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119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最离谱的一件事情是。

徐佑甚至连每天早上的方便时间,都是非常精准的。

这也让胡书城只能在徐佑的余味中进行方便。

“确实,我还没见过比你更稳的人呢。好了,你有空就研究一下吧,要是有什么进展,可以随时跟我联系。”

胡书城倒没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徐佑身上,只是多了一个可能的渠道罢了。

在收到胡书城发来的更详尽版的资料之后。

徐佑打开文档,开始查看了起来。

把整个资料中的信息阅读了一遍后。

徐佑也基本了解,这个CFD软件,具体是想要做什么的了。

首先,这个CFD软件的目的,大概就是想要模拟气流通过阻尼网、织物等,对流动有阻挡作用的区域发生压力骤降这样的场景。

在进行场景分析后,就需要进行理论建模的工作。

第一次胡书城给徐佑发来的这些公式,就是理论建模之中的部分。

而在完成了理论建模的工作后,最后还需要根据这些建模,进行程序的设计。

做完了这三大部分工作后,CFD软件也就基本完成了研发设计。

看上去,只需要三大步而已,似乎并不复杂。

但其实,里面涉及的知识非常多,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

而且,就算把这些工作全部完成后。

后续还需要进行很多的软件测试工作,修复一些出现的bug,以保证软能够顺利的运行。

这也是为什么CFD软件这项技术,华夏处于被卡脖子状态的原因。

不过,虽然整个工作的难度是非常巨大的。

但至少,现在徐佑已经对整个工作的任务和流程有了充足的了解。

正好现在徐佑的高温超导理论机制这个课题,也处在一个新的瓶颈状态之中。

不如就拿这个CFD软件的研发问题,去换换脑子好了。

了解了主要的一些问题后,徐佑拖着行李箱,来到了图书馆。

解决问题之前,对相关知识进行充电,自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现在正值学期的中段,图书馆的图书储量相当丰富,徐佑可以尽情的去借阅各种图书资料。

等到期末的时候,大学都会去临时抱佛脚,很多书都是难以借到的。

徐佑花了一天的时间,把相关的知识补充了不少,对于这些问题开始有了思路。

“先把软件开发的过程捋一遍吧。”

为了确保自己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徐佑没有将注意力局限在这些公式的部分,而是全盘分析着所有的问题。

徐佑知道,有的时候,可能问题本身就是错的。

面对一个错误的问题,就算是徐佑,也不可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出来。

陆续之中,徐佑将一个个软件需要进行的步骤罗列了出来。

并根据这些步骤的顺序,以及步骤之间的关系,作出了一个复杂的步骤迭代流程图。

“呼~总算把思路彻底缕清了啊。”

整个流程图中,涉及到的步骤足有几十个。

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流程图那样,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那么简单。

每个步骤之间的箭头,加起来足足有一百多个,差不多是所有步骤数量的三倍了。

整个流程图,光是看上去,就让人觉得脑壳大了。

但徐佑却已经将每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完全摸透,整个问题也变得更清晰了起来。

“果然,这里面的问题,不只是公式的问题那么简单。”

徐佑所指的,并不是这些博士们的理论建模,已经程序设计的部分,有什么明显的错误。

只是,在每个步骤之间的关系上,相对比较混乱,没有很好的把关系理清。

徐佑决定,还是要按照刚才自己的步骤流程,重新把理论建模的工作优化一番,再去考虑方程和公式部分的问题。

“空间网格的区域标记。”

“速度/压降特征参数输入。”

“实例化多孔跳跃边界条件。”

随着一个个程序的设计,徐佑的理论建模工作,已经逐渐完成了。

“嗯!就是这样!只要把这两个方程完善出来,这部分问题就基本可以解决了。”

在徐佑的优化下,之前非常繁琐负责的那些方程与公式,被徐佑化繁为简,只剩下最后两个需要构造的方程而已。

“多孔介质动量平衡……有了!”

很快,徐佑便找到了思路,开始对第一个方程进行着构造。

第150章 你直接把程序都给做出来了?

通过物理中流体力学的知识,以及数学中微积分、矩阵等等的知识,徐佑逐渐将第一个方程构造了出来。

整个式子的形式有些复杂,其中包含所有其他体积力的体积力矢量、单位矩阵、多孔阻力张量等等数据。

在完成了第一个公式的构造之后,第二个公式就要简单一些了。

因为,两个公式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线性粘性、二次惯性阻力张量、压降的动量汇……”

利用这些数据,徐佑又完成了第二个公式的构造。

这样一来,公式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但工作进行到这一步,还没有到徐佑和胡书城交差的时候。

徐佑知道,自己已经把之前他们的理论建模和程序设计都给完全更改了。

既然如此的话,徐佑也需要给出一个更为完善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两个公式而已。

“就顺手把剩下的工作都做完好了。”

对于徐佑来说,把这些工作做完,也就需要花费几十个小时而已。

如果在三级的深度学习状态下,更是可以差不多在一天的时间内,就完成所有的工作。

通过一整天的时间,徐佑终于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为了确保整个程序是正确的,徐佑还特意进行了多次的测试,并修复了一些小的bug。

最终,整个程序已经可以正常的运行,并能够根据输入值,得出所需的输出结果。

虽然这还谈不上是一个真正的软件,只能说是软件的核心骨架而已。

但徐佑也相信,有了自己的这套程序,那些博士们肯定能够将其完善成一个成熟的软件出来。

在这之后,徐佑打开手机,和胡书城说了这个事情,并将做好的程序发给了胡书城。

“老胡,问题基本解决了。我把程序发给你,你接收一下。”

“好的,你发过来吧。”

胡书城没有仔细去思考徐佑的话,还下意识的以为,徐佑只是将公式发给了自己。

可当胡书城打开徐佑发送过来的程序后,胡书城才意识到了事情有些不对。

“徐佑,你发的这是什么东西啊?不是公式的文档吗,我怎么打不开啊?”

“我直接把程序做出来了,大概相当于软件的简化版吧。你直接给你们组的博士们看,他们会看懂的。”

“卧槽,你直接把程序都给做出来了?可这才过去三天的时间啊。”

本来胡书城以为,徐佑能在三天的时间内,把公式的问题都解决,都已经非常的不可思议了。

但谁曾想,徐佑居然一步到位,直接把程序都给做好了。

“没办法,按照之前的思路,这些公式是不好写出来的,所以我就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徐佑也仅仅用了两天半的时间而已。

其中,还包含一天的学习时间,以及半天的测试时间。

胡书城在接收到徐佑的发来的程序之后,马上跟实验组的博士们说了这个事情。

博士们对此也感到非常惊讶,连忙查看起徐佑发来的程序。

这一看不要紧。

几个博士都连连对徐佑的程序表示着惊叹。

“卧槽,还可以这么设计步骤迭代图的?”

“只有两个公式就可以解决问题吗?好像还真的有道理啊!”

“这个代码写的,真特么漂亮!一看就是老程序猿了!”

虽然还无法判断,整个程序是否真的能够解决问题。

但仅仅是程序中的各种细节,就让博士们觉得,徐佑这个人确实非常的厉害。

甚至比传说中的,还要更加的神秘莫测。

之前,他们也只听说,徐佑在物理上面非常厉害,在量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天文物理等多个物理方向,都有非常出色的研究成果。

这里的出色,并不是一般的出色,而是达到在《Nature》、《Science》这样的顶级期刊上登刊的程度。

但这一次,徐佑又展现了自己在其他领域上的实力。

无论是在物理中的流体力学、数学、还是信息学上面,徐佑同样有着很强的能力,完全达到了参与科技研发的水平。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