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354章

作者:日日生

几人正聊着,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只这一句,周围丫鬟婆子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进来的正是王熙凤。

林黛玉行了礼,却不知如何称呼,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有名

的一个泼皮破落户,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见黛玉还有些懵,周围人连忙说:这是琏嫂子。

不待黛玉行礼,王熙凤上前拉住黛玉的手,打量了几番,冲着贾母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一看贾母又要哭,王熙凤眼珠一动,想到一个办法缓解气氛。她拉着黛玉的手,笑道:“听说妹妹是学仙术的,不知道都会些什么,不如展露一手,也让我们这些凡人开开眼。”

果然,贾母听到这个,伤感之情去了大半。

林黛玉有些羞赧,犹豫了一会,说道:“那好吧,这里有些施展不开,我们去院子里。”

众人一听,纷纷来了精神,都兴冲冲地簇拥着她来到院子。

只有潘金莲,捂着嘴偷笑,林妹妹的这些亲戚,一会可要开眼了。

笑归笑,她也很好奇,林妹妹到底修炼到什么境界了,李渔哥哥天天都说她资质好,根骨奇佳,尤其是木系灵根。潘金莲每次都有些不服气,都没法修炼青木诀,她能厉害到哪里去?

来到院子之后,在众人的注视下,林黛玉缓缓抬起手。

在她的小手上,粉莹莹地散发出一阵光彩,让众人惊叹不已,果然不愧是仙家弟子。

林黛玉娇叱一声,本命法宝赫然现出!

第五百一十六章 老道

猛然出现的两柄斧头,吓得众女眷花容失色,都噤若寒蝉。

林黛玉稍微一挥舞,木屑纷飞,怪石碎裂,空气中藤蔓乱舞,花瓣在她身边飘落,一副怪异模样。

潘金莲嘴角一笑,她最清楚,这是木系修炼中的一个必经环节,林黛玉的经脉没有经过青木诀中最厉害一招的疏通,所以很难控制主生长的木系灵力。

这样的后果就是施法时候,群魔乱舞,容易出现周围藤蔓疯狂生长的现象。

“快别练了!林姑娘!”

王熙凤拍着胸脯说道:“可吓死个人了,难怪我们这些凡夫俗女的不能去修炼呢,光是那兵刃就拿不动,对了妹妹,要是嫂子没看错,你那是……斧头?”

林黛玉点了点头,她自己刚开始也稍微有点不好意思,但是在李渔的暗中授意下,正经门里所有人都说好,看见了就不顾一切地上去猛夸,久而久之,林黛玉也觉得拿个斧子是很光荣的一件事了。

谁让她年纪小呢……可塑性很强。

所以尽管大家表现的很激动,但是林黛玉也不怎么放在心上,她把法宝收起来之后,众人又开始啧啧称奇。

那么大两个斧子,竟然能炼化到身体里,想要就有,这可太厉害了。

林黛玉收了神通,院子里的异象逐渐消失,她这一手露的太过震撼,一时间存着各种想法的人,都被她给震慑住了。

大家心里也没有什么高门低门,势力不势力了,全都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这个小姑娘不好惹,千万别招她……

林黛玉在正经门待了一年,性格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若是以前的话,她肯定小心翼翼的,生怕哪个地方做错了被这群富亲戚嘲笑。

现在则不一样,小黛玉完全学会了正经门创始人的最大特点——自信。

……

清虚观,人来人往。

新晋的贤妃娘娘,从宫里派人来,送上一百二十两银子,叫观里连打三天平安醮。

一来为新皇贺喜,二来为爹娘祈福。

又有贾珍派人招来戏班,在此唱戏献供,引了很多人来听戏,所以分外热闹。

李渔走到门口,发现此地颇有几分当年汴梁的大相国寺的味道。

其实李渔并不反感这些,谁说佛道修行,就一定要远离世俗,在深山中独自清高了?

沾点人间烟火气,修道成功之后,才不会刻薄寡恩,冷血无情。

正经门外每到新年或者节日,也都是开放庙会的,门中弟子也会逛个不亦乐乎。

他来到门前,因为穿着道袍,所以小道士问了一句,“这位道兄,是来借宿的还是来拜观的。”

李渔说道:“路过贵宝地,特来借宿。”

“请跟我来。”

李渔跟着小道士,走进清虚观,意外地发现这个观规模还不算小。

更加奇特的是,观里除了道士,还有和尚,路边也有一些佛塔。

李渔指着一个佛塔,好奇地问道:“这是?”

小道士呵呵一笑,解释道:“道兄有所不知,我们师父原本是远近闻名的高僧,到后来佛法修到了极致,这才专修道术的。如今他老人家道法也修到了极致,可谓是大圆满中的大圆满,是佛道双修的高人。”

“清虚观里,既有来和师父学佛的沙弥,也有来学道的道士。”

李渔咽了口唾沫,这厮比自己还不要脸,是真能吹啊。

没想到金陵还有这种人才,自认佛道都到了极致,这是何等的自信。

他略一沉吟,问道:“未曾想此间竟有如此奇人,麻烦道友通报一声,就说汴梁道士李渔想要拜见尊观主。对了,尊师傅道号或者佛号叫什么啊?”

小道士估计没有听过李渔的名字,他点头道:“我师父叫张老道,你也可以叫他张大师,请跟我来这边。”

绕过一道道小路,小道士带着李渔来到一个院子,里面长满了青草。

在院子的中间,蒲团上坐着一个邋遢道士,他身穿道袍,但是没有带帽,头顶光秃秃的,上面还有戒疤。

在他左手中,拿着一把破蒲扇,举起来盖在脸上,只盖住了眼睛,把油量噌光的额头露在外面,闷雷似得鼾声在门口就听得清清楚楚。

李渔甚至觉得,周围的木头都被他的鼾声震得抖动。

小道士见怪不怪,大声道:“师父,有汴梁的正经大仙,前来拜访。”

李渔眉心一皱,转头望向小道士,小道士对着他呲牙一笑。

笑完之后,他就退了出去,眼睛一直看着李渔,嘴角的笑意看着有些瘆人。

那边的鼾声终于停了,老道伸了个懒腰,朗声道:“大梦谁先觉,平生……平生……什么来着?”

“平生我自知。”

老道咧着嘴一笑,满嘴黄牙,中间还少了一个,看上去多少有些滑稽。

“没错,我昨儿个还会背,睡了一觉给忘了。你能来看我,说明你很有眼光,是不是要拜我为师啊?刚才那小猢狲说你来自汴梁,叫什么来着?……算了,无所谓了,看来老夫的名声,已经传到汴梁去了。”

李渔笑道:“贫道李渔,听闻道长佛道双修,而且都修到了极致,特地前来拜访,希望道长也能指点一二。”

“这个好说。”老道绷直了腰杆,扭了扭大胯,估计是坐着太久有些酸痛了。他虽然年纪很大了,不过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一点拖沓感。

他摇着蒲扇,说道:“在我六岁那年,参透了一个世上最大的秘密:佛道本是一家,这个秘密我轻易不告诉别人,今日看你和老道我投缘,便指点你一二,胜过你自己苦修几百年啊。”

“请道长赐教。”

张老道笑道:“你可能不知道,佛爷和道爷,本就是一个人。他老人家最爱修炼,埋头苦修几千年后,修为到了顶点,再也不能进步分毫。于是心生苦闷,整日闷闷不乐,终于有一天,他穷极无聊,身外化身,成了一佛一道,行走天下,布道施法,收罗了大批信徒。”

李渔问道:“这么古老的事,道长是如何知道的?”

“我猜的。”

第五百一十七章 吹神

“你猜的?”

要不是还得在这借宿,李渔都想转头就走了。

张老道笑道:“虽然是猜的,但是却很准,因为我还不止一次梦到哩。”

李渔为了慎重起见,试探了一下这个老道的修为,他没有贸然用五行之灵去测试,只是稍微释放了一点灵力,没有感受到老道的灵力波动。

难道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普信道?他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

张老道还在那大吹特吹,说自己佛法有多精妙,得到过如来的夸赞,就连燃灯古佛都跟他请教过佛法。

至于道术那就更了不得了,三清与他一比,都差点火候。他已经出之于蓝胜于蓝了。

李渔饶有兴趣地想要加入,和他一起互吹一气,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

自己如今真的有了几分修为,有些话反而说不出口了,这要是几个月前没有融汇阴阳,李渔高低得跟他吹一吹。

不用说别的,光把正经门里,自己雕像下的小字搬出来,就足以与之一战:人族镇守使,所有修士、道士和僧侣的领袖,陆地精怪以及水族妖物的统治者,大地天空所有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的守护人,正经门掌教——正经大仙李渔

有了正儿八经仙人修为的李渔,静静地听着张老道吹牛,甚至是不是附和一句。

从他吹牛的话里,李渔觉察到,这厮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知道很多事。

而且这老道吹了半天,口不干舌不燥,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清亮。

李渔也终于弄明白了,他的大名就叫张老道,道号也叫张老道,他根本没有道号,这个名字估计也是自己吹出来的。

清虚观是金陵多少豪门大户的打醮的地方,没想到此间主人如此没溜。

张老道见李渔没有质疑也没有破口大骂,顿时来了精神,吹得更起劲了。

李渔静静地听了一会,问道:“那么道长或者说大师,能教我什么?”

“什么都行,因为我什么都会。”老道掐手一算,说道:“不过我看你好像没什么想学的。”

这句话倒是真的,如果说把修仙比作工作的话,李渔是体制内的人。

这个体制,就是太平道,他的岗位,就是大良贤师,是一个终身制的铁饭碗。

他有自己的太平道,学不来其他的,太平道本身是一个特别让修炼者省心的功法。

它不但会选择修炼者,而且还会在适当地时候,指引他寻找到对应的法决。五卷天书,阴阳太极,九根枯藤,一个比一个诡异。

除了前段时间想学九阳神功之外,李渔确实没有什么想学的,所有想要的他都会了。他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功法修至圆满,早早达到大良贤师的境界,然后想办法出圈。

李渔没工夫跟他扯淡,他料定这个老道就是个吹神,并且对他这种行为十分理解。

你不吹得厉害点,你不这么自信,怎么骗人来学佛道,怎么赚钱?

恰饭而已,不寒碜,他起身道:“贫道修为浅薄,恐怕还不足以跟大师学道,等我再练几年,摸到了大师的门槛,再来请教不迟。”

“好说好说。”

李渔走出院子,跟着小道士,来到一个厢房。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