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118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在这之前,还从未有科研人员,在高温超导体中,发现出这样的规律。

乔森知道,徐佑对于那个几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又走近了一大步。

“徐佑,你到底是怎么发现出这个规律的?”

即使被徐佑指明出来,乔森也是很费力的,才能看出这些有序态的规律。

“老师,我中午去校园里喂了一次猫,就突然想起这些电子结构相图,于是就找到了一些灵感。”徐佑如实说道。

听到徐佑的这个理由,乔森也不禁笑了出来。

“看样子,以后我们实验组其他成员,也要经常去喂猫了啊。”

徐佑闻言有点担心,要是大家都去喂猫了,那自己以后可能就要无猫可喂了。

“行,你这个成果自己也要保存好,我也会对其他人保密的,这个你放心。”

第148章 这也是一项被卡脖子的技术

“我知道了,老师。”

徐佑也知道,除了乔森之外,自己还是不要轻易的和别人讨论自己的实验进程比较好。

乔森是凝聚态物理实验室的负责人,徐佑和乔森汇报进度是正常的工作流程。

而乔森的资历非常丰富,专业能力也非常强。

和乔森一起交流,徐佑能够进一步的验证自己理论的正确与否,同时乔森也会给徐佑提供一些新的建议。

乔森自然是没有把徐佑所说的,喂猫时突然产生的灵感当作重点。

最关键的部分,当然还是徐佑的能力。

就算把猫换成狗、兔子、鸟等等其他的动物,徐佑也同样可能总结出这个新的理论。

……

不知不觉中,这个学期已经过了一半。

徐佑虽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高温超导体的机制。

但已经解决了几个关键的问题。

另一方面。

徐佑关于铜原子簇和银原子簇超导的论文,也已经通过了《Nature》的复审,进入到终审的阶段。

如果顺利的话,这一次,徐佑很可能在同一期《Nature》上,同时刊登两篇论文。

这样的成就,在整个《Nature》的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一件事情。

虽然关于高温超导体机制的课题,还没有进一步的进展。

但徐佑的心态也要比之前好了,反正这已经是一个困扰物理界多年的问题。

就算徐佑只解决了问题的一部分,也算是非常重大的突破了。

有些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徐佑觉得,只要每天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其他的事情也不必顾虑太多。

这一天,胡书城和徐佑聊起了自己最近的动向。

“徐佑,我现在在肃州呢,已经正式进组实习了。”

听到“肃州”两个字,徐佑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

徐佑对肃州的熟知,是因为肃州的卫星发射中心。

肃州卫星发射中心,是华夏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也是各种型号运载火箭、以及探空气象火箭的综合发射场。

这个神圣的地方,可以说是华夏航天最具代表性的位置之一了。

“老胡,你参与的是哪个项目啊?”

“具体的不能透露,属于机密问题。当然,你要是能过来,我们就可以一起造火箭了,哈哈。”

徐佑也清楚,这种项目的具体信息,是不能随便对外透露的。

即使徐佑对此非常好奇,也只能努力的将这股好奇心抑制下来。

“对了,我们组的几个博士,在做一个CFD软件的研发设计。徐佑,CFD软件你知道吗?”

提到CFD,徐佑不能说有多么了解,但还是知道一些的。

所谓的CFD,即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中文的意思是计算流体动力学。

这门学科,与流体力学、数值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关系都比较紧密。

“知道一点,就是计算流体动力学吧?”

“没错,就是这个。因为在我们航空航天领域,CFD软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一直在做相关方面的研发。说实话,这个领域我们和一些西方国家差距挺大的,也是属于被他们卡脖子的一项技术。”

除了芯片之外,华夏还有很多技术处于发展阶段,甚至存在“卡脖子”这种难题。

“是这样的,徐佑。我们组的这些博士,在研发CFD软件的过程中,在一些公式上遇到了一些问题。他们知道我和你是同学之后,就想问问你,看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公式的问题。”

听胡书城这么一说,徐佑也有些没有想到。

虽然徐佑因为发过几篇论文,在华夏小有名气。

但毕竟徐佑也才上大一,被几个蓟航的博士求助问题,徐佑确实有些意料之外。

“是数学问题,还是物理问题?没有咨询你们学校数学系或者物理系的老师吗?”

“怎么说呢……可以说是数学和物理都会涉及到的一些公式吧。也问过一些教授,但他们也没有给出特别好的解决方案。”

“好吧,你们就那么信任我嘛?”

连教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却要求助自己这样一个大一的学生,徐佑还是感到很受宠若惊。

“当然了,别以为我不知道,在数竞国家队集训时,你的成绩也是并列第一的。别管那些教授做过多少年科研了,就算他们确实经验丰富,能力也未必能比得过你。”

“好吧,那发过来让我看看吧。”

在这之后,胡书城向徐佑发送了一个文档过来。

文档之中,关于CFD软件的很多具体信息并没有透露。

也就只有一些与多孔介质模型、多孔跳跃模型等等相关的一些公式。

“徐佑,这个是我们CFD软件中间的一个需求流程。要是能解决这个关键问题,我们的CFD软件,就很可能要研发成功了。”

看着文档中的需求流程以及各种公式,徐佑进入了思考的状态之中。

的确,在仔细观察这些需求和公式方程之后,徐佑也能发觉到,这里面确实有一些问题。

只是……

在这样有限的条件下,徐佑还无法更好的去了解到更详尽的信息。

“老胡,能不能再多给我提供一些信息?只给我这些公式,我可能也找不出具体的问题。”

“其他的就是一些代码与算法的问题了。这些东西,你应该也不是很懂吧。”

胡书城知道,徐佑主要研究的方向,还是物理和数学。

虽然计算机的知识,也会涉及到一些。

但徐佑的很多精力都在科研上面,胡书城还是觉得,徐佑的计算机水平不会有多高。

另外一个原因,胡书城也没有获得他们组博士们更多的授权。

再往多透露的话,可能就会涉及到CFD软件的一些核心机密了。

“老胡,不是跟你吹,我现在的计算机水平,已经不比蓟大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差了。最近我研究了很多编程、代码、建模的问题,如果方便的话,最好还是再给我提供一些更多的信息,这样我也更有希望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胡书城想了想,还是答应了徐佑的这个要求。

“行,我跟我们组的博士们说一下,可以的话,就再给你发更详细的资料过去。”

第149章 有时候,问题本身就是错的

其实这是徐佑第一次主动和胡书城说,自己的某个方面能力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和徐佑相处这么久,胡书城当然知道,徐佑不是一个喜欢吹牛的人。

但只要不必要的话,徐佑根本就不会轻易表现出自己的全部能力。

如果徐佑说,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已经不比蓟大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差的话。

那实际上,可能徐佑的计算机水平,已经比他们要强上一些了。

当然,徐佑对于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也没有具体的去估计。

徐佑只知道,自己做的几个彭俊发过来的硕士毕设题目,被彭俊评价为“非常不错。”

至于博士的毕业课题……

徐佑还没有时间去做,也就无法具体的估计自己的水平了。

胡书城在和实验组的博士们说了这个事情后,博士们也讨论了一下,最终答应了徐佑的这个要求。

胡书城又将更多的资料信息,给徐佑发送了过去。

“徐佑,能答应我们,不会对外泄露这些信息吧?”

“放心吧,你应该算比较了解我的,我的作风你知道的,还是比较稳的。”

胡书城回忆着过去与徐佑相处的这些日子。

确实觉得,徐佑是一个非常沉稳的人。

甚至,胡书城根本想不到,还有谁能比徐佑更加的沉稳。

就比如说,在盛城大学进行物竞省队集训的这段日子。

徐佑每天的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几乎都是固定的。

徐佑也会每天晚上,保持着做操的良好习惯。

早上闹钟一醒,徐佑就会准时起床,完全不会有一秒钟的拖沓。

相比之下,每次胡书城还会在床上赖个十分钟的床。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