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87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一部以严正中为主,负责黄海以北,辽左以南,接应各处辽民。

安置了水师。

唐清安开始大扩兵。

复州城里的蛮将,受金州复夺海州的影响,得知金州兵竟然不声不响有了数万可战之兵,彻底龟缩了防线,大退步百余里,一直退到栾谷关。

金州兵则顺势而上,收复了重城新金,不费吹灰之力,全得原来金州范围之地。

新金城北方五十里就是栾谷关,而东面的红咀堡等堡,一直到最长大上百里的归服堡,都因为靠黄海,蛮族也都撤军了。

这些城堡里的丁口,要么被掠杀,要么俘虏为奴隶,要么被编为包衣,原来的百姓十不存一。

不过当这些地方出现金州兵的旗帜后,躲入深山,乡野,河流的百姓纷纷出来投靠。

蛮族为了杜绝辽民投靠金州而设立的防线,随着复州蛮兵的撤退,已然彻底瓦解。

无数的辽民拖家带口的投奔金州,每日金州都能接应数千人,加上黄海水师的接应,金州城的人口直线上升。

只一个月,二十三万,二十五万,二十八万,三十万,三十一万,最新一次统计人口,金州有了百姓三十七万。

都快要翻一番了。

九月。

金州开始收割。

金州田亩六十万,辽东湾各岛近十万,黄海各岛赶种的田亩三万,加上收服上百里的失地,以及新金以东一带,到底还有田亩数万。

合计七十余万亩的田,或因为地肥高产,或因为地贫而地产,一直到十月,合计收获粮食一百三十万石。

一百三十万石的蜀黍,可以打出米粒九十余万石。

不过带壳才容易保存时间长,所以一百三十万石的蜀黍一部分送往金州各粮仓,一部分送往长行岛,一部分送往大小长山岛。

这般忙碌下来,到了十月尾,天气已经转凉,金州闲了下来,开始了大扩军。

一年来,从光复复州开始,全军从小到大,特别是黑山轮战,经历了大小各战高达上百战。

有的人牺牲了,有的人升官了,有的人降职了,甚至还有罢官的。

今日。

金州大小将官两百余人,挤满了总兵府。

粮草就是军心。

金州今年秋收的粮食是个明数,众人皆知,而从海州得来多少物资,至今没人算清楚。

不论如何,只论粮草之富余,不管是朝廷,辽西,蒙古,蛮族都比不上金州。

两百余大小将,分成了好几团。

复州一系,金州一系,东海营一系,辽民一系等等,连水师将领都分成了四系。

众人都在笑着说话,商讨将军明年会做什么安排,自家手下有那几个比较出众的。

有以前闹了矛盾的,在如今的场面,也会格外的大方,不经意见面后也是相视一笑。

喧闹之声,连总兵府外的街道上都受到了影响。

整个金州城,因为前番扩建城墙到海边,房屋也跟着增多了,人口高达七万余人。

进城卖柴火的,卖锅碗瓢盆的,卖针线的,卖布匹的,卖水的,卖箩筐的,卖鱼的

不但恢复了活力,规模还是沦陷蛮族之前的数倍。

只不过,满城的光头男,看上去颇为的耀眼。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老奴收服一地就下剃头令,留金钱鼠尾,剃发易服。

现在赶走了蛮兵,那金钱鼠尾当然不能留了,索性都剃了光头。

唐清安笑呵呵的走了出来。

“将军到。”

将军亲卫排成一列,这些从军中挑选出来的悍兵,不少人身上有疤,额头脸上带伤痕的也不少。

一行人挎着腰刀,虽然一副懒散的模样,却散发出一股格外凶悍之气。

“将军。”

“将军。”

所有大小将领不约而同的停止了交谈,视线都落到了一个方向,喊道同一个名字。

将军至出海以来,惊才绝艳,无往不胜,连威名赫赫的老奴都受其挫,实乃举世名将。

众人靠着大小胜仗积累功绩,大多都是将军提拔,或者升官。

才一年。

十九岁的唐清安,受着众人是目光,摸了摸光秃秃的下巴,自己该留须了。

“叫你们来,没有别的事,大家辛苦大半载,如今有了空闲,请大家伙聚聚。

我出钱请客,请大家在总兵府吃一顿饭,今天可有酒水,还是朝廷送的御酒。”

唐清安说完,众人面露喜色。

虽然金州丰收,禁酒令却没有解除,好多有酒瘾的人,真的煎熬不已。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有的人要升官了,有的人原地不动看着别人升官。

我做你们总兵以来,虽然还是副的,但自认为公平,公正,应该没有人不满意吧?”

唐清安笑呵呵的看向众人。

没有人敢答话。

按照年龄,这里最小的人也才十七岁,而且级别低,只是小小的队长。

十八岁的唐清安,对着平均年龄将近三十岁的将领们,表现的很随意。

第一百零三章 婚事

历史上戚继光在南方打下赫赫威名,后来归入蓟镇编练九边之兵,效果显著。

而明末名将孙承宗在戚继光的编制上,又结合当时火器发展的新高度,例如获得红夷大炮等,创新了新的营制。

一个骑步车炮后勤结合一体,攻防一体的超级“巨兽”。

全营骑步杂各兵六千六百余人,各色车厢五六百辆,各色大炮数百门,火器两千杆,骑甲两千五百副,战马三千多匹,骡一百多头,驼三十头,牛两百五十头云云。

端的是浑身带刺的乌龟阵,哪怕在野外陷入绝境,失去补给,也能独自坚守四十天。

四十天。

这是什么概念?

可惜,唐清安学不了。

这一营每年的花销需要一百二十万两银子。

而朝廷给的金州五万兵制,水师八千兵制,近六万人,一年的钱饷加粮饷也才两百万两。

要是学习孙承宗,养不到七千人一年就用一百二十万两银子,他怕大周朝廷直接让他腾位置让贤了。

就是这一年两百万两银子,唐清安都不确定,朝廷能坚持几年。

要知道还有更大的两个吞金巨兽辽西和北镇。

他们三处加起来,朝廷一年要供应的物资钱饷,一年合计需要耗费高达一千万两银子。

战争的机器,开动起来就是这么的恐怖。

唐清安已经知道老奴出关去了蒙古。

不管老奴在蒙古获得多少物资,也远远填补不了老奴的空缺。

老奴如今二十万大军,又是奴隶制,只靠辽左几百万辽民,无论如何也是供养不起的。

就算海州的物资没有被唐清安偷袭所得,历史上后金再夺得了北镇后,不久就下达了赫赫有名的“绝杀令”。

明则是因为各地义民反抗,实则后金缺粮,无力供养日益壮大的大军数量。

养一万兵,养十万兵,养二十万兵。

需要的国力是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等老奴这番回沈阳,唐清安就算不通过史料,也能推断出,辽左辽民更大的苦难就要来了。

悻然辽左南部坚韧之民,大部已涌到了金州。

辽左南部剩下的上百万民,或无力,或顺良,或观望等等原因,终归是习惯被动接受,不愿主动争取。

既然如此,唐清安也只能顺其自然。

他目前能控制的范围,安全范围已经达到了极限。

只不过,辽左的北部还有三百余万民,其中义民无数,所以唐清安才要大扩军。

扩军就是为了北上镇江,接应辽左北部那些坚韧之民。

等辽左上百万坚韧之民归于治下,练出十万精兵,再去接应那些良顺之民。

最迟后年蛮族就要开始的绝杀令,再几年后,这几百万良顺之民很快都会变为坚韧之民。

三年接纳,三年夯实,三年治军,十年磨一剑。

十万坚韧雄兵,数百万坚韧之民,何人可挡?

唐清安面露微笑,终于向众将透露了扩军的事宜。

这一回扩兵,不会像半年前,五月的时候,通过扩张各营而扩兵,现在虽是扩兵,实则要裁撤各营。

如今他有这个威信,也有这个底气。

金州已经和北镇,辽西地位平齐。

新编建九正营,一骑兵营。

一营一营总,两千总,五把总,二十五哨官,七十五队长,二百二十五什长。

全营正兵三千人,十营合计三万余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