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848章

作者:苍穹之鱼

宣帝杨槿不仅遗传了武帝的军事才能,也传承了文帝的治国才能。

主政帝国二十七年,重新梳理全国土地、人口,裁汰庸吏,抑制豪强,恢复汉朝的陵邑制度,将天下士族豪强迁徙至黄陵,为武帝杨峥守陵。

黄陵因而成为天下最富庶的城池。

种种手段,让大秦的国力再度高涨起来。

不过此时,中亚也崛起了一个新的帝国——汉国。

谁也没想到看似强势的夏国会在汉夏争霸中败北。

当然,汉国胜出也是中亚各国的选择。

夏国天生的羌人血统,被中亚各地斥为蛮夷,他们将华夏血统看的比天还大,坚信汉国才是正统。

中亚加上西域一共三十七国,仅仅团结在汉国身边,与强大的夏国反复拉锯了三十七年。

连萨珊和罗马都卷入其中。

中亚成了三个文明的角力场。

直到第三代汉王杨炎崛起,在他的治理下,汉国化经济实力为战争实力,大肆启用河中、西域的良家子为将。

与其说夏国是败在国力上,还不如说是败在人才储备上。

在药杀水一战,五千良家子组成的敢死营,披着重甲,提着长槊、劲弩,背水结阵,大破四万夏国骑兵。

这一战再度刷新了萨珊人和罗马人对秦军的映像。

原来秦军不仅仅铁骑无敌,步军也如此强悍。

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被一举打破。

夏国的士气完全被打没了。

此后,汉王杨炎乘胜攻入七河流域,招降纳叛,不过夏王一系血脉中羌人的坚韧、剽悍,让他们没有选择投降,而是率两万帐西迁。

这一支人马,在西地草原上大杀四方,并在三十年后重建了夏国。

汉王杨炎如日中天,版图持续扩大,加上不俗的经济实力,成为萨珊、罗马之后的第三强国。

实力大了,汉国开始寻求更进一步的权力。

屡次上表大兴,应该效法罗马行东西二帝并立的格局。

宣帝大怒,欲举兵三十万西征,教训教训这个桀骜不驯的侄子。

但此时大秦刚刚从虚弱中恢复一点生机,三十万大军从大兴西征,一路将近万里,即便将士受得了,后勤辎重受不了。

汉国吸收了夏国的七河流域之后,实力已经膨胀到一个可怕的地步,优势兵力,占据地利,以逸待劳,这一战根本没法打。

因此,宣帝的西征计划并没有得到五位平尚书事的赞同,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于是汉王杨炎称帝,史称西秦明帝,天山南北,葱岭东西全入其麾下,西域诸国、中亚诸族悉听其号令。

连昔日的安西都护府也臣服其统治。

尽管称帝,杨炎对中原还是毕恭毕敬,年年上供,在奏表中依旧称臣,暂时缓和了两边的关系。

宣帝忍下这口气,专心内部改革,其在位的二十多年加上下一任襄帝执政的十七年,被史书称为宣襄盛世。

这是大秦的第二个盛世。

番外4 衰落

再好的制度,也经不住时间的腐蚀。

大秦帝国摇摇晃晃的走过一百二十年的时光,宣帝、襄帝之后,帝国又经历了平平淡淡的四位皇帝,到了第十任皇帝昭帝时代,大秦帝国各种矛盾累积,又迎来空前的危机。

昔日的府兵制、均田制早已名存实亡,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逃户出现。

中军将士因为得不到土地的封赏,战斗力也在持续下滑。

地方上的税收不断锐减。

昭帝五十岁才登基,这位皇帝的传奇经历,也是后世各种小说、演义的素材来源。

其母莲姬是后宫一个寻常宫女,说来也奇怪,一直不孕不育的平帝用尽各种办法也没让自己妃子怀上,却在一次酒后乱性,播下种子。

但当时的平元皇后性情猜忌,凡是后宫怀孕的妃子,都会各种莫名其妙的死去。

莲姬也是一个狠人,惧平元皇后迫害,躲在冷宫之中,整日吃糠咽菜,捉鼠捕鸟为食,熬过了怀胎十月,诞下昭帝杨钜。

被封为贵妃,并逐渐在后宫内斗中战胜出生名门的平元皇后,被封为平宣皇后。

将平元皇后陈氏夷灭三族。

有一个平庸的父亲,和一个过于强势的母亲,对昭帝杨钜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自幼活在母亲的阴影下,目睹各种明枪暗箭,让昭帝杨钜也极其工于心计。

平帝驾崩的十三年里,平宣太后一直垂帘听政。

不过这位强势太后主政的十三年里,大量顽固守旧的士族豪强势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抄家灭族者不计其数,也为昭帝后来的改革扫清了障碍。

当然,平宣太后的生活也不太检点,权力欲大的女人,其他欲望也强,曾在宫中养三百男宠,为坊间百姓津津乐道。

在所有人不看好昭帝的时候,隐忍多年的他忽然出手,联合宫中禁卫一举扫平平宣太后的八大爪牙,并软禁太后,一夜之间,拿到了大秦帝国的最高权力。

这位工于心计的帝王,极其擅长用人。

启用庶族出身的王猛,强势改革朝政,均田制和府兵制被取消,君臣二人共同商议出两税法,铸造新钱,改革旧法,裁汰腐朽的中军,行募兵制,招募天下勇者。

王猛还举荐房默、房旷、崔逞、韩胤、田勰等一大群实干人才。

士族豪强在他们手中被治的服服帖帖,藩王们蠢蠢欲动的心被其治的明明白白……

王猛对付这些豪强藩王特别狠辣,以至于有大秦宗室被他逼的自尽。

处在风口浪尖的王猛也一度陷入满朝文武的围攻之中。

而昭帝仿佛认准了他一般,尽最大努力与宗室豪强们周旋,甚至为他恢复丞相之职。

在君臣联手之下,大秦帝国的守旧力量被彻底压制下去。

其后,王猛勒兵北上,再次重创柔然人,并彻底让顽强的柔然人成为历史。

又举七万大军西征,楚河一战,击败汉国二十万步骑,逼的西秦皇帝杨照取消帝号,重新改回汉王。

被阻断了百年之久的西域重新投入中原帝国的怀抱。

河西走廊被再次开通。

大秦帝国进入第三个盛世——开元盛世中。

这个盛世在昭帝父子三代的努力下,持续了五十三的时光。

更为大秦续了一百三十年的命。

后续的帝王,要么碌碌无为,要么昏聩无能,大秦帝国从强盛走向了衰败。

土地兼并越演越烈,富者豪宅万间,穷者无立锥之地。

大量失去土地的百姓重新沦为士族豪强的僮仆。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大秦日渐走向衰败,但因为募兵制,秦军的战力依旧强悍,击败了高原上的象雄帝国,打的草原新崛起的突厥、高车、丁零人俯首称臣。

汉国在楚河一战中如此不堪的表现,让萨珊帝国和罗马帝国产生了误判,认为他们也能来捋虎须,两国非常有默契的一南一北进攻河中。

两边暗中达成了默契,土地归萨珊,人口归罗马,钱粮平分……

汉国向朝廷求援。

朝廷派两万精骑驰援,以车骑将军宇文泰为将。

宇文泰一到秦兴郡,便重建了安西都护府,集结汉国、阗国、周国、昭武九国等十七国大军二十万,采取分进合击之法,绕过萨珊人的主力,直接攻入呼罗珊烧杀掳掠,并亲自率两万精骑直扑萨珊国都泰西封,南部的阿拉伯人看到机会,乘机起事,泰西封城中的奴隶们暴动,在细作的煽动下打开城们,迎接秦军。

宇文泰直接一战封神,擒萨珊君主,献于大兴城。

北路罗马人见秦军如此凶残,仓皇退走,却不料早已被一头更凶狠的猛虎盯上了。

夏国后裔们忽然从伏尔加流域杀出,以区区万人的兵力,击溃了罗马七万大军,并且趁势掩杀,杀入君士坦丁堡,将这座地中海名城改为长兴。

并在随后的二十年时间里,不断入侵欧洲大地,洗劫他们的城池,抢夺他们的财富,掳掠他们的人口。

夏王杨铭以出色的骑兵指挥才能,屡次击败罗马人的联军,被西人称为“上帝之鞭。”

但这些军事胜利,对大秦而言,属于回光返照。

内部的矛盾越聚越多,朝廷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掌控,越来越多的州郡处于半自治状态,刺史、太守世袭罔替,赋税自留,随意招兵……

终于,朝廷的加税和地方的双层盘剥,终于让这个曾经无比辉煌的伟大帝国走向末路,正如曾经的大汉一样。

农民起义军迅速席卷中原。

近百万的漕夫加入其中,大秦帝国最后的一块输血地江淮被彻底隔断。

等待它的只能是灭亡。

起义军如火如荼,在地方势力的影响下,攻破一座座忠于大秦朝廷的城池,击败一支支还忠于朝廷的军队。

虽然最终在地方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但地方势力彻底崛起。

他们自相吞并,仿佛养蛊一半越打越强。

中原大地上,逐渐形成了吴、梁、唐、郑、楚五国,五国名义上共遵秦室,但实际上跟战国一样,各自为政。

五国混战了三十年,最终起源自并州的唐国赢得了最终胜利……

番外5 绝境

一支骑兵从东城门仓惶入城。

骑兵们身上的盔甲破败不堪,还沾着暗红色的血迹。

昔日繁华的大兴城,随着大秦的衰落也变得冷清起来,百姓和外国商贾大半逃散。

朱雀大街上只有散碎的马蹄声,望着北面的宫阙,年轻的魏王杨深不禁潸然泪下,巨大的无助感笼罩再他心间。

十三岁从军,转战十一年,参加了大秦所有试图重振雄风的战争,从一介百人将积功成左车骑将军,因此也被人成为靠山王。

但无论他做出多少努力,在战场上击败多少敌人,却依旧无法挽回大秦的轰然倒塌。

广场上,武帝巨大的雕像俯视着这座曾经无比辉煌的城池,他的眼神悲悯而深邃,让杨深一度不敢抬头,“祖宗何其神勇,奈何子孙无能若,今若死,有何颜面见武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