  若是他不来,你们就要更加小心了,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者,必是心思缜密,心狠手辣之辈,此人或许就真有枭雄之姿!”

  曹议金脸上的得意之色骤去,颇为担忧的看了看自己这三个儿子。

  长子曹元德允文允武还算有些才能,可是太过讲规矩,有仁善之风。

  若是天下一统,这样的人是个不错的守成之主,但如今归义军这点基业孤悬西北,四面皆是胡虏,仁善这两个字恐怕并不好用。

  次子元深就更别提了,他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管不住,个人作风更是奢靡,连守成之主都算不上。

  三子元忠呢,处事四平八稳,为人八面玲珑,是个合格的裱糊匠,但也非雄主啊!

  曹议金在品评三个儿子,曹元德三兄弟也没想到父亲会这么评价张昭,觉得在这件事上出了差错的曹元忠,更是忐忑不安,他走到父亲曹议金身边,试探的问道。

  “父亲,若是张二郎真如同你和延鼐猜测的那样有枭雄之姿,那我们是否要出动节前衙军去予以剿灭?”

  曹议金半闭眼睛了片刻,随后摇了摇头,“不能剿灭!沙州以西地域广大,原本秃毛虎葛咄在的时候我们连葛咄都逮不住,现在想要找到张二郎谈何容易。

  况且我们归义军之患,不在于在于张二郎而在自身,延鼐有句话是没说错的,这敦煌城再出一个太保公不好吗?”

  说完曹议金看着长子,“元德,你也下去准备吧,张二郎不是要为齐加润的部署后人们讨一纸赦令吗?你去拟好,盖上我的大印,不管张二郎来不来敦煌,这一纸赦令都给。

  除此之外,准备拘捕罗贤达,把他送去新亭县吧,让其兄罗通达严加看管。

  张二郎不是想去于阗建功立业吗?就把罗贤达手下那些刺头寿昌镇军悍卒,一并送给张二郎,他既然表态说绝不怨恨于我,那我这个做姑父的,也襄赞他一二。”

  话说到这了,曹氏三兄弟也知道父亲曹议金的意思了,张二郎若只是个中上之姿,那就把他诓到敦煌来杀之以绝后患,免得他利用身份在归义军后面的政权交接中捣乱。

  如果张二郎不来敦煌,几年没见面的母亲相召也不来,那就说明这是个谨慎又性情坚韧的狠人,加上曹三娘子的描述和评价,这家伙就还真是一个人才,那就要施恩加以笼络。

  因为张二郎今年才十九岁,只要不暴毙,起码还有四五十年好活,而他们当中,最年轻的曹元忠也四十有三了,等他们都故去之后,会不会有张氏再代曹,那都未知。

  归义军就是这十几万人的盘子,彼此之间都不知道结了多少次亲了,曹氏代张就是一场没有流血的政变。

  现在施恩给张二郎,这就叫做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假如后人无能,掌控不住局面。

  那么张二郎也会看在昔日情分和亲戚的份上,让曹氏如同如今的南阳张氏一样,照旧有肉吃,有官当。

  “若是如此的话,父亲最近不是想派押衙氾润宁、武达儿、阴元住等出使于阗金国吗?何不就让张二郎跟他们一起去往于阗。

  不但可以让张二郎于途中保护使团安全,还可以让氾润宁等人暗中观察这张二郎是何等人样!”

  曹元德说的派氾润宁三人出使于阗之事,是早就定下来的。

  此时于阗李圣天的皇后是曹议金的第六女曹元忻,虽然按于阗金国的制度,皇后有三位之多,但曹元忻是最受宠的。

  因为她是汉人啊!作为汉家文化的狂热守护者,以中原王朝藩镇自居,以舅家称呼中原天子,内心认为自己是个唐儿的李圣天,当然最为宠爱同为汉人的曹元忻。

  此时曹元忻所出的于阗太子李从德,也就是后来的于阗国王尉迟苏拉,就一直住在敦煌,学习汉家文化。

  历史上李从德一直在敦煌住到三年后,通晓儒家经义和汉传密宗佛教后才回于阗国的。

  后来于阗国在喀喇汗王朝发动的圣战中灭国,李从德孙子,被叫做李天兴的于阗末代国王尉迟僧伽罗摩,也把后人送到了敦煌托庇曹氏归义军的,于阗李氏和归义军曹氏关系之亲密可见一斑。

  历史上自从这两政权覆灭后,汉家文化就再也没到达过西域,大明连哈密都没守住,等到满清三代人攻灭准格尔,西域早就物非人非了。

  而此次双方的互派使者也是李从德提起的,氾润宁等人去往于阗,是试探着看能不能为曹元忠的长子曹延禄,求娶到李圣天的三女,天圣公主李氏。

  这是于阗和归义军双方的大事,出使的规模相当大,也确实是个名正言顺派人接触张昭的好机会。

第四十五章 慈母心

  母亲的书信,这对于张昭来说,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他忽然想起了穿越前的母亲,那是一个泼辣而心细的乡镇初中教师,大部分的精力都给了他的学校和学生,以至于母子之间的感情比较单薄。

  张昭从小到大都没吃过几顿母亲做的饭菜,基本都是在学校食堂解决的,等到长大,母子之间的话语似乎更少了,联络都是微信上寥寥几个字解决了的。

  这样也好,至少她应该可以扛得住儿子突然消失的痛苦。

  而这封来自张昭生母宋氏的书信,他来来回回的翻看了好多遍,一种不知道什么样的滋味萦绕在张昭的心头。

  信中的内容很简单,宋氏表示五年没见过儿子了,今有沙州长史曹元忠作保,让张昭回敦煌去,母子也好团聚一段日子,还附了一份自己手抄并时常颂念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给他。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张昭拿出宋氏手抄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停颂念着,脑海里闪过一个妇人慈祥的面孔。

  “我儿,自古帝王落难,子孙难有善终者,以后要多听忠翁的话,要是想念母亲了,就念一念我佛经义吧!你千万记住,要是母亲手抄佛经与你,定是有大劫难至,千万小心!”

  千万小心!张昭叹了口气,一滴泪珠忽的出现在眼角。

  实际上他与宋氏从未见过面,原来的张昭也对宋氏印象不深,甚至还有些怨恨。

  可这时候突然万千往事涌上心头,那份早已模糊的慈爱面容,突然就出现在了眼前。

  杨孔目看着眼角泪滴滑落的张昭顿时心里一喜,作为沙州长史曹元忠的亲信,掌管归义军户籍图册、人事机密的孔目院主官,他当然知道曹元忠打的是什么主意。

  张二郎只要去了敦煌,那就插翅难逃了,小崽子竟然敢让人捅他一刀,疼的孔目老爷差点昏死过去,合该你受那乱刀分尸之苦!

  至于曹十四,他是曹元忠的人,曹元德儿子的死活,也不能说不重要,但托西大王都不管了,那就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马鹞子!”张昭泪眼婆娑的冲着远处的马鹞子喊了一声。

  杨孔目一听见马鹞子三个字,菊花就是一紧,不过他看着张昭红通通的眼睛又觉得心安了一些,都哭成这样了,应该是要去敦煌了吧?

  “赶紧的,给孔目老爷右肩再来一刀,这多难看啊!一边包扎了,一边没包扎,一点都不协调。”张昭指着杨孔目没受伤的肩膀说道。

  “二郎君饶……!

  哎呀!痛杀我也!”

  杨孔目疼的脸都扭曲了,这什么人啊!脸上眼泪都没干,就让人捅了自己一刀。

  “杨孔目,回去告诉元忠吾兄,就不要再搞事了,让他派个曹家人来跟我说话,曹十四要想活命,就赶紧拿出诚意来。

  某十日后就要动身去于阗了,再拖下去,会发生什么事情,某还真不敢保证了。”

  说完张昭挥了挥手,顿珠拿着一张四层麻布绑在了杨孔目的眼睛上,随后这个从牧奴提拔上来的第三队队副,一把扛起瘦下的杨孔目扑棱棱的就下山去了。

  “不要啊!呕~!不要!呕!”能熏死人的汗臭和骚气,加上顿珠故意用肩膀头顶着杨孔目的胃,下山的时候还连蹦带跳的,直接导致杨孔目一边呼救一边呕吐,等到下山,估计苦胆都能被吐出来。

  ……

  “二表舅!燃起来了!燃起来了!嚯!就这么些木炭、硫磺和磨碎的石头还真能燃啊!”

  被张昭称为不保证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曹十四一见张昭进来,就欢喜的大叫了起来。

  这傻孩子!脸被熏得黢黑,前额的头发都几乎被烤糊了,可他仍然乐此不彼的,那样子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什么磨碎的石头啊?你连硝石都不认识?我真怀疑你们曹家都教子孙了些什么?不会全在教你们拜佛念经吧?”

  张昭一脸的无语,不过这还真不是装的,他是真的大吃一惊。

  曹延明现在弄的玩意,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作为穿越者的三大利器之一,张昭当然也要好好‘发明’一下火药,不过他这发明应该叫改进。

  千万不要以为唐代火药是很稀奇的玩意,实际上这一点也不稀奇。

  二十几年前淮南杨行密攻打豫章时,就已经使用过火药了,当然这时候的火药由于燃烧速度不足和反应不剧烈,导致不能用来爆破,只能用来纵火。

  可不管怎么说,曹延明堂堂世家子,连硝石都不认识这就夸张了啊!张昭毫不客气的走上前去揪住他的耳朵。

  “太上圣祖金丹秘诀你没看过?真元妙道要略你没听过?伏火巩法你不知道?”

  “哎呀!疼疼疼!表舅,你说的这些好像是道家经典吧?可我们敦煌是佛国啊!哪去找道家典籍去?

  不过二表舅能说出名字,定然是有,快拿来让侄儿观摩观摩!”

  娘的,把这事给忘了,你说那些大德高僧怎么就不能也学学炼丹制丹呢,至少能培养点化学人才啊!

  看着一脸期盼的曹延明张昭双手一摊,“这些某也只是听说过的,哪来的书让你观摩?”

  “那表舅你总记得一些吧,给侄儿说说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