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156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徐佑觉得,接下来想要突破195K这个限制,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当然,就算我们配备了一台超算,但超算的算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物质。徐佑,接下来你还是需要规划一下计算的方案,尽可能先挑超导概率最大的分子构型进行测试。超算使用时间上,我们也要有一个大致的估计。”

“好的,邢院士,我明白了。”

徐佑之前也一直思考着,接下来的计算方案规划。

盲目的进行计算,肯定是不可取的。

但大致的可能性排序,徐佑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

回去之后,徐佑便开始了新一轮实验的规划。

“这种感觉,又有点像人工智能下围棋的时候了啊。”徐佑感叹道。

在围棋的布局阶段,每一步的选择,可以达到300多种。

但即使是计算能力强大的人工智能,也不会去尝试穷尽所有的可能。

就比如说,开局是绝不会去下到棋盘中央,或是棋盘最边上。

可能的落点,也只有星位及其附近的位置。

这样一来,就把计算量大大的减小了。

徐佑顺着这个思路,规划起新一阶段的计算方案。

“还是分几批次去计算吧。先把可能性最大的一批算完,然后在依次递进。总的计算量还是有些大,只能一步步来了。”

徐佑并不知道,上面准备在这个项目上投入多少资金,并持续多长的时间。

徐佑按照自己对理论的理解,以及上一批结果的统计,进行着接下来的规划。

……

这一天,在华夏的主流媒体中,发布了这样的一个新闻——

“华夏科研团队近日发现新的超导体,常压下超导临界温度达到150K。”

整个新闻内容,只有短短的二三十个字。

在新闻刚刚发布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

但在这不久,一些对世界物理现状比较了解的人们,注意到了这个消息的意义。

“卧槽,我们竟然发现了常压下超导临界温度150K的超导体?这可是常压啊!创造了新的记录啊!”

“我查了一下,比之前常压下超导临界温度的记录,足足提高了12K之多。只是不知道,这种超导体到底是什么物质,方便制备吗?”

“真是字数越少,事情越大啊。这样一来,距离发现室温超导体,应该是更近一步了吧。”

在这些网友们的讨论和传播下,这个消息逐渐有了热度。

越来越多的网友,陆续加入到了讨论之中。

“我记得之前就有人发现室温超导体了啊,15℃的时候就可以实现超导了。”

“那个是高压下的超导,没什么实际意义的。想达到那么高的压强,比达到低温还要困难的多。”

“我们的科研团队真是太牛了啊!不知道是哪些科学家做出的贡献,新闻里怎么都没有提到具体的团队和名字呢?”

“应该是临时的新闻吧,后续说不定会有详细的报道的。”

但在这之后,却并没有任何的后续报道出现。

这也说明,这样信息量极少的报道,很可能是有意为之的。

很快,这个消息也传到了华夏以外的其他国家。

“华夏居然发现了常压下超导临界温度在150K的超导体?这是真的消息吗?为什么没有说明这种物质是什么?”

“不会只是烟雾弹吧,我不相信华夏能够有这么强的科研能力。”

“是啊,要是真的发现了的话,应该会仔细报道的,没理由只是这样短短的两句话。”

但有些人,却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华夏的一名年轻科学家,前些阵子刚刚发了一篇论文,解释了高温超导的机制。我觉得这两者之间可能是存在很大的联系的。”

“没错,能够在PRL的封面上刊登这篇论文的标题,这绝对是一个很重大的理论。华夏不太可能随便发出一个假消息出来的。”

“天啊,这次竟然让华夏走到了前面?我们的科学家们,到底在搞什么啊?理论不是已经公开了吗,为什么我们的科学家就没有任何的发现呢?”

此时此刻,在华夏的哔乎上,关于这一消息的热度已经上升到了第一名,一些人已经畅想着真正的室温超导体了。

“看来我们的科研团队,已经找到了寻找高温超导体新的方向。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徐佑应该是这个团队的核心成员,至少是核心之一。距离找到真正的室温超导体,可能也不会太远了。”

“如果真的有室温超导体出现,那对于人类的影响将会是颠覆性的。磁悬浮列车、磁共振成像、超导量子干涉仪等等,都可以实现飞跃式的进步。电子运输成本将大大的降低,人类或将走向新的纪元。”

“这样一来,大米手机再也不用担心发热的问题了。”

“这就是世界性的技术革命啊!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功耗将大大减少,计算机将进入新的时代。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也将提上日程了。”

第202章 这就是降维打击

相比那些已经开始畅想着室温超导体的应用的网友们。

徐佑并没有想到那么远,而是脚踏实地,将精力投入在眼前的项目中。

目前,团队也仅仅完成了150K超导体的制备而已。

因为材料刚刚制备完成,材料成型的工艺还尚未成熟。

目前为止,这也只是处于试验阶段的一项成果,尚无法进入到应用阶段。

材料制备与成型这一块,徐佑也只是了解一些皮毛而已,暂时还帮不上什么忙。

徐佑也只能先规划下一阶段的超导材料计算,看能不能再发现一些超导临界温度更高,更容易制备的材料。

完成了超导材料计算的规划工作后。

徐佑暂时放下了团队的工作。

一是因为,在超算没有完成计算之前,徐佑还无法为团队做出什么其他的贡献。

另一方面,徐佑也不仅仅要参与这个项目的工作。

除此之外,徐佑可还有一个学生的身份呢。

经历了三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徐佑已经拿到了多个科目的学分。

只要再完成毕业答辩,徐佑就可以获得本科毕业证了。

项目虽然很重要,本科毕业答辩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件事。

当然,对于现在的徐佑来说,这并不算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

甚至连毕业设计,徐佑都不需要再做一遍。

只要随便拿出之前的一个成果,正常完成答辩,徐佑绝对可以拿到优秀毕业论文的荣誉。

“就拿金属原子簇超导的论文好了。”

徐佑觉得,像本科答辩这样的级别,就不要拿出高温超导机理这样的课题了。

据一些人评价,这是一个足以入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

到时候如果老师也听不懂,都不知道该提问些什么问题,那就有些尴尬了。

金属原子簇超导的课题,虽说也是《Nature》级别的,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读懂里面的部分内容。

确定了课题后,徐佑将之前的那篇论文整理了一下,以满足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并做出了对应的PPT。

乔森作为徐佑这篇论文的指导老师,显得格外的轻松。

徐佑虽然名义上只是一个大二的学生。

却已经在多家顶刊上,发布了十余篇论文了。

像论文修改这件事儿,完全不需要乔森去操心。

“徐佑,因为我是你的指导老师,在你答辩的时候,我是不能作为评委老师出现的。不过我相信,这对你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放心吧,乔老师。我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了,一个本科的毕业答辩,肯定是不用担心的。”

聊着聊着,两人也不禁相视一笑。

的确,现在的徐佑,已经经历过在肃州卫星发射中心时,当着多位航天系统的领导发言,讲述着自己的成果。

也在国家超导的项目中,作为首席研究员,领导着多位资深教授。

这样的徐佑,去参加一个毕业答辩,真的有点降维打击的感觉了。

徐佑甚至连预答辩都没有参加,因为确实没有那个必要了。

到了毕业答辩的那天,徐佑第一个来到了台上。

不为别的,只为了赶紧完成答辩,好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走到台上之后,看到下面坐着的老师和学生们,徐佑的内心波澜不惊。

下面的很多老师,都是蓟大的教授、副教授,在国内可以算是顶尖的科研工作者了。

而其他参加毕业答辩的学生,也都是大四的学生,是大徐佑两届的学长。

但在徐佑的眼里,这样的场面,真的不算什么了。

教授级别的人物,徐佑接触过的实在太多,很多都要比台下坐着的老师更加厉害。

而这些大四的学长们……

很多都是和徐佑一起上过课的。

没错,就是王相武的那节原子物理课。

在徐佑还没有正式入学的时候。

他们就已经感受过被徐佑支配的恐惧了。

他们也没想到,这一次,竟然会和这位小他们两届的学弟,同时出现在毕业答辩的教室中。

“和一个大二的学生一起参加答辩……还真是感觉有些奇怪啊。”

“换个角度想,这是未来的诺奖获得者。能和徐佑一起答辩,这不是我们的荣幸吗?”

“可他第一个上去,今天的评价标准是不是会提高啊?听说那可是一篇《Nature》的论文啊,我们普通的本科生,怎么可能达到这样的程度?”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