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29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唐清安不等两人问话,主动解释。

“营兵和卫所不同,所以请了这些军中朋友喝酒,打听了些军营中的事情,收获颇大。”

原来如此,乌进孝看向陈策,陈策露出笑容。

“有此心才是对的,你虽然年轻,但是你舅舅和我对你都放心的很,知道你不会像别的后生一般胡闹。”

对于陈策的信任,唐清安很感动,想到未来的事,忍不住还是开口提醒。

“我虽然来辽东才几个月,但是已然跑了小半个辽东,加上军中所闻所见,很担忧沉阳能否保得住。”

说完后看向陈策,不知道他能不能接受自己的看法。

“尽心做事罢了,毕竟有十万军士,蛮族想要攻打沉阳不是那么轻易的。”

陈策内心想到,野战打不赢,守城还守不住不成吗。

今年的形势和去年不一样,以前因为以前萨尔浒之败,各地缺兵缺士气,百姓皆逃城中空荡。

如今已补足了十万之数,再加上辽东都司的安排布置,沉阳,奉集,虎皮三地交相呼应为根基,沿途无数小堡,防线固若金汤。

听闻陈策的话后,唐清安只能暗暗叹口气。

就像二弟说的,守势在德不在险啊!

各处连军饷都还没闹明白,如何能有军心。

到底人微言轻,说多了反而落个不好的印象。不再提起这件事,转而试探的询问,朝廷有没有和这边的鞑靼开边市的动静。

陈策没有听到过这个说法,反问唐清安,是否从贾府听到的什么消息。

“没有。”

唐清安把自己对时局的猜测,向陈策解释了一遍。

听完唐清安的思路,陈策连连称奇。

一个小小的百户,对朝廷和辽东时局的预测,竟然让他都觉得惊讶,不可置信啊。

“你说的很有道理,如果真的能和鞑靼互市,不说引用对方的力量,至少达成了和平,让辽东上下减轻防守的压力。”

陈策想到了此点,坐不住了。

“清安,你可以向贾府写信,问明朝廷关于此事有无消息,我现在出门,去向经略大人提醒下。”

唐清安点点头,知道陈策的用意。

“如果能开边市,我在金陵那边有些门路,说不定能联系到销路,到时”

陈策看了眼唐清安,此子胃口不小。

就算边市真的开了,事关重大自己都无法插手,而他却把主意打到了这上边。

“你可以先探一探,但是务必谨慎,此事非同小可,出了事我可保不了你。”

第三十九章 一帮人

军人喝酒真的太猛了,唐清安酒意上涌,等陈策走后就回房歇息,到了日落时分,陈策早已从经略处回来。

“经略大人肯定了这件事,说去年御史提议过,但是朝廷到底什么情况,是否决定开边市,他也不清楚。”

唐清安得到陈策的回复,就开始动笔,信中不光写了自己在辽东的情况,也讲了些辽东的形势,以及未来的猜测。

最后请老爷帮忙打探,朝廷上面对于马市是如何决定的,会不会开马市。”

唐清安主动把写好的信交给陈策,陈策对唐清安示好的举动,内心极为满意。

陈策把信封好,信会通过辽东都司的公驿道寄到京城,速度又快又安全,不会在路上遗失。

“明日我和舅舅回去,想麻烦松兄弟陪我一趟。”唐清安解释了一番。

陈策闻言,叫人喊来儿子陈松。

“啊?我跟你们走一趟?”陈松也是一身的酒意,刚从外面回来不久。

唐清安又向他说明了原委。

“好,没问题。”

陈松听到可能会开边市,再听到唐清安的大胆想法,利益动人心,立刻醒了酒,一脸的精神。

第二日几人上路,在辽阳城买了些绸缎,才返回了大黑山。

在舅舅家歇息了一日,唐清安,陈松,乌德几兄弟六人出发去了小黑山。

乌全得见到几人很高兴,几个小辈见到他的父亲,送上礼排成一排磕头拜晚年。

老汉得知陈策的儿子也来了,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不在摆出冷脸。

七个晚辈在酒桌上划拳,满屋子都是喧闹声,老汉家里多年没有这么热闹,都是自家晚辈,旧怨到底也烟消云散。

“蒙古和朝廷一定会和解。”

众人都喝了七八分,唐清安打了个酒嗝,开始扯开正题。

“不会吧?双方打了近百年,死了多少人,怎么和解?”乌忠眼高手低,见识还是有的。

“没错,我年关去我岳丈家,那边和往年还是一样呢。”

乌全得也说道。

“外面的形势不一样了,以前双方都不服,如今冒起来一个蛮族,先是打了咱们一个惨痛,又打了蒙古一个惨痛。

以前辽东各族都是两边的小弟,为双方卖命,如今变了天,小弟翻身最可恨。

两边当然不会在像以往那般,最后让渔翁得利,起码不会再起大的兵戈。”

这件事其实很简单,就是改变固有的印象,乌家是当地的豪强,唐清安只稍微点了点,众人就想透了这个理。

乌全得中等的身材,双眼炯炯有神,像他父亲一样,给人一种精明强于的印象。

他随后沉思起来,唐清安的说法,很有可能成真。

“以前蛮族是谁强帮谁,如今蛮族强大了,最难受的是蒙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唐清安放下酒杯,众人也不再喝酒,陈松虽然身份最高,但是却对唐清安很服气,也安静的听起来。

“辽东对于咱们来说是乡土,对于朝廷来说,始终是边荒之地,而蒙古又是不同,其实蒙古更急。”

“那你认为鞑靼会怎么做?朝廷会怎么做?”乌全得问道。

“这就要看形势了,现在是两边都在端着,谁也不肯先主动放下身段。”

唐清安结合前世的历史,以现在的情况推断道。

“如果今年蛮族打下沉辽,那么主动的就是朝廷,如果没有,主动的就会是察哈尔蒙古,估计会学土默特蒙古。”

乌家兄弟们不懂什么察哈尔蒙古,什么土默特蒙古,他们连镇远关外的蒙古都分不清。

蒙古部落太多了,今年是这个,过几年可能又换成另外的。

就像他们这里,关外一直是朵颜三卫的鞑靼,后来又换了鞑靼部落,比以前的的更穷。

“不管是什么结局,不管是谁求谁,估计最后都会和土默特那边一样,开边互市。”

四个字一落,乌全得和乌忠眼睛一亮,都看出了其中的机会。

其实唐清安也是根据历史上的记载说的,在辽东都司的书中,察哈尔蒙古被称为土蛮,叫他们的大汗为土蛮汗。

“表兄,你岳丈正好是镇远关的守备,到时开了边市,那可是占据了地利啊。”唐清安笑道。

“这边市不一定会在镇远关吧?”

乌全得又期盼,又担忧。

“只要开边市,就一定会落在镇远堡。”唐清安肯定的说道。

这是形势发展的必然道理。

唐清安向众人解惑说到辽东的地势。

“如果沉辽被蛮族所得,介时北镇将会成为前线的唯一重镇,关乎辽南的存亡。

朝廷一定会想尽办法保住北镇,而拉拢蒙古开边市,无论如何也会选在镇远。”

北镇东边三堡之一的镇远堡,是和蒙古接壤的第一个地方,只有在此处设立边市,才能以此促使蒙古出力协助大周保护北镇不失。”

“那要是沉辽不失呢?”

陈松不愿相信,辽东都司一年多的努力,会守不住沉阳。

“就算沉辽不失,沉辽那边的科尔沁和土蛮不对付,所以也只会在北镇处开边市。”

众人才没有了疑问。

都是自家兄弟,几人说话毫不隐晦。

“货源,销路。”

陈松主动提起。

“如果真的在镇远堡开边市,我岳丈守着镇远关,无论如何也得去求他开个方便之门,不过销路这一块,我可就没有门道了。”

乌全得说完看向唐清安。

“我原是金陵薛家的学徒,深受薛家恩德,马市的利益有数倍乃至十倍,相信薛家一定愿意加入其中。”

“我吗,不成武不就。”

陈松笑道。

“不过在辽东各处的衙门能认个门,其中的关节我可以帮助走一走。”

“此事要悄悄的做,不要闹出大动静,明日表哥带我们一起去镇远关拜见你的岳丈,先认个门。”

“此事好说。”

乌全得打着包票。

一帮后辈,有了大事可以干,各个神采飞扬,第二日一早天不亮就都起身。

老汉在院子里,看到众人离去的背影,不觉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第四十章 猎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