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387章

作者:兴霸天

伤口又被撒盐了。

李彦倒不是故意刺激,而是评价道:“以周国公的年纪,习武是肯定迟了,学文看来也略欠天赋,想要引发太后的关注,其实内卫的查案之责,是很好的尝试。”

“你那二弟武三思,也曾有这个想法,不过看到内卫忙碌了一天,顿时打了退堂鼓,明显是吃不起半点苦头。”

“我看周国公倒是能吃苦的,此案又与令尊有关,可有兴趣好好查一查?”

随着李彦的讲述,武承嗣缓缓抬起头来。

此人的能力很差,却真的挺努力,原历史一直卖力地为女帝登基造势,虽然手法粗劣,不外乎进献祥瑞,愚弄子民,但由于那时武后大权在握,朝堂上的宰相们被她一个人耍得团团转,武承嗣的活动,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所以武则天后来暗示,会立武承嗣为储君,武承嗣狂喜,跟李旦两人争夺权势,吸引了忠于皇室的老臣大部分注意力,等到武则天彻底稳固朝局,立刻翻脸不认人,让李旦和武承嗣一起靠边站,把废帝李显接回洛阳。

这一手太绝,李旦本来就是赶鸭子上架,心态倒好,武承嗣当场病倒,很快就开了席,相当于被活生生气死的。

死了还不说,儿子武延基后来还被武则天拿来立威杀掉,一家人彻底边缘化,梁王武三思接替其位置,成为武氏的头面人物。

至于武则天后面有没有立武三思为太子的想法,就只有她自己清楚了,也许是动过念头,被狄仁杰用那著名的“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说服,也许只是故技重施,逗着群臣玩,毕竟立储是最能做文章的政治事件。

而现在武承嗣经历了种种打击,在意识到自己真的文不成武不就后,一根救命稻草递到面前。

他仔细打量了李彦一下,想了又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合理的猜测:“这李元芳杀我等外戚杀得狠了,肯定是被御史台针对,要趁势缓和我们双方的关系了……”

意识到这点,他握紧拳头,眉宇间迸发出上进的光辉,默默起誓:“我一定要把握住机会,为姑母争光,得到重新入宫问安的机会!”

第401章 耗子给猫当伴娘,这个世界太疯狂

“救……娘娘救我……”

周国公府内宅,武延基吊在绳索上,痛苦地叫唤着。

武承嗣的妻子在边上观察了好一会儿,才让仆人将他放下,看着这孩子皮开肉绽的凄惨模样,叹气道:“自古真话伤人心,你把你阿耶的心都给伤透了。”

武延基在两个仆从的搀扶下,哆哆嗦嗦地站了好一会儿,双腿才停止颤抖,却是没心没肺地道:“我挨阿耶一顿打,让他死了心也好,都已经是世袭的一品国公了,还折腾那些做什么?太后看不上我们,偏要往上凑……”

武承嗣的妻子连连摇头:“你年纪轻轻,岂能如此惫懒?”

武延基嗤笑一声,也不争辩,看到不远处一个脑袋探了出来,不禁唤道:“二叔!”

武三思小心翼翼地走了过来:“内卫是不是来人了?大兄他不会有事吧?”

虽然是疑问句,但武三思的脸上写满了肯定,武延基刚才迷糊,闻言也不禁惊呼道:“父亲不会被削去爵位吧?”

他的母亲听不了这么孝顺的话,摇着头离去,武延基则拉住武三思:“二叔,我父若是去了,你可就是家中的顶梁柱了,你一定要去前堂看看啊!”

武三思勃然变色,挣开他的手掌:“你将来承袭周国公之位的,理应由你出面,与内卫周旋!”

“你是长辈啊!”

“你是嗣子啊!”

正当两人沉浸在孔融让梨的谦逊中时,武攸宁的弟弟武攸暨(jì)出现,以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道:“我刚刚见到大兄跟在李元芳后面,好像要和内卫一起去查案!”

武三思和武延基齐声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嘴上这么说着,但一位位武氏子弟,还是来到前院,从角落里偷偷探出脑袋,发现武承嗣还真的是心甘情愿跟着李元芳离开的。

耗子给猫当伴娘,这个世界太疯狂!

武承嗣注意到了视线,嘴角扬起一抹弧度,他也是苦读过书的,之前先生教过他一句话,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现在正好用在自己和这群不成器的武氏子身上!

郭元振偷偷观察着他,笑容古怪,李彦则根本不在意。

在他眼中,武氏也罢,周国公也好,都是提供线索的角色。

既然有这位当年的间接参与者,自然要从其身上顺藤摸瓜,不断挖掘真相。

“我们去尚药局。”

三人策马往皇城而去。

入了皇城后,直达尚药局。

不多时,曾在不老梦一案中有过合作的陈御医迎了出来:“李阁领……周国公?”

这是什么古怪的组合?

所幸李彦所描述的疑点,让他很快转移了注意力,想了想道:“在岭南行医,还能缓解周国公之父的病症,使用的若不是虎狼之药,那医术确实精湛,只是我并未听说有这么一位医士。”

武承嗣瞪眼道:“口气不小啊,全天下那么多州县,你难道都能知道地方名医?”

陈御医并不怕他,淡然解释:“天底下的医士是有数的,都要在医道上有所建树,而一旦在州县闻名,都会由刺史举荐,来两京交流医术心得,我在太医院也有二十多年了,并无听到哪位医士常年在岭南行医问诊。”

李彦点头:“如此说来,正规医士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九五之尊与平民百姓最公平的地方,就是都要生老病死,很多百姓得的病,皇帝也无法免俗,如李世民那样的猛人,还可能是因为腹泻不止而病逝呢,自然就恨不得天下医术高超的人都能云集太医院。

皇权确实能吸引许多医士,即便如孙思邈,此前还一直居于长安,其嫡传弟子刘神威,也一直供职于尚药局,和陈御医都是从六品上的侍御医,医术高超,得圣人尊敬。

当然孙思邈专心编撰医书,造福后世,是极难请动的,正常情况下只要在地方出名,县衙都会关注,县长乃至刺史会报给中央,陈御医确实会了解。

武承嗣却不服气:“或许是不重名声,隐居于深山里,偶然出来行医的人啊!”

陈御医有些无奈:“行医必须积累大量经验,一直隐居于深山是出不了名医的,闭门造车者更无法称之为医士。”

李彦眉头微微一动,想到了前代“佐命”身怀高超医术,询问道:“据陈御医了解,各大家族里,可有代代学医的?”

陈御医摇头苦笑:“医者地位不高,我等虽有济世悬壶之想,但最终还是谋求一官半职,天下有高门士族,有武将世家,却没有医道传家啊……”

这话就很现实,古代医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就连神医华佗都耻于医者身份,常想入仕为官,他后来被曹操所杀,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让猜忌心极重的曹操误以为华佗进行了政治站队。

唐初是没有医道世家记载的,倒是后来明朝的时候,女医谈允贤的曾祖父、祖父都以医闻名,到了谈允贤父辈从政,于是谈家不再行医,所幸家学渊源还是深刻影响了谈允贤,成就了那位著名的女医,可惜被后世电视剧毁了,人家一生行医,著书立作,贡献极大,到了某些人眼里好似一定要与皇帝谈恋爱才算厉害……

“既然没有医学世家,那‘佐命’高超的医术又是跟谁学的呢?”

“师父还是家人?”

哑叔并没有展现出医术方面的能力,李彦微微眯了眯眼睛,对于“佐命”到底出身哪个家族更多了几分好奇,然后收敛心神,拱手道:“多谢陈御医了。”

陈御医还礼,目光又一动:“李阁领,我需要补充一点,我所知的仅仅是我大唐的医士,若是异国之人,我就不知了。”

“咦?”

他话音落下,武承嗣突然轻咦一声,歪着头思考起来。

郭元振目光一亮:“那医士是不是有异国的相貌特征?”

武承嗣缓缓点头,又缓缓摇头:“好像是有那么点印象,当时母亲先是不愿意那医士给父亲看病,就因为顾虑什么,但具体是不是因为异族长相,我实在记不得了……”

郭元振叹了口气,觉得心累,李彦送陈御医离开后,则开始引导:“你不要想着具体相貌,那个时隔多年,确实不好回忆,现在脑袋放空,只想着口音,你对那个游方医士的口音,有没有丝毫印象?”

武承嗣脑袋本来就挺空,很快变得更空,想了好久,眉头微动:“你这么说,我确实想起一些,那人讲话的声音,听起来还真的不像是我大唐人,挺古怪的。”

李彦道:“各族语言不同,学起大唐官话来,也难免带有原来的语言口音,这个线索很关键……走吧,我们去礼部!”

说罢他大踏步地往外走,郭元振和武承嗣跟上,三人出了尚药局,立刻往尚书省而去。

六部属尚书省,除礼部南院和吏部选院在外面,其他都在尚书省内部,此时已经是午后,六部大部分官员都已经下班了,少部分留守。

“李阁领!……周国公?”

看到李彦走入,官吏们精神一振,赶忙上前行礼,看到武承嗣跟在后面,脸色却微变,想要避开却又来不及了,憋得很是难受。

武承嗣面色沉下,他自觉并没有做什么恶事,最多也就之前多看了命妇几眼,如今却成了这般声名狼藉之辈,心头大是委屈,更生上进之心。

正偷偷握拳呢,就听前面传来爽朗的笑声:“什么风把李阁领带到我们礼部来啦!咦……周国公?”

却是苗神客迎了过来。

他如今正是礼部郎中,分管贡举五科,自从科举糊名后,威望直线上升,自然更加感激李彦的栽培。

李彦此来也确实找他,因为知道这些出身寒门的北门学士每天都加班,大致解释了情况后:“我希望找几位精通各族语言的礼部官员。”

苗神客笑道:“这好办,下官马上安排。”

真的是马上安排,短短两刻钟时间,三名礼部官员就来到面前,恭敬地行礼。

苗神客道:“他们精通突厥、吐谷浑、吐蕃、高昌等地的语言,平日里接待各国的使臣,都是由他们出面沟通。”

这个年代可没有专业的教材,能精通异国语言的都很不容易,如果精通多国,那就是语言天才了,李彦满意地道:“你们现在模仿异族说大唐官话的强调,跟周国公对话,能办到吗?”

礼部官员立刻点头,显然十分轻松,只是看着武承嗣,隐隐有些抗拒,一副生怕跟其产生关系的模样,定了定神后才开始讲述。

第一个是模仿突厥人说大唐官话,李彦在凉州就常常听到这种蹩脚的说话方式,微微一笑,有些怀念,但武承嗣十分茫然。

第二个是模仿吐蕃人说大唐官话,武承嗣依旧没有反应。

然后是吐谷浑、高昌、于阗、疏勒……

有些西域小国,连李彦都没听过,显然并没有记载于史册中,但语言上也有特色,这些礼部官员居然也能模仿得七七八八。

可武承嗣还是摇头。

其中一位礼部官员见了,突然开始改变地域方向,换了一种语言习惯,这回武承嗣脸色则微微起了变化。

眼见有效,他一连换了两种,到了第三种时,武承嗣尘封的记忆突然被唤起,尖叫起来:“就像这样,那个游方医士就是这样说话的!”

李彦目光一凝:“如此吐字习惯,是哪国人?”

礼部官员心情大好,强忍激动,回答道:“禀李阁领,这是新罗的言语习惯。”

第402章 金良图:突厥人为何能很好地融入大唐?因为突厥被灭了……

通过礼部官员配合,确定了那个曾经在岭南的行医者,很可能是一位新罗人后,李彦带着郭元振和武承嗣,出门右转。

都不需要出尚书省,直接去刑部,抵达都官司。

不同于其他部门人员寥寥,官员们下班后,喜欢去洛阳城中的修善坊,与胡姬学习外语,都官司里工作的官员是不少的。

自从金良图上任后,拿下了不少贪官污吏,部门的风气顿时焕然一新,俨然成为工作效率名列前茅的六部司部。

李彦对此很是赞许,对于自己的眼光更感满意。

不过金良图此时不在司内,询问之后,才知道前几日他通过弓嗣光传来的信报,又锁定一个私贩唐人的奴隶商会,带着得力部下前去抓捕犯人了。

“把近年岭南流人和辽东俘虏的案卷调出来。”

来都来了,李彦正好调取案卷查看一下。

这些案卷包括各地的奴隶商会、战后的俘虏名目和获罪流放的官员亲属,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所以在刑部四司里面最容易贪污。

李彦翻看了十几份,再和郭元振所看的对照后,就察觉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小声探讨起来。

武承嗣在边上也似模似样地看着,欣慰地发现上面的每个字自己都认得,恼怒地发现字连在一起后就变得陌生起来。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