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与此同时,杜家也在装模作样清点奴隶,恢复平民籍,他们向县衙申报了五百多名奴隶,五百多人全部转为平民籍。
这些恢复自由的农民留在襄阳最近的庄园内,而其他隐瞒的两千七百人安排去了比较偏远的庄园内。
黄家也在做同样的动作,将一千奴隶转移去了最远的一座庄园。
第1465章 水深之处
李邺之所以把山南西道也作为试点,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巴蜀不稳定。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
现在天下已靖,但巴蜀的隐患还依然存在,原因是巴蜀比较封闭,地方豪族势力强大,从来不服朝廷管辖,比如兵马使贾秀和郭千仞,都是出身东川豪族,而且这些军阀身后的豪门实力十分雄厚。
之前河北藩镇割据,巴蜀很多军阀看到了割据自立的机会,都蠢蠢欲动,最后李邺率先杀入巴蜀,又及时扑灭了河北割据,使这些军阀骚动的心又平静下来。
但治标不治本,这些不稳定因素还在,尤其隐藏在豪族的心中。
当初李邺军队为什么能横扫东川和西川,就是因为这些豪族憎恨永王李璘,便借用了李邺的势力来干掉永王李璘,李邺军队入川时才会势如劈竹,所到之处州县纷纷投降。
可一旦李邺触碰到他们的利益,他们又会毫不犹豫给李邺脸色看。
最典型就是崔圆不满朝廷的盐业专卖令,故意放纵儿子贩卖私盐,破坏朝廷的专卖试点,为什么崔圆敢公然对抗朝廷,因为有十几州的官员在背后支持崔圆,而十几个州官员的背后其实就是这批地方豪族。
历史上,唐朝把巴蜀分治,东川叫做山南西道,西川叫做剑南道,也就是为了把西川的军队和东川的豪族分开,但这样又产生了巨大的危害,西川实力太薄,独自对付不了吐蕃和南诏的夹攻。
后来唐朝还是把东西川合并,又用了严武、韦皋这样的名将,才终于稳住了巴蜀。
不过最近两年,李邺还是比较得到川中豪族的支持,首先是李邺实质上让东西川合并了,名义上还是有山南西道和剑南道之分,但政务上是一套班子,由王维出任山南西道观察使兼剑南道观察使。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南诏用兵,几乎灭了南诏,彻底解决了南诏对巴蜀的威胁。
但不等于为了获得川中豪族支持,就纵容川中豪族,这次内卫摸底山南东道和西道,山南东道排第一的是襄阳杜家,有奴隶三千七百人。
但和山南西道合州的郭氏家族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郭家估计蓄奴一万八千人,这还是十年前的数据。
郭家在钓鱼山上修建城堡,自立封闭,内卫也只能在山下的市场上打听情况。
整个东川的豪族都是以郭家马首是瞻,家主郭怀颜说句话,在东川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观察使王维。
然后西川这边的豪族代表是邛州的贾家,家主贾元被称为保王,和獠人关系极深,家族就有三千獠人武士家丁,邛州兵马使贾秀就是贾元之弟。
目前贾家和朝廷利益是一致的,都要防范吐蕃人入侵,但贾家有奴隶一万五千人,拥有邛州一半的盐井,独霸临邛县,临邛县实际上已经贾家的独立王国了。
这就是李邺要推广废奴令的深层次原因,要用废奴令来打击各地的超级豪族们。
但李邺是一步步来,先把关中和长安的豪门们解决了,主要就是关陇贵族。
然后就是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实际山南东道好解决,他了解黄家和杜家,很容易捏,难的是巴蜀的豪族。
为了防止蜀中豪族警惕串联,李邺特地没把剑南道放进去,而只解决山南西道,这样或许能麻痹蜀中豪族。
不过蜀中也有高人,他们早就看透了天子推行废奴令的真正目的,用合法的手段打击地方豪强。
郭家位于钓鱼山的城堡当然不能和南宋的钓鱼城相比,也修建了高墙和不少防御工事。
郭家堡实际上是郭家的一座避暑别墅,郭氏三兄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合川城内。
家主郭怀颜、老二郭庆华、老三郭千仞,他们每个人都拥有妻妾数十人,生下子女无数,这些子女有出息的就去各县为官,没出息就去各县当吏,加上女婿和门生,基本上遍布东川各州县。
合州郭家和邛州贾家一样,他们发财秘诀都是控制了巴蜀的盐井。
朝廷在巴蜀实行盐业专卖制度试点,为此杀了抵制朝廷的崔圆。
但最后朝廷还是和郭、贾等豪族达成了妥协,以每斤五十文的价格收购他们的井盐,加价到一百一十文卖给普通百姓,中间的差价就是盐税。
当然,条件就是这些豪族不准再卖私盐,这才勉强制止了巴蜀各地的私盐泛滥。
但好景不长,从今年年初开始,成都市场上又悄然出现了每斤七十文的私盐,虽然数量不大,但试探的意味非常明显,一但朝廷没有反应,明年私盐就会立刻大量涌出。
每斤新增二十文钱的差价足以让这些巴蜀豪族们利令智昏,天子的废奴令就在这个时候向巴蜀推进了。
书房内,幕僚李振南指着桌上的自查令对郭怀颜道:“这绝不是简单的自查通知,哪怕家主如实申报、如实交税,稽查依然会来,会对所有账簿进行查阅,还会调查郭家农庄、盐井,他们会查到盐产量和卖给官府的数量不符,差距巨大,家主怎么解释?
还有那两万盐工的来源,那可是私通外国的大罪,一条贩卖私盐,一条私通外国,就足以让郭家万劫不复了。
郭家的两万盐工实际上是南诏在天宝九年之战中抓的唐军战俘,又卖给了郭家,已经快二十年了,这些唐军战俘已经适应了盐工的身份,生活也稳定下来,没有人再提从前的事情。
或许是时间久远的缘故,唐军在灭南诏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秘密,一旦这个秘密被揭开,又会揭开一系列的问题,郭家长期卖生铁和兵器给南诏,还有郭家养了一万壮丁,以及私藏大量兵器。
这些罪名的每一条都足以让郭家被抄家灭族,但几十年来没有人敢动郭家,更不敢查郭家,所以他们才会这样肆无忌惮。
郭怀颜沉默片刻道:“那依先生之见呢?”
“卑职认为,必须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大唐律令允许合法获得奴隶,我们各个家族获得奴隶都合理合法,朝廷要推行废奴令,那首先要废除之前的大唐律令,然后对我们废奴进行补偿,不能说他想废就废,除非他李邺继承的不是大唐,家主,这是李邺最大的软肋!
他自诩继承大唐,那他就得遵从大唐的律令,没有补偿,他现在的废奴令就不合理不合法,或者不针对废奴令以前的奴隶,只对新奴隶生效。”
郭怀颜点点头,“有道理,那他的奴隶税法呢?”
“家主,皮之不存,毛将附焉?一旦废奴令不合法,我们抗争获胜,那奴隶税就不会再出现了,其实我们的目标是抵制稽查,只要无限期拖下去,最后就不了了之,朝廷要去查别的地方我们不管,但查巴蜀就不行。
所以需要大家集体抵抗,就像当初抵抗盐税一样,最后双方妥协,我们面子上承认废奴令,然后象征性地恢复少量老弱奴隶自由身,让官府给他们养老去,咱们不管了,朝廷有了面子,我们也解决了老弱奴隶负担,皆大欢喜!”
“说得好,我这就发英雄帖,召集大家一起抵制,还要和邛州贾家达成共识,两川一起抗争朝廷的废奴令。”
李振南又缓缓道:“还要尽快把二郎从长安召回来,做好战争准备!”
郭怀颜一惊,“还会开战吗?”
“卑职说的战争准备是指最坏打算,卑职相信朝廷并不想开战,如果双方能各让一步妥协,问题就能解决,家主,废奴令不是什么大问题,卑职是担心扯出其他问题,而这些问题朝廷都不知道,我们其实占据优势!”
郭怀颜点点头,“就按照你说的做!”
第1466章 稽查清算
稽查组如期而至。
由襄阳长史赵焕文带队,两支稽查组分别进驻杜家和黄家。
大堂上,赵焕文将一份申报书和纳税文书放在桌上,对杜有光道:“请家主确认,这是您们杜家向县衙申报的奴隶人数和本年度缴纳的税金,您看看是否符合?”
赵焕文其实和杜有光的关系很不错,平时还经常在一起吃饭,但此刻所有的交情都荡然无存,甚至连多余的好话都没有。
堂下站着一排人,最右边的四名武士便是内卫,他们在冷冷望着赵焕文,这个时候赵焕文哪里敢再叙旧谈交情?
赵焕文又道:“如果确认不错,请签字画押,然后我们就以它为基准进行稽查,时间是十天,我们不会住在杜府,但我们要封存并查阅一切账簿,要询问相关家人,要去庄园调查,请家主给予配合。”
杜有光忐忑不安地签了字,又问道:“如果稍有出入怎么办?”
“稍有出入就补税罚款,然后就没事了,以后以最后的数量为纳税依据,每年按时纳税,也不会再有什么稽查。”
“我明白了!”
赵焕文看了一眼堂下的内卫又道:“但我丑话要说在前面,如果贵府设置障碍,阻挠稽查,让我们无法提交稽查报告,那下一步就是内卫来稽查,后果就严重了。”
杜有光擦擦额头上的汗,“明白!明白!”
“好了,该说的我都说了,开始吧!”
杜家的稽查开始了,由推官吴少涵负责,有二十几人参加,四名内卫士兵也在其中,他们只负责监督。
赵焕文又带着另一支稽查组来到了黄家,也被黄家恭恭敬敬请进大堂。
赵焕文同样把一份文书放在桌上道:“请黄家主确认,这是黄家向县衙申报的人数和税钱,如果无误,请在上面签字画押!”
黄敏看了看,眉头一皱道:“不对,我们一共向县衙申报了两笔,这只是其中一笔,还有一笔呢?”
赵焕文一怔,连忙问道:“第二笔是什么时候申报的?”
“最后一天!”
赵焕文暗骂手下性急,十天未满就跑去县衙取资料了。
“可能交接有点失误,我们去确认一下。”
话音刚落,只见县丞满头大汗跑来,“赵长史,这里还有一笔,遗漏了!”
赵焕文哼了一声,接过文书细看,将两份申报文书上的人数相加,竟然和内卫清单上的完全一致,甚至还多出十几人。
再看看申报时间,竟然是第十天下午,距离县衙收工只有半个时辰,这就是压着最后一线申报。
赵焕文顿时明白了,这招可真狠,把杜家独自晾晒在山顶了。
“税钱都交了吗?”赵焕文又问道。
“回禀长史,已经全部转为平民,不需要再缴税!”
赵焕文又仔细看了看,果然全部转换为平民,他便点点头,“好吧!那就是一千三百七十六人,而且已经全部转为平民籍,确实不需要再缴税,按照规定,我们复核无误后,我们会向朝廷上报,因为黄家是在奴隶法生效一个月后才转为平民,这一个月时间需不需要缴税,由朝廷决定,朝廷认为不缴税,那就结案,当然就算缴税也不会有罚金,因为黄家是如实申报。”
黄敏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笑了笑便签字画押,该他知道的他都知道,不该他知道的他也知道,父亲告诉他,事情往往就会坏在多嘴上,这个时候沉默才是王道。
赵焕文点点头,“那就开始复核吧!”
如果杜有光平时稍微大方那么一点点,出手阔绰那么一点点,该送礼的时候,送礼到位那么一点点。
那么这个关键时刻,肯定也会有人看在他平时大方的份上,冒着丢官的危险给他通风报信。
可惜啊!杜有光平时的吝啬把他父祖留下的人情都败光了。
谁都知道这个时候通风报信很可能会被内卫发现,那么谁还愿意冒险给杜家送信呢?
所以杜有光至始至终都不知道,黄家已经整改完成了,黄家的稽查就变成复核,性质完全不一样了。
十天时间转眼而过,有内卫眼线在,杜家当然逃不过稽查,稽查组很快查到了杜家谷城县庄园的三千两百名奴隶。
稽查结束三天后,一张稽查结果通知书交给了杜家,杜家对抗朝廷,偷税漏税数量巨大,则令其在十天内补交三千两百名奴隶的税钱,六千四百贯,并处以十倍重罚,罚钱六万四千贯,限十天之内缴清,否则内卫将上门没收其家产。
另外,由于杜家只申报了五百四十名奴隶,官府将只承认其申报的奴隶,其余三千两百名为非法奴隶,由官府另行处置。
这就是朝廷心狠手辣之处了,不光要剥夺非法奴隶,同时还要交税重罚,等于鸡飞蛋打,只剩一地鸡毛。
杜有光当即瘫倒在地,欲哭无泪,他当即去找县令王宁,但县令王宁却以身体不适,不肯见他。
不过王宁最终碍不过面子,派自己的幕僚王秀昂去见了杜有光。
内堂上,王秀昂对垂头丧气的杜有光缓缓道:“县君让我转告你,赶紧把欠税和罚金赶紧交了,把三千多名奴隶转为平民,这一关就过了,不要再犯糊涂。”
杜有光要哭了,“可是六万多贯钱,还有六千多贯税钱,加起来超过七万贯了,我们哪里承受得了?”
王秀昂叹口气,起身道:“我只是好心劝你,给杜家留一点后路,你不交,一旦内卫上门后,你们杜家都得住桥洞,上街要饭,别以为我是危言耸听,不信就等着瞧吧!我家县君也仁至义尽了,告辞!”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