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23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滚你娘的,把老子当三岁小孩呢?”张昭都被气乐了,“马鹞子!”张昭把头冲马鹞子偏了偏。

  已经稳定下心情的马鹞子举起砂锅大的拳头,一下就锤到杨孔目的肚子上,只打的他如同虾米一样弯曲了起来。

  “老子给你半盏茶的时间,把人都给我调到庄子左边去,半盏茶后你不来,老子就给曹十四一刀,我想他能明白,是谁让他性命不保的!”

  ……

  几分钟后,张昭挟持着曹延明走到了庄子右边的甘泉水边,杨孔目果然没敢捣乱,只不过他也没多老实,越骑团的康校尉带着十几个卫兵,刀出鞘箭上弦跟了过来。

  不过就在他们准备找机会抢人的时候,甘泉水对面一阵灰尘扬起,数十骑精锐骑士出现了,张昭一个口哨,箭如飞蝗射向了十几个越骑,康校尉等人只能连忙赶紧跑开。

  “马鹞子!杨孔目还是不大老实啊!给他留个纪念!”一条小船从对面划了过来,张昭一面往船上退,一面冲马鹞子大喊一声。

  脸色已经全黑,上了贼船下不来的马鹞子只能冷着脸走上前去,一刀就捅在了杨孔目的肩膀上,他知道自己这下完了,算是被张二郎坑惨了。

第四十二章 托西大王曹议金

  敦煌城,后世这个地处西北的著名旅游城市实际上很小也不太起眼,整个敦煌的人口也就十几万,规模还不如东南边的一个县城。

  但在唐末五代,丝绸之路还在发挥着它最后的余光的时候,敦煌城还算得上是河西走廊上的一颗明珠。

  如今的敦煌城中,光是有户籍的丁口就有六万余人,加上过往的客商,附近前来售卖菜蔬牛羊的各族人民,整个敦煌差不多有八万人左右,全归义军三分之一的人口,都靠这座城讨生活。

  作为归义军最重要的据点,敦煌城的城防在河西走廊也是非常坚固而完备的。

  整个敦煌城周长十五里以上,内外分为三块,从外到内依次是羊马城,罗城和内城。

  城高六尺余,更有孟授渠和武都渠这两条三米多宽的人工沟渠为护城河。

  昔年甘州回鹘兵临城下,围着打了两个多月都始终打不进来。

  羊马城顾名思义,就是圈养牛羊的外城同时也是大宗商品的交易市场。

  这些牛羊有些是附近居民和豪族的,有些是过往客商的,此时寒风已起,大群大群的牛羊马匹和骆驼们挤在一起御寒,负责照顾的牧民们正在囤积着过冬的草料。

  罗城则是敦煌居民生活起居的城区,城东是居民区,城西则遍布驿馆、中小集市和大量的庙宇,城北还有一大块空出来的地方,是节度衙军驻扎和操演的大营。

  至于规模最小,但防护最严密的内城则是归义军的核心所在。

  归义军节度衙门,节度使府,沙州刺史州院,存放兵器甲胄和监管武事的武库,负责户籍税册人事的孔目院,官学,牢城等绝大部分节度使衙门都在此处。

  节度衙门中,第六代归义军节度使、瓜沙等州观察处置使、检校司空、太保曹议金,以及曹议金的长子曹元德,次子曹元深,三子曹元忠四人端坐在书房中。

  书房的空气有些凝重,连门口等着伺候的丫鬟仆役都胆战心惊的大气也不敢出。

  “三娘已经回来了是吗?”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是个身材有些胖大的老者。

  当然他年轻的时候不但不胖大,反而是个非常勇悍的沙场悍将,有唐一代讲究文武并重,曹议金虽然大多时候担任文职,但上阵冲锋并不输于那些常年习武的将领。

  听到父亲发问,老大曹元德和老二曹元深都未做声,老三曹元忠走上前像个犯错的小学生般站好,他是三娘子的父亲嘛。

  “回大人的话,延鼐今早些到的,现正在院门外等候!”

  “叫进来吧!也不容易,回个娘家就被人掳走了,你这做父亲的,你们这些做伯父的,包括我这个祖父,都有责任啊!”曹元德半闭着的眼睛缓缓睁开,挥了挥手说道。

  曹三娘子缓缓走进了节度衙门中的这间不起眼的小屋子,这是他这么多年以来,第二次走进这里。

  上一次进来,还是十三年前她作为曹氏和慕容氏两家联姻的重要‘工具’来过一次。

  其余时间,这个象征着曹家最高权力的屋子就是曹议金的三个夫人,索氏、宋氏和回鹘公主李氏都是不能进来的。

  “孙女延鼐,叩见祖父大人,父亲大人,见过大伯父、二伯父!”

  虽然觉得自己很坚强,更因为这屋子里三个男人都没多么急切救自己有些怨气的曹三娘子发现,她的语气竟然带上了哭腔。

  “受苦了吧?到阿公这来!”曹议金拍了拍他座椅旁边的一方锦凳说道。

  “太公!”曹三娘子委委屈屈的如同小女孩一样走了过去,还没坐到锦凳上眼泪就先下来了。

  “延鼐不苦,幸好遇到了张二郎君,怎么说他也是奴的表舅呢,还是护着孙女的。”

  “你怎么就知道不是他找人把你掳走的?这张二郎连十四都敢抓,你一介妇人,还会尽心尽力的护着你?”

  曹元忠一听就有怒了,直接在曹议金面前开始训斥起了曹三娘子。

  “行了!行了!”曹议金挥了挥手,他知道曹元忠不是在训斥曹三娘子,而是表示一下态度。

  毕竟张昭掳了曹十四就马上把曹三娘子给放回来了,看起来好像有什么交易一样。

  “十四郎的事,又没人责怪你,你急个什么?”

  “跟阿公说说,这张二郎是个什么样的人?当年还是老夫把他从这间房子里给抱出去的,听说他在寿昌一门心思的吃斋念佛,怎么这么快就像变了个人一样?还干起了掳人的勾当!”

  曹三娘子看了祖父曹议金一眼,想了想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孙女觉得张二郎绝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有枭雄之姿!”

  “哦?有枭雄之姿?”曹议金没想到自己孙女会对张二郎有这么高的评价,他抬手阻止了三个儿子插话,示意曹三娘子继续说下去。

  “阿公!孙女这说是有道理的,张二郎对人和善,哪怕就是地位地位低贱的牧奴也一样,同时他能跟孙女一起谈论诗文和大唐文华,也能和最粗鄙的武夫里说到一起去,战争之上冲锋在前,战后论功行赏不偏不倚。

  此等既能收士人之心,也能得武人崇敬,身士卒先又公正不倚的人,不就是有枭雄之姿吗?

  孙女时常在想,当年白衣天子若是有张二郎这样的手段,说不定金山国就不会覆亡了!”

  “放肆!放肆!你一个妇人家家,懂得什么叫枭雄之姿?你这说的哪是张二郎,我看你说的是太宗文皇帝!

  能收士人之心,也能得武人崇敬,还不偏不倚,他祖宗张氏太保公都没这份能力,我看你是……!”

  曹元忠说到这,突然就卡主了,他把本来想说‘我看你是被他给迷惑了!’可突然想到曹三娘子是自己女儿,这么说好像有点不太好。

  曹三娘子心里一阵烦闷,她忽然对父亲曹元忠一向秉持的四平八稳,不得罪人也不出头的风格,有些不耐烦了。

  这都什么时候了,令公大王一旦仙去,这归义军立刻就会面临巨大的危机,这种危局,光靠四平八稳谁也不得罪能渡过?

  “昔年太宗文皇帝得到的第一个勋位就是敦煌郡公,大人焉知这敦煌城不会再出一个太宗文皇帝式的人物?就算是出不了,出一个太保公式的人物不也好吗?”

  “反了!反了!我看你是昏了头了,再出个太保公,对我曹家有何益处?”曹元忠虽然在骂,但只感觉一阵阵心虚,生怕父亲曹议金发怒。

  “三娘,你就这么看好张二郎?咱们家的权势可是取自张家,要是张二郎真有枭雄之姿,咱们曹家怎么办?”

  曹议金脸上竟然露出了几分笑意,仿佛觉得这个事情很有意思一样。

  “阿公!孙女斗胆,张二郎有一句话要孙女带给您,孙女可以说吗?”

  曹三娘子说着,不顾父亲曹元忠那要杀人的眼神,直接就跪倒在了地上对着曹议金说道。

  曹议金脸上的笑容更加玩味了,“说,大胆的说,一字不漏的说给阿公听听,某还真想听听这位胆大包天的张二郎对某这老朽有何评论?”

  “张二郎说,他从未怨恨过您当年放弃金山国的举动,也不认为曹氏代张是夺权,他说这是民心所向。

  他还希望阿公您保重身体,说您是归义军的定海神针,您在一天,这十余万河西唐儿就算是还有个家。

  他也不会对曹家不利,但会用他自己的方式,为我们这些西北孤忠再找一条路!”

第四十三章 唐儿盼归

  深秋的敦煌,从北边草原吹来的寒风,让节度使院中的老梨树黄叶纷纷落下。

  曹元德搀扶着曹议金,曹元深和曹元忠则跟在他身后,父子三人难得的散起了步。

  一片黄叶落到了曹议金的胸口,他忽然面向东方长叹了一口气。

  “元德、元深、元忠,你们知道当年太保公首举义旗推翻吐蕃苛政的时候,释门都教授洪辩法师,为何要动用僧兵大力相助吗?”

  扶着曹议金的曹元德沉吟片刻后摇了摇头,他有些疑惑的说道。

  “吐蕃人崇信我佛,僧侣在沙州的地位比现如今要高得多,他们不纳税不缴田赋还有僧兵,形同割据。

  释门都教授统领瓜、沙、伊、甘、肃五州僧众,权力仅次于吐蕃人在敦煌的瓜沙节度使。

  不管是从地位,还是教义上,儿实在想不通洪辩法师为何要跟随太保公反了吐蕃!”

  “是啊!当时我们河西唐儿过的猪狗不如,穿胡衣、说胡话、赭面纹身,不反就只能当一辈子奴隶。

  可洪辩法师并未非如此啊!不但不是奴隶,甚至连吐蕃赞普都对他礼遇有加!实在是没有理由起来反抗的。”曹元深也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曹议金抚了抚自己下巴上微红的长髯,眼中露出了回忆的神色,他看着身边的曹元德。

  “当年某还如同十四郎一般年轻,正在想尽办法求娶你的母亲索四娘,所以天天找借口往索府上跑。

  一次在你外祖,已故归义军节度使索太保的斋筵中,某遇到了洪辩法师的弟子悟真法师。

  悟真法师谈及了洪辩法师,他说当年,洪辩法师之所以会跟随太保公举义,除了想要解救吐蕃人治下之民外,最大的愿意就是为了母亲的遗愿!”

  “母亲的遗愿?可那时候,洪辩法师的母亲已经去世很多年了吧?”曹元忠惊讶的问道。

  “是啊!那时候洪辩法师的母亲已经去世快十年了,可你们知道吗?法师母亲一直没有真正的下葬,坟前无碑,棺椁中不是遗体而是骨灰瓮。

  因为洪辩法师母亲张氏太夫人曾言,‘狐死首丘,落叶归根,愿百年之后能归葬南阳。’

  张氏太夫人含辛茹苦养育了洪辩法师,生前简朴,死后唯一的愿望就是归葬故乡。

  彼时,河西沦于吐蕃人手中,已经七十余年矣,母亲的遗愿,几乎成了洪辩法师的心魔,所以太保公找到他劝说举义的时候,洪辩法师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就组织了僧兵跟随太保公。

  辛巳年(861)太保公收复凉州,终于打通了河西之地与大唐的联络,洪辩法师当即遣弟子悟真法师和南阳张氏族人,护送太夫人棺椁东归。

  次年壬午年(862),得到太夫人已归乡安葬消息的洪辩法师,就坐化了!”

  “原来如此!善哉孝道,洪辩法师舍身我佛,却还是斩不断母子亲情,一定要完成其母遗愿后才坐化飞升!最后与太夫人各得圆满,善哉!善哉!”

  曹氏三兄弟第一次听说这故事,一个个双手合十祈祷了起来。

  “你们啊!唉!”不知道为什么,曹议金看着三个儿子这样,突然就很落寞了叹了口气,继而看着院中不断落叶的梨树更加感慨了起来。

  “当年某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大为感慨,不过某感慨的不是洪辩法师和张氏太夫人的母子亲情。

  而是张氏太夫人已在吐蕃治下生活了数十年,却仍然不忘故乡。

  当年吐蕃人严禁我们这些唐儿接触任何的大唐文华,是以某对中原之事也知之甚少。

  听闻这个故事之后,某曹议金才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习大唐文化。

  我要看看她有何魅力,能让人几十年初心不改,宁愿死不下葬也要归乡。

  也就是从那之后,某曹议金哪怕长着一脸红胡子,哪怕某母亲、祖母都是粟特人,但某绝不认为自己是粟特人,某是汉人!”

  看着面上泛出一片潮红的父亲,曹氏三兄弟有些不明白曹议金为何这么激动。

  他们曹家,虽然号称谯郡曹氏,但掺杂的粟特血统太多,早已对粟特人还是汉人这方面不太敏感了。

  所以在这三兄弟看来,是汉人还是粟特人?重要性要远远低于保住归义军,保住曹氏掌握归义军这两件事上。

  “元忠,将宋推官召来,让他以其妹宋氏的名义书信一封予张二郎!”过了半晌,终于平静下来的曹议金对着三儿子曹元忠说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