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123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又是高温超导!这样下去,徐佑很可能是第一个在高温超导上实现重大突破的科研者!”

除了华夏的网友之外。

在外网,国外的网友们,很多也对徐佑的成就表示着赞叹。

“华夏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竟然就能做出如此杰出的科研成果。这样下去,未来的华夏,很可能成为世界科技的领军者了。”

“真是应了华夏的那句古话,英雄出少年啊!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出现这么年轻的杰出科研工作者。”

“人类离解决高温超导体的机制,又迈进了一步。希望在有生之年,真的能够实现室温化超导,这是造福全人类的一件事情。”

除了这些赞叹声之外,外网也有一些声音,对于这个消息表示悲观。

他们担心,如果华夏掌握了这些技术,可能会独自占有这些技术,在国际社会中占据着领先地位。

而在华夏,也同样有那么一群网友,对徐佑的这些成果表示着否定。

认为这又是两项没什么意义的成果。

当然,这样的声音并不被大众所接受,渐渐被淹没了下去。

几天后。

鹤卿学院的院长蒋宏,找到了徐佑。

“徐佑啊,央台的记着联系了我们,想要对你进行一个专访。你这边可以接受吗?”

第155章 对于徐佑,我们只能盛赞

听到这个消息,徐佑也有些意料之外。

正常来说,徐佑肯定是不希望自己被外界打扰,只想安安静静的学习、做着科研工作。

但既然是央台主动想采访自己。

徐佑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尽量的去配合。

徐佑相信,央台所问的问题,一定会是比较有水平的。

不会像上次的那个自媒体那样,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约定好了时间之后,蒋宏带着徐佑来到了采访的地点。

除了蒋宏和徐佑之外,王相武、乔森、赵为佳、以及徐佑的室友们,也将作为徐佑的身边人,参与到采访之中。

这一次,央台派出的记者,是进来人气很高的记者冰冰。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采访的工作正式开始了。

“大家好,我是央台记者冰冰。今天我来到了蓟大,准备采访大家非常关注的徐佑同学。徐佑,你好!”

“你好,冰冰姐。”

“大家都知道,你是一名真正的学霸。能透露一下,你高考考了多少分吗?”

“嗯……我没有参加高考。”

其实冰冰也是知道,徐佑并不是通过高考进入的蓟大。

但为了采访效果,冰冰还是要假装不知道此事。

“所以说,你是通过保送进入的蓟大喽?”

“对,是通过竞赛保送的。”

“原来如此,那还真是了不起啊。每年通过竞赛保送到菁华和蓟大的学生,也只有二百多人而已,比通过高考考入还要困难很多。那徐佑,你建议学弟学妹们,也通过竞赛保送大学吗?”

“说实话,我并不建议,因为保送的机会确实太少了,高考才是绝大部分学生考入大学的途径。我在参加竞赛之前,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后来的结果非常顺利,就省去了高考的环节了。”

徐佑的话说得非常的实在。

虽然徐佑自己是通过保送进入的蓟大。

但徐佑也并不建议,大家去将希望孤注一掷在竞赛上。

“徐佑,据说你在大一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到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了,还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好几篇论文。你是如何做到这些的?”

“嗯……最重要的还是我本身就喜欢科研吧。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会感觉很有动力,也觉得非常开心。”

听到徐佑的这个回答,冰冰也有些没有想到。

“真是太了不起了,能把科研工作当成兴趣。我记得我做毕业设计的时候,真的是每天都非常头疼,这就是普通人和学霸的差距吧。能说说你现在主要的研究领域都有哪些吗?”

“还是比较多的。包括量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天文物理等等。像数学、信息学的知识,我也在努力的学习。上一个寒假,我和一位材料学教授,深入研究了一些金属材料的知识。最近,我对于围棋也非常感兴趣。”

“哇,看来你研究的领域还真的非常广泛啊。你是怎么分配你的时间的,能同时做好这么多的工作?”

“主要还是做好规划,同时保证学习和工作效率。另外我也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不管每天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做一些放松的活动,劳逸结合。还有,尽量不要熬夜,身体才是一切的本钱。”

虽然自己面对的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大一学生,但冰冰总感觉,在他的身体里面,住着一个非常老成的灵魂。

“徐佑,对于未来,你有哪些想法呢?”

徐佑想了想,回答道:

“我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享受学习、以及做科研的过程。我也希望我能够做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对祖国做出自己的一小份贡献。”

“对你的学弟学妹们,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建议吗?”

“我的建议,是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并为之付出努力。你喜欢的方向并不一定非得是科研,只要是积极的方向就好,各行各业都有它的意义所在。你要相信,当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后,你总会得到回报的。”

结束了对徐佑的采访后,冰冰接下来又分别对徐佑的老师、同学们进行着采访。

“我是徐佑实验室的导师。徐佑是蓟大的大一学生,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出色的科研工作者。大一还没有结束,他已经发表了六篇自己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而且都是在《Nature》、《Science》这种顶级期刊上。可以说,徐佑已经是多个物理领域的顶尖科研工作者了。”

“我有幸指导过徐佑一些科研课题。但我必须承认,我从徐佑身上学到的东西,和徐佑从我身上学到的东西一样多。我相信,徐佑会成为新一代科学家中的领军人物。”

“我是徐佑所在鹤卿学院的院长。我之前从未遇到过,一个大一的新生,主动要进入到实验室,参与各项科研工作。我对此也有些怀疑,这是否合适,但事实证明,徐佑就是天生的科学家。”

“我是蓟大的一名博士后,在去年做博士毕业课题期间内,认识了徐佑。当时他只是刚刚下实验室,就对我的课题提供了重要的方向。从那时开始,我就知道他绝对不是一个一般的学生。”

“我是徐佑的室友,主攻数学方向的。徐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物理,可即使这样,他的数学水平也要比我强出很多。徐佑非常的聪明,但相比他的聪明,他的勤奋更令人敬佩。他读过的书,比我们寝室其他人加起来还要多上几倍。”

每一个接受采访的人,都对徐佑表示着盛赞。

历时半天的时间,采访工作终于结束了。

冰冰也可以松一口气,不必一直在镜头前摆出微笑了。

“辛苦大家了,感谢你们配合我们的采访工作。特别是徐佑同学……咦,徐佑呢?”

这个时候,冰冰才注意到,徐佑已经从采访场地中消失不见了。

“徐佑在结束了自己的采访部分后,就离开去实验室了。他说反正后面也没有对他的采访,就赶紧继续他的科研工作了。”

对于这样的徐佑,冰冰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第156章 我已经无法再指导你了

这是冰冰在做了这么多年的记者工作以来,遇到的在镜头前最真实的一个人了。

冰冰遇到的很多人,在镜头前和镜头外,完全是两幅不同的面孔。

当然,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连冰冰自己,也不会在私下里,一直保持着这种治愈的微笑。

但徐佑则完全不同。

徐佑在镜头前,并不会对自己有任何的夸大。

他所说的自己喜欢科研,是真的从骨子里喜欢科研。

而徐佑对其他人的建议,也都是发自肺腑的,没有一丁点儿虚假的成分。

即使徐佑从事的是科研工作,也不会因此而建议大家都去做科研。

在徐佑的心中,对于各行各业的工作,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本来在采访结束后,大家是要一起合个影,留一个纪念的。

冰冰不知道,徐佑是不知道这个事情,还是因为实验室的工作,选择放弃了最后的合影。

另外,徐佑也没有像正常接受采访的人员那样,查看自己在镜头里的样子,看是不是要重新录一遍之类的。

看得出,徐佑真的对着这些东西毫不在意。

这个时候,徐佑已经在实验室中工作了一段时间,对之前做过的那些实验数据,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这就是经常换脑子的好处。

有的时候,一直待在实验室里,思维确实会比较的闭塞,想法会被局限在一个固有的空间内。

就像一些古老的围棋定式一样,看起来毫无问题,却会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被时代所淘汰。

徐佑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对超导态电子结构,以及超导能隙的思考上。

对于超导体来说,正常态的电子结构,与超导态的电子结构,是并不相同的。

随着温度的降低,超导体进入到超导态,超导能隙会逐渐打开。

其中,超导能隙的对称性,与超导体的超导机制,是密切相关的。

关于超导能隙对称性的具体形式,一直以来并没有公认的理论。

而这,也是解决高温超导体机制中的重要一环。

徐佑观察着之前所做出来的,超导能隙的测量结果,以及整理出来的图像,同时飞速的运转着自己的大脑。

这时,徐佑突然发现了一些规律,并在草稿纸上推导了起来。

“如果我的猜想正确的话……超导能隙,是存在着一定的规律的。”

不知过了多久,徐佑终于将几篇草稿纸上的推导,总结出了一个式子出来。

徐佑将这个公式的图像,在软件中绘制了出来。

徐佑发现,这个公式的图像,和实际测量出来的数据,拟合程度非常的好。

而这时,乔森也回到了实验室。

看到徐佑已经在实验室中开始了工作,乔森心里也感慨了起来。

“徐佑啊,刚才记者还找你来着,想跟你一起合个影,后来才知道你已经提前离开了。”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