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120章

作者:夜天下

都察院和翰林院这种冷清衙门可不同。

不仅肩负着监察百官的权利,还是被人嫉恨最多的衙门。

此时就急匆匆的上门道喜,确是过于急躁了。

而石仲魁想的还是更多。

即便上门了,除了道喜外,还能说什么?

当老师的升官居然还靠学生,面子上也会过不去。

而且于洪高此时除了高兴了,更多的肯定是对新环境和无法确定的同僚关系的不安。

甚至看到石仲魁这个明显比自己更有前途的弟子后,这种对未知的不安,很可能会搅乱于洪高的心绪。

一旦想着自己不能比徒弟差,就等于心乱了。

心中急于求成,那就真麻烦了。

借着于同甫亲自送自己出门的机会,把自己这种担忧悄悄告诉他。

于同甫听完就楞住了。

好一会才拱手一礼道,“父亲说为兄比不上贤弟,现在看来是对的。”

石仲魁忙扶起于同甫,叹息一声道,“我们之前读书为的就是做官。可真做官、做事后,却发现每走一步,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师兄,你在翰林院必要少说、少问、不看,明白吗?”

于同甫顿时惊惧起来,一脸骇然表情问道,“真有那么严重?”

“小弟担着钦差之事,成功不难,但架不住必然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而老师此时升都察院,等于我等师门一系,再次回到朝堂中心。

即便没人害我等,也会有人想着利用我等。

更别说你我一个状元、一个探花,声势一时无两,如何不招人嫉妒?”

说完,石仲魁左右看了看,低声道,“师兄,你我同为一甲进士及第,说这里面没陛下的一些算计,你自己信吗?”

“这个、这个……”

于同甫想说自己的学问也不差,凭什么就不能当探花?

可有了石仲魁刚才那些铺垫,他自己都觉得自己被取为二甲应该没问题,但皇帝取自己为探花,却是透露着一些诡异。

“唉,难怪父亲当年时常感叹时运不济、命运不公。这做官看着光鲜,实则步步惊心。”

见于同甫明显露出消极情绪,石仲魁顿时知道自己这是吓唬过头了。

想想于同甫虽然聪明、努力,但他其实也是被保护的很好,没经历过挫折和苦难的公子哥。

“师兄,你也不用泄气,做官其实也不难的。”

第143章 请君入瓮

于同甫再次一愣,就听石仲魁笑着道,“不该管的不管,不是自己的事不理会,对同僚友善又疏远和留三分。

对上官不奉承、不谄媚,安稳待在翰林院看史书,努力钻研朝章国故。

熬上十年,怎么也比那些外放的同科进士要强。

二三十年后,一个三品还是没问题的,毕竟你再怎么说也是探花郎。运气好点混个尚书退休,足以在族谱上被后代们当成最有出息的祖宗。”

当年张居正在翰林院时,有五六年时间也是看史书,努力钻研朝章国故。

也确实让张居正更懂如何做官。

可即便是这样,老张也不是没犯过错。

于同甫不有笑骂一句“去你的。”

于同甫哪里听不出石仲魁这是在调侃自己,但送走石仲魁,回到书房静下心仔细想想。

这建议还真适合自己,而且一个‘熬’字,确是道尽了翰林们的前半生。

年轻翰林们在翰林院熬,那些心有沟壑的人,不也在地方和朝堂上熬?

当年王安石养望多年,说来说去还不是熬出来的?

“哎”,叹息一声,于同甫整理一番思路,这才提笔写信给于洪高。

老于收到信后,也是感叹良久。

有些道理对现代人来说稀松平常,但古人靠自己读书不说,能不能悟出书本上的道理,那真看天赋。

更看今后的人生经历。

即便有老师言传身教,能学到多少,其实还是看自己。

搞定于洪高和于同甫父子俩,石仲魁隔天就带着人去了工部。

除了解决疏通河道的一些事情外,更重要的还是去见贾政。

真说起来,疏通河道对石仲魁来说,其实并不难,甚至很容易。

根本不像他之前吓唬于同甫时,说的那么艰难。

哪里有大量淤泥,柳鱼儿和常白玉早就查了个一清二楚。

自己又不缺钱粮和人手,更身具钦差权利,这要是还办不成事,干脆真躲在翰林院修史书去得了。

而且疏通河道时,损害的那些士绅的利益,完全可以用开荒来弥补。

来见贾政,一则不好直接去荣国府找贾宝玉。

二则之前得了朱果后,自己就担心种下这种灵果,很可能会打破空间农场里的灵气平衡。

即便可以用收集而来的香火之力,甚至功德去填补,但既然有贾宝玉的那块通灵宝玉在,干嘛还要浪费香火和功德?

三则这次自己的目标,直接放在通灵宝玉上。

那块玉看起来只是块质地上好的玉石,也就是说,自己就有了造假的机会。

但想没后患的换掉通灵宝玉,至少也得先把已经有了灵智的通灵宝玉忽悠住。

所以,这些天石仲魁让锦毛鼠逛边了京畿的玉石店和当铺。

总算找到几块看起来和通灵宝玉的质地非常相似的玉石。

就等通灵宝玉上手后,在空间农场里,以意念雕刻出一块相识度极高的宝玉。

而且,想不被人怀疑,至少也得带着贾宝玉出门一趟。

到时候那块玉丢了,再寻回来的话,基本上就没人会怀疑了。

……

把来工部要办的事办完,要见的人也见完后。

石仲魁这才来到贾政那边。

此时已经是午时用膳期间,一般的官员吃个饭,也就自己带,或者吃衙门里提供的。

但贾政可吃不惯寻常之物。

贾家的小厮也只能在这时候,才有资格提着食盒进衙门。

而且服侍完贾政,立马就得去前衙专门为各官员的家仆、小厮提供的偏房待着。

石仲魁心思一动,干脆等到午时一刻。

中午时分的人吃饱饭后,一般都会有瞌睡的念头。

见几个小厮提着食盒出了贾政的官署,“嗯,政老爷可在午休?”

贾政身边的小厮一看石仲魁穿着官服,忙躬身行礼,“见过大人。”

又听到石仲魁如此称呼,心里诧异的同时,这才敢抬头打量起来。

一见是石仲魁,几人顿时激动的跪倒在地,“小的见过姑爷,老爷刚用完膳,正在休息。”

“外面谁人在说话?”

贾政的小厮听到后,忙站在房门外禀报道,“老爷,是二姑爷来看您。”

一听是石仲魁,贾政忙站起来,“快快请伯谦入内。”

石仲魁笑着推开房门,对着站起来迎自己的贾政拱手行礼道,“小侄见过政老爷。”

听石仲魁好不见外的不以官职大小见礼,贾政顿时高兴的点点头,嘴上缺责怪道,“伯谦几次来工部衙门,这还是第一次来寻我。”

石仲魁听出这话是玩笑话,“大姐姐没封妃前小侄避嫌,是担心钦差之事完不成,会连累二叔。

但现在大姐姐既然已经封妃,此时再避而不见,反而显得过于刻意,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来见二叔。”

这话其实只是忽悠贾政的。

但他听完之后,却毫不怀疑的恍然大悟道,“伯谦还是太见外了,你是我贾家女婿,无论好坏你我都应该风雨共舟、休戚与共。

这话直接说的石仲魁有些羞愧,但一想到贾赦和贾珍,那点不好意思的想法立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贾政见他面露羞涩,误以为石仲魁把自己刚才的话听进去了。

笑呵呵道,“这次来找老夫,可是疏通河道的事?”

石仲魁暗叹贾政确实算好人,心里虽然有些佩服贾政,但该算计的,他也不会放弃。

故意提起薛蟠和石光珠,“钦差的事,有蟠哥儿和缮国公府的石家舅父帮忙,问题不大。

而且小侄自问还是有些手段的,所以来找二叔是为了兰哥儿学业的事。”

贾政一愣,担心贾兰的同时,又想到了石光珠和薛蟠同时被皇帝封了从六品上宣德朗和七品宣议朗散官的事。

心里说不羡慕那是不可能的。

散官虽然没任何实权,那也是正儿八经享受官员待遇的官。

一旦立功,就有资格和机会转为实职官。

而且当初王子腾承诺在贾宝玉结婚时,会帮他某个好差事和官职。

这话要是没对比,贾政和贾家人还不会羡慕。

可薛蟠这种浪荡子,现在都已经是正儿八经的七品官。

立马显得石仲魁不仅本事大,还比王子腾更实在。

上一篇:我的女团爆红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