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185章

作者:日日生

“喂,秃……这和尚,你咋在这里睡着了?”

“咦,道门中,怎地会出现和尚,莫非你是大相国寺的人?”

“哈哈,洒家是相国寺的,却不是大相国寺的,而是新相国寺的。”

“新相国寺?”首行和尚摇头道:“没听说过,不过我闻着你满身酒味,想必你们这个新相国寺戒规不严呐。”

“洒家就是新相国寺的方丈,哪里来的什么狗屁戒规,不让喝酒,就是要洒家的命。你说说,是酒戒要紧,还是杀戒要紧?”

首行和尚目光炯炯欧,看着鲁智深,没有回答他,而是笑道:“正经门里藏龙卧虎,贫僧服了,这里竟然又有一个带佛光的。要我说,正宗佛门在正经门,不再灵山。”

他的笑声,逐渐猖狂,而且没有停下的意思。

他真的像是看到了什么万分有趣的事,笑的眼泪都流了出来,但是李渔和鲁智深都是一头雾水。

李渔吓得差点把镜子掉到地上,这秃驴真是什么话都敢说,拼了命地给自己拉仇恨?

这个和尚疯了?

癔症了?

关太久脑子不好使了?

他还在那笑,笑的酣畅淋漓,笑的莫名其妙。

鲁智深摸了摸脑门,“算了,疯子洒家惹不起,洒家什么都不怕,就怕疯子。”

他转身就走,步子有些急促,还时不时回头看看。李渔看在眼里,心中顿时明了。

鲁智深看上去粗枝大叶,其实心细如发,他八成是看出来了,这个首行和尚不好惹。

不然以他的性子,在他跟前没来由乱笑,至少一顿打是免不了的。

鲁智深连羊肉也不惦记了,直接走下了山门,回到寺里。

能让鲁智深认怂的,这是第一个,李渔长舒一口气,镜子里的和尚,又回到了树下。

他盘膝坐下,打坐的时候,和普通和尚不太一样,双眼睁开,直视前方,眼神凌厉。

他的手掌,一个朝前,一个朝上,摆出一个怪异的姿势。

这个姿势,乍一看有些不伦不类,但是看得久了,好像有魔力一般,让人挪不开眼光。

第二百七十二章 软蛋

李渔正在窥视首行和尚,突然首行目光灼灼,看了过来。

李渔一下把镜子收了起来,咬着牙:“老和尚,赖着不走是吧!”

“坏了坏了,师尊,出大事了。”

朱武着急忙慌跑了进来,边走边擦汗。

“你看你这副样子,成何体统。”李渔慢条斯理地问道:“出什么事了?”

朱武擦了擦额头,咽了口唾沫,说道:“大唐使团来到汴梁,点名要陛下将师尊交给大唐,带去长安问罪。说是师尊杀了窥基,要一个交代。”

“笑死人了,大唐的官,要治宋人的罪,难道是欺我大宋无人么?陛下和蔡京怎么说的?”

“要师尊进宫商议。”

李渔一听,勃然大怒,“商议?商议个屁,区区一个秃驴,杀了又怎么样?再说了,那不是国师杀得么,找我做什么?”

“唐人说国师德高望重,但是罪不可不罚,窥基不能白死,所以要师尊顶罪。”

李渔拍案而起,“这是人话么!蔡京太过分了,唐使说出这种话来,不把他们臭骂一顿了事,还要我进宫商议?”

朱武凑上前,说道:“大唐也没有办法,他们必须拿出一点态度来,因为窥基可不是一般和尚。”

李渔只管杀了,倒是不太了解这个窥基,低声问道:“有什么来头?”

“他是大唐望族尉迟氏的嫡系子孙,伯父是唐泾州道行军总管,右武侯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恭;父亲尉迟宗,是唐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封江油县开国公。这厮出家的时候,是唐皇李世民亲自下旨,他还抗旨不尊。最后提了三个条件,唐皇答应之后,他才剃度出家。”

李渔也咽了口唾沫,表情不再嚣张,问道:“哪三个?”

“当年玄奘法师没有失踪的时候,在长安见到了窥基,说他有佛光笼罩,要收他为徒弟。被窥基打了一顿,然后拒绝,玄奘就找到了唐皇,唐皇下旨,窥基提出三个条件,一是他喜欢美酒,出家后,餐餐都要喝酒,不论走到哪里,后面都有车拉着酒,随时供他喝;二者,他喜欢吃肉,出家后,餐餐都要吃肉,不论走到哪里,后面都有车拉着肉,随时供他吃;三者,他喜欢女人,所以无论走到哪里,身后都有一辆车拉着一大群美人。”

李渔一听,“这都能答应?”

“非但唐皇答应了,连玄奘法师也答应了,而且皇帝还赏赐给他一百多个美人,窥基这才剃度出家。佛门中人,都叫他三车法师。”

“合着戒律清规也要看人下菜啊,这佛门的六戒,就是个屁。”李渔不满地说道:“国师也真是啊,我和窥基不熟,他总不会不知道吧?我看国师杀他就跟杀鸡一样,不带丝毫犹豫的,谁知道有这么大的后台。”

“师尊,怎么办?”

“别慌。”李渔摆手道:“我先去试试他们的底,料想蔡京老儿和陛下也不会这么软蛋,把我给交出去。”

李渔一甩袖子,大步走出丹房,伸手一挥,远处慢悠悠过来一匹白马。

白马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李渔在它屁股上抽了几下,还是一副老大爷过马路的样子,慢慢悠悠。

李渔看了一眼日头,照这个速度,傍晚也到不了皇宫。

李渔从腰里解下酒囊,灌了几口,它才迈开蹄子撒欢在汴梁街头跑了起来。

大宋皇帝,早就搬到了艮岳,李渔来的时候,外面有两个人在等待。

“见过正经师叔。”

李渔一看,是林灵素的徒弟,心里又多了些底气,“你们师傅来了?”

“师尊已经进去很久了。”

李渔哦了一声,有内宦牵马去马厩,侍卫带路,把他领到了一个花园内。

虽然是冬天,但是花园里花团锦簇,春光融融。

气氛有些古怪,皇帝坐在上首,没有了往日的意气风发,颇显木讷。

蔡京眼皮一抹,眼观地,昏昏欲睡。

林灵素眉飞入鬓,看上去有些生气。

李渔一进来,大家都望了过来。

“见过陛下,国师。”

“道长不必多礼,来人呐,赐座!”

赵佶轻咳一声,蔡京说道:“道长,前者道长一时失手,误杀了慈恩法师窥基,那窥基是大唐将门之后,惹怒了满朝的君臣。非但是佛门派人来交涉,连唐帝也遣使来问罪。今日请道长前来,就是商议出一个章程来,如何消弭唐皇之怒。”

李渔心中冷笑一声,唐人来的还挺快,自己杀窥基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使团已经到了汴梁。

这哪是使团,这是快马加鞭来的吧,看来尉迟家在大唐地位不低。

李渔笑道:“首先,蔡相所说误杀,是不对的。窥基藐视我大宋,破空而来耀武扬威,率先出手,被国师镇压。此乃理所应当之举,也是正当防卫,何来误杀?”

林灵素在旁边,捻须说道:“不错,若是有人要为窥基报仇,尽管来元妙山神霄宫找我。”

蔡京笑道:“国师和道长说的不错,我们占着理呢,怕他唐人作甚,所以老夫觉得,正经道长大可以问心无愧,前往长安,当面把此事说清楚,唐帝是通情达理之人,定然不会为难道长。退一万步说,他们若是不讲道理,我大宋也不会坐视不管!”

李渔冷笑一声,不会坐视不管?我看八成是谴责一下,长安自己是不会去了,没想到蔡京这老东西还真怂了。

区区大唐,有什么……虽然确实有点儿可怕,但是也不能失了一个大国的尊严不是。

林灵素摆手道:“不行,若是唐人遣一使者,便能拘人到长安,漫说李渔师弟是我大宋道门重要人物,便是我大宋普通一个子民,那也是有丧国体,令大宋亿万生民寒心。”

赵佶依旧一句话也不说,他屁股下面,好像有个石头,硌着他的屁股了一样,来回挪动,明显是坐立难安。

他妈的,绝了!

李渔看着这一对君臣,心中与其说是愤怒,更多的是鄙夷。坐拥堂堂大宋,疆域辽阔,人口亿万,能人异士虽多,但是却大都隐于草野。光从这一点来看,就是朝廷的失职和无能。其它五国,国内的高人,几乎都在朝中为官为将。

蔡京也没打算他们能同意,不过是抛出这个办法来,好方便自己讨价还价,最后来个折衷之策。

果然,一看林灵素反对,蔡京马上说道:“唉,那就只能让正经道长,先出汴梁,避避风头。等到此事时间久了,尉迟家和佛门都冷静下来,我们自然会和他们交涉,到时候道长再回来就是。”

林灵素摆手道:“不行,蔡相或许不知道,李渔师弟不是一般人,留在汴梁由我看着还则罢了。你把他放出汴梁,他所到之处,平地起风雷,只怕会搅得六朝难安。”

第二百七十三章 私心

李渔看着蔡京,没有一丝丝怒气,心中只觉得他们很蠢。

或许是因为他根本从未想过效忠大宋,没有半点忠君爱国的想法,所以也不存在半点被抛弃的感觉。

必要的时候,若是好处足够,要李渔杀了赵佶,他都不带眨眼的。

大唐厉害么?可能是六朝中国力最强横的国家。

尉迟家厉害么?

尉迟家时代豪族将门,窥基的伯父和父亲,包揽了大唐左右大将军。

但是宋朝有必要害怕么?李渔自认为是没有的,正经门如今在大宋,又在扮演什么角色,你把李渔交出去,岂不是更加失尽人心。

李渔在前线,抬手之间,治愈了三千伤兵。

放在任何一个国家,恐怕都会被抢破头,然后高官厚爵,美人联姻,死死拉拢住。

唯独大宋,朝野毫无反应,甚至不如他给皇帝盖了个园林,引起的轰动大。

李渔摆了摆手,说道:“无妨,正好要出去走走。”

林灵素伸手,按在他肩膀上,“你不要意气用事,有我在,没人能把你怎样。”

他说完这句话,眼神一厉,看向蔡京。

李渔笑道:“也是巧了,最近就想出去转转。”

林灵素皱眉道:“你想去哪?”

“没想好,手握三尺剑,无官一身轻,天下之大,何处去不得?说不定就去长安,再杀几个秃驴解恨。”

李渔说完之后,拂袖而去。

林灵素也没有想到他这么嚣张,心中暗道,有分身就是硬气。

赵佶如释重负,起身道:“这个,朕是想要保住李渔的,蔡京你不可太过纵容唐使。”

早干什么去了?这明显是马后炮,空话一句,轻飘飘的没有任何分量。

作为一个大国君主,说出这种话来,乃是大忌。

但是赵佶丝毫不在乎,他只觉得解决了一个大麻烦,又可以继续游玩享乐,心里很快便舒坦起来。

上一篇:赛博时代的魔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