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27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因为辽东这片土地上没有二司,所以辽东都司的职责和内地也是不同。

按道理来说,陈策只是辽东都司户科的司务,没有资格让辽东经略这么和颜悦色。

“如今各处集兵十余万,后勤极为欠缺,拖欠成为常态,只靠朝廷运转恐误大事,属下还是认为要在后方建立军械所,就地以补军用。”

“唉。”

经略王镇叹了口气。

陈策的话没有错,不过却偏偏要和那小小的百户扯上关系,令他颇感为难。

王镇多年来做官养成的习惯,不以事小而轻视之。

所以哪怕只是小小的百户,根本入不了他的眼,但是一样不想轻易引起麻烦。

在他看来,贾府就是个麻烦。

辽东如今本来就是麻烦缠身,再来个贾府,那就是烦上加烦。

只是。

王镇沉吟一番。

陈策要不了多久,就会升职为辽东都司主官,在这个节骨眼上不给他情面,是说不过去的。

“罢了。”

王镇终于松了口,“你准备如何计划呢?”

第三十六章 形势

经略大人终于松了口,陈策内心更为感激。

不是因为唐清安的事情,而是因为对方对自己的提拔,从辽东都司户科的司务,越级升为经历司经历。

经过老大人的奏请,朝廷同意了关于他的任命。

辽东都司六科,上面有三大职能机构,分别是经历司,断事司,司狱司。

自己是户科的司务,虽然是户科的主官,但是在整个辽东都司里,也只是普通官员。

得到老大人推荐,一跃成为经历司经历,是三大司之首,正六品的官员。

其后的断事司断事是正七品,司狱司级别更低。

地方事务皆由三司共议,而经历司经历级别最高,当然影响力最大,也就是说,他陈策由原来负责衙门里一科的主官,变成了能插手一地事务的主官。

权利发生了质的变化,这都是拜经略老大人提携。

既然老大人这番厚爱,陈策当然愿意肝脑涂地,认真的解释,为何要在东海堡建立军械所。

“大人,朝廷去年竟然同意辽东节度使的辽人守辽土之策论,属下认为不出三年,辽东形势就要尾大不掉了。”

王镇听到陈策这番重话愣住了,没想到他这么胆大。

瞅了他一眼没有回应,只是略微点点头,表示明白他的意思。

以往大周各地军制,兵都是从外地调来服役,施行将兵分离的政策,由辽东都司管理。

辽东节度府只负责领兵打仗,但是后勤,屯田,巡捕,军器,兵操,备预诸事皆有辽东都司负责。

辽东都司只向山东布政司和朝廷负责,但中间隔着应天府,独立性很强,有时候甚至越过布政司,直接对话朝廷。

蛮族崛起前,辽东节度府对抗蒙古,地处前线统领各兵将,和辽东都司分庭抗礼。

等到蛮族崛起后,朝廷重心转移沉辽,辽东都司的权利大过了辽东节度府。

沉阳,辽东,海,盖,复,金各处都由辽东都司调派入营,设立各地分守,参将等。

辽东节度府只剩下北镇广宁三卫。

如今辽人守辽土,这个政策落实后,辽东的卫所兵将不在外调,而直接在本地服役。

以辽东节度府的影响力,实力将会直线上升。

而辽东都司原来的影响力,则会变弱,甚至可能落为辽东节度府的应声虫。

于公,防止武将拥兵自重,于私,为了辽东都司的地位,都要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前番萨尔浒之败,朝廷精锐尽失,蛮族兵峰日盛,威胁沉阳安全,辽人守辽土,也是朝廷万不得已的办法。”

说起萨尔浒之败,王镇脸色显得平静。

他一直认为,当初是朝廷用人不当,派了辽东巡抚搞平衡,其人不懂兵事任性胡来,才导致他的失败。

罪不在他。

太上皇信任他,如今辽东不再新设辽东巡抚,他有信心防御住蛮族的进攻,保护沉阳不失。

“既然辽东武将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那更要归于辽东都司管控之下。”

陈策直言。

“补足欠饷是一事,补充兵器装备是一事,整顿军纪是一事,任用能将是一事,管权任能是一事。此五事齐施,即可稳定军心恢复士气,又可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王镇闻言笑了起来,看向陈策说道。

“正是要如此,只要地方武齐心,上下卖命,大周之伟悍,岂是小小的蛮族能抗拒的。”

从辽东巡抚被处罚后,王镇背负了很大的压力。

如果再一次失败,他就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所以只允许自己成功,不允许自己失败。

这几年他大肆提拔有才能的官员,就像眼前的陈策,宽和的对待武将,想尽办法提高辽东实力,例如大量收留蒙古人。

不只是要守住沉阳,还要报当年萨尔浒之仇,洗清自己身上的污点,恢复自己的名誉。

最后陈策离开经略府,松了口气的同时,内心又隐隐的担忧。

老大人这一年勇于任事,企图报当年之耻,陈策是认可的,但是老大人有些太着急了。

蛮族如今锋芒正盛,理应避其锋芒,已方以守渐逼,慢慢消弭对方的实力。

这是辽东都司上下定下的决策。

今年以来,前线各地布置兵十万,士气才开始好转,民也渐渐归家,逐渐恢复实力。

但是经略这一年的布置,有点不像是安于防守的意思。

“唉。”

陈策算不透未来,忧心忡忡。

第三日,陈策去拜见兵巡道白养粹。

白养粹挂了按察佥事的头衔,归于山东按察司,是正五品的官员,现领辽阳兵巡道道官。

官场无秘密,陈策要升为辽东都司经历司经历,虽然只是六品,但是权利并不比自己小。

所以白养粹笑脸相迎,显得很客气。

交谈了一番,陈策主动提起唐清安,说辽东都司要在东海堡设立火药局。

白养粹暗暗瞅了眼陈策。

东海堡设立军械所的事才被否决不就,就改成设立火药局,此人能耐不小。

两次为东海堡百户谋利,剩下的话不用说,他依然知晓对方的来意,肯定是为了武举之事了。

两人都不提此事,喝了一番茶,白养粹亲送陈策离去,过了一日去了衙门,叫书送来报名册。

在名册上点了点,递还给了书。

回到了家中,陈策叫来唐清安,乌进孝也跟了过来,告知了火药坊的事。

“在东海堡设立火药坊。”唐清安不可思议,立马感激的连连点头。

火器本来就是他未来的规划,如今能提前接触到火药,更是意外之喜了。

按下心里的激动,唐清安试探的问道。

“世叔,这件事可不容易办到。”

“我要升职了。”

陈策没有隐瞒,直截了当的告诉他。

“恭喜世叔。”

果然如此,唐清安并没有太过意外,这几日世叔的表现反常,语气大包大揽,只有如此才能说得通。

乌进孝随后才醒悟,连忙询问升的什么职位。

“经历司经历。”陈策看向乌进孝,老伙计不懂其中的意义,不过这样也好,自己真正的朋友不多了。

唐清安起身,向陈策磕头。

见到外甥这般隆重,乌进孝才隐约觉得这官升的不简单。

第三十七章 故人

唐清安不是白身,懂得辽东的经历司意味着什么。

辽东和内地不一样,没有设二司。

所以辽东都司经历司经历品级不算高,只是正六品,但是是负责处理实际事务的官员中,已经是品级最高的了,相当于辽东都司常务主官。

“你呀,这是家里。”

见到世叔故作生气,唐清安才笑着爬起来,重新坐回椅子上。

在其位,谋其政。

陈策虽然还没变动位置,但是已开始考虑辽东的形势。

辽东都司要改变自己的的态度,放下身段拉拢武将,以防倒向辽东节度府。

他和辽东经略通过气,辽东经略也已经开始着手,对象都是守备级别以上,同时也在培养自己的亲信。

既然如此,陈策当然也希望能培养自己的人,虽然自己目前还只是经历司的经历,但并不妨碍他提前谋划。

陈策看向下侧,正端坐着的唐清安,脸上没有半丝的稚嫩,尽是老道成熟。

现在自己眼前的人,他在朝廷有背景,自己在他身后使点力,可以事半功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