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503章

作者:肥鸟先行

不过此时李俶手持黑棋,满头大汗的看着棋盘,心中更是疑惑,这盘棋怎么就下成这个样子了?

眼前这个年轻人名叫柯应,是今年刚刚入选翰林的棋待诏。

唐代皇帝都喜爱围棋,李隆基对围棋更是痴迷,开元天宝年间士大夫也纷纷研习围棋,朝廷中有不少国手。

比如现在陇右的李泌,在七岁的时候就曾经和李隆基对弈,最后甚至还胜了李隆基半子,被李隆基夸赞李泌是宰辅之才。

今上虽然不喜欢围棋,但是翰林院中的棋待诏依然有四位,都是当世的国手。

翰林是大唐皇帝的私臣,但是也有品级,所以也要通过外朝选拔才能授官。

翰林棋待诏选拔的时候,长安也有三十多名国手报名。

能入选棋待诏就能授官,虽然品级低微,但也是当官了。

棋待诏能够见到皇帝,也会被皇帝召见下棋,如果皇帝心情好了自然有赏赐,若是能够像李泌那样得到皇帝的赞许,日后也有飞黄腾达的机会。

而且棋待诏不仅仅和皇帝下棋,也可能和皇室其他成员,或者朝中酷爱下棋的官员下棋。

三十多名国手在翰林院两两对弈,据说这位柯应场场都胜,将在场所有国手全部击败!

柯应接着又放出狂言,要同时和翰林院四位棋待诏同时对弈。

四名棋待诏本来不想要答应,可没想到皇帝李亨突然驾临翰林院,正好见到柯应挑战四名棋待诏,于是下令让四人迎战。

这四人只能摆下棋盘,没想到柯应竟然背过身去,向皇帝请求他要和四人下盲棋。

要不是皇帝在场,这四名棋待诏几乎要拂袖而去,看到柯应这么狂妄,四人要纷纷拿出最强的状态,要给柯应一个教训。

柯应背坐在蒲团上,他报出落子的位置,四名太监代替他落子,让四名棋待诏惊讶的是,柯应的落子极快,只要太监报出棋待诏的落子位置,柯应瞬间就能报出自己的落子。

更让四名棋待诏惊讶的是,柯应的棋路和所有棋谱上的棋路都不同。

甚至可以说是柯应的棋路完全没有棋理可以讲。

唐代是古代围棋发展的高峰期,历代棋待诏不仅会下棋,还会著书立作,流传了很多著名的棋谱。

而古围棋一脉的围棋理论,也都是在唐代形成的。

但是柯应的棋,一点没有遵循已有的棋理,偏偏他还是击败了候选棋待诏三十多名棋手的高手。

到了中盘,四名棋待诏落子越来越慢,他们额头冒出汗水来。

这柯应的棋路古怪,偏偏羚羊挂角,十几步乃至几十步之前落下的闲子,却能够成为中盘的杀招!

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有人能算到十几步乃至几十步之后的局势?

这还是人吗?

等快要中盘快要结束的时候,柯应依然能够瞬间报出落子,但是四名棋待诏已经完全下不动棋了。

四人投子认输,羞愧的向李亨辞去棋待诏的职位。

不过李亨面露微笑,还是保留了四人的棋待诏的职位,然后当众宣布授予柯应棋待诏的职位。

但是柯应入了翰林院之后,李亨对于围棋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怎么召见过柯应下棋。

后来太子的假钱案发,太子被圈禁在东宫,李亨这个皇帝气消了之后,又想到了自己这个儿子的好,于是将柯应派去东宫,陪着李俶下棋解解乏。

李俶自然是非常欣喜,父皇派遣柯应过来陪自己下棋,说明父皇已经快要原谅自己了。

而李俶本身也喜欢下棋,于是天天拉着柯应下棋。

下了一盘之后,柯应果然是棋力了得,但是偏偏那一局柯应只赢了李俶半子。

李俶知道柯应在翰林院大杀四方的事情,发现自己和柯应只有半子的差距,于是开始认真研习,隔日又拉着柯应下了一盘。

这一次依然是柯应险胜半子,李俶当场就拉着他又下了一盘。

这一局李俶因为思考过度,中盘走差了一招,又输了半子。

从这天之后,李俶天天拉着柯应下棋,偏偏每天都输个一子半子的,而对局又精彩无比,让人回味无穷。

李俶沉迷于围棋,连东宫的正事都不怎么管了。

不过今天李俶和柯应下了半局,就有下人匆匆过来,李俶恋恋不舍的放下了棋子。

李俶虽然放下了棋子,却没有离开凉亭,而是让下人把人召到了凉亭。

柯应只是低着头,却偷偷打开了系统的摄像机。

和李俶下了这么久的棋,总算是得到他的信任了!

也不枉老子一边开阿尔法狗一边和你们下棋,这样下棋真的累死老子了!

柯应继续低着头,只看到走进凉亭的是一个外国僧人。

原来李俶是通过僧人来联络东宫和外面的,柯应偷偷录下了僧人的相貌。

皇帝虽然圈禁了李俶,但是李俶要例行为母亲诵经祈福,李亨想到了李俶的母亲,那个十八岁就病死的章敬皇后,于是同意僧人可以进出东宫。

这个僧人双手合十,看了一眼李俶身边的柯应,没有作声。

李俶却说道:“柯待诏是本宫信任的人,但说无妨。”

“回殿下,大慈恩寺已经开始放钱了。”

柯应心中惊讶,今天是朝廷发行乾元重宝的日子,当日太子这个案子,王成伟和单涛都认为万年县的假钱作坊,只是太子诸多作坊的一座,太子在长安附近肯定还有其他假钱作坊。

只是可惜皇帝下旨结了这个案子,王成伟和单涛也没能找到更多的假钱作坊。

但是玩家们依然想要狙击使用假钱的太子和齐王,这段时间商人玩家们都盯着太子和齐王有关的商人。

钱只有流通的时候才有价值,假钱更是要尽快花出去。

玩家们盯着太子和齐王的产业,却没想到太子是通过慈恩寺将假钱放出去。

合理啊!

慈恩寺不仅仅是长安的大寺,也是长安最大的高利贷钱庄。

而能够在长安放贷,没有背景肯定是不行的。

只是没想到慈恩寺的靠山竟然是太子!

通过慈恩寺来使用假钱,确实是个非常天才的办法!

慈恩寺本身就是放贷的,用假钱放贷不是如虎添翼?

而且也只有慈恩寺,才能将太子私铸的那么多假钱放出去!

不过柯应并不知道这些事情,他只是将拍摄的内容发给了商博,上面这些都是张乐言分析出来的。

不过既然知道了太子是如何发放假钱,玩家也就有了薅羊毛的办法。

第六百四十章 慈恩寺

大慈恩寺中最有名的建筑,就是那座能够一览长安景色的大雁塔,不过这个时候这座塔的名字叫做慈恩寺塔。

无数诗人登临慈恩寺塔,写下了不少传世的诗篇。

不过从上个月开始,慈恩寺就向香客解释,因为慈恩寺塔发生了倾斜,为了修葺慈恩寺塔,暂时封锁了慈恩寺塔附近的厢房。

不过这些日子慈恩寺内经常有些奇怪的人进出,而慈恩寺的和尚们也鬼鬼祟祟的。

朝廷发布了乾元重宝后,慈恩寺的和尚们更加的忙碌,特别是负责慈恩寺寺库的和尚了恩,整个库房中都念诵算筹的口诀声,二十名知库的僧人,正在认真的计算账本。

了恩也看着厚厚的账簿,满意的点头,这本账簿是今天慈恩寺放贷的账,单单一天慈恩寺就放出去十万枚乾元重宝。

如果换算成开元通宝,这可是一百万钱,就连了恩和尚都觉得太顺利了些。

太子联络慈恩寺,要让慈恩寺将太子府新铸造的假钱给放贷出去。

和喜欢炼丹修道的父亲不同,太子李俶更崇尚佛教,在收复长安之后,就带领长安的豪门给慈恩寺捐献了一大笔的修葺款项。

而李亨的诸多皇子中,只有李俶是崇佛的。

齐王从不掩饰对佛门的厌恶,甚至扬言要在继位之后再搞一次灭佛。

越王的意向不明,但是从陇右的情况来看,曾经在西域很昌盛的佛门似乎被越王打压消寂了。

其余皇子也都对佛教不感冒,所以慈恩寺很快选择了太子作为佛门的合作对象。

所以这一次东宫找上门来,让慈恩寺帮着太子将假币放贷出去,慈恩寺立刻答应了下来。

慈恩寺的贷款利息可是相当高的,而且寺内专门还有负责讨债的武僧。

这长安城的百姓都知道,官府的钱和和尚的钱是万万不能欠的。

官府自然不必说,欠了官府的钱不还,那么官府就要上门抄家了,若是还不能还债,一顿牢狱之灾是少不了的。

而欠了这群和尚的钱更惨,慈恩寺的武僧不练刀单练棍。

他们的棍术相当的高超,棍子打到身上,皮肤不红不涨,但是隔日就会觉得骨头裂开一样的疼痛。

被慈恩寺的棍僧打死打残的人不在少数,偏偏这些和尚要是出了命案,立刻换个法号出长安找个偏远的寺庙挂单,官府也抓不到凶手。

闹到慈恩寺里去,就说这些棍僧是游单的僧人,他们是假借慈恩寺的名头做坏事,官府拿这些和尚也没有办法。

了恩也有些奇怪,平日里就算是好年景,一天能够放出几万钱就算是不错了,怎么突然昨天的生意这么好,一天就放出十几万钱。

看着账本,了恩喊来了负责放贷的居士。

慈恩寺毕竟是佛寺,如果光头和尚放高利贷,总是会破坏佛门的清誉,所以负责放贷的都是带发修行的居士。

这些人虽然不是佛寺里的僧人,但是他们已经历经几代人服务慈恩寺,比普通年轻僧人还可靠些。

了恩看着账本问道:

“明月楼借款两万钱,明月楼生意红火,为何还要借钱?”

明月楼是长安第一家陇右风味的酒楼,因为酒楼的服务周到和菜式新颖,很得到长安读书人的追捧,是如今长安城有名的酒楼。

节假日和休沐时候的座位都订不到,这样的酒楼竟然要借钱。

了恩察觉到了其中的问题,开口问道。

负责这一笔贷款的居士立刻说道:“回库监,明月楼生意太好了,想要盘下隔壁的酒楼,手头还缺上几万钱,这才找上了我。”

了恩这才点点头,长安的房价寸土寸金,买一个小房子都能掏光普通人一辈子的积蓄,更别说再买一栋酒楼了。

明月楼这笔钱是短期借款,而且在贷款的时候约定了,还款的时候必须要用开元通宝,了恩的脸上露出笑容,这笔生意赚大了。

了恩继续看着账本,除了明月楼这样的大店之外,来借钱的各行各业的都有。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