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04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唐清安吩咐道。

从前线送回来的消息,金州官员得到将军的命令,安排了骑手护送李长松去营口。

李长松年轻的时候,在北镇历练过一段时日,对军务并不陌生。

但是他却没有接触过这种战争规模。

一路都是军营,所见都是军士,民夫,战备,物资等等,所有的一切都为供给战事。

如此直面巨大的战争机器,让李长松心中忐忑。

李长松见到了陈德言。

“将军事忙,你可信任我?”

陈德言笑嘻嘻的说道。

锦乡侯府和金江镇是姻亲,还是此人和贾赦,贾政一起去做媒,李长松和陈德言,在京城的关系也不错。

知道此人是唐清安的结拜三弟,是个能做主的,因此李长松告知了来意。

恢复北镇。

听完李长松的主意,陈德言沉吟了起来。

李长松不怕陈德言拒绝。

对于此事,锦乡侯府做过慎重的分析,恢复北镇对金江镇是好事。

恢复了北镇,那么辽西就会一分为二,更不可能对金江镇造成威胁了。

而锦乡侯府的小姐,和平辽侯的结拜二弟定了亲,两家关系非同,可以说是盟友。

那么金江镇将不用担忧忠顺王。

陈德言心中感叹,这些勋贵之家的确不可小觑,提出的主意令人无法拒绝。

金江镇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应对忠顺王。

抗拒忠顺王就是恶了朝廷,金江镇虽然不惧朝廷,但是却想要人家的东西。

和蒙古一样的形势。

蒙古地盘不比大周小多少,却为何愿意接受大周的任命,奉大周皇帝为尊呢?不就是想要和大周互市,以获得大周的物资吗。

如果金江镇恶了朝廷,得不到一丝的好处,反而凭白少了大量的利益。

只是现在对于忠顺王,战事上他们占了上风,接下来又能顺利打败蛮族,那么海州之争就无法避免。

难道金江镇费了这么大的代价,就眼睁睁的看着落入忠顺王手里吗?

一个很快就要面临的难题。

抢海州则得罪忠顺王,恶了朝廷,凭白少了大量的利益。

不抢海州,金江镇一样不划算。

锦乡侯府送来的选择,把此难题化解了,日后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北镇,而不是忠顺王。

“北镇?”

不等陈德言试探,李长松主动提出。

“锦乡侯府只要北镇,辽东之境一步不犯。”

听到李长松的话,陈德言没有了意见。

真的达成了锦乡侯府的目的,不但帮助金江镇解决了难题,又削弱了辽西的实力。

不过他有些好奇,锦乡侯府凭什么就认为朝廷一定会答应他们呢?

陈德言带着疑问回去。

唐清安见了军司的官员后,让陈德言进来。

“我估计李达祖当年早已暗中投靠了皇上,因此锦乡侯府得皇上的信任。”

听到大哥的话,陈德言不可置信。

“没听过这等秘闻啊。”

他一向负责京城乃至内地的机密事宜,打探了众多的情报,如果真是如此,如何他从未闻知呢。

“此事我也只是推测罢了,以前商人走私蛮族,必定需要此地大人物支撑。

我原以为是史鼐,因为史鼎早已投靠了皇帝,但是又觉得不对,因为史鼐没有上任辽东经略前,走私就已存在。

所以一直想不明白是谁,现在锦乡侯府如此自信,我才肯定是李达祖。”

陈德言恍然大悟。

对于大哥的看法,他没有质疑,只有这种可能,才解释的通锦乡侯府的信心。

“告诉锦乡侯府,我支持他们恢复北镇。”

李长松得到准话,心满意足的回去了京城。

登来码头,有人看在眼里,告知了山东布政司,布政司写了信到了京城,京城写了信到了济州岛。

仿佛忘记了自己在京城家的贾琏,得到贾赦的吩咐,打探锦乡侯府是否越过贾府,去金州接触了唐清安。

这件事是大事。

贾琏忍痛辞别了尤物,坐船回了金州。

第三百三十四章 陨落的余声

李长松在船上,回望身后越来越远的旅顺码头。

码头上忙碌形形色色的人和物,组成了一副金江镇一角的画面,展示了金江镇如日初生般的蓬勃生机。

触景生情,李长松情不自禁眼眶红润,立刻抬手用袖子遮掩一二,顺势擦去泪水。

他的祖上世代镇守辽东。

百年前的北镇辽东节度府,是大周帝国收复辽东的重镇,是辽民在辽东的擎天柱。

犹如带领辽民开荒一般,逐步扩大辽民的土地。

百年过去,北镇辽东节度府灰飞烟灭,代之的是突然冒出来的金江镇。

当年的大周,是新生的帝国,北镇则是大周稳固的边疆,世代忠心耿耿。

现在的大周,积弊日久,民不聊生,皇权碾压,政斗激烈。

而世代忠心的将门,辽东节度使一门,已经顾不上大周了,他们想要恢复门楣。

祖宗基业不能丢。

二叔的主意,李长松是不同意的。

因为真的达成了二叔的目的,他们锦乡侯府虽然能恢复北镇,但是大周实际上彻底失去了辽东。

一路所见金江镇之景,他越发的肯定。

但是二叔一句话,就让他哑口无言。

祖宗的基业是否要断在他们这一代人手中,是否让他战死的父亲,九泉之下都不能瞑目。

收回了摇摆不定的视线,李长松坚定了自己的心思。

李长松不知道的是,他虽然离开了金州,仍然牵动了不少人的心思,引起了波澜。

北镇陷落,辽东节度府消失。

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陨落。

但是辽东方方面面都和辽东节度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关系影响着人心。

例如丁胜安,李胜虎。

两名一个辈分的年轻子弟,目前都在金江镇效力。

而两人的家族,百年来一直都是辽东节度府下,世代世袭的将门,当初北镇征召,李胜虎的父亲毫不犹豫的响应。

唯一的区别。

前者离北镇近,后者离北镇远。

相同的是,两人的父亲都在北镇从军效力,李胜虎的父亲,牺牲在西平堡,丁胜安的父亲,牺牲在镇远堡。

金州的官员。

负责工科的蔡,吏科赵琏,以及直接在节度府做事的丁胜安,等等一群人聚到了一起。

众人都看着丁胜安。

虽然丁胜安级别不是最高,但是他和将军的私情最深。

丁家和乌家关系非同寻常,因此在将军还是百户的时候,将军就已经登门认过亲。

丁胜安老早就投靠金江镇,负责开拓金江镇和蒙古的马市与商道,为金江镇获得了大量的战马。

金江军的骑兵建立之功,丁胜安可以说占了不小的功劳。

一直到北镇陷落后,丁胜安戴孝上任。

领命准备从辽西继续开拓商道,但是因为前任辽东经略魏毅的敌视,导致他无功而返,因此返回金州。

此人的功绩,资历,将军的信任三方面合起来,在场的人无人能及,因此他虽然年龄不大,在这群人中影响力不小。

在场的人其实资历都不弱。

例如蔡,在东海堡的时候,就为唐清安制作火药等军器,后来一路跟随,到如今成为工科的负责人。

李长松来金州,瞒得了

“要不要见一见李长松?”

李长松孤身到金州,金江镇里外戒严,一切以战事为重,想要去前线见将军,犹如天方夜谭。

而此人竟然一路顺畅,实乃暗中得了他们的关照,但是没有人出面见李长松。

说来说去,辽东节度府是诸人的恩主。

丁胜安摇了摇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