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374章

作者:日日生

李渔斜着看了他一眼,这小子在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冯紫英他爹是个什么官?”

“不入流的武将,当初我去他家,还被他揍过呢,要不是看在他辈分大,我是那吃气的人么!”

时隔多年,薛蟠说起这件事,依旧气鼓鼓的,可见当初挨得不轻。

李渔眼珠一转,说道:“你去金陵,把冯紫英他们约出来,好好的吃一顿。”

薛蟠皱眉道:“有这个必要么?”

“有。”

他现在是越来越懒了,就想整天躺着吃天材地宝,根本不愿意多动弹一下。

也就是李渔,能指使动他,薛蟠懒洋洋地说道:“我就知道出来准没好事,我啊,真是劳碌的命。”

“你还劳碌的命?”李渔懒得再跟他废话,冯紫英在这些人,在金陵是一群地头蛇。

他们对金陵盘根错节的势力门清,利用好了可以在关键时候,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张三丰就在金陵贾府,他会保护你们的,你也是贾家的亲戚,没事可以去走走亲戚,住进去也方便些。”

薛蟠一听还要去贾府,不禁更加为难,他就怕那些长辈亲戚拿出长辈的架子训斥他。

“不去行不行?”

“不行。”李渔眼珠一转,说道:“这样吧,你好好表现,回去之后,我帮你搜一屋子的宝贝,让你吃个够。”

薛蟠权衡了一番,点头道:“好吧,谁让咱们是好兄弟呢。”

李渔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在大明的事忙的差不多了,他准备回宗门一趟。

所有的明线、暗线都已经安插好,就等着事情一步步落位了,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耐心等待。

李渔没有迫切的需求,他有的是耐心,大明如今的境地虽然十分糜烂,但和当初的大宋不一样,大明尚不至于很快就崩塌。

离开汴梁太久了,其间佛门还发生大乱,自己说什么都要回去一趟,不然很难安心。

他在房中留了一个分身,然后御空而行,只用了一天时间,很快就到了大宋境内。

来到汴梁时候,正是深夜,李渔一声不响来到门中。月光如水,门中弟子大半都在沉睡,如今已经接近冬天,往日里喧嚣的各种虫鸣都消失,深藏在地下准备来年惊蛰再出来。

正经门和他离开时候没有什么变化,外出游历的人回来的也不多,这几年收的弟子明显比以前少了,门中弟子越来越固定了起来。

大宋附近有些仙缘资质的,几乎都来正经门试过,得益于李渔的测试方法,让正经门留下了一大批人才。

其中甚至有王重阳、蓝道行、陈泥丸、白玉蟾……等等李渔上一辈都听过的名字。

这些人为正经门埋下了繁荣兴盛的种子,接下来就是等待他们长成,势必会让宗门迎来一次实力的飞升。

不管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正经门都是最坚实的后盾和后路,就算是自己遭遇不测,自己身边人也可以依托正经门,抱团取暖,互相扶助,不至于树倒猢狲散,散落各地任人欺凌。

尤其是自己仇家这么多,几乎可以说是遍布天下了,一旦失势真的很难想象,金莲、黛玉、宝钗这些人,会遭遇到什么。

六朝光明的表象下,隐藏着的是什么样的黑暗,李渔早就看的清清楚楚。

不说那被自己捣毁的鬼市,光是各地的人口贩卖,就能看出一点端倪。

李渔回到自己的小楼,出乎他的预料,这里竟然收拾的一尘不染。

以前自己离开,都是金莲来洒扫,没想到金莲走了还有人来,李渔不禁有些暖心。

他感受到一丝若有若无的气息,来到二楼,果然是宝钗在蒲团上打坐。

李渔呵呵一笑,刚想上前,突然发现宝钗变了模样。

自己走的时候,她不过是个十岁的小姑娘,虽然长得十分可爱,但是稚嫩的很,甚至有些婴儿肥。

但是此刻,她出落的苗条高挑,坐在那都有大半成个人高,若不是气息无差,李渔几乎觉察不出来。

李渔稍微一算,顿时明白了,宝钗她突破了瓶颈,然后就给自己来了个强制成长……

这小妮子不光敢改自己,连小楼也被她改造了一番,原本寻常的卧榻,被她在上面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还放了一床青缎靠背引枕,黑狐皮的袱子搭在上面,大白狐皮坐褥,并秋香色大条褥等物。

小楼里面的当窗长案之上,一头放着一个插着山茶梅花大花瓶,另一头放着一个长方大玉盆,玉盆内植着百数十箭水仙,盆底铺着五色石子。

宝钗正在打坐,李渔从上面看下去,她穿着的那件红绸子小衣袖口甚是宽敞,透过宽松的袖口,可以清楚的看见悄然隆起的白皙胸脯,不禁哑然失笑。

第五百四十八章 回山

月光笼罩着小楼,就像是天上的广寒宫。

广寒宫里有嫦娥,如今的宝钗也差不多了,她甚至还买了一些颇为成熟的首饰戴在头上。

虽然是素以端庄,但是眉宇端和淑媚,长大之后的宝钗果然有独特的风采神韵,和莲儿的妖媚、琼英的可爱大不相同。

她静静坐在蒲团上,神态慵懒宁静,眉宇端和淑媚,像极了一朵盛开的牡丹花。

李渔手指一动,一道灵气笼罩在宝钗身上,然后她的身子慢慢变小,微微隆起的胸脯也慢慢消失,重新恢复了十岁少女模样。

宝钗猛地睁开眼睛,觉得衣服不太合身,一看自己的样子顿时吓了一跳,还以为是修炼出了问题。

她转头一看,发现李渔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不禁刷的一下红了脸。

自己偷偷跑来他的小楼修炼,心里又想被他发现,又怕被他看着,没想到他真回来了。

李渔瞪了她一眼,笑道:“修行就是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人是万物之灵,身子妙处无穷,须得一点点去感悟探索,这也是难得的修炼过程。感受身子的每一次成长,每一个阶段的变化,是很好的认识自己的一个机会,你这样强行长大,必然就错失了这个机会,岂不是因小失大。”

宝钗怯生生抬眼看了一下,低眉道:“知道了。”

她的道袍太大,罩在身上就跟盖了一块布一样,头顶的蝴蝶钗也显得很大,不过显得更加可爱了。

李渔在一个蒲团上坐了下来,笑着说道:“恭喜你啊,进了一阶,如今也是一个小小高手了。”

“哪有……比起师姐师弟们,还是差的太远了。”

“修炼嘛,其实不看一时的快慢,最重要是找到方法,并且持之以恒。有多少惊才绝艳的少年,煊赫一时,但是却如同昙花一现。真正能修到陆地神仙境界的,多是那些有大毅力啊,这方面你是比他们强的。”

宝钗听他这么说,心底十分舒服,一直以来她都是表面风轻云淡,其实内心胜负欲很强,跟林黛玉不一样。

林黛玉是表面胜负欲很强,其实就是个混子。她要是心情好了,就会把修炼这件事忘到脑后。

“你是刚回来么?”薛宝钗习惯了之后,羞赧的感觉去了一大半,身子变小了,又重新恢复了少女的心性。

“对,我还要回去一趟,你要去么?”

“我也能去?”

李渔哈哈一笑:“你哥哥,张三丰、黛玉、金莲都在金陵贾府呢,贾府的二奶奶是你的亲姨娘,有什么不能去的,就当是逛亲戚呗。”

薛宝钗有些心动,她倒不是想去逛亲戚,而是想跟着李渔。

这次李渔去大明,一去就是几个月,自己在门中修炼起来,总会觉得空落落的。

虽然终于突破了瓶颈,进入了第四品,这么小的年纪就进了五品,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薛宝钗突破的时候,竟然发现自己没有很开心,因为她最想分享的那个人没在。

那时候薛宝钗才发现李渔在她心中的位置,已经慢慢的不是一个师父了。

讲良心,李渔虽然好色,遇到貂蝉、李瓶儿这种,想也不想就上了,但是对于自己的一群小徒弟,他真没故意去营造自己。

他只是尽自己的本分去教,但是对于这些涉世未深的小萝莉来说,他那又严厉认真、又和善可亲的形象,实在是很有吸引力的。

看似最成熟稳重的宝钗,是幼年丧父的,李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她心里最柔软的那一块。

宝钗指了指小楼里被她改装的跟个花篮一样的软塌,抬眼问道:“我能不能,在这里睡?”

“当然可以了。”

……

益州,一个官署内,摆满了酒菜。

邓芝笑吟吟地举杯,说道:“诸位都是我们蜀汉的功臣,真可谓赤胆忠心,彪炳日月,我斗胆代陛下敬诸位一杯。”

在他对面,有五个文绉绉的老叟,打扮的十分考究,是正宗的大汉儒家装扮。在他们身边,还有一个通体妖娆,身材浮凸有致的少妇,就算是稍微用手指勾一勾发丝,都流露出浓浓的女性媚艳风情;在她旁边是一个瘦削高挑,清冷动人的俊俏女子。

他们正是荆棘岭的十八公(松)、孤直公(柏)、凌空子(桧)、拂云叟(竹)、赤身鬼(枫)、杏仙(杏)、桃夭夭(桃)。

黄月英知道荆棘岭的存在之后,本着蜀国境内的一草一木,也应该为复兴汉室出力的原则,就派人去联络,果然在深山中找到了他们。

蜀国的人说明来意,并且说了他们和李渔交好,这些涉世不深的妖怪,顿时和他们亲近起来。

把这些人搬出山之后,黄月英请来几个蜀国的文士,宴请他们,领头的就是邓芝。

酒足饭饱之后,邓芝大谈文士风骨,把五个树妖听得心潮澎湃。邓芝又给他们讲起忠君爱国来,很快这些人都觉得,复兴汉室他们义不容辞。

最后,大家达成共识,蜀国派人去建一个工坊,荆棘岭利用深山中的小妖和无穷的树木,为蜀国制造箭矢。

蜀国赠与他们陛下钦赐的佩剑,承认他们的功绩,并且准备给他们封号。

最后几人喝的晕晕乎乎,尤其是桃夭夭,醉酒之后愈发的撩人了,她笑嘻嘻地问道:“邓先生,请问你一下,我们师父在哪呢?”

邓芝打了个哈哈,说道:“正经道人飘忽不定,如今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但是他和我们的将军姜维关系匪浅,和关张两位郡主都是好友,肯定很快就会来的。”

荆棘岭众妖略有失望,尤其是桃夭夭和杏仙,在山中苦修苦练无趣且缓慢,连上十年还不及和师父双修一夜青木诀,让她们十分怀念李渔在荆棘岭的日子。

其他人倒是很快打起精神来,他们终于见识到了外界的花花世界。

师父说外面世界很危险,自己这些人实力不济,最好是不要出来,不然容易被人捉了去当补品吃了。

现在有朝廷庇护,还有什么好怕的,终于可以体验一下做人的感觉了。

“邓先生,一会我们可不可以在城中走走?”

“当然了,需要派侍卫跟随么?”

十八公摆手道:“不敢不敢,若是能请一位向导,就感激不尽了!”

……

清晨起来,李渔伸了个懒腰。

栏杆处软塌上宝钗早就走了,李渔走过去伸手一摸,还有些许的余温。

昨夜他重回自己的小楼,睡得十分香甜,李渔睡觉的时候,不喜欢运功。

虽然他现在已经可以不用睡觉了,但是李渔从来不轻易使用这个本领,他认为睡觉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若是能美美地睡一觉,就跟享受美食一样快乐。

正经门里,从来不提倡清修,也不提倡摒弃七情六欲。

人只因有了七情六欲,才成为了人,若是修道修道,把这些都修没了,那就不是得道,而是顺利地自杀了。

杀掉了以前那个真正的自我。

长舒一口浊气之后,李渔迈步走下楼,开始在门中转悠起来。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