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346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以前因为惯性思维,以及认为平辽侯是上朝的将军,上朝有不征朝鲜之约。

所以面对金江镇逐年的强大,一直没有往此方面忧虑过。

可朝鲜也不是聋子,每年也会朝贡大周。

因此上朝和金江镇有分裂之迹象,众人得知后,开始担忧了起来。

李倧在朝鲜的历史上,算的上一位明君,从傀儡国王能获得这份夸奖,可见其人的智慧。

他也没有坚定的支持平辽侯,哪怕两人的子女结下了婚约。

一个不受上朝管制的金江镇,太可怕了。

不光是朝鲜两班贵族,连他也感到了害怕。

陶杰失败而归。

这段时日,他用尽了各种方式去说服两班勋贵,仍然一无所获,一脸的气馁。

刘兴祚没有像以往般,出面强硬的逼迫朝鲜勋贵和国主。

前番他强硬,是因为形势可以利用,所以胜券在握,这回不比当初,选择强硬的态度,并不能达到目的。

“还是回去告知将军吧,此事不能继续拖了。”

刘兴祚思来想去,朝鲜如今的局势,已经很难破局了。

一则担忧金江镇,二则朝鲜的确无力供应。

陶杰还想要继续试一试,听到刘兴祚告戒不能继续拖,才放弃了挣扎。

第一次失败,让一向骄傲自负的陶杰满脸羞愧。

坐上快船到金州,他都没有出船舱。

金江镇现在所有的武官员,都围绕一件事而忙碌,就是明年和蛮族的决战。

要在明年的决战前,所有的准备工作都要完成,其余的民政也要落地,不能延误大战的后腿。

这件事决定了金江镇的未来,谁也不能马虎,谁也必须付出。

当朝鲜拒绝金江镇的要求时,可以感受到。

正运转飞快的机制,突然停顿了下。

各位头脑都赶来金州打听,此事到底该如何办。

“朝鲜好了伤疤忘了疼,敢拒接咱们,当派兵严惩。”

陈凯武原来驻守镇江多年,对朝鲜极其了解,因此强硬的提出要出兵朝鲜。

不同于其他人,又担忧朝鲜军队的反抗,又担忧就算出兵严惩了朝鲜。

可是却消耗了金江镇不多的积蓄,以及又会造成朝鲜物资更加短缺。

出兵能不能轻易的惩罚朝鲜不提,只物资一事上就得不偿失,必定影响明年的计划。

陈凯武认为众人不了解朝鲜,告知众人朝鲜的军队不堪一击。

“朝鲜和国内一样,也是卫所军,而且没有一支营军,驻守汉城的都是各地卫所军论调。”

卫所军其实也是能打的,可是当几百年的弊端下来,没有改革的话,就一定不能打。

因此历朝历代,初期屯田自给自足的军队,到了中后期都开始需要重新募职业兵。

打,肯定是能打,可是打了又如何呢,对于明年的计划没有丝毫的帮助。

打没有用,不打也没有办法。

面对朝鲜的拒绝,众人都拿不出主意。

唐清安沉思着。

打朝鲜很容易,以金江镇的实力,只要是权贵,无论是朝鲜的国主,还是朝鲜的两班贵族,都会第一时间跪下。

这不是他的狂妄,而是历史就是如此。

首先,权贵的膝盖就很软,面对强大,哪怕嘴上叫的再凶,真到了动真格的时,往往最先投降。

正如历史上,毛龙死后,东江镇消亡。

后金两次大军入侵朝鲜,朝鲜的权贵都是投降主义,第一次逃跑,第二次投降。

唐清安不怕朝鲜的权贵和朝鲜的国主。

他担忧的是朝鲜的百姓。

事实就是这么奇怪。

作威作福的权贵,从国家吸取民众血泪的权贵,面对强大的外敌,会逃跑,会服软。

可生下来就被权贵压榨,没有享受一丝好处的底层的百姓,却是最爱国的。

后金第一次入侵朝鲜,朝鲜的国主跑了,两班出身的将领跑了,两班出身的勋臣跑了。

如入无人之境,朝鲜国家的抵抗看不见丝毫。

可是打了半年顺风仗的后金,面对朝鲜国主,臣武将都跑到了海岛上的局面。

八月份却被迫退出了朝鲜。

因为朝鲜底层百姓的抵抗,各部义军不断,清川,平壤,江西,龙冈等等。

无数的义军被消灭,无数的义军给了后金军队大量的伤亡,逼迫后金撤出了朝鲜国。

到了第二次后金入侵,皇太极轻率十二万大军,想以实力而碾压过去。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面对这等无法抗拒的强大,朝鲜百姓的抗争竟然达到了最高的峰值。

平山,海州,平壤,宣州,清川等等各地的义军,团结在了一起,紧密围绕南汉山城义军。

从后金入侵坚持了七个月,仅在三,四月份,就进行了大小六十余次的战斗。

光俘虏后金兵就达到了一千三百名,逼的后金节节后退。

哪怕此时的朝鲜国主,和两班贵族都已经投降了,不但没有给义军有所帮助,反而对义军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和打压。

可是各地的义军,仍然坚持到了后金退兵,让朝鲜这个国家得以保存。

“灭朝鲜勋贵易,灭朝鲜百姓难。”

唐清安说了句众人不懂的话,不过众人看到将军的神色,知道了将军已经有了主意。

如果没有身侧的强敌蛮族。

唐清安以十万精兵入朝鲜,同时为朝鲜百姓带去物资,为他们改革,改善他们的民生,唐清安有信心征服朝鲜。

可是他疯了去朝鲜当救世主。

国内他都顾不过来,去朝鲜用物资开道,救治朝鲜百姓,他脑壳被门夹了才会如此。

至少现在,他不能对朝鲜强硬。

所以,他需要付出。

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公子入朝

院子里的丫鬟们急匆匆的,熬药的熬药,端水的端水,各自忙碌着,脸色都很严肃。

夫人的二子又病了,请了名医来看了,开了药,细致的交代了需要主意的事项。

秦可卿一脸的困顿,昨晚她一夜未睡。

小乾不光从小听话,而且身体强健,至今为生过病,而二子却不同,从小体弱多病。

比以前带小乾,要辛苦十倍不提,更是让人整日担忧。

“怎么老是不好。”

周氏打起帘子走了进来,到夫人身旁,看着紧闭双眼的二公子,一脸的心疼。

大公子遗传了将军,长得鼻直口阔,从小就一身的英气。

二公子虽小,却像夫人,脸上粉凋玉琢,极其的可爱,谁见了都啧啧称奇。

“这次病了好久,每天昏昏沉沉的,我真怕。”

秦可卿咬着唇,后面的话不敢往下继续说。

“夫人多虑了,先生都说了没有大碍,不过公子体虚,需要常年的调养,以恢复体质。

将军也专门让人每日供应羊奶,鲜奶,对二公子的膳食亲自指定。”

周氏边说,看到秦可卿脸上的倦意,心疼的劝了起来。

“夫人可别把自己的身子熬坏了,万一先累病了,岂不是更乱,夫人去睡一回,我来照看二公子。”

周氏边说,边伸手摸了摸二公子的额头,还是有点烫。

“你来帮我照看他,我肯定是极为放心的,可是他这么病着,我如何能睡得着。

不如就这么坐着,看着他我才能心安,不然反而心中不宁,越是费神。”

可怜天下父母心。

周氏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如何不懂秦可卿此时的心情。

以前她家中贫困,亡夫又去的早,幺儿也是从小多病,不过她也只能干着急。

只能说一些宽慰的话,虽然没有用处,但是秦可卿此时,就愿意听这等话。

两人说着体己话,只听丫鬟们说,“林姑娘来了。”

周氏望去,果然见到一名姑娘走了进来,心中惊叹不已。

这人真是了不得,天下间还有如此的人物。

虽然已经见了多次,说了不少的话,可是周氏每当见到林黛玉,仍然止不住的感叹。

要论容貌,倒也不算比旁人厉害。

夫人的容貌,香菱的容貌,都能和此人比一比,可此人自有一股内在。

言语说笑间,举手顾盼间,哪怕只是喝水。

神态都透出了一股吸引人的气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