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347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再一开口,那言语即婉柔又清亮,明明娇弱却透出伶俐,这么复杂的都能在此人身上表现的自然。

周氏如此想不提,秦可卿看到走了进来的林黛玉,同样也心思复杂。

原来黛玉还小,却已经不同寻常,经过这几年的时光,不但没有消减,反而越发的出众。

林黛玉亲自捧着药碗,仔细小心的端过来,弯下腰准备放到案几上,周氏连忙去接。

一缕细丝从林黛玉鬓角滑下,更显轻盈青春,抬起头望向周氏,客气的看向周氏。

晶莹的双眸,那黑色中的光芒,周氏都愣了愣,随后才笑道。

“辛苦林姑娘了。”

“夫人和周嫂子才辛苦,我笨手笨脚,也只能做这些活。”

几人寒暄一番,秦可卿亲自喊醒幺儿,准备为他喂药。

可是药苦,小儿又不懂道理,如何会喝,众人费劲了心思,花了个把时辰。

药凉了,换新的温药过来,如此数次才终于让小儿喝完了药。

不但小儿辛苦的睡了过去,众人也是精疲力尽。

府里所有事,都比不上喂二公子药有更难的。

“本来让颦儿来是为了你好,却不想倒连累你几日辛苦。”秦可卿感叹一声。

林如海到底是罪官,虽然成为小乾的教书先生,哪怕名气不小,可是到底境遇不同。

她本来担心林黛玉,从小生在富贵之家,长在富贵之家,这回入了金州。

今时不同往日,原来奢华生活不在,会让林黛玉不能适应。

一则顾虑贾府,二则考虑林如海是小乾的教书先生,三则自己主持家中的事,需要里外都周全。

这才把林黛玉请来府中,既能让金州家卷认得她,又能宽慰她的心思。

不想因为二子不好,倒是连累她跟着受累。

秦可卿的话没有说尽,可是林黛玉明白秦可卿的意思,未说的话不过是为了照顾她的颜面。

其实林黛玉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杂念。

也是众人小瞧了林黛玉,红楼中林黛玉幼年离家入贾府,就见惯了贾府下人的嘴脸。

后来父亲病逝,从此无依无靠,不也一样,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一张伶俐的小嘴,就让众人不敢在她面前乱说话。正准备回答秦可卿的时候。

外面突然喊道,“老爷回来了。”

林黛玉这才一脸的惊慌,秦可卿也没有想到,将军突然回来。

周氏连忙拉着林黛玉,去隔壁的房间躲避,结果出了门还是碰到了将军。

林黛玉红着脸,急匆匆的施礼后,躲在周氏身后,低着头跟着周氏离开。

唐清安目送林黛玉离开后,才进了屋子。

“如何?好些了没有?”

秦可卿埋怨的看了眼唐清安,唐清安走到榻前,同样伸手摸了摸儿子的额头。

虽然还有一些温,却不如以前那般烫了,而且还在出汗,说明现在在恢复,就看夜间会不会反复。

如果夜间没有反复,就说明开始大好,如果又反复,则说明还没有好。

“你怎么突然回来了。”

秦可卿纳闷的问道。

听到秦可卿的询问,唐清安默默的坐到秦可卿一侧,温柔的拉起了她的手。

“这些年可是辛苦你了。”

闻言,秦可卿不但没有欣慰,反而紧张了起来。

两人夫妻多年,自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如何还能不了解他,这番慎重,必定有不好的事。

唐清安看向榻上的小儿,同样不知道如何开口。

其实如果继续等一等,等小儿病好,比现在开口的时机要好很多。

可是如此大事,哪里还能浪费时间。

早一日敲定朝鲜的事,不但金江镇上下松口气,朝鲜也能趁早开始准备积蓄。

金江镇的百姓困苦,士兵连年作战。

谁都在牺牲,哪怕作为金江镇的一镇之主,哪怕他重视家人,可为了金江镇,也必须做出牺牲。

金江镇因为屯田,修水利,修道路,病死了多少百姓。

金江镇因为战争,大战,小战,游击战,包括前番在辽西的战争,多少士兵牺牲,伤残。

他可以不用做牺牲,可以用其他的办法,不过需要的是多花些时间而已。

可是这多花的时间,会增添金江镇百姓,士兵更多的伤亡。

金江镇的百姓的命是命,金江镇士兵的命也是命,他们并不比自己的儿子要差。

如何解决朝鲜贵族和国王的顾虑。

明年大战抽调朝鲜的士兵,以及从朝鲜百姓中,征集本就没有多余的物资。

朝鲜的贵族,和国王在乎的不是这些,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权势。

金江镇如果一统辽东,会不会对朝鲜造成威胁,从而影响了他们世代的权势。

这才是朝鲜拒绝金江镇的原因。

“朝鲜仁烈王后的生辰,我准备让小乾代替我入朝祝贺,同时留在朝鲜王宫一些时间。

让朝鲜勋贵多接触一下他,和朝鲜勋贵子弟也能有所交际,以达到加深朝鲜和金江镇的友谊的目的。”

唐清安终于还是说了出来。

他真的很在乎自己的家人,可是如果能减少金江镇军民的牺牲,那么作为受到金江镇军民供养的平辽侯子弟。

受其供养就必须有义务,必须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你说什么?”

秦可卿不敢置信。

小乾虚岁才四岁,如何就能远离家庭,去外国呢?但凡有个不好怎么办。

二子的不好,令秦可卿不愿意小乾冒险。

唐清安明白秦可卿的畏惧和反对。

现在的时代的医疗落后,小儿本就容易夭折,更何况离开家中出远门。

可有些事是必须做的。

如林如海顾忌林黛玉未来的婚事,所以忍痛让其六七岁就千里入京。

而小乾更不同。

受到金江镇军民供养的他,四岁的小乾千里入朝,不是为了一家人,而是为了万家子弟。

在唐清安的心中,自己的儿子受到了万千军民的供养,那么就已经不只是自己的儿子了。

只接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

那么和朝鲜的两班勋贵有何区别!

“我已经让陶杰安排此事,这件事你不能反对,也不该反对,小乾入朝鲜,是他的责任。”

天下间还有谁能比母亲还要爱自己的儿子。

唐清安理解秦可卿,可是这一回,他只能如此了。

秦可卿第一次见到丈夫如此强硬的态度,心中即难受,又伤心。

回过头又看到深睡的幺儿,咬着自己的手,不让自己出声影响他,无声的哭泣。

一辆四轮马车,上面挂着平辽侯的旗帜。

唐清安有两面旗帜。

一面是金江镇节度使,一面是平辽侯。

所以沿路的官员,看到了这面旗帜,都晓得了马车里的是谁,正是入朝的道路上的大公子唐晏乾。

“朝鲜有什么资格,让年幼的大公子入朝?”

百姓们不懂,满脸不快。

朝鲜的公主和大公子定下婚约,此消息逐渐还是蔓延开,百姓们都不乐意。

认为朝鲜国主是高攀,如今将军竟然送大公子入朝,众人越发的闹不明白。

“大公子是为了我等入朝!”

辽民出身的官员们,咬牙切齿的告诉百姓们,将军将要明年和蛮族决战,以报辽民之血仇!

决战蛮族?

辽民们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皆安静了下来。

平辽侯明年带着金江军,和蛮族决战,

随着从金州到镇江的直道上,乘坐的大公子的四轮马车,一路的传开。

各地都陷入了沉静。

战争的总动员,从此而开始。

第二百九十二章 平辽侯必胜

从金州到镇江,有数百里之遥,再进入朝鲜到汉城,更是有上千里之遥。

后世曾经举办过一场从北京到天津的长途骑马大赛,赛程一百二十公里。

参赛的三十八匹蒙古马,最先完成比赛的那匹蒙古马,全程用了七个小时三十二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