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40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有的是有公务的官员,也有士兵等等。

葛世峰坐在窗边,沿路看着周围的景色,就看到了这一处正在新修房屋。

马车中的人都不认识,但是长途跋涉下来,都会兴奋的聊着天,侃大山。

什么哪里的地方出了多上官,什么哪里的媳妇长得壮实,比其他的地方媳妇要能干。

“镇江是个好地方啊。”

有人突然说道。

“好在哪里?”

旁边的人好奇的问道。

“镇江娶媳妇要容易,隔壁就是朝鲜,每年不知多少女子嫁到了镇江,我估计这一处应该娶的就是朝鲜的新娘子。”

原来还有这好事,周围的人纷纷看过去。

葛世峰让开了窗边的位置,他说的少,众人见他的样子,也猜到他的身份不同,因此也没有缠着他说话。

马车的目的地是镇江,下了马车,葛世峰递交了勘合,才被放行入朝鲜。

同样一条江。

但是两边却显得格格不入。

在镇江那边,同样民生艰苦,但是百姓终于能吃上饭,不用青黄不接的时候去乞讨。

而且年景越来越好,百姓脸上虽然同样麻木,却自有一股精神气在,让人感同身后。

朝鲜这边。

百姓也是一脸麻木,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绝望,让经过的人呼吸不过气来。

葛世峰加快了脚步,先去见了刘兴祚,负责朝鲜事宜的将领。

听闻葛世峰这一回会久留在大公子身边,刘兴祚愣了愣,好奇的探究过去。

见葛世峰没有多言的意思,刘兴祚点了点头,第二日去见了朝鲜国主,告知了大公子新的侍卫变动。

朝鲜国主记得葛世峰的名字,并没有过多的询问。

于是,葛世峰顺利的回到了唐晏乾身边。

见到了葛世峰,唐晏乾很开心。

看着还什么都不懂的大公子,葛世峰送了他一把未开锋的小铁剑,专门打造的玩具。

新的礼物,让唐晏乾十分的喜欢,立刻把自己原来的小木剑丢之脑后。

葛世峰认为,这才是大公子该有的玩具。

很快。

他又开始带着大公子骑马,教他射箭。

这些行为,朝鲜国主看在眼里,让太监林忠不要阻拦,并且配合此人的行为。

大公子虽然是平辽侯的长子,却不是嫡长子。

而大公子是自己的女婿,背负着双方结盟的重任,朝鲜国主当然希望大公子能成才。

朝鲜国内的形势并不稳定。

逃离故地的百姓聚众为祸,因为分配利益不满的勋贵,还有宗亲的野心。

所以蛮族已经威胁不到朝鲜,但是平辽侯要求,原来驻守镇江的五千朝鲜兵,换防到辽阳。

原来朝鲜的年供,改为供应这五千朝鲜兵,李倧都没有意见。

辽阳。

虽然周边田亩无数,但是皆已荒废,各地都人去屋空,因为这里变成了前线。

包括沉阳也是如此。

虽然大战消停,但是小冲突连绵不绝,导致各地无法种地。

因此大批的蛮民撤离了此地,安排去了抚顺,昌图,开原,乃至奴儿干司。

年轻的多尔衮,带着八旗骑兵,成为了李道信最头疼的敌人。

来去如风,绝对不和金江军的骑兵接触,以烧杀劫掠为主,因此辽阳全境,彻底成为了无人区。

为了防止多尔衮威胁到鞍山的百姓,李道信命令金江军骑兵四处追击。

而多尔衮其实压力很大。

他带领不了更多的骑兵,因为补给不足,只能以战养战,而整个辽阳成为了无人区。

根本就得不到收获,完全靠着后方的供应,皇台吉已经告知,继续这么下去,还不如退兵,以免平白浪费粮草。

靠着掠夺整个辽东,积累了不可计数的物资的蛮族,终于陷入了困顿。

老奴留下来的家业,已经见底,而蛮族的民生却刚开始重新恢复,连百姓的口粮都无法保障,何论提供军资。

“要不要突入到鞍山?”

部将提议道。

多尔衮虽然年轻,却并不鲁莽,金江军主力虽然撤退,但是在辽阳,鞍山布置了层层的防线。

越过整个辽阳,去袭扰鞍山,多尔衮忧虑被敌人包围的危险。

“辽阳无法种田,金江镇还要供应辽阳守兵,已经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太过贪婪,反而容易前功尽弃,撤军吧。”

偌大的辽阳,多尔衮的骑兵来去如风,但是因为粮草,他只能选择退军。

和平辽侯重视军中的新一代一样,皇台吉也极为重视蛮族的新一代,保证新老接替,才是稳定军队战斗力的长久之策。

他的儿子豪格,还有多尔衮,多铎,萨哈廉,瓦克达等年轻子弟,都开始在军中担当重任。

无疑。

多尔衮是其中的翘楚。

多尔衮身边,同样聚拢了一帮才能优越的年轻人,和他差不多年岁的年轻人。

叫做鳌拜,骑射娴熟,力气巨大,已经小有名气,被人笑称巴图鲁。

一行人骑着马,经过无数废弃的村落,任谁也觉得压力极大,心情沉重。

到了一处隐秘的地方,本来准备好生修整片刻,却发现水井塌了,井水无法使用。

众人只能离去,寻找下一个地方。

“金江军的骑兵。”

有人发现了动静,立马示警。

“撤。”

多尔衮连忙上马,带着众人逃离,彻底放弃了继续逗留的想法。

逃往的路上。

众骑手身后,还很年轻的,刚刚从军的鳌拜。

看着身后追击的金江军骑兵的影子,心中升起了对方不可战胜的心理。

关于先汗是病逝还是死在金江军之手的争论中,蛮族的百姓,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死于金江军之手。

第三百五十四章 贾府年关

得知又让多尔衮跑了,而且离开了辽阳,李道信并没有高兴,反而恨恨的骂了一声。

蛮族骑兵再怎么骚扰,也无法影响金江军,但是让人膈应,让百姓无法安心种田。

谁也害怕突然一伙敌人骑兵杀到村子里来,各地前线都是如此,也是边地施行卫所制,全部是军屯的原因。

辽阳的应对方式,就是坚壁清野,让对方的骑兵只能浪费粮食。但是己方也有损失。

无数的田亩都这么荒废,而驻守辽阳的士兵,需要后方供应军粮等等。

现在多尔衮拍拍屁股走了,但是辽阳全境没有民生,已经造成了事实。

李道信派人去找了朱秀。

看完李道信的提议,朱秀笑了笑。

“再宝贵的兵种,不能发挥作用,也是无用,请将军同意,调骑兵到辽阳。”

作为总兵,朱秀有自己军中的书。

“辽阳荒废,沉阳也要荒废。”

朱秀的身份,已经是金江镇的高层之一,深知目前的形势,哪怕没有辽阳的田亩,也足够积蓄。

金江镇重视民政,发展民生多年,如今已经步入正轨。

辽东的困苦和福建的困苦是不一样的。

辽东的困苦,来自于战争,处于前线,导致百姓无法安心种地,但是也有一半的人祸的原因。

福建的困苦,可以说基本上是地势的原因。

例如大周国内的浙江一带,谚语是七山二水一分田,说明当地山区占全境的七成,湖泊占全境的两成,耕地不到一成。

已经是地利环境极差的地方了,而福建呢。

福建的谚语是八山一水一分田。

所以福建的困苦,是很难解决的,目前的生产力,唯有移民一条道路。

也是海外各国,遍地闽人的原因,哪怕数百年的海禁之下,都不能阻止。

金江镇是兴起的势力,人心向上,力往一处使。

其害去一。

而草原部落兵戈渐止,蛮族势力龟缩,哪怕辽阳仍然深受其害,但是大部分地区逐渐修生养息,开垦田亩,其害去二。

辽东当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