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673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如果放在国内,是必然不可能的,何处的乡绅都会反对,并且牵扯到全国。

哪怕是原来的辽东,就算有将军的威望,也是做不到的事情。

但是将军有天时。

蛮族把辽东的乡绅大户一扫而空,底层的读书人没有根基,因此将军可以轻易的搭建军学校。

军校生有武力,但是不好管。比起国内官学私学的学生,金州的军校生,傲气方面不弱于国内学生,还更有敢做的性格。

军校生越来越多。

作风也越来越细分,但是越来越多的军校生重武轻文。

金江镇武功卓越,军学校带了个军字,学生们天然崇尚武力,认为道理只能对自家人讲,对于外人需要的是威服。

果然。

“不行。”

一名年轻人“唰”的一声站起来。

起身居高临下,犀利的目光扫过众人,只是坐着的年轻人们习以为常。

“不能让他们编练新军。”

“马定国,坐下说话。”

杨春头疼的说道,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认知不一样,虽然在同样的学校学习,但是犹如天下没有一片树叶完全一样。

做了五六年教官的杨春,对此有极为清楚的认知。

如果是传统军人,只管服从即可,但是军校生不同,他们的军纪极为苛刻,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

因为风气如此,人们以追求高军纪为荣,可有利有弊,军校毕业生的思想天马行空。

马定国没有退让。

在学校的时候,没有学生不怕杨教官。可是他已经不是学生了,是军人。

“皇帝只有一个。”

他的话点燃了火药桶,其余人身子不动,脑袋转向马定国,用眼神给予他支持。

“那就是我们的将军。”

杨春眉头跳了跳,嘴角动了动。

都特么是军学校灌输的风气,军校生一个赛一个的能说会道,喜欢一针见血,让人无法反驳。

先用言语堵住别人,压下对方的气势。

“我们必定入关,如果放任三大营编练新军,日后会为我们带来重大的伤亡。”

如何编练新军?

根据几个月前的打探,虽然是龙山大营提议,朝廷有很多人反对,也有很多人支持。

大周开明官员认为,应当联合传教士,结合金江军的军制,集结全国军匠,编练火器火炮军队。

金江军发展出来了野战炮,大周同样也能制造出来。

按照那官员的说法。

新军的火器配置,比金江军都要装备的多和犀利。

马定国不怕所谓的新军,但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那官员所说的新军成型,以他的判断,会对金江军造成不小的威胁。

大周积弊众多,是因为官员的原因,但不是大周国力的原因。

大周的国力就在那里。

但是能不能发挥出来,甚至拖自己人的后腿,十倍百倍的高于敌人的作用,就是人的问题。

人的问题,而不是国家的问题。

关于国内的课题,学校有不少的课程,经过多年的推论,达成了这个共识。

国内的国力,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远不是金江镇可比。

但是因为人的原因,让国力无法发挥出来,十成的力量,只能发挥出不足一成。

就是这一成的力量,也让金江军不敢轻动。

编练新军本身就是发挥大周的国力,又是新生的事物,成军后发挥了作用,会不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军制改动。

马定国坚定的认为,不放放任此事。

至于流民军。

马定国则认为,以流民军的力量,无法颠覆大周社稷,反而经过战乱后,平定了流民军,国内的矛盾反而被压下去。

国力虽损,但却能发挥出更多的力量。

打败了流民军的大周,虽然地方残破,但也代表着新生,朝廷力量的增强。

杨春知道马定国的性子,不打算劝服他。

“这是命令。”

马定国看向杨春,没有因为对方的身份而退步。

如果在战场上。

当军令下达,哪怕是错误的军令,他也会坚定不移的往前迈进,但是他认为现在不一样。

“军司犯了错误,将军受了蒙蔽。”

“放肆!”

杨春斥责道。

他是教官,眼前的人都是他的学生,对于学生们,他很包容,但是牵扯到将军,神情严肃了起来。

马定国的父亲是马玄。

他不认识马玄,但是陈凯武送此子进入军学校读书,从八岁到十六岁,在登来磨练两年,如今十八岁。

不是金江军子弟,和陈凯武也不是亲戚,所以留心了一些,知晓了他的来历。

他的父亲为国死战,死于蛮军之中。

而马定国,没有秉承父志,反而成为对国内态度,最强硬最坚定的学生之一。

“正是因为冯胜之他们的存在,让将军不敢轻动,当年就反对将军入关,所以将军才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马定国无视杨春的目光,而是看向同学们。

“将军仁德,本就不愿因将军入关,导致国内百姓流离失所,无数百姓命丧战乱。”

“但是。”

马定国提高了声音。

“朝廷不对我们动手,是因为他当下实力不足,而不是因为朝廷对我们有善意。”

“等朝廷解决流民军的那天,就是对付我们金江镇之时。”

“战乱导致无数的百姓死亡,国内土地兼并导致的积弊反而消散,而多年的战乱,又为朝廷打造了十余万,数十万的老兵。”

“如果又编练新军,成功后推广开来,我们不但失去了入关的机会,连老家也保不住了。”

“我们这些人,十来年的努力,打造了最优越的金江镇,就是因为将军的存在。”

马定国看着一个个战友的眼神,从他们的身上,寻求对自己的支持。

“将军爱民如子,只有他有资格当皇帝,正是因为爱民,将军才应该趁早入关。”

“我们应该联名向将军写信,不能对国内持靖缓之策,应该主动参与。”

“当初冯胜之等人反对将军入关,我们应该发出声音,让将军知道,更多的人支持将军入关。”

“我同意。”

一个人起身支持。

其余人纷纷起身,都支持了马定国。

“你们胡闹,这不是在学校,想过冲动的后果吗。”杨春着急了。

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担忧他们的行为。

“教官。”

马定国终于恢复了尊敬的目光,平静的开口。

“我们不是为了自己。”

……

辽西。

忠顺王抱歉的看向图门。

他是皇帝的亲叔叔,是皇帝亲政的柱石,虽然和侄儿皇帝有了意见不合,但仍大权在握,威望无两,无人可及。

图门不过是普通的将领,对忠顺王可有可无的存在。

感受到忠顺王的心意,图门只有感动。

大仇未报。

以忠顺王的身份,如此的关心自己,士为知己者死,也是这些年来,图门忠心耿耿的原因。

忠顺王能掌控辽西军,绝对不只是因为他的身份。

他在辽西,也是朝廷对辽西影响力最强大的时候,在当初人心纷纷的辽西,不少人暗中投靠金江军的形势下。

忠顺王不但稳定了形势,还把人心拉拢回来,他的个人魅力,让很多人心服口服。

“可惜了。”

忠顺王感叹道。

他在辽西太久,朝臣们不信任他,皇帝偏听了大臣们的话,要把他调离辽西。

辽西局面稳定,认为不需要他忠顺王,可以派新的后继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