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743章

作者:兴霸天

“任命童猛为漕务司长,正四品;”

……

第三批官员上前领命。

柴进强忍激动。

他虽然在乡军成立的过程中十分积极,后来一直给乡军提供后勤的保障,确实立下了极大的功勋。

但所谓亲疏有别,相比起来,蒋敬作为燕王的嫡系,早在京城就一起开办岁安书院,后来因为没有一起跟着北上,未能参与到光复燕云的战役中,结果就真的位居自己之下。

这也说明此次封赏,确实是完全以功劳定下职位,做到了公平公正。

当然,柴进也很清楚,现在的职位不代表新朝的最后官职,更像是试用期。

如果无法胜任,那还有大量的人才,眼巴巴地等着后来居上。

所以必须要运用书院中学到的知识,让自己胜任目前的职位。

户部之后,是礼部。

“礼部掌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往来之事,下设科考、文教、仪祠、主客四司。”

“任命李格非为礼部尚书,从一品;”

“任命韩嘉彦为礼部侍郎,正三品;”

“任命张商英为科考司长,正四品;”

“任命白时中为文教司长,正四品;”

“任命刘正夫为仪祠司长,正四品;”

“任命余深为主客司长,正四品;”

……

这个部门,基本都是由前朝的士大夫组成了,平均年龄一下子暴涨。

这群士大夫原本是不愿意在新朝出仕,落一个事二主的坏名声的,直到简王持衣带诏投靠燕云,赵宋正统归燕云,他们也就心安理得地出来当官。

不过李格非这位国丈却有些心惊肉跳,总觉得有些不妥,这位女婿如此安排,看似前朝士大夫得到了重用,但万一出个什么事情,责任不也全部是他们的?

当然,现在士林正在狂欢,六部的职权一旦加强,那掌控了科举和文教的他们,岂不是继续飞黄腾达?

毕竟就算吏部再考核,最初的官员还是要从科举而来的啊!

美极了!

李格非暗暗叹息,只能上前谢恩。

礼部之后,则是兵部。

虽然李彦又划分出了一个都督府,掌实际战事,但现阶段的兵部,毫无疑问也是重头戏。

“兵部职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政令,执掌甄核、简练之方,士籍、军实之数,下设武选、车驾、职方、武库四司。”

“任命丁润为兵部尚书,从一品;”

“任命鲁达为兵部侍郎,正三品;”

“任命杨志为兵部侍郎,正三品;”

“任命扈成为武选司长,正四品;”

“任命段景住为车驾司长,正四品;”

“任命祝虎为职方司长,正四品;”

“任命燕顺为武库司长,正四品;”

……

如果说文官是燕云的弱项,武职无疑是强项,哪怕兵部偏文,但现阶段对于军队的整备和加强亦是至关重要,并且不妨碍上前线交战。

因为书院当时的教学内容,就是文官也能带兵上前线,武将同样能在当地安抚百姓,以前唐的出将入相为目标。

一颗昨晚兴奋得没睡着觉的大脑袋,雄赳赳气昂昂地上前听封。

“没想到俺老丁,也有官居一品的时候,这辈子值了!”

丁润穿着一身紫袍,想到几年前自己还是个每天早上买炊饼的卑贱皇城司公事,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执掌兵部的尚书,两侧嘴角时不时地向上弯一下,实在是忍都忍不住。

相比起柴进的担忧,他可不认为自己会被别人迎头赶上,凭借着整顿梁山之功,只要再在与东北女真的交锋里立下功勋,还怕坐不稳位置?

兵部之后,是刑部。

“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审定法律、复核刑名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下设督捕、提牢、赃罚、罪赎四司。”

“任命公孙昭为刑部尚书,从一品;”

“任命裴宣为刑部侍郎,正三品;”

“任命焦挺为督捕司长,正四品;”

“任命邹润为提牢司长,正四品;”

“任命乐和为赃罚司长,正四品;”

“任命孙新为罪赎司长,正四品;”

……

这也是唯一一个部门长官不在的,公孙昭目前还位于女真部落那边,但这个职位李彦为其留下,并且觉得非其莫属。

能够在官场中坚持原则的人,实在太少了,这类人或许显得古板不近人情,但尤其适合刑名之责。

公孙昭后,就是裴宣。

这位六案孔目自从入了皇城司,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性格又是刚正不阿,也适合刑部官职。

想到他原剧情投靠梁山,也掌管定功赏罚,但梁山那种称兄道弟的环境,根本没有用武之地,现在则可以大展身手。

而刑部之后,就剩下最后的工部了。

“工部执掌土木兴建,器物利用,渠堰疏降,陵寝修建,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下设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司。”

“任命凌振为工部尚书,从一品;”

“任命孟康为工部侍郎,正三品;”

“任命陶宗旺为营缮司长,正四品;”

“任命金大坚为虞衡司长,正四品;”

“任命童威为都水司长,正四品;”

“任命萧让为屯田司长,正四品;”

……

当中书省和六部的官职设立完毕,旁边的使臣也意识到了,这位燕王殿下对于官制的改动,相较于宋朝的一权多分,显然是大胆的。

以前的尚书是虚职,全为高官养老所用,六部真正的执掌者是侍郎,但同时又大部分由宰相兼任,权力划分错综复杂。

此时中书省统筹管理的同时,又将六部职权加重,尚书成为名副其实的正职,各部司同样成为握有实权的重点部门,如果真如体制设计中那般运转,中央职权的效率无疑会大大增加。

但这群年轻的面孔能否胜任,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李彦很清楚,如今安排的人员,都是由功劳而定,但当上了这个官,想要保住位置确实艰难。

毕竟跟着他起事的,大部分都很年轻,在文治经验方面十分欠缺,书院的培养让他们提升了一定的上限,却终究没办法弥补全部,接下来的一段治理中,势必有被淘汰下来的官员。

但改朝换代之时就是这样,并不似稳定的太平时期,权力接替按部就班,上上下下再正常不过,而且各部还空缺着许多职位,等待能臣任职。

这也是他为什么将称王和称帝分开,这正是验证各部运转的缓冲期,能者上弱者下,同时制度也要不断调整。

一个相对高效的国家制度,永远都是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而不是抄一个过来,就沾沾自喜以为多么了不起,那是自我感动。

事实上历史多少古人,都是那样弄得天下动荡,民不聊生……

有鉴于此,在中书省和六部之后,李彦对于直接负责军事的都督府,又有现阶段的安排。

“开都督府官制,总督各军,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军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下设机密、特攻、奇岚、督查四部。”

“燕王自领大都督,正一品;”

“任命卢俊义为左都督,正二品;”

“任命花荣为右都督,正二品;”

“任命时迁为同知都督,从二品;”

“任命杜兴、杨雄为机密部长,正三品;”

“任命解珍、解宝为特攻部长,正三品;”

“任命樊瑞、戴宗为奇岚部长,正三品;”

“任命朱仝、高廉为督查部长,高俅同兼,正三品;”

“定部伍法,十人选一火长,五十者选一队正,为正九品;百人选百户,为正七品;千人选千户,为正五品;万人有正副指挥,为正三品与正四品。”

“任命索超为北平军指挥使,刘唐为副指挥使;”

“任命徐宁为广信军指挥使,石秀为副指挥使;”

“任命张清为镇戎军指挥使,吕方为副指挥使;”

“任命史文恭为安肃军指挥使,郭胜为副指挥使;”

“任命秦明为威远军指挥使,项充为副指挥使;”

“任命栾廷玉为宁化军指挥使,李衮为副指挥使;”

“任命李应为保定军指挥使,欧鹏为副指挥使;”

“任命孙立为威胜军指挥使,黄信为副指挥使;”

“任命关胜为德顺军指挥使,魏定国为副指挥使;”

“任命呼延灼为永宁军指挥使,单廷珪为副指挥使;”

除了陆军部队,还有三支水师:

“任命张横为临江军指挥使,阮小七为副指挥使;”

“任命阮小二为涟水军指挥使,张顺为副指挥使;”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