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 第113章

作者:倚夜听雨

只要抱团了,那么这一股势力的领袖,那就只能够是李泰。

虽然李泰一直以来都没有要把自身的势力涉及朝政的意思,但作为干实事的杜如晦来,李泰这手润物细无声,却又让自己不得不把农业学府学子安排到渭水各个津口的能力,感到几分赞叹与恐惧。

杜如晦不知道李泰到底是什么态度,但无可否认,吃过了一次亏得杜如晦,不想要再吃李泰的亏了,上房抽梯这种事情,经历一次就足够了。

所以,杜如晦想试探一下,李泰是否把这些运河看成是自己的基本盘了。

“是啊!”李泰对着杜如晦点头道,

“农业学府就算是再怎么样的扩展,想来等到将来六科每年至多培养六千左右的学生。

若想再进行扩展,那高陵怕就是养不起这个学府了。

但这些人投入到京杭大运河中,怕连一个水花都打不起来。

毕竟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贯穿了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想要维系这整个京杭运河的运转,怕是少于四十万户百姓都未必能把这条运河的潜力真正的发挥出来!”

听到李泰对大运河繁华起来的评价,杜如晦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几分的凝重。

说实话,他绝对不敢小看李泰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至少到现在为止,李泰一步一行对于未来的大势都判断的相当正确,同时李泰一步一行的尽可能做好准备。

自从李泰搬出了东宫到外面开府到现在,李泰在小处上也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大势的判断上李泰却是真的没有错过,这一点就让李泰很恐怖了。

某种程度来说,杜如晦算是最能够测评一个人决断的人。

杜如晦能完全代入到李泰经历中,然后依据自己对李泰的了解,通过精神天赋去决断。

说实话,有些在自己精神天赋下做出得决断,在放开了时长去看后,都未必有李泰做出的决断来得优越。

至少自己制造不出现在李泰这种看似游离在中央朝局外,但朝廷只要想要做事,那就必须要找李泰商议的程度。

一次两次没什么,但次数多了,若朝廷中的大员不知道李泰的能力那才是怪事。

但想要对付李泰,却也很没有道理,毕竟严格说起来李泰也就是在高陵的一亩三分地上做一个小县令而已。

身为朝廷中人,就算希望根据某件事情把李泰拐入什么局势中,但高陵县令的职务太小。

在县令这个级别的事情,对李泰这个亲王来说那根本就不是什么事情。

而如果想要对李泰这个亲王身份下手,看看李泰身后的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两座大山,不论是故意陷害还是推波助澜,只要是出手了难道他们看不见吗!

不论是李世民,还是长孙皇后,对于李泰在朝堂上被人敲打,那绝对是乐意见到的。

但若在背后下阴手被发现了,那就做好被直接超度的准备吧。

所以想要对付李泰,现在根本就不现实,而能对付李泰的唯一办法就只有李承乾。

至少在众人看来,李泰是李世民给李承乾准备的磨刀石,除了李承乾,谁动了李泰谁死!

但不动李泰不代表不分李泰的权利,毕竟李泰要是太强了,甚至强大到李承乾这柄剑都磨断的地步,那是谁都不想要见到的,至少李世民绝对不愿意看到。

所以杜如晦觉得,这时候必须要对李泰手里的学府进行分流。

总不可能真让李泰通过农业学府把天下的水道都给占了吧!

毕竟京杭大运河建立港口,那可不仅只京杭大运河而已,甚至黄河、淮河、海河、长江等等的河流以后肯定都会建立相应港口,而农业学府的港口那就会成为标杆。

到时候不论天下津口愿意不愿意,那肯定都会卷成农业学府的模式。

因为这个模式效率最高,而渭河上的老官吏不就是因为卷不过农业学府出来的学子,所以被淘汰了。

而凭借着自己的快速决断,杜如晦第一时间便决定了,打不过就加入。

朝廷也需要建立一个跟李泰同样的学校,需要去分掉李泰的农业学府的资源。

“若是一个学府不够的话,那么再建立几个如同越王农业学府类似的学府呢!”

杜如晦心思百转,主动对李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越王您的农业学府的确是相当有意思,至少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基层干活是一把好手。

现在又积累了数年的经验,不知道越王您有没有兴趣。

毕竟与其培养学生,不如培养更多的学校如何!”

“这倒是……求之不得!”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很是疑狐的看了一眼杜如晦。

因为李泰非常的清楚自己到底是要做什么,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杜如晦提出的复制自己的学校想法李泰会拒绝吗?

开什么玩笑!自己怎么可能会拒绝啊!

如果建立的学校私塾走得老旧读书路线,那这里面出来的学子,都是冲着科考去的。

反正跟自己的学子不是在同一条的竞争路线上,自己担心什么!

如果是仿照自己的农业学府进行的教学,教育出来的学子,目的是走入基层工作,那这本来就是自己最初的目的。

不论他们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身份,但只要他们到了官场上,他们这些流外官就会本能的抱团。

没办法如果他们不抱团,在官场那就是背锅的了。

同时自己未来的计划,肯定会变成科举、恩荫与流外官晋升三种模式。

他们不论是不是自己的学府出来的,那面对以恩荫为主的世家,以科举为主的庶族地主,不论他们乐意不乐意,到了政坛上,他们就会本能的被归属为良家子出身的归流官,绕来绕去自己还是他们的靠山。

顶多因为来自不同的学校所以会有不同的小团体,但也仅此而已。

对李泰来说,自己最重要得就是看重阶级而不是个人,自己只要是这个阶级的代表,那么不论他们出身如何,那他们最后都只能够选择站在自己这边。

这也许就是李泰跟这时代的人看政治的最大区别。

他们所看重得是个人所形成的政治力量,但自己所看重的却是形成这股力量的阶级。

所以李泰甚至感觉杜如晦这是不是准备投靠自己了,这么准备帮自己扩充力量吗?

杜如晦听到了李泰的话,不由微微皱起了眉头。

说实话他虽然有着几分试探的意味,但也没有想到李泰居然答应的这般的从容。

原本在杜如晦看起来,李泰怎么也要考虑一下吧。

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势力,现在别人想要插手进行分润,结果一点都不反感的吗?

“还是我哪里思考少了几分?”杜如晦此刻有几分的想不明白。

第一百章 心黑

李泰看着杜如晦道:“明天我去朝廷一趟,让阿耶安排人在学府里面学习,等到他们学有所成,再让他们出来仿照农业学府模式,开设一间分校为大唐培养人才如何?”

“越王海纳百川,真乃是大唐楷模,如晦感佩万分。”杜如晦对着李泰称赞道。

“别!”李泰看着杜如晦笑道,“不过杜公,您的要求我都满足,但您也不能把我当做冤大头不是,有来有往才是长久之道,否则您是不是太过分了。”

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倒松了一口气,他最怕的就是李泰什么要求都不提。

现在李泰提要求了,杜如晦反而把心思定了下来,毕竟李泰有要求就好。

所以杜如晦看了一眼李泰,但是笑道:“若是越王要我做违法乱纪之事,那就免了!”

李泰坦然说道:“我只想要吏部给我一份京畿道九品和九品以下流外官的资料。

我记得杜公执掌吏部,只要是京畿道内的所有官员身份都是经过登记编辑的吧!”

“你想要这东西……”杜如晦思索了一下,他明白李泰想布局流外官。

杜如晦看着李泰道:“越王,您不觉得您的手伸得有点长了吗?”

李泰听到了杜如晦的话,摇头道,“杜公,我跟您透个底,这东西不论您给不给我,农业学府出来的学子肯定以成为流外官为目标的。

因为渭河港口的津令,已经给他们划定了标准,让这些学子们看到成为内流官的标杆。

原本我以为靠着京杭大运河,也许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足够学子们慢慢去填的。

但现在您准备另外在开学府,想来也是为了分权京杭大运河的基层。

这点我理解,甚至我也愿意配合您行动,但您也总不能把农业学府的道路给逼死吧。

所以我便打算让他们去其他地方做个流外官。

毕竟基层事总归有人做,九品内的职务都是正式官员。

但九品外的流外官,做得都是事多钱少的活,交给学子们打理总归没什么问题吧!

我知道,杜公您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朝廷长久考虑。

所以您的要求,我全部都答应。

但您总不能让我答应您的要求,结果不给农业学府的学子一丝出路吧!”

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脸色却也不由青一阵红一阵。

说实话,对于杜如晦这种官员来说,面冷心黑什么的都是正常的事,官场上争权夺利什么的也见得多了。

如果李泰真是那种自私自利的争权夺利之人,杜如晦甚至今天不会过来。

但李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甚至愿意顾全大局的答应杜如晦的条件。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九品以下了流外官资料,这让杜如晦是真的很难拒绝李泰的要求。

毕竟正如同李泰所说的,你认为李泰安排的基层独占津口这样犯了忌讳,那李泰选择培养自己的对手,你总不那能让农业学府的人没了活路吧。

所以,杜如晦思量再三,最终还是抬起头对着李泰道,

“等到圣人答应此事,越王可以到吏部抄录一份相应资料,只希望越王好自为之。”

“那就多谢杜公了!”李泰恭敬的对杜如晦道,“我来送送您。”

等到杜如晦离开,李泰回到自己书房。

说实话,对于杜如晦能够这般老辣的觉察到自己培养学府学子的作用,这让李泰却也不由感叹杜如晦的政治眼光。

虽然这是因为杜如晦是亲身跟学府学子干活,所以觉察到自己的想法。

但很可惜,因为自己亲王的身份,以及时代的限制,再加上他自己本身就是中正之人,最终选择了分权。

“白鹤,给我准备笔墨!”李泰沉默了一会儿,到底是准备动笔写一写日记。

白鹤自然也是默不作声的给李泰准备好了一切,然后李泰挥挥手让她退了出去。

说实话,这时白鹤已经知道李泰准备写日记了,因为其他文章李泰是从来不避讳她的。

李泰深吸一口气,随着杜如晦看到自己培养出来的学子们在基层的作用,自己可以试探性的看看李世民对自己的看法。

至于怎么样试探,当然是夸奖杜如晦啊!

今天杜公特意来到越王府,感谢农业学府培养学子工作效率,提醒自己注意和光同尘,建议建设一所类似学府分担农业学子们被关注的压力,自己在杜公的善意提醒下同意了。

上一篇:天天中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