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1117章

作者:兴霸天

正这么想着,就见小世子打了个哈欠,憨态可掬地道:“困了,去午睡!晚膳前再唤我,今夜要入宫,陪皇爷爷修行呢!”

看着这位毫无压力的小世子,杨金水把头深深垂下:“是!”

……

“父皇真是喜爱他啊,三番五次招入宫中!”

听到宫内又有内侍来请世子,裕王酸溜溜地道。

相比起自己的待遇,他真的有些嫉妒这个儿子,也太受嘉靖宠爱了。

不过看向手中一物,裕王又喜上眉梢起来:“幸亏得此子,孤的位置,才终于稳了!”

景王就藩了。

自从庄敬太子薨逝后,嘉靖一没有继续立储,二没有让超龄的景王就藩,才让群臣忍不住浮想联翩,认为太子之位并不一定按照长幼来排。

而这样的皇子,一旦就藩,远离朝局中心,便是尘埃落定,说明嘉靖对于景王是彻底放弃了。

更让裕王喜悦的是,景王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在王府内疯狂叫骂,甚至要醉酒后殴打自己的世子,监视的锦衣卫赶忙上报,嘉靖勃然大怒,已经令其速速离开京师。

不知道是不是装的,在大闹过一场后,景王突然倒下,一病不起,但嘉靖还是心肠极硬地将他驱赶出京,送往藩地。

路途遥远,一路颠簸,如果景王是真的病了,是根本吃不住的,不死也半条命去了,裕王心头的大石,彻底挪开了。

双喜临门的是,景王府如今已经搬空,里面的许多珍奇之物,宫中却是赏赐给了裕王府。

看着内廷送来的长长礼单,裕王眼中露出火热之色,口中喃喃低语:“好宝贝啊!四弟当真会享乐!”

李妃见了眼中浮现出忧色,低声劝道:“王爷,景王之物,或可婉拒……”

裕王闻言,脸色猛地一沉:“这是御赐之物,昔日你父封侯时,你拒了么?”

“是妾身多言了!”

李妃赶忙拜下,嘴唇轻颤,不敢再言,将后面的话统统咽了回去。

虽然裕王府相较于景王府极为简朴,生活中没有花天酒地,走马章台,但作为枕边人的李妃知道,这位王爷只是压制,并非是不想。

历史上裕王登基为隆庆帝,马上一改谨小慎微,变得纵情声色,为了满足欲望,不断向国库提取巨额银两以供御用,屡次被内阁劝谏,却也屡次不听。

他不仅在国库里面伸手,还大兴织造,派遣太监长期驻在苏杭,地方官员必须给这些太监定期奉送常例,如果给不够,就是“碍妨御用”的大罪。

太监搜刮起来有多狠,完全是可以想象的,当时江南偏偏经过倭寇之乱没多久,十分疲敝,工部不忍,强调江南百姓是“陛下所宜怜也”,隆庆帝却充耳不闻,以“朕用不可缺”驳回,此后又传令南京加织缎匹,又令苏杭织造龙袍、翟服、绒锦、鸾带等等。

嘉靖还能四季常服不过八套,至少装一装,隆庆是装都不装的,不夸张地说,这位继位后的表现,真的完全不如前期的嘉靖。

之所以在历史上,嘉庆帝的风评还不错,主要是他的前后两任对大明的伤害太大,完全是对比出来的……

何况相比起嘉靖在位四十五年,万历在位四十八年,隆庆帝在位仅六年,时间短,犯的错误就少,否则照那趋势折腾下去,民间又是家家皆净。

李妃自然不知道,这位丈夫未来是这般德行,早死后的国家富强,成为太后的自己还居功甚多,她现在仍然是出身贫贱,母凭子贵的侧妃,自然不敢忤逆。

裕王训斥之后,注意力重新回到礼单上,李妃安静地陪伴了一会,默默退下。

不多时,她出现在了小世子的床前,看着熟睡的孩子,露出温柔之色。

但就在这时,心腹婢女轻轻上前,以细如蚊呐的声音道:“王妃,那件事定了!”

李妃立刻起身,来到外间,淡淡地问道:“这次是多少人?”

心腹婢女道:“十位美姬,都是各方精挑细选的,王爷收下了……”

李妃并没有惊讶,轻叹一口气:“该来的总归要来……”

裕王虽然至今还不是太子,但已经与储君无异,再加上这两年,嘉靖的身体每况愈下,朝臣的主意当然打过来了。

除了政治投靠上,其他的莫过于享乐,尤其是女色。

而裕王好色。

十分好色。

历史上的隆庆帝之所以死得那么早,就是栽在女色上。

在裕王府时“姬御甚稀”,即位就“掖廷充斥”,即位短短两年半,就封了整整十三名妃子,嫔以下临幸的女子更是不计其数。

十分著名的野史《万历野获编》里面还有记载,隆庆服用嘉靖朝遗留下的某些药物,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甚至都不能上朝……

这点是真是假并不知道,但隆庆帝每次增选宫人,确实都在三百人左右,这个数目相当多,所谓后宫三千只是虚数,许多历史上被传得生活荒淫的天子,后宫的总数也就在数百人,隆庆每次收三百人,哪怕不会全部临幸,也足够夸张。

偏偏裕王还喜欢用药,不知节制地用药。

这不早死就有鬼了。

李妃同样无法未卜先知,担心的还是子嗣问题。

景王一去,未来的天下之主已经定下,小世子天资聪慧,身体康健,如果一直是唯一的子嗣,将来裕王登基,当然是储君。

但她终究是侧室,以致于孩子也是庶出,且不说裕王的正妃还年轻,也生了两个女儿,如今卯足了劲,还希望生一个男胎,就是其他妾室若是生下儿子,也是威胁。

现在越来越多的女人涌向王府,将来小世子的地位,很难一直维持。

毕竟对于长子,又是如此聪慧能干的长子,皇帝往往是不放心的,除非就一个儿子。

难道说要……?

但念头只是在脑海中闪了闪,就被李妃放弃了。

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她也做不出那种恶毒的事情来……

正想着这些杂乱的事情,心腹婢女突然唤道:“世子爷!”

李妃转过身,就见小世子不知何时,静悄悄地站在后面:“母妃,别烦恼好么!”

感受到儿子的关心,李妃露出浓浓的欢喜,紧紧将他搂在怀里:“好孩子!好孩子!只要有你,母妃什么都不烦恼!”

小世子抱住她,感受到这份母爱,眼中的迷茫之色渐渐消退,虽然还没完全清明,但也低声道:“请母妃放心,我会适当劝一劝父王的,希望他能听,如若不然,也是无可奈何了……”

第1301章 是时候接管天庭了!

乾清宫。

陆炳缓步走入,感受到殿内压抑的气氛,再看到那位奶兄弟的模样,心头一颤。

自从三年前龙驾腾迁被《治安疏》所阻止,永寿宫空置,天子依旧久居此殿,那股陈旧的味道,就似从殿宇蔓延到人的身上。

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此时正在打坐的嘉靖。

相比起曾经的乌发道袍,仙风道骨,此时的大明天子穿着常服,背部微驼,皱纹深刻,衰老之态竟似提前步入古稀之年。

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朱厚熜毕竟五十多岁了,本就不再年轻,但更多的还是心态。

嘉靖一直以修真者自居,目标是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哪怕有时候觉得自己不见得能成,但总认为数十年修行下来,克享遐龄,明达通玄,简而言之就是长命百岁,该是完全没问题的。

结果从地府一游,被宣告最多只有十年寿数,接下来就是板着指头数,还有多少天可以活了,这种折磨简直难以言喻。

身边人更遭殃。

完全可以想象,本就久服丹药,以致于冷热颠倒,喜怒无常,动辄打罚下人的嘉靖,这几年有多么难伺候……

吕芳更是变得满头白发,垂垂老朽,曾经一个人就能在嘉靖身边服侍得妥妥帖帖,现在需要黄锦和冯宝在左右轮流伺候着,以免这位老祖宗手脚慢了,遭到训斥……

陆炳同样疲于应对,每每入宫觐见,都跟受刑一般,不敢有丝毫纰漏。

他拜倒下去,静候许久,才听一道苍老的声音幽幽传来:“海瑞到何处了?”

陆炳道:“禀告陛下,已离西陆,往古地北俱芦洲而去。”

嘉靖身体猛然前倾:“哦?是何处传回的消息?”

陆炳不敢隐瞒:“是海峰船主王滶的舰队……”

嘉靖先是露出疑惑之色,许久后才想了起来:“那个在灭倭里立功的海商啊,倒也难怪,海瑞一路上,都是他汇报的行踪吧?赏!赏!”

陆炳不吭声了。

协助灭倭的,是五峰船主汪直,与倭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算是将功赎罪,确实立下了功劳,但很快骄狂自大,竟想在海域称王,结果其势力内部火并,下落不明。

海峰船主王滶,则是汪直的义子毛海峰,如今恢复本名,此人就比较顺从了,得胡宗宪看重,协助组建大明的水师。

而之前海瑞的踪迹,其实是锦衣卫再度派出人手,一路追着足迹得知的。

从尼婆罗,到摩羯陀,再到维哈尔,最终抵达天竺。

这一路上的艰难险阻,遇上的妖邪魔类,又如何化险为夷,都从事后当地人的打听中获得,汇总过来。

但嘉靖的记性越来越差,经常张冠李戴,也无人敢纠正。

嘉靖口中喊了几声赏后,就将这什么船主抛之脑后,继续问道:“具体是怎么说的?”

陆炳早有准备,将锦衣卫汇总的情况奉上:“请陛下过目。”

嘉靖翻开,眉头很快皱起:“海瑞身边跟着一批弟子,全是途中所收,离开天竺之时,已有数百之众?”

这一点同样是陆炳所关注的。

取经路上,收几位徒弟作为护法者并不奇怪,可海瑞这一路上越聚越多,短短三年就有了夸张的上百追随者,并且从描述中,个个还都是形貌气质出众之辈,所过之处,妖邪绝迹,这就实在夸张……

到底是怎么回事?

陆炳不解,嘉靖满是皱纹的脸上更是涌出怒火:“他倒是风光,以为自己是孔圣,周游列国,三千弟子随行么?这般阵势,还要多久才能回归大明?朕还要等多久!!”

陆炳不敢应声,其他内侍则是噤若寒蝉,殿内只有那暴虐的咆哮声。

但显然,嘉靖能让忠诚于他的身边人苦不堪言,却无法奈何远在十万里之外的海瑞半根汗毛。

无能狂怒了好一阵后,这个老皇帝突然厉声道:“裕王收礼了?”

如此突如其来的转折,外加嘉靖怒凸的双目死死盯了过来,陆炳本来真的想为那位皇储稍稍遮掩一二,但惊惧之下,也不敢有丝毫隐瞒:“是……景王府之物,被裕王爷照单收下……”

嘉靖立刻狞笑起来:“朝臣是不是还送了许多礼物去,庆贺他的兄弟灰溜溜地滚出京师啊!好……好一个质朴纯孝的皇儿!”

陆炳暗叹一声,垂下头去。

上次嘉靖怀疑《治安疏》是裕王景王伙同海瑞,逼迫其退位,还是多疑猜忌,但现在却是真的事实俱在。

旁观者清,嘉靖将景王府内的珍物,赐予裕王,完全是试探,可惜当局者迷,唯一的竞争对手消失,压抑得太久的裕王,有些得意忘形了,居然接受下来,真的搬入自己府中。

如此一来,那些眼见新朝不远的臣子,当然也会投其所好。

这贪图享乐是小,结交臣子才是大过!

由于皇权的不容染指,历朝历代的皇帝与太子,其实都有一种隐性的对立感,种种矛盾由此而来,英明如唐太宗李世民都不能免俗。

嘉靖这种性情多疑的皇帝,更是极度的敏感,再加上二龙不相见,谈不上多少父子之情,提防之心更甚,所以让锦衣卫时刻盯梢。

上一篇:这个皇帝太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