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26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前番他的夫人秦可卿病重,传教士王丰肃束手无策,名医张友士妙手回春。

张友士的医术,令王丰肃大为惊叹。

想要学习张友士的医术,被张友士坚定的拒绝,王丰肃还请过自己出面。

唐清安看得清楚王丰肃的心思。

医术对宗教有大利。

趁此机会,唐清安推出了人参,此物功效到底如何,唐清安无法确定。

但是不妨碍他把此物传播到世界,成为金江镇新的一项奢侈品,加入到远洋贸易中。

人参,谁也无法判断它无用,哪怕只是心理上的作用。

有名医张友士的认可,来自最强大国家的特效药,王丰肃亲眼所见的事例。

此物送回给了教会,两年的时间发挥。

今年五月份济州岛的贸易,已经有了外国人开始采购晒干的人参。

只要继续宣扬下去,唐清安相信,要不了几年,世界各国的国王,贵族,富人都会储备此物。

到时此物独金江镇所有,以富人们的惜命程度,此物价格炒的越高,需求会越多。

只此物吃多了,的确会流鼻血,就能说服这个时空的所有人。

其中的利益,将会超过其余的奢侈品。

而金江镇严控此物,只贩卖晒干的人参,杜绝传播出去,主要是打出金江镇的名声。

不是此地出产的人参,功效则无用。

如此两法,可保世代之利。

这件事完全是自己的推动,不靠自己预知的未来,唐清安因此更为重视和骄傲。

朝鲜的人参本就不多,随着这几年的大肆采摘,已经越来越少,如果不改善。

将会和山西一样,因为采摘过度,导致人参灭绝。

谢友成认为将军的提议不错,朝鲜没有理由反对。

“我准备把十数门红夷大炮安置在辽宁城,配以五十门弗朗机大炮。”

唐清安突然说道,看向身侧的李道信。

红夷大炮运转艰难,辽宁城破了,才堪堪运送到此地,没有发挥作用。

李道信原来负责唐清安的安危,是带领亲卫营的将领,后来离开亲卫营外放,如今成为了参将。

资历,能力,都能承担起大任,所以唐清安想要留下李道信,独守辽宁城。

由总兵朱秀,负责营口,塔山铺,鞍山,辽宁一带的局部军事。

因为忠顺王占领了海州,在此地带犹如插入了一根极大极深的钉子。

对金江军造成了很大的被动,对辽宁城池的安危,造成了很大的风险。

辽阳城不光是要面对蛮族,还要防备后方的海州。

一万二千兵。

粮道太长,又置于海州眼皮子地下,大军不宜过多,否则承担不起军姿,如果有个万一,风险太大。

留给李道信的,有七千金江军士兵,以及五千原来驻守镇江的朝鲜军。

李道信知道辽宁的重要性,也知道五千朝鲜军的战斗力不弱,可以委以重任。

一万余士兵,配合十数门红夷大炮,以及数十门弗朗机炮,足够自己坚守辽宁城等到援兵。

想要攻下如此布置,需要十倍兵力围之。

不论是何方,动用十万兵的规模,除非金江镇的上下都瞎了,聋了,才会没有反应。

“将军放心,我保证此城必无忧。”

李道信肯定的回复。

只停留了半日,唐清安迅速的带着数万大军返回,不给忠顺王太多思考的机会。

……

海州,现在成为了孤城。

西边是牛庄驿,西北是东昌堡,古城屯一带,南方是塔山铺一带,东南方则是已被金江军夺下的析木城。

东北就是鞍山,乃至辽宁。

唐清安畏惧忠顺王做出不利他的决定,忠顺王更惧平辽侯,趁此便利,围歼自己的八万军。

随着悬在头上的蛮族一去,他们二人开始了龌龊。

忠顺王心中犹豫,还未做出决定,就得知金江镇竟然又攻克了辽宁,很快又传回平辽侯带领大军返回的消息。

这般着急,不会是为了对付自己吧?

可能是顾忌自己,忠顺王又隐隐料到。

但是不论如何,他现在困守海州,反而落入了地势不利的局面,要不要撤回辽西呢。

可是忠顺王又舍不得海州。

明眼人史鼐,看出了目前的困局,他是不希望忠顺王和平辽侯二人起争执的。

即知道忠顺王的忧虑,又明白金江军的强大,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割据。

但是顾虑自己的利益,他宁愿保持目前的局面,也不愿两部走火开战,因此做出了提议。

由他出面说服金江镇,让出牛庄驿,忠顺王带领大军渡过三岔河,自己独令一军,驻守海州城。

即保证海州在朝廷手中,又保证忠顺王大军无忧,还能获得平辽侯的信任。

此议乃上策。

忠顺王同意了保龄侯之言。

刚到达鞍山的唐清安,得到史鼐的书信,选择了停军,并命令驻守牛庄驿的军队撤离。

面对平辽侯的善意,忠顺王领情。

带着七万余大军离开了海州,只给史鼐留下了五千士兵。

留给史鼐再多的兵也没有什么用,靠的就是平辽侯的心意,他要是起了歹心。

海州的兵越多,对忠顺王造成的损失越大。

而只要平辽侯不起歹心,哪怕海州无兵,金江军也不敢冒犯。

一次大危机,因为史鼐的出头,消解于无形之中,为大周和金江镇之间,赢得了缓和的时间。

忠顺王大军一撤,唐清安松了一口气。

他可不愿意和忠顺王对持在海州,消耗大量的物资,浪费从登来获得的多余的军资。

新投奔的数十万辽民还等着收拢呢,这些军资刚好足以使用。

“撤军。”

天气越来越寒冷,前番止步于辽阳城,哪里又能再轻易推翻军略的做法,因此唐清安放弃了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至于海州。

唐清安回望了一眼身后的城池,还是要看京城啊。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两小无猜

红的树叶,绿的树叶,黄的树叶,随着冬日的临近,已经全部凋谢,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

一片绿盎的湖泊,离岸边不远的湖面上,有一处凸起的土堆,仅供两棵树扎根。

两棵树一颗原本是红色的树叶,一颗原本是绿色的树叶。

一名左手拿木剑的小男孩,右手牵着一名穿着裙子的小女孩,两人手牵着手,在岸边游走。

不远处的阁台,朝鲜王妃不放心的看望过去,哪怕两名小孩身边有众多的奴婢照看。

“哈哈哈。”

朝鲜国王看完金江镇平辽侯送来的书信,忍不住开怀大笑。老宦官林忠谄媚的接过来。

“殿下,平辽侯写了什么,让殿下这么开心。”

听到身后传来的笑声,朝鲜王妃同样露出笑脸,回身看过去。

朝鲜国王一脸的兴奋。

朝鲜军第一回入金江镇作战,虽然没有明言,但是朝鲜军不过是充当民夫的角色。

今年的大战,朝鲜军发挥了大作用,令平辽侯的书信中,极力的夸赞,称朝鲜军不弱于蛮军。

李倧把书信递给了王妃,王妃看后,知晓了夫君的喜悦来自何处。

朝鲜军军力低下,士气涣散,一直是殿下心中的忧虑,现在连平辽侯都认可,夫君当然开心了。

林忠也开心。

他的侄子林之远,和金江镇的关系亲密,又得到国主的信任,自己又大权在握。

“辽东以后是平辽侯的了。”

朝鲜国主看向林忠。

他并不蠢。

因为依靠金江镇,导致朝鲜受到金江镇的影响越来越深,甚至不少人心向平辽侯。

而之所以如此,无非是为了摆脱成为木偶的结局。

正如历史上,他借重东江镇,这个时空没有东江镇,只有金江镇,所以他选择了金江镇。

比起金江镇的渗透,朝鲜国内的两班班臣更为可怕。

……

“我家比你家要大,要好玩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