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41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积蓄将越来越浑厚。

凭物资的消耗,在朱秀看来,是有利于金江镇的。

军司把朱秀的建议,转达给了唐清安,唐清安痛快的批复同意,因此金江军的骑兵,重新调了部分到辽阳。

以辽阳为根基,骚扰沉阳。

沉阳是蛮族的都城,却成为了前线,同样各地荒废,导致蛮族的民生受挫。

不论是朱秀,还是李道信,唐清安都很信任,把前线的安危交给了他们。

而且层层的布置,不论是唐清安,还是军司,都没有怎么担心。

所以。

金江镇放了大假,让紧绷了年余的官员,将领,士兵们,都过一个安心的大年。

京城也在过年。

九省都检点王子腾归京不提。

却说宁国府一族的族长,贾珍开了宗祠,让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

此时。

荣,宁二府内外上下,都是忙忙碌碌。

过年终归是让人喜悦的事情,贾府的下人们虽然是奴婢,却生活无忧。

生活条件,比起一般的农户,委实要过的安逸些。

因此对于过年,他们这些人是更欢喜的,不光能得假,吃到更好的食物,还能获得不少的赏赐。

皇帝亲政后,京城的勋贵们日子难过起来,但是没有影响到贾府,上面有贵妃,姑爷有节度使。

姻亲中有世家侯爵,来往中近是勋贵官员,就连贾府家生子出身的人,都开始做官了。

宁府中,尤氏正起来同贾蓉之妻胡氏,打点送贾母这边的针线礼物。

贾母是贾府的祖宗。

如果没有探春的话,数十年后的秦可卿,就是这种地位,她也能举着拐杖。

如果生气了,唐晏乾和唐晏桕两兄弟,也得瑟瑟发抖,求母亲不要气坏了身子。

正好丫头捧了一茶盘押岁锞子进来。

“兴儿回奶奶,前儿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共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

边说着边递上去。

尤氏看了看,只见也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笔锭如意

的,也有八宝联春的。

尤氏吩咐道:“收起这个来,叫她把银锞子快快交了进来。”

丫鬟答应去了。

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回避。

贾珍询问尤氏:“咱们春祭的恩赏可领了不曾?”尤氏道:“今儿我打发蓉儿关去了。”

贾珍一脸的慎重。

“咱们家虽不等这几两银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

早关了来,给那边老太太见过,置了祖宗的供,上领皇上的恩,下则是托祖宗的福。

咱们哪怕用一万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又体面,又是沾恩锡福的。

除咱们这样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若不仗着这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真正皇恩浩大,想的周到。”

尤氏道:“正是这话。”

二人正说着,只见人回:“哥儿来了。”

贾珍便命叫他进来。只见贾蓉捧了一个小黄布口袋进来。

贾珍道:“怎么去了这一日。”

贾蓉陪笑回说:“今儿不在礼部关领,又分在光禄寺库上,因又到了光禄寺才领了下来。光禄寺的官儿们都说问父亲好,多日不见,都着实想念。”

贾珍笑道:“他们那是想我?这又到了年下了,不是想我的东西,就是想我的戏酒了。”

贾珍虽然官职不起眼,可是他门楣高,关系深,手腕通天。

官场上重视的是权利。

所以贾珍在何处,都能有情面,没有官员敢随意得罪。

他一面说,一面瞧那黄布口袋,上有印,就是“皇恩永锡”四个大字。

那一边又有礼部祠祭司的印记,又写着一行小字。

“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恩赐永远春祭赏共二分,净折银若干两,某年月日龙禁尉候补侍卫贾蓉当堂领讫,值年寺丞某人”。

贾珍吃过饭,盥漱毕,换了靴帽,命贾蓉捧着银子跟了来,回过贾

母、王夫人。

又至这边回过贾赦、邢夫人,方回家去取出银子,命将口袋向宗祠大炉内焚了。

又命贾蓉道:“你去问问你琏二婶子,正月里请吃年酒的日子拟了没有。

若拟定了,叫书房里明白开了单子来,咱们再请时,就不能重犯了。

旧年不留心重了几家,不说咱们不留神,倒像两宅商议定了送虚情怕费事一样。”

贾蓉忙答应了过去。一时,拿了请人吃年酒的日期单子来了。

贾珍看了,命交与赖升去看了,请人别重这上头日子。

因在厅上看着小厮们抬围屏,擦抹几案金银供器。只见小厮手里拿着个禀帖并一篇账目,回说:“黑山村的乌庄头来了。”

贾珍道:“快请进来。”

说着,贾蓉接过禀帖和账目,忙展开捧着,贾珍倒背着两手,向贾蓉手内只看红禀帖。

上面写着:“门下庄头乌进孝叩请爷、奶奶万福金安,并公子、小姐金安。

新春大喜大福,荣贵平安,加官进禄,万事如意。”

乌进孝虽然是贾府的家生子,世代的奴才,但是如今他的外甥是贾府的姑爷。

更是平辽侯,金江节度使。

贾珍早就告知乌进孝,主动要放了他们的籍,但是乌进孝却没有同意。

他的四个儿子,除了长子乌德留在了身边,其余的三名儿子外放了,投奔到了外甥手里做事。

人老成精。

乌进孝虽然欣慰外甥有了出息,但是又舍不得贾府这颗大树,因此把儿子们分了两处。

一处继续留在贾府,一处则帮衬外甥。

自己的儿子虽然不是大才,可到底是一家人,只信任一道上,就不是外人能比的。

也不需要承担多重要的事,不过可以当做外甥的眼睛,帮忙照看家门。

但也有一些改变。

原来乌进孝还偷摸的占些贾府的便宜,现在却丝毫不占了,该是主家的,全部送到了主家。

而贾珍更是从不查问,乌进孝送多少租子就是多少租子。

光海贸一事上,多少关外的租子,也比不上这个大头的利益。

原来荣宁二府,在辽东三地有庄园,沉阳一处,在沉阳还未陷落前就发卖了。

然后就是大黑山小黑山一处,后来没有了,剩下的就是辽西广宁的一处。

前年也是差点不保,不过蛮军止步锦州,最后有惊无险,算是保住了一处家业。

不过北镇的庄子,锦乡侯府的人已经主动上门说了,等去了辽东之后,安稳各事,就发还给贾府。

送上门的便宜,贾府也不会拒绝,毕竟是祖业,能恢复还是极好的。

下人带着乌进孝进来,到了院内准备磕头问安,贾珍亲自拦住了他,一脸的不满。

“你向我磕头,我可受不起。”

乌进孝一脸的笑容。

“我祖上就是府里的老人,伺候主家几代人,受了几代的恩惠,如何不能向老爷磕头呢。”

贾珍亲切的拉着乌进孝进屋,让人奉茶,丝毫没有把乌进孝当做奴仆对待。

乌进孝知道自己的体面来自何处,并没有因此狂傲,和往年一样的恭敬。

贾珍让人去荣国府请三姑娘来拜见长辈。

贾母,王夫人得知后,王夫人不等贾母吩咐,主动带着贾探春去了宁国府。

下人来传。

贾珍回避离开此处,探春在厅内,拜见了厅外乌进孝。

乌进孝如何敢受探春的礼,虽然隔着帘子,还是起身连忙避开一旁。

第三百六十四章 平辽侯府年关

大周没有两京,因此京城的权贵多,京官多,武将多,各府都在大肆操办,花钱如流水。

乡间宗族同样重视祭祖。

祭祖是汉人骨子里血脉的传承,数千年不变,但是也有不可计数的人,已经无法进行祭祖。

京城里流民越来越多,因为有官员认为有碍观瞻,五城兵马司的军兵出动,把混入京城的流民都驱赶了出去。

无数的流民,还未到青黄不接的月份,就已经断炊,无法留在家中活命。

本想着京城为天子脚下,终归比旁的地方容易求生路,没想到反而更加艰难。

冒着寒冷的天气,这些流民在京城城墙外,建立了无数的草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