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375章

作者:日日生

他像是一个领主,巡视着自己的地盘,沿途的弟子看到他都目露喜色,上前问好。

李渔频频点头,他喜欢这种感觉,安逸暖心。

只有在这种环境里修道,才能培养出一大群有原则有担当的修士,而不是那些自私自利、为了往上爬什么都能做出来的修士。

背着双手,迈着宋江一样悠闲的小碎步,一路来到三圣殿。

李渔进去之后,先是拜了拜盘古,然后给九天玄女上了柱香。

至于“人族镇守使、至圣先师正经大仙”,他就免了……

自己拜自己,有点不吉利……

看着九天玄女的雕像,这是他从天子楼里,亲眼看见过的娘娘的相貌。

金大坚的技艺炉火纯青,雕刻的十分完美,让李渔一时有些神伤。

娘娘是九世真仙,问世间几个真仙敢重修?

如果说修到陆地神仙,已经是千万中无一,那么一万个陆地神仙,也很难修出一个真仙来。

这条路上,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的生死难关,才能最终得证真仙果位。

越是真仙,越知道其中的难处,但是九天玄女竟然敢重修八次,可谓是风华绝代,可惜也陨落了。

据记载轩辕黄帝在成仙前,曾经访拜七十二位师傅先生学问大道,其中就有九天玄女。

当时黄帝被蚩尤打的有些难受,九天玄女传授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以及兵符印剑。

饶是如此,蚩尤实在是太能打了,还是占据上风。

于是九天玄女令军士宰夔牛制作八十面战鼓,使黄帝带兵与蚩尤大战于中冀。

当黄帝摆下“奇门遁甲”阵之后,即令军士以雷兽之骨,大击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时鼓声大作,一击震五百里,连击震三千八里,只见整个战场地动山摇,天旋地转,喊杀冲宵汉,使量蚩尤兵卒神魂颠倒,冲杀元门,败倒如山。

“蚩尤铜头啖石”,即把石头当饭食,且能“飞空走险”。但在夔牛鼓震声中,“九击止之,尤不能走,遂杀之。”

尔后,黄帝又诛榆罔于阪泉,经过这场大血战,天下始得大定。

李渔不知道那是第几世的玄女娘娘,但是他大受震撼,因为自己也正在帮人间的王朝,重新定鼎。

从这一点来看,正经门供奉九天玄女,也在情理之中。

只要拿下了大明,李渔甚至不需要他们帮什么忙,也不需要在大明有什么特权。只要他们不反对自己,就已经是很好了。

帮助朱标上位,并非是为了攫取什么权力,这是李渔的道心。

大良贤师,悲悯世人一切苦难,向往一个海晏河清的人间。

“晚辈虽然小节有亏,但是大义面前不改本色,所作所为无愧本心,娘娘保佑我一路顺利,完成您老人家夙愿。”

李渔上了一炷香,这才走出三圣殿,此时门中钟声响起,到了饭点了。

李渔没有去后山用餐,他直接下山,来到皇宫。

有一个问题,他憋了很久了,今天终于可以亲自问一下当事人了。

朱元璋不惜赌上大明国运,去保留爱子的三魂七魄,这件事别人可能不知道,但是有一个人,他肯定是一清二楚,而且九成九是参与人。

这个倒霉蛋,就是刘伯温。

进宫之后,李渔直接找到刘伯温,发现他正在侍弄一些奇花异草。

老头儿来到汴梁的时候,十分苍老,那时候李渔一度怀疑张三丰和薛蟠找错人了,名满天下的刘伯温,邋遢的就像是一个街边的乞丐。

现在的刘伯温,十分有闲情逸致,捯饬的十分潇洒,活脱脱一个儒雅文士。

“吆,稀客。”

“你才是客。”李渔一本正经地说道。

刘伯温哈哈一笑,“这里过的滋润,还有盼头,我已经把这儿当家了。”

他说的倒是没错,在赵福金身边当帝师,可比伺候朱元璋舒服多了。

在老朱身边,那真是伴君如伴虎啊,指不定那天就给你来个大的。

李渔在栏杆上一坐,开门见山,说道:“我见到了一个人。”

“什么人?”刘伯温随口问道,他的手没有停下,依然悠闲地浇花。

“朱标……”

啪的一声,花洒掉落地上,水打湿了刘伯温自己的鞋面,他也恍然未觉。

沉默了片刻之后,刘伯温苦笑一声,说道:“你把他超度了?你们太平道有这个本事,我是知道的。”

李渔摇了摇头,说道:“没有。”

刘伯温的脸上,说不出是什么神情,有些欣慰,也有一些不忍,他甚至轻轻叹了口气。

他捡起花洒,重新去池边装满水,摇头道:“殿下他……是个好人,也是一个合格的储君,我一直觉得他来做皇帝,是所有百姓的福分,所以当年尽管知道后果不堪设想,我还是全力施为,请了一大群好友为此事出力,是我害了他们啊……”

“我帮他重塑肉身,他活了。”

啪~

花洒重新掉地,刘伯温呆若木鸡。

第五百四十九章 大明

“朱标殿下……复活了?”

刘伯温一时间接受不了,他直勾勾地看着李渔,这个六朝中排名靠前的智者,此时讷讷不能言。

当年旧事重上心头。

六朝人间的强者中,或许有人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谁也不会出手。

强行把一个死人复活,已经触及到了轮回的禁忌,更何况这个人还是人皇之子,会让天劫的威力千倍万倍的增加。

“你还是太年轻,你以为躲过了规则,殊不知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规则的锁链已经将你拷牢了。”刘伯温终于打破了沉默,他叹了口气说道:“历代大良贤师,都要逆天而行,以为自己可以打破规则,但是这些举世无敌的强者,最终有几个活了下来?”

李渔笑了笑,“你说的锁链,对我来说,就是下一个瓶颈。”

他一直在遵从自己的道心做事,所以即使为了所谓的仙途,强行改变自己,那么他也走不到最后。按照李渔如今对道的理解,放弃本心,或许能很快走向一个高峰,但是却并不可取。

甚至那样的话,失去了自我,太平经不选他,能不能修炼都是一个问题。毕竟这世道有资质,却没有门道修炼的人,是多不胜数的。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是自己这样,喜欢传道,喜欢帮年轻人一把的。

很多的修士,都是修为越高,就变得越自私。尤其是见惯了亲朋旧友的离去,就会把人间感情看的很轻。

他们太看重自己的修为了,对其他的事尤其是比他们弱的人的事,都漠不关心。

所以天下打成一锅粥,民不聊生也好;瘟疫横行,十不存一也罢,站出来都是大良贤师。

刘伯温继续浇花,不再说话,这也是一种态度。

李渔清楚,刘伯温的意思是不打算参与其中,虽然他是大明的开国功勋,和朱标和是老熟人,更是当年从阎罗殿手里夺人的直接参与者。但是刘伯温很明显不想掺这件事,朱标复位与否,他都不会出手。

李渔本来也不是来找救兵的,对如今的大明来说,不缺一个刘伯温。甚至徐辉祖,都比刘伯温重要,因为他们计划不是推翻一个王朝,而是巧夺皇位。

这次的政变,不需要奇谋诡计,不需要精兵强将,不会打仗也不会死太多人。

只是布置下大幕,在适当地时候,让主角闪亮登场。然后在京中,控制住最紧要的那批人,最后顺利让朱标继位。

“当初明太祖要留下爱子的魂魄,先生也参与其中了吧?”

刘伯温苦涩地点了点头,说道:“悔不当初啊,对大明甚至对太祖皇帝,根本就是得不偿失。”

他陷入了回忆,呢喃自语道:“其实当时并非只有太祖有这个想法,大明开国之处,文臣武将都是人中龙凤,各个桀骜不驯。而他们都是真心钦服太子殿下,所以这件事当时是众望所归。只不过大家都没有想到,后果会如此严重,以至于整个大明的国力都被耗的七七八八。”

“不过这些都已经是前尘旧事,老夫本一辈子不愿意再提起,只不过殿下他死而复生,让人不胜唏嘘。若是有机会重返大明,老夫也将会见他一面,除此之外,对大明老夫已经再无挂念。土地子民还是那个土地子民,但是我们这些老东西,本不该再出现在大明了。”

李渔没想到老头这么深沉,他口风一转,问道:“陛下这段时间如何?”

“你要是问治国之策,她是半点没学到,不过她身边那个薛宝琴悟性惊人,很多事一点就透。你若是问修为,她早已经是仙人境界,比我还高一些,不出所料甚至超过了你。”

李渔呵呵一笑,赵福金的境界,是他一手打造的,但是不可否认,融合了补天贪石和御灵堂教主毕生掠夺的别人的修为,再加上那个空前绝后的天劫,如今福金的修为确实深不可测。

她是大宋的女皇,又有如此高的修为,地位十分稳固。有几个信得过的人,帮她治理国家,没有什么不好。一个实力超群的君主,实际上是不需要事必躬亲的。对于大宋,李渔明显上心很多。

大宋和大明不一样,这里是自己的基本盘,大明的事失败之后,最多不过是带着原班人马逃回大宋,只要有大宋在,自己在外面做什么都有退路。

李渔抱了抱拳,离开这个小院,准备去见一见福金。说起来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个小丫头了,不知道她当了一段时间的皇帝,还是不是那么调皮、贪吃、嗜睡……

刘伯温没有回头,听着他的脚步声越来越远,他才放下花洒,坐在了栏杆上。

好像被抽掉了所有力气,刘伯温倚着亭子内的柱子,浑浊的目光看着大明的方向,远处的朝霞如同金针,刺破云层。

谁都有年轻的时候,那时候大家聚在一块,是真难,但是也真不怕。

就像是刚才出去的那个年轻人,真的是天不怕地不怕,就算拦路的是神仙,也敢举起兵刃来砸烂他的狗头。

一个个的强敌,都在他们面前倒下,鄱阳湖的陈友谅,金陵城里的张士诚,都是不世出的枭雄,最称职的敌人。

一路上哪一场恶战不是酣畅淋漓,直到开国那一天,一切如梦似幻。

徐达、常遇春、胡大海、蓝玉、李善长、李文忠……

曾经的大明不必大唐差多少,都是将星闪耀,名臣荟萃。

李家是世代王侯,李世民是褐裘公子,当时太祖和手下一帮弟兄,都是草根泥腿子出身。要不是中间隔着一个柴荣,两边都想较量一番。

那时候朱元璋和李世民都很尊重柴荣,而且他也确实不好惹,所以六朝中出身最悬殊的两伙人,没有正面打一架。

后来就发生了那件事,大明在几年内,快速衰弱。而大唐则蒸蒸日上,成为六朝第一强国。

如今,只剩下这个远走他乡的老头,看着年轻不知畏惧的后生,发出的一声叹息。

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

走出小院,李渔找到一个内侍,让他前去通报。

很快,从宫中走出一个女官,挽着高髻,双手平平握在胸前,两眼平视前方,衣裾长长拖在地上,举止端庄自持,行不露足,踱不过寸,行走时几乎看不到她腿足的动作,一举一动都堪称女德的模范。

李渔啧啧称奇,大宋皇宫,一向以开放不死板著称。赵佶虽然一无是处,但是对下人却十分宽容,这也是他难得的优点。

“道长,陛下有请。”

李渔好奇地问道:“怎么以前没有见过你,是新入宫的么?”

“奴婢是犯官家眷,被陛下在汴梁城中搭救,得以入宫伺候。”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