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05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他有这个资格拒绝,并且无人可以指责他背主。

丁家祖上就为辽东节度府效力,他的父亲更是在北镇被攻破后,仍然以辽东节度府旗帜来坚守三堡。

面对孤立无援的局面,一直坚持到弹尽粮绝,才选择自刎以让手下投降。

丁家对得起李家。

“辽东未来是金江镇的。”

丁胜安坚定的态度,影响了在场的人,众人都放弃了接触李长松的心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操守。

犹如贾鉴,哪怕心向金江镇,预料到了金江镇未来的强大,但是绝对不会卖主求荣,而是一直效力恩主史鼐。

一直到史鼐被罢官,恢复了白身的他,才选择来金江镇。

错过了金江镇急速扩张的那几年,正是最好的时机的时候。

以致于虽然受到将军的信任,但是资历不足,用了更多的力气,才逐渐追赶上来。

丁胜安的父亲为北镇战死,丁胜安不觉得自己还继续需要效力北镇,恩情一代人还完了。

是的。

北镇陷落,一代武官员跟着北镇李达祖牺牲。

各家恩主情分已断。

丁胜安也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的,他该考虑自己家族的未来。

而且锦乡侯府和平辽侯府是姻亲,因此他更没有顾虑,不会有背主的心理负担。

其实在场的人,没有选择去见李长松,而是聚到一起商议此事,态度已经不言而喻。

之所以翻来覆去的说此事,不过是众人过不去心理的那一关。

如武震孟这等人不同,他虽然出身辽西,但是身份低,和锦乡侯府没啥关系。

他们却不同。

但是正如李胜安所言,他们祖上受北镇提拔,享受了多年的富贵,但是一代人的牺牲,已经足够还了这份恩情。

北镇先后两次被围,靠的就是各家将门奋死抵抗,才不至于被蛮族轻易攻破。

多少人为此战死,伤残,甚至绝户。

“金江镇大势已成。”

丁胜安终于说出了最重要的一句话,为何众人犹豫不决的根本原因。

金江镇的大势,是将军一直提倡要努力的方向。

敌人越少越好,朋友越多越好。

所以为了消灭蛮族这个敌人,金江镇面对朝廷的逼迫,选择退让以和解。

面对蒙古复杂的势力,金江镇数回冒险出使,给了足够的诚意。

得知朝鲜的顾忌,将军亲自把自己心爱的幼子送去朝鲜,稳定朝鲜国王,勋贵的人心。

各处海上外国商人的跋扈,将军选择讲道理,展示金江镇的实力,让对方知道不可轻易冒犯,从而保证海贸不受影响。

新起的海盗,金江镇除了反击,并开始准备接应沿海贫瘠之民,以缓和矛盾。

这就是将军提倡的大势。

所有能拉拢的势力,金江镇都拉拢了过来,一同对抗蛮族,就问蛮族如何反抗?

就连科尔沁部,虽然没有表明态度,但也没有响应蛮族的征召,那就是帮助金江镇。

面对如此大势。

哪怕战事继续僵持下去,蛮族也将陷入绝境。

一头狮子面对众多的鬣狗时,需要其他狮子的帮忙,不然会被众多的鬣狗困死。

何况无论是大周,蒙古,金江镇,甚至朝鲜,都不是蛮族能轻视的对手。

“虽然如此,事情没有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确定一定如此。”

有的官员还是认为不该彻底放弃北镇,想要为北镇说服一二,这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世代的情谊,总有人不愿意情谊断绝。

并拿当初萨尔浒之战前,大周的例子来说服众人。

例如萨尔浒之战前,大周在辽东也是拉拢了其余的势力,但最后却一败涂地。

“现在的形势和当年怎么能一样呢。”

李胜安反驳。

他常年在北镇,又多年和蒙古打交代,最后和辽西将领接触颇深,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

虽然年轻,但是视野之开拓,不弱于其余人。

“当初喀尔喀蒙古人心不齐,有的认为要支持大周,有的认为要支持蛮族,让蛮族挡在前面。

而察哈尔的林丹汗,又对喀尔喀各部蒙古虎视眈眈,如此内忧外患,失败不足为奇。

朝鲜废王昏庸,虽然派了朝鲜军,却命令朝鲜将领袖手旁观,以待形势做出选择,此一路当然也算不得数。

至于朝廷的军队,我就不向诸位过多解释,大家都了然于心。”

丁胜安口若悬河,句句说在要害之处,让人无法反驳,众人都佩服其才能。

“现在东部蒙古一致同意出兵蛮族,只东部蒙古合力,就足以让蛮族无法应对。

蛮族身后还有我们金江镇,虽然国内防备我们,但是在对于蛮族之事上,金江镇上下齐心,愿意让步他们。

朝鲜军直接归于金江镇指挥,更是犹如握紧了的拳头。

如此大势之下,这就是将军所言的必胜之局。”

众人没有了意见。

丁胜安的强硬态度,打消了部分人的不舍和情感。

“我要去营口一趟。”

丁胜安替众人做了决定。

所以丁胜安找到了陈德言,告知了他的想法。

应该重新恢复金江镇和蒙古的商道。

这个提议引起了陈德言的重视,因为当初他没有负责此事,所以没有想到这一点。

经过丁胜安的提醒,他知道此事非常重要,不敢耽搁此事,去见了唐清安。

金江镇缺战马,所以这场战事打的非常吃力。

而蛮族兵被多方牵制,兵力不如金江镇,却能抵挡到现在,其中蛮族战马多,也是原因之一。

“此事可以,你回去京城吧,盯着锦乡侯府促成此事,收到你的消息,我就让丁胜安去蒙古,重新负责商道。”

战事陷入胶着,陈德言在京城的作用更大。

前线的军将只需要考虑战事,但是作为平辽侯,唐清安就不能只考虑战事。

蛮族和金江镇的军力都不弱于对方,而蛮族却不是金江镇的对手,这场决战中处处落入下风。

因为唐清安为了这场战争,做了众多的外交手段,以及其余方面的努力。

现在锦乡侯府的提议,深合他的心意,对金江镇有大利。

得到大哥的吩咐,陈德言从营口回去金州,碰到了从济州岛赶回来的贾琏,贾琏已经确定李长松来过金州。

第三百三十五章 突入辽阳

安平山后面就是汤河。

一些精疲力尽,翻了无数大山的陌生人,出现在了汤河岸边,望着大河发呆。

朝鲜府使权申旭,同样在朝鲜士兵中,沉默的沉思接下来该怎么办。

蛮族因为要对抗庞大的联军,抽调了一切可以抽调的力量,已经顾不上太多的地方。

长白山脉的连山关,甜水堡一带的兵力,也都抽调一空,只剩下不多的警戒兵力。

没人认为金江镇会分兵,金江镇的确没有分兵,但是金江镇把朝鲜军分兵了。

就算如此,唐清安也没有指望朝鲜军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不过是想着朝鲜的卫所军其实就是民夫,战场上多了反而不利,因此分了一部去发挥些牵制的作用。

这数千朝鲜军,反而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最先达成作战目的,突破这一带的关卡抵达辽阳。

但是权申旭并没有太过高兴,因为他有自知之明。

前方百里外,四十万战兵的战场。

有大周帝国,蒙古健儿,金江精兵,蛮族勇士,任何一方拿出来都不是朝鲜可以应对的。

偏偏是他所带领的数千朝鲜卫所兵,抵达了蛮族的腹地。

那么接下来他该怎么办呢?

金江镇没有预料到朝鲜军会作战成功,毕竟前番就连金江军在连山关,都碰的头破血流。

因此金江镇只说让朝鲜军牵制蛮族的精力,并没有做出朝鲜军突破到辽阳后的作战计划。

那自己是该进攻辽阳,还是派人去传报金江镇,等待金江镇的布置呢。

士兵们露出了高兴的神色,纷纷在河边狂欢,权申旭皱着眉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继续打下去,深入蛮族腹地,他不敢。

不打,就这么观望,错失良机,又怕得罪平辽侯,日后被平辽侯怪罪。

平辽侯去年送子入朝,此举不但感动了朝鲜国主,两班贵族,就连朝鲜的百姓,谈起此事人人兴高采烈。

小国小民的尊严,第一次感受到了。

所以如果真的引起平辽侯的责罚,权申旭觉得自己扛不住这个压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