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科技之路 第46章

作者:切割磁感线

现在把它用在切割篮球大小的空间上,简直绰绰有余。

老天师也干劲十足,很快便进入状态,一层层金光犹如金色琥珀一般晶莹剔透,迅速在准备切割的位置蔓延开来。

计时器倒计时归零之时,空间切割装置开始运作,岳原舟持续输入能量,意料之中,这次进展十分顺利。

切割出来的洞口在岳原舟持续能量输出下,终于稳稳的维持住,“现在把你金光化成防御模式探进这个洞中,然后感受一下金光是否会被混沌所消融!”

老天师闻言随即照办,金光如水一般,向这个黑黝黝的洞口涌去,没一会黝黑的洞口便如镶嵌上一枚金锭一样。

“那种你说的混沌正在不断消融我的金光!”老天师不断以炁化金光,面容严肃的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他感觉里面就像一头吞噬巨兽,在不断的吞噬他的金光。

“已经很不错了,你这金光虽然的消融速度可比单纯的空间碎片慢很多,下面你用撑住空间洞口,我把手中块切割出来的小空间丢进去试试。”

老天师点点头,然后把金光往切割位置上附,随着金光的转移,洞口中央又开始变回黑黝黝状态,只有边上附着一圈金光。

岳原舟见他已经准备妥当,便撤回持续输入到空间切割装置的能量,然后正打算把手中切割出来的小空间掷入其中,然后观察有何种现象。

就在这时,老天师突然噗的一声吐出一口血,随即金光维持的空间洞口也消失不见!

“你刚才就是与这种力量对抗!!”还没等岳原舟说什么,老天师便擦了一下嘴角的血迹,肃然问道。

“这...伤势如何?”岳原舟觉得有些意外,这股力量虽然一直都在努力弥合洞口,但是在他核子引擎的能量持续输出下,并没有感觉有多大,只是他也看得出来,金光对于混沌的抵御比常规能量大,是一种理想的空间洞口维持力量。

所以才让老天师试着维持空间洞口,没想到老天师才这么一下便顶不住了!

老天师缓了一口气,严肃的说道:“一点内伤,不要紧,但是刚才那股力量似乎是世界的力量,所以你之前在维持空间洞口的时候是在与世界之力对抗?”

岳原舟见他如此,似乎真的受了不轻的伤,于是说道:“与世界对抗么...在这洞口大小的范围内可以这么说,毕竟我都在世界身上隔了一个口子了,世界为了弥合这个口子,而我要撑开它,自然要对抗!不过看你这样子,接下来就得我自己来了!”

老天师点点头:“老头子我也不矫情了,只是看样子,这金光似乎对你有点用,我这一回去,你这实验岂不是得搁置?”

岳原舟嘿嘿一笑:“你倒是有心了,不过你尽管放心回去养着吧,这个忙你已经帮了,我自有办法!”

实际上刚才实验的时候岳原舟也针对那种凝练状态的防御性金光进行了十足的探测,由于最近灵魂科技的突破,对这种状态的金光探测变得顺利起来,所以在计算机里同步模拟一番之后,发现其实可以以灵魂装置为核心,用能量模拟金光的波动,同样也能达到这个效果。

——————

次日,休息了一天的老天师与岳原舟告别,返回龙虎山。

而岳原舟则通过之前的模拟数据,制造了一个名为金光生成器的装备装在飞船上,然后开始继续试验。

三个月之后,岳原舟驾驶着原型号月球上飞起,前往柯伊伯带,他要在那里采集资源,把灵魂武器制造出来,同时把一些已经拥有和准备拥有的东西给自己实装。

“这种方式与其说切开空间,倒不如说是在世界里割出一个口子,然后戴着割出的空间一起从这个世界窜出去!”看着刚才的实验结果,岳原舟暗想着,

掌握了这个技术,制造世界穿梭装备的科技也全部点亮,接下来就是生产制造了!

“或许,等完成实装后,可以把四十光年外的红矮星作为目标,然后从这里切割空间,进入世界之外,然后再以红矮星为信标点,重新回到世界之中,这岂不是比其他航行技术快得多!?”岳原舟悠哉的坐在驾驶位上,脑子开始转动,

“但如何能才能找到这个标记点...是个关键,这要解决信息在混沌海中传播的问题,光是这点就堵死了这种赶路方式啊!这次出去要好好观察。”

岳原舟很快便到达柯伊伯带,然后如法制炮的派出各种机器人,在陨石带中采矿,然后建造太空工厂,然后制造舰载灵魂武器、舰载空间切割武器,而他本人则在元星号内开始把灵魂模型核心和空间切割技术制作成插件,然后把这两个插件安装在自己内置超算‘神威’中。

这相当于给‘神威’打了两个补丁,那时候原装的‘神威’主要是以电磁力为主要功能开发的,所以以前岳原舟的手段也主要是以此为主,而如今这次加了这两个插件之后,他本身自然也能使用空间切割能力和灵魂打击手段,还有一些附带的能力,比如灵魂核心自带的惰性中微子操作能力。

也就是说,打好这次补丁之后,岳原舟是能通过聚集那些分散在宇宙空间内的中微子,再通过灵魂核心插件附加灵魂崩坏信息发射出去,当然如果想要达到舰载灵魂武器那样的威力,那再往身上塞一个氢核聚变反应堆就行,

若是更大威力的话,那就用小宇宙向的空间切割技术把一个恒星切割出来,然后收缩成一个小点,植入体内,这样一来灵魂武器的威力就更大了,但这要必须要有相关恒星的诸多技术。

诸如第一个摆在岳原舟面前的,就是如何把恒星引力屏蔽掉的问题,这个问题他倒是有些眉目,那就是攀四大基本力之一引力向的科技,而目前掌握的相关粒子便是惰性中微子,

所以岳原舟一边在全息屏前捣鼓着插件,一边想着:“是不是要建造一台环行星或者环恒星系惰性中微子对撞机...”

好嘛...人家建造强子对撞机,撞质子,他这撞轻子这种基本粒子!

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也只能把恒星装在身体里当做超级灵魂武器使用,当然还有能源,想要拥有定向超新星爆发这种手段,还必须攀关于恒星的科技,否则直接把装在身体里的等比缩小恒星取出来当球丢...

“身体要改造升级加插件,元星号也必须升级,这次就来一次大修...嗯拆了重建一艘算了,把现有最高技术全都用上,飞船身体两不误,全真不是号称内外双修嘛!我这也算内外双修了吧...”岳原舟一心两用,幻想与制作插件两不误。

第90章 银雾

插件制作完成后,岳原舟便走到隔壁的改造舱,开始对给自己打强化补丁,这个过程与之前安装内置超算的时候类似。

所以现在要做的,并不是在基因中植入,而是在原来内置超算‘神威’中加入这两个插件,其实即便不加这两个功能插件他也能通过使用这两个功能,只是那样使用的速度就太慢了。

这就相当于一台电脑,这个插件就相当于软件,岳原舟现在就是在给‘神威’增加这两个模块化的插件,这样一来,到用的时候直接心念一动就打开软件就行了。

严格来说‘神威’确实就是一台电脑,一台安装在他体内的超级计算机,而控制这台计算机的核心就在岳原舟的基因里。

从这个意义上说,岳原舟的‘神威’其实是一种类似于纳米尖兵的内置AI,只不过多了一道在基因里的核心,这个核心使得岳原舟控制起‘神威’的时候就像控制自己的手一样。

所以如果把神威取出来,然后再换另外一个超算,其实也是一样的,最关键是被编辑的那个基因片段还在,新放入的超算再跟核心链接起来就行了。

而这个超算的能量也是由岳原舟身体内的核子引擎提供,而核子引擎只是一个说法,其实是在他身体每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放置了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产生感应,从而产生能量。

岳原舟本身的细胞生物磁防御层的能量也是来源于此,理论上说这种方式的功能已经接近于无限能源,一种看起来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存在。

安装插件过程很简单,岳原舟没多久就给自己安装完毕,只是目前按照他自身提供的能量来驱动,经过计算,空间切割大功率输出也只不过是能切出一个地球大小的空间。

而灵魂武器插件的效率也不高,倒不是说强度和杀伤力的问题,而是由于身体内没有惰性中微子发生源,他必须需要大量的时间聚集穿行于宇宙空间中的惰性中微子,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如果要发出足够横扫一个星球的惰性中微子,就需要他持续不断的收集一天,而且只是一瞬间,也就是一发。

但是有惰性中微子发生源的舰载武器则不同,可以在几秒内完成蓄能,然后持续不断的输出。

“要不要在自己体内放一个反应堆?”岳原舟此时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反正有空间切割同比收缩技术,嗯...这种技术就叫芥子纳须弥技术好了,有这个技术,放一个进去难度也不大...”

岳原舟正考虑要不要放反应堆的时候,不经意间走到元星号的舰桥处,看了一眼正在挖矿的机器人,不由皱了皱眉!

机器人并没有偷懒,矿石资源加工工厂也在全力运行,同时各种型号、各种功能的机器人还在不断的自我复制中,整个元星号飞船附近都充满了来来去去一直忙碌的机器人,一座座工程在建立,机器人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如果这个时候地球上哪个国家能看到这种场面,也必然会惊叹人工智能的效率,但是岳原舟邹眉的原因就是效率,效率太低了。

目前的这些机器人还处于常规意义上的机器人,有戴机械臂,有开采岩石的钻头,还有资源分类的等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把探索、开采、运输、加工、分类收集、再制造生产各种设备零件或者复制更多机器人,这整一条生产链都建立了起来。

但是岳原舟觉得,虽然这次可以全部打包带走,但是这个效率还是有点低:“需要一种更高效的资源采集办法,这个办法么...”

岳原舟不由有些后悔,早知当初应该等紫雾戴森球技术弄到手再走的,不过好在当初也不是什么都没拿到,想到这他立刻调出关于元星紫雾的研究资料。

他看了一会之后便松了一口气,还好当初没有因为知道紫雾就是戴森球之后便中断对其的研究,而且阿萨人科学家也有对紫雾进行过上百年的研究,这么看来,矿产资源与能源采集办法有了。

既然决定要做,岳原舟当下便不再含糊,立刻给原本正准备开始建造太空船坞的机器人下了停止命令,原先生产链的结构也调整了一番,变成以生产微型纳米机器人为主。

这种微型纳米机器人便是紫雾的本体,小到肉眼看过去就像雾气一样,而岳原舟生产这种机器人的目的也显而易见,那就是采矿!

原本紫雾是紫色的,那是因为紫雾是那个Ⅱ型文明制造的戴森球,用高能压电水晶也就是‘曲速水晶’供能,所以呈紫色,以之隔绝行星接收恒星的能量,或者吸收恒星的能量。

有用这种水晶作为曲率航行原料的岳原舟瞬间明白过来:“所以真正的Ⅱ型文明戴森球真正面目其实是紫雾·戴森球,只有这种水晶作为基础驱动才不会被恒星的引力所撕碎!”

真正全部利用一颗恒星所有能源的技术!

“这么说,这种水晶真的是科技造物?!”岳原舟想到这便立刻查看元星号上剩下曲速水晶,开始默默计算,如果按照这个量全部拿来制造紫雾,还能制造一个半径为2倍太阳半径的戴森球,因为制造的球体不可能完全等于太阳大小,所以如果拿来制造这个的话,也几乎用完了,剩下一些刚好用作更换维护紫雾。

“庆幸的是,用作采矿的微型纳米机器人可以不需要用紫色水晶作为能源,用普通能源即可。”岳原舟现在已经开始对生产出来的微型纳米机器人按照紫雾的方式安装智能系统,

按照紫雾的标准,每一个机器人都由通过纳米级别操作制造出来,完成后每个机器人的大小都是标准的1微米,这些一个个1微米的机器人按照紫雾的方式排布组合在一起,慢慢形成一片银色的雾。

这确实可以说是一种雾气,自然界中的雾气颗粒大小在10到150微米之间,而这种由金属组成的雾气每个个体的大小只有1微米,由于岳原舟使用的是电能供能,所以这些微型机器人并没有形成紫色的紫雾,而是呈现出一种金属光泽的亮银色,所以称之为银雾也不错。

时间一天天过去,元星号附近的陨石带原本忙碌的各种型号机器人也慢慢减少。

柯伊伯带大约从30天文单位伸展到55天文单位,位于太阳系的海王星轨道外侧,在黄道面附近的天体密集圆盘状区域,被认为是太阳系的尽头所在,遍布着直径从几公里到上千公里不等的冰封微行星,在这些微型行星周围,之前是一副热火朝天模样的工地景象,各种匆匆忙忙的大中小型机器人、运输船进进出出,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银色的雾气。

原本一个个昏暗的微型行星渐渐被银雾覆盖、包裹,变成一个个银光闪闪的小行星。

渐渐的,各类型号的机器人本身也被分解成基本材料,然后这些材料又被制造成银雾。

这时候,岳原舟从最先开始被银雾包裹的微型行星上看到变化,这些微型行星在慢慢变小,就像被纳米机器人所组成的银雾吞噬一样,分解提取有用的矿产资源,然后源源不断的给岳原舟输送。

有用的资源采集完毕之后,留下资源耗尽满目疮痍的微型行星,便开始前往下一个微型行星。

就这样,银雾就像蝗虫过境一般,开始向远处的陨石带弥漫,这种毫不顾忌后果的开采,迅速给岳原舟送来了各种诸如铂、钛、钕、铡等等稀有矿产资源

第91章 天体计算机

在元星号上的岳原舟这才点点头,对元星纳米核心科技的这个应用表示满意然后趁着采集资源的时间,准备着手下一件事。

由于之前每次要做大动作,诸如龙虎山打雷、对抗二壮之类的,都需要元星号舰载超级计算机的运算力支持,再加上目前的资源收集速度,让他萌生了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天体计算机的想法。

岳原舟设计好计算机架构之后,以银雾这种纳米机器人为工具,从最基础的电路开始制造,然后是核心芯片、通量、通能线圈、微型二极管、纳米晶体管等等,各种元件按照设计的构架组成最初的核心。

在这个超级天体计算机中,岳原舟还把从元星阿萨遗产得来的成熟光量子计算机技术也设计在里面,形成一个传统电子超级计算机和光量子计算机双通道天体计算机。

随着岳原舟建造的开始,原本一片空无一物的宇宙空间中,慢慢出现一个点,过了两天又四个小时,这个点扩大形成一个半径五十米的大球,这时候开始,从大球的表面向四处延伸出一根根类似金属的高强度纳米管,然后这些纳米管开枝散叶,分出一条条细柱,就像神经元一般构成一张网。

接着被制造出来的生产型纳米机器人把资源从微观层面开始组合,变成一种种功能元件,框架结构,然后被运送到框架中,融合安装,变成天体计算机的一部分。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一个半径为一千五百公里的天体计算机,比月球稍微小一些,主体框架采用非常结实的特种钛合金制作,其余次分支结构全部用集轻和硬为一体的高强度石墨纤维组成,按照计算预计,这个巨大工程在资源源源不断的情况下,智能机器人日日夜夜不停工作,需要一年零八个月。

天体计算机的建造步入正轨之后,岳原舟便开始着手在天体计算机的周围布置空间切割装置,他要把芥子纳须弥技术用在天体计算机上,然后整个一起内置到自己身体之中。

所以他必须在空间切割装置的各种部件中加入更多的功能,比如电磁防御层、能量护盾技术。

而天体计算机质量的影响,倒是不用担心,只要能把它成功的放入芥子纳须弥技术所切割的空间之中,那影响不大了,基本上就是切割装置的部件质量,否则原本的噬囊哪能装那么多东西。

在忙完这些之后,已经过去半年多,而这之后也不需要岳原舟亲自去动手了,空闲下来的他便开始继续研究其重力发生器和曲速水晶来。

于是岳原舟依葫芦画瓢的把元星号上的重力发生器复制了几个出来,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准备。

“这两者必然是有所联系的,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性质都与引力有关,而研究它们的核心手段应该使用同为和引力有关的惰性中微子。”岳原舟一边把一枚曲速水晶固定在实验台上,一边用原子核衰变产生的中微子进行照射,然后观察水晶和其周围空间曲率的变化。

由原子核衰变也就弱相互作用力产生的惰性中微子只受引力影响,这足以说明弱相互作用力与引力是有关系的,如果能把引力与惰性中微子的关系找出来,那就可以把引力也纳入与其余三种基本力相关的体系之中。

至于其余三种几本力已经被统一,早在地球科技里面,当杨-米尔斯方程用数学方法解释电磁力,同时引入场理论,再用量子力学的方式解释了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运动的时候,在它的基础上,标准粒子模型就出现了,这一下子就统一了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电磁力。

如果能把引力与惰性中微子的关系弄明白,岳原舟将可以把引力也纳入这个体系,然后便可以运用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对引力的操纵方式,到了这时候才算是从原理上读懂元星号上重力发生器这个黑科技,而不是向现在这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完成之前的实验后,岳原舟把曲速水晶撤走,然后把探测设备和实验环境重新调整归零,暗道:“接下来把曲速水晶换成重力发生器,然后继续之前的步骤。”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岳原舟一直对这两种东西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然后把这些实验数据拿出来研究。

“惰性中微子在经过曲速水晶周围所形成的场的时候,与经过重力发生器运行时的轨迹怎么会相差这么大...”岳原舟有些疑惑,按理说这两种东西应该都与引力有关,但是这个差距让他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了。

曲速水晶是混乱不堪,而重力发生器这边的曲线看起来颇有规律,实际上也是七拐八折,就好像一会把惰性中微子扯住,一会又把它推开,而且这扯住和推开根本就是莫名其妙,重力发生器的功率明明一直是稳定不变!

“或许另外还有什么东西在影响?”岳原舟看着被他一一列出来的数据,试图从中找到一个关联,然后得出一个可行的数学模型。

“可能真有这么个东西没有被发现,所以看起来才如此杂乱!”

“也许真的应该建造一个对撞机,只是这个地方不太合适。”岳原舟找了个椅子坐下,然后抬起脚搭在前面的台子上,双手抵住脑袋,眼睛看着全息屏里的数据不由有些动意。

且不说现在正在全力建造天体计算机,就算资源跟得上,最好也不要在这种地方建设惰性中微子这种轻子类型的对撞机,因为现在已经明确,惰性中微子受到引力的影响。

而这个位置处于太阳引力的影响范围,所以这里并不是理想的建造场所,这种对撞机最好跑到一处非常空旷的地方,最好几百光年内都没有一个天体。

岳原舟把全息屏的画面其换成从柯伊伯带看向太阳的视野,在这个位置,太阳依旧是星空中最亮的星星,他摸了摸下巴:“太阳引力影响范围么...看来把天体计算机建造完成之后,确实应该离开这里了,去空旷的地方试试!”

上一篇:仙道长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