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121章

作者:夜天下

为薛蟠这个大舅子某好处,并没那么多的功利心。

这么一想,贾政顿时觉得有必须加深和石仲魁的关系。

说不定也能为贾宝玉某个出身。

忙问道,“可是兰儿不用心读书?”

“悄悄相反”,石仲魁感叹一声道,“小侄最近从兰哥儿的读书进度中,看出他读书过于刻苦,这其实并非好事。”

贾政顿时诧异道,“这是为何?”

石仲魁不由叹息一声,本想利用贾兰牵连出贾宝玉,但和这种老夫子说话就是麻烦。

“兰哥儿7岁虽然确实是打基础的时候,但他这年龄最重要是的还是养身子,否则即便读书有成,熬坏了身子的话得不偿失。”

这话瞬间让贾政想起了已死的长子贾珠。

当年贾珠15岁就成了秀才,说一句贾家的希望也不为过。

可惜读书太用功,又娶妻过早,居然一病而亡。

至于熬夜多了的原因,到底是读书还是其他的,那就只有贾家人自己知道了。

这才导致贾母和王夫人一直不敢逼贾宝玉读书。

贾政这个亲爹说不后悔,那是不可能的。

石仲魁见贾政表情一黯,立马知道自己的算计成了。

装模做样的劝道,“二叔,以小侄这段时间的观察,兰哥儿乖巧懂事又勤奋好学,确实是读书的种子。

三五年后,考个秀才还是没问题的。

十年后中举也不难,而到那时兰哥儿也不过17岁而已,二叔切莫拔苗助长。”

“伯谦这话没哄骗老夫?”

看着惊喜万分的贾政,石仲魁哈哈一笑,“别的事,小侄不敢保证,但这举业上的事,小侄还是有些心得和经验的。”

贾政拍了自己额头一下,“贤侄乃是六元魁首,全天下读书人,就没人比你更懂举业了。”

“不敢、不敢”,石仲魁忙客气起来。

随后贾政果然想到了贾宝玉。

再对比一下能得到石仲魁夸奖的贾兰,贾政顿时觉得贾宝玉简直就是废物。

但想是这么想,心里却不免又考虑让贾宝玉跟着石仲魁读书的事。

即便宝玉不想学四书五经,但仅仅是多和石仲魁交往,也比让他成天待在女儿堆里要好。

更何况万一得了石仲魁的青睐,为宝玉向皇帝请个散官做做,今后即便科举无望,有了官身,总好过当个白丁。

“兰儿的事,回去后我会交代好兰儿母亲和他祖母,每日读书只准3个时辰,伯谦看可行否?”

石仲魁点点头,想了几秒既然做了贾兰的老师,这小子又确实知道上进,干脆教他点养生健体的拳脚功夫。

现代社会的太极、咏春虽然早已经不是战场搏杀的技巧,但练上十年、八年用来强身和对付几个普通人还是没问题的。

“二叔,小侄除了会读书外,也会不少强身健体的法子一并教给兰哥儿。

待他成人后,也不至于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而且拿小侄来做例子,身子骨健壮,对读书是有好处的。”

贾政早就听贾琏、薛蟠说过石仲魁一掌拍碎实木桌子的事。

当然要是其他人更他说这些话,贾政铁定说对方误人子弟,可石仲魁是六元魁首,全天下就没人在科举一道上和他相提并论。

此时听到石仲魁拿自己做对比,哪里还有拒绝的想法。

不过贾宝玉练不练武不重要,关键是时常能和石仲魁接触。

加上石仲魁之前一直营造出对贾宝玉另眼相待的表现,让贾政误以为他确实觉得贾宝玉聪明。

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贤侄可否也教一教你宝兄弟?”

“一个是教,两个也是教,而且宝玉聪慧,小侄倒是很喜欢和他亲近。”

石仲魁说完,表情一变,有些为难的说道,“只是宝玉是风流俏公子,每日练的汗流浃背就不好了。

而且万一有个风寒,小侄可担待不起。”

“这是哪里话”,贾政本来就没期待贾宝玉练武。

而且想着宝玉身边那么多小厮、丫鬟,要是还不能照顾好主子,那还要这群人有何用?

再说石伯谦是宝玉堂亲姐夫,必然会照看好他。

“就这么决定了,今后每月初一、初五和二十,让宝玉和兰儿一起去贤侄家中考教学业。即便这两个孩子无法读书成才,能强身健体,为叔也算对得起祖宗了。”

石仲魁明白贾政口中对得起祖宗的意思是,期望贾宝玉和贾兰能安全长大。

只有这样,才能娶妻多生孩子。

这子孙多,很大程度上确实比读书上进,更被长辈看中。

毕竟儿子不争气的话,看能把希望放在孙子身上。

“二叔还请放心,宝玉和兰哥儿既然是小侄的堂内弟和侄子,如何敢不尽心。”

说完,在贾政不敢相信的目光中,拿起茶碗上的盖子,双手合十,只十几下,就用肉掌把茶盖磨成了细末。

“这、这……”

贾政心里骇然的同时,对石仲魁就更加信服了。

即便是贾家两位先祖,也没听说过他们能做到这点。

感叹一声道,“贤侄真乃神人也!”

到了此时,石仲魁这才把之前为什么把贾琏,软禁在自己身边的理由说出来。

一听那三万亩新开荒出来的农田,就是石仲魁自己都没能留下一亩地。

而且那些地全被王爷、公主、三品以上大员们瓜分干净,贾政心里那点不满,顿时消散的一干二净。

转而还开口安慰起石仲魁。

……

贾政回到家中,第一时间就去了贾母的屋子。

见王夫人、李纨、贾宝玉都在,贾政摆摆手,没让王夫人和三春、林黛玉等女眷离开。

反而让人把贾赦、贾琏和贾兰都叫了过来。

然后语气有些激动的把之前石仲魁,用手掌就磨碎了茶盖的事说了一遍。

听的贾母等人一脸骇然和惊奇,这才说出石仲魁对贾兰的夸赞和担心。

李纨忙跪倒在地,“老太太、老爷、夫人赎罪,媳妇蠢笨,险些害了兰儿。”

不等贾政说话,贾母率先开口道,“你一个内宅妇道人家,哪里懂这举业上的事,既然姑爷都夸兰儿,说明你是有功劳的。”

第144章 得手

“对、对”,贾政笑着拂须点头道,“能得伯谦一句夸赞,满京畿也就工部左侍郎邹公家的长孙。

而且伯谦明着和我说兰儿是读书的种子,那就没错了。”

“是极、是极”,贾母哈哈笑起来,“姑爷那是千古以来唯一一个六元及第,这读书上的事,他说什么便是什么。”

在场的人没人敢在这事上反驳贾母,便是贾宝玉张张嘴想说话,最后也不知道如何说了。

“老太太”,贾琏笑呵呵道,“伯谦兄弟可不仅仅会读书、会武艺,还精通周易八卦,就连如何做官那也是一等一。

授官不过两月,现在已经是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讲了。

我听各家公子们说,要不是伯谦太年轻,入官场时间也太短。

仅凭借这次开荒的功劳,升五品都不难。

给伯谦十年、八年的,说不定就能升到六部侍郎的位置。

到那时宝玉作为伯谦的小舅子,前途上怎么也不能比蟠哥儿差吧。

而且薛蝌因为被伯谦看重,此时已经是钦差官署的书吏,甚至听说伯谦一直都在教导蝌哥儿读书。”

这话一出,贾母表情一愣,没想到薛家兄弟两居然有这运道。

一个已经有官身,一个明显是朝着科举的路走。

即便是王夫人,想到薛蟠已经是七品官了,心里那叫一个嫉妒和羡慕。

这官身毕竟是皇帝亲自赐予的,和贾琏这种花钱买的捐官可不一样。

不由畅想着贾宝玉要是得了石仲魁的看中,今后穿官服的样子。

所以王夫人这次出奇的没反对贾宝玉上门求学的事。

甚至有些急不可耐起来。

而贾赦仿佛忘了之前因为贾琏连一亩地都没要回来的不满,满脸都是得意的跟着笑了起来。

看向已经满脸羞红表情的迎春时,第一次觉得养个女儿也是好事。

就这样,贾宝玉和贾兰上门请教的事,很快就确定了下来。

隔天贾宝玉和贾兰在几个小厮的陪同下,去了石仲魁家时,刚好看到他一身官服,带着薛蝌和二十个青壮正打算出门。

而且大门口早有十几个绣衣卫牵着马等着。

一见他出来,这些绣衣卫直接跪地行礼,吓的贾宝玉和贾家的小厮们脸色发白。

反倒是贾兰虽然也慌,却没露出害怕的表情。

石仲魁对着绣衣卫百户崔和忠等人随意点点头,手虚抬一下,“起来吧,今日先巡视城内的河道,你等可准备妥当了。”

崔和忠忙站起来,拱手道,“大人放心,下官统属的百户所连夜赶制,已经全准备妥当了。”

石仲魁这才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看向被自己故意撇在一旁的贾宝玉、贾兰道,“宝兄弟、兰哥儿来的正好。

今日不读书,也不习武。

你们赔我去看看民生,也好让你们明白,祖宗创业之艰难。

还有这天下虽然太平,甚至隐隐有盛世的迹象,但你等勋贵子弟想安稳的花前月下、舞文弄墨,也得心怀百姓才行。”

上一篇:我的女团爆红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