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758章

作者:臊眉耷目

天下将乱,豪杰并起,正是自己卖田结士,扬名于世的大好良机,当此时节若是能够名扬天下,然后择一雄主而辅之,则可将自己以及整个家族带上一个新的台阶与高度。

目光长远的人,自然是明白鲁肃是为了在乱世囤积人脉,提升名声,厚积薄发,寻找一飞冲天的机会。

但大部分的人还是目光短浅的。

鲁肃的想法虽然很好,但很可惜,并不是每一个人的思想都能达到他的高度,也有很多人看不惯他的行为作风,包括他的族人在内。

卖地挥霍钱财,这在外人看来是‘及时雨’,但在自己的家人眼中,这就是败家子,应该绑起来用大棒子打杀的那种。

但问题是鲁这小子命好,他所在的宗家乃是这个家族之中,族中枝叶最茂盛,家业最大,话语权最强的一支,而鲁肃本人身体嫡长子,也掌控了族中大部分的基业和田产。

也就是说,人家有资格可以瞎霍霍钱,名正言顺的那种。

但跟鲁肃同辈的本门子弟,可不会因为这个而退缩,毕竟家族资源被鲁肃这么祸害,谁心中都不好受。

于是他们各个邀请族长辈,一起声讨鲁肃,渴望借着族中长辈的力量能够把鲁肃从家公之位上揪下来。

但问题是,鲁肃很聪明,而且也很仗义,他所变卖的田产,只是他自己那一支的,与其他人的统统无干,而且对于族中长辈的应得利益,鲁肃也预备的很是到位,没有让族中长辈中的任何一个人受委屈。

因此,鲁肃的族人也根本拿不下他。

最终,经过了与家族中的旁支一番抗争之后,鲁肃变卖所有的田产,带着财货和奴仆,从东城前往了居巢,自此不在与家族中人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只是专心做着经营自己的事情。

但不得不说,鲁肃的母亲确实是支撑他的。

在鲁母看来,自己的儿子与旁人就是不一样,是天生就能成大器的。

身为人母,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支持他。

就这样,鲁肃的母亲辗转随同鲁肃到了居巢,鲁肃所做的一切,她都无条件的支持。

鲁肃虽然败了大部分的家财,但随着乱世的到来,他的声名也越来越大,而身为两世三公后人的周瑜,也不过是他众多好友中的一个,足见鲁肃的声名之大。

而他也得到了袁术的征辟,在其母看来,鲁肃这些年败光的家财终于有了着落和回报,毕竟袁氏四世三公,名满天下,能够得到袁氏的征辟,实在是鲁肃的运气。

鲁母非常高兴,但鲁肃却跟她唱反调,就是不去应征,他非说袁术不是明主,一旦投奔他实乃是明珠暗投,必然后悔终身。

若是换成其他的母亲,一见儿子这么挑挑拣拣,保不齐就用慈母手中棍将他打残废了,但鲁肃的母亲很显然对自己的儿子有一种迷之自信。

他毫无保留的相信了儿子,并且从这一刻起,也把袁术当成了昏聩之人。

不过鲁肃为了害怕袁术报复,只是虚与委蛇的说自己身体有疾,一时间难以赴任。

后来,就这么一拖再拖,袁术随后中风偏瘫,也就想不起鲁肃这回事了。

这中间,江东孙氏也曾派人来招募他了一次,袁术虽然有些意动,但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直到这一次,周瑜派人来请他前往汝南,去见天子。

鲁肃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差点没兴奋的蹦起来。

真正的明主,同时还是皇帝!天下最好的主人,也莫过于此了吧。

……

鲁府之中,鲁肃开始收拾行装细软,并名人通知他手下操练的部曲死士,随同他一起前往汝南。

在鲁肃收拾行装的时候,一位老妇正在鲁肃房中,她有些犹疑地问道,“我儿真要投往汝南吗?你可考虑清楚了?”

老妇是鲁肃之母。

鲁肃闻言停下手中动作,络腮茂密的脸上露出一个温和的笑:“母亲,孩儿等了这么多年,等的就是这一天啊,这可是天子相招,与袁术的那次征辟相比,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鲁母有些疑惑地道:“既是陛下想招,吾儿自己独身前往便可,为何还要领家中部曲而去,你豢养如此多的私士,难道不怕陛下怪罪么?”

鲁肃笑道:“母亲多虑了,陛下也是士族出身,深知乱世之道,况且孩儿这些部曲,这一次带过去给陛下,一定会对陛下有所大用,母亲放心就是。”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淮南贼

鲁母虽然不知道鲁肃这话当中的真正含义,但她对鲁肃却是无比信任的。

明不明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相信。

便见鲁母赞同道:“我儿后既然心中已有定论,想来并无差错,既然如此,你一路小心才是。”

鲁肃拜辞了母亲,随后派人去召集他麾下的部曲,让他们随同自己一起前往投靠。

这些年,鲁肃变卖田产,除了结交各路雅量文士已经豪杰游侠之外,还用这些财货豢养了百余名部曲和大批量的徒附。

正常的大族和豪强招募流民当徒附,都是为了充实自己的钱包,压榨他们的劳动力,但鲁肃这个怪胎招募的徒附实在是太多了,超出了他实力能够接纳的范围,所以麼一年核算下来,鲁家其实是赔钱的。

有点类似于做买卖搞慈善的感觉。

但鲁肃这个人厉害就厉害在特别的有主意,只要是他认准了,就算是赔钱的事他也干。

当下,鲁肃便整理好了自己所招募的徒附数量和田地计册,带领着一众部曲,向着汝南的方向行去。

鲁肃虽然是怪胎,但因为乐善好施,为人出手大方,故而在居巢倒也是颇有名气。

鲁肃这一番动作,自然是引起了居巢这里百姓们的关注。

民间八卦流传的速度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很快,居巢附近的乡民都知道鲁肃要率部曲前往汝南了,而且他们很多人也知道了鲁肃此番去汝南乃是面见大汉皇帝。

一时间,居巢百姓皆感慨地叹言:“鲁郎腾达矣!”

鲁肃收拾好了辎重行囊,带上了部曲,拜辞其母,直奔着汝南的方向而走。

行路至九江边境,突有路上的手下前来向鲁肃禀报,说是后方十里之地,有千余贼众正在向己方的方向奔驰而来。

“何人赶我?”鲁肃皱起了眉头,颇有些疑惑,自己应该没得罪过什么人吧。

鲁肃手下的人道:“乃是梅乾。”

鲁肃闻言恍然。

初平年间,袁术占据江淮之后,手下人中有雷绪,梅乾等人,皆居别部司马等高位,为其爪牙。

后袁术中风,前往雒阳之后,江淮为刘琦所执掌,而这几个昔日在袁术手下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的战将,立刻叛变,开始为祸一方。

他们宁肯在江淮落草当贼寇,也不想接受刘琦的新政带给他们的损失。

而不得不说,这些人在江淮也确实是有些号召力的。

雷緖,梅乾等人当了贼寇之后,短时间之内居然就召集了数万之众,虽然这数万之众的实力参差不齐,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但毕竟基数在那摆着,虽不能与诸侯牧守相抗衡,但想要纵横九江郡,欺压百姓那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这些人虽然如今已经是贼寇,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和鲁肃的关系竟然非常之近。

这就是鲁肃不同于常人的地方,他乐善好施,慷慨解囊的对象不只是名士与豪杰,哪怕就是这些贼寇,与鲁肃的关系也并不浅。

不过那些人终归还是贼寇,就算是鲁肃平日里与他们颇有些交情,但赶上这个节骨眼上,鲁肃却也不得不防。

这可是事关他鲁肃的前程和命运,不可不慎重也。

当下,便见鲁肃高声一喝,命令他首席的部曲一字型排成一列,鲁肃本人则是一脸肃穆的骑马矗立于阵前,遥望着远处。

其实,鲁肃自己豢养的部曲数量不过两百余众,别说雷绪所直领的数万贼众,就是这千余追兵,只怕是不足一时三刻,就能将他们统统打杀。

所实说,此刻鲁肃等一众陈兵于官道上,等待对方,他手下的部曲们心中不免都有慌张。

毕竟敌我双方差距悬殊,不知对方追击己方做什么,若是不动手还好,可是一旦真的动起手来,己方岂不是要吃大亏?

然众人虽然忐忑不安,鲁肃此刻却显得沉稳异常,他表情肃穆,挺直了腰背矗立于战马之上,遥望远方,毫无畏惧之情。

一众儿郎见家公这般镇定,紧张的情绪开始逐渐散去,心中的不安也渐渐平定。

也不知过了多久,不远处的地面扬起一片灰尘,阵阵的马蹄声也从空气中传了过来。

不过一会儿,一支约有数十骑先头部队就出现在鲁肃的眼前。

对方虽然都是劣马,但阵势相对而言还算是整齐,望之还是有些纪律的。

毕竟,雷緖,梅乾等人,昔日也都是袁术麾下的高阶军校,练兵的本事还是有的。

他们就是当了贼,带出来的贼兵也和其他的人不一样。

率领部下来到此处的梅乾见有一支小部队挡在路中,观察之下,为首那人相貌与传闻中的鲁肃相貌有几分相似,便拍马上前问道:“对面可是鲁君子敬?”

梅乾没见过鲁肃,在淮南贼中也只有雷緖与鲁肃有些交情。

见对方终于到了,鲁肃身后部曲们也齐齐一动,烈日下,马匹的马鼻口中呼出的白烟清晰可见。

鲁肃淡淡一笑,驾马上前,应道,“某家鲁肃,不敢问尊驾高名?”

梅乾闻言大喜,他急忙在马上作揖,对鲁肃言道,“某家梅乾,奉雷大帅之命,特来与鲁君相见。”

鲁肃轻轻欠身见礼,还未等回话,突见梅乾身后的大部队已经向着鲁肃所在的方向冲来。

那千余步卒的速度很快,且似乎没有停顿之势,一众人在奔跑的途中,溅起了漫天的尘土。

鲁肃眉头一皱,随即伸手取出长弓,一箭射出!

而随着鲁肃的动作,他身后的部曲持弓之人,也纷纷拿出了弓箭,和鲁肃一同将箭支射了出去。

梅乾一见鲁肃架弓,吃了一惊。

当肃的箭射出来的时候,梅乾的心方才撂下。

鲁肃和他身后的部曲,并没有将箭射向他,而是射在这官道前的地上。

梅乾低头看去,却见十余支长箭在地上整齐的林列成了一排。

而后面奔跑上来的步兵,则是在那一列长箭之前停了下来。

梅乾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随后冲着鲁肃拱手道:“鲁君好弓数!您手下的儿郎们也是好手段。”

鲁肃等人露了这一手,一则止住了对方步兵的进军,二则也是作为震慑。

鲁肃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长弓,看向梅乾道:“尊下来此,是敌是友?”

梅乾忙道:“自然是友!我等来此,并无歹意,实在是雷大帅有事相求。”

第一千零九十章 贼寇的请求

鲁肃的心中其实也有些紧张。

他这些年不治产业,性好施与,大散家产,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声名远播,就是雷緖这样的贼寇,与他也颇有些交情。

但鲁肃今日对待梅乾,却不敢失了谨慎,毕竟当初袁术投靠刘琦的时候,雷緖和梅乾等人并没有随他一同归顺朝廷,反而是从袁术处奔走离开,当上了贼寇。

这让鲁肃心中,对他们产生了一些抵触,这些人心中到底在想什么,谁也不知道。

不过眼下对方毕竟人多势众,遂听鲁肃问道:“敢问尊下,雷大帅有何事需要鲁某办?”

梅乾打马上前两步,问道:“敢问鲁君,为何要率领部曲西向而行?”

鲁肃行得正坐得直,自觉没有必要欺骗梅乾,道:“鲁某受大汉天子传诏,前往汝南见驾。”

梅乾闻言心道果然如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