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第1444章 草原消息
南方遥远的大洋深处,唐朝探险队结束了对南大陆的初步探查,初步探查最重要有两点,一是河流,二是建立航线。
河流是最重要的,它不仅意味着有淡水,还有可供种植的土地,这片南大陆的土地和大唐一样辽阔,探险队根本无法深入探查,只能在沿海寻找立足点。
经过近一个月的探查,探险队找到了三十多条河流,这些河流都比较短,但河流两岸有大片大片肥沃的土地,如果唐人迁徙过来,可以先建立三十几处定居点,然后再逐步向内陆进行探查。
令人欣喜的是,这里的土地非常适合种植小麦,而且更重要是,他们已经确定南大陆上没有土人,至少他们发现的定居点都没有土人,没有任何人居住过的痕迹。
杨良瑶下令立碑为据,表示此处已是大唐领土,他们立下了三十四块碑,同时留下寻找记号。
记号就是在距离定居点最近的海边寻找一块大石,用油漆涂成红色,格外醒目,这样在海面上就能看见记号大石。
忙碌了一个月后,船队起航了,向喀喀岛方向驶去,他们会在喀喀岛休整十几天,然后继续前往东南方去寻找南大岛。
二月的辽东已是春意盎然,到处流水潺潺,绿草茵茵,一派生机勃勃。
十万唐军已经到位了,加上辽西都督府的两万军队和辽东都督府的两万军队,一共十四万大军可供调遣。
柳城大营内,马璘站在沙盘前,正和副将余长阳、辽西都督张典以及营州刺史兼辽西都督府长史魏丰商讨即将开始的灭室韦之战。
马璘缓缓道:“各位,其实我最大的担心是西室韦和大室韦发现无法和唐军匹敌而避战西迁,这会使我们全歼室韦的战略意图落空,是天子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天子宁愿室韦留在辽西,也不愿对方去草原漠北,天子认为那是鱼入大海,再想全歼他们就难了。”
张典微微笑道:“魏长史一直和室韦那边打交道,和多和草原接触,这个问题应该由魏长史来回答。”
马璘的目光又转向了魏丰,魏丰谦虚道:“我对室韦和草原其实也是一知半解,恐怕会让大帅失望!”
马璘摆摆手,“魏使君不用客气,请直言!”
“好吧!那我就简单说两句。”
魏丰沉吟一下道:“室韦西迁受两个因素影响,第一个是他们自身意愿,第二个是草原那边有没有位置给他们?
先不说自身意愿,简单说说草原的位置,室韦人最想去的地方当然是草原水草最肥美的娑陵水和仙娥河流域,那里是草原的菜心,但目前是回纥人的地盘。
回纥人虽然在入侵大唐遭遇了沉重打击,但他们大部分军队都被赎回去了,实力并没有降低,远远超过室韦。
所以菜心之地室韦想都不要想,即使回纥被灭了,也轮不到它,昆坚、思结、契沁、仆骨、拔野古早就把它瓜分了。
其次就是东部草原,一个上东部和一个下东部,上东部有俱罗勃部和拔野古部,他们或许会支援室韦,但绝不会允许室韦去占他们的牧场。
然后就是下东部,也是拔野古部和契苾部,这里面东南部的契苾部实力最弱,但思结部会过来和我们协同作战,思结军的作用就是堵住草原东南部这个缺口。
所以我们从草原来分析,目前室韦部没有西迁的位置。”
“俱罗勃部呢?”
马璘接口问道:“据说俱罗勃部比较弱,他们能挡得住室韦人的西迁?”
魏丰微微笑道:“俱罗勃部是很弱,但大帅要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弱的原因?”
“愿闻其详!”
“俱罗勃部所占据的土地位于北海以东,大部分是莽莽的原始森林,草原很少,这里一年十二个月中,有八个月被大雪覆盖,这样的土地我相信室韦不会想要。”
马璘点点头,“确实没什么意义!”
“那室韦人自己的意愿呢?”余长阳问道。
魏丰微微笑道:“室韦人是东胡人,东胡人和草原胡人有些不太一样,他们是定居而不是迁徙,他们父母死后都是土葬而不像草原胡人放火烧为骨灰,草原人居无定所,才会选择火葬,所以室韦人一般不愿意离开安葬有祖先的土地,除非是实在活不下去,才会选择西迁。”
这时,张典缓缓道:“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拔野古部有没有可能和我联合起来对付室韦部?或者屯兵防备室韦部西迁?”
“张都督为何会突然有这个想法?”
张典笑道:“去年秋天,我遇到了一队拔野古商人,和他们聊了一下,我得知他们有两个可汗,两人其实是兄弟,实力相当,谁也吞不了谁,他们称为大可汗和小可汗,大可汗比较谨慎,比较温和,而小可汗好战,和室韦联系密切,我在考虑能不能利用这种关系?”
马璘也笑了起来,“那张都督有没有给对方发出明确的信号呢?”
张典点了点头,“我托商队给大可汗送了一封信,估计开春就会有回信了!”
上午时分,柳城县西城外的官道来了一群商人,赶着上万只肥羊和一批药材,虽然有传闻说唐军和室韦大战,但这些商人却不放在心上,对他们而言,越是战争越是有利可图,尤其是战后战利品的甩卖,简直太便宜。
去年有个商人捡到了唐军丢弃的牛粪饼十几万只,运去拔野古卖掉,赚了一大笔钱,这件事在商人中广为流传,也激励着无数的商人赶赴辽东,寻找商机。
这群商人是拔野古商人,领队叫阿萨,是个四十余岁的‘老者’,在汉人四十余岁属于中年人,但在草原,普通百姓的寿命也就只有四十余岁,当然是老者了。
他们经常往来辽东和草原,知道唐军需要什么?
肥羊是唐军最需要的,其次就是药材,他们基本上都是卖给唐军,虽然价格不高,但卖得快,钱也收得快,还来得及再跑一趟。
来到柳城县,商人们去了军人物资收购站,领队阿萨却来到都督府。
等了片刻,一名士兵将他领进了官衙,很快,他见到了都督张典。
阿萨就是去年和张典交谈,张典又托他给大可汗带信的拔野古商人,冬天过去了,他又回来了。
“参见张都督!”
张典笑道:“怎么样,见到你们大可汗了吗?”
阿萨取出一封信,递给张典,“这是大可汗的回信!”
张典接过信,见居然写的是汉语,他很惊讶,“这是你们大可汗亲笔回信?”
“回禀都督,是大可汗的回信,他在长安读过书,精通汉语。”
张典接过信,不急看信,又问道:“还有别的消息要告诉我吗?”
阿萨连忙欠身道:“回禀都督,确实有重要消息,去年冬天,小可汗的一个部落躲暴风雪迷路,进了大可汗的地盘,小可汗要求还回来,但大可汗不肯,很可能两家要开战了。”
张典点点头问道:“他们经常开战吗?”
阿萨想了想道:“我记得先后打了三次,都分不出胜负,后来在仆骨部的调停下,两人都自封为可汗,封汗以后就没有打了,但这一次真的是要开战!”
“我知道了!”
张典又笑问道:“还有什么消息?”
“还有一个消息,我来之前听说思结部使者前来拜访大可汗。”
这些消息都很重要啊!
张典要了阿萨的客栈地址,让阿萨先去忙碌。
张典随即令道:“速去请马帅和魏长史到我这里来!”
第1445章 计中之计
魏丰看了拔野古大可汗的亲笔信,笑了起来,“这兄弟二人的内战来得好巧,眼看着唐军要发动灭室韦之战,他们的内战就来了。”
张典眉头一皱,“长史是不是认为这并非巧合,而是两支拔野古部不想帮室韦军作战而想的招数?但大可汗又请我们出兵帮助他剿灭小可汗,如果是演戏,应该不会让我们出兵吧!”
魏丰笑了笑道:“大小拔野古势同水火,两人之间是不可能演戏,我是说小可汗故意挑起战争,他的真正意图我其实可以猜到。”
一旁马璘道:“室韦可不是傻子,如果真是魏长史的分析,小可汗不想出兵助室韦,室韦一定也看得出来,我认为室韦会趁小可汗后方兵力空虚的机会,出兵强占小可汗地盘,给他们留条后路,我们不能给室韦这样的机会,我考虑出兵,堵住室韦西进之路。”
马璘最担心室韦西撤,他时时刻刻都会从这个出发点考虑。
张典点了点头,“我支持元帅的想法,魏长史认为呢?”
魏丰实际上是他们的军师,李邺极为看重魏丰,特地给了他一面金牌,他有权一票否决马璘和张典的作战决策,所以无论马璘和张典出兵都一定要征得魏丰的同意。
魏丰沉吟一下,“这是典型的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之局,我们想做渔翁,或许室韦也想做渔翁,所以我们好好策划一下,不要最后军队派进去,反而被小可汗和室韦军夹击,把我们的军队吞了。”
张典和马璘对望一眼,他们这才明白魏丰的担心,魏丰是担心小可汗和室韦设局,把唐军引进去。
“魏长史有方案吗?”
魏丰淡淡一笑,“只要策划得好,完全可以反破这一局,最后是谁杀谁还不知道!”
三天后,余长阳率领一万骑兵出现在松漠州以东的草原上,这里属于拔野古小可汗沙吉的领地,拔野古大可汗达达的领地在南面。
唐朝的草原胡人主要是铁勒人,包括回纥也是铁勒人一支,契丹崛起后,建立了辽国,而与契丹同根同源,被称为北契丹的室韦人得到契丹的强力支持,不断向西扩张,把铁勒人赶去了中亚,室韦人成为草原主人,也就是今天的蒙古人。
所以从隋唐时代开始,就是东胡人逐渐崛起的过程,它们距离中原腹地之一的河北太近,渡过渤海就能直接威胁整个中原,这就能理解了隋朝为什么要打高句丽,从隋文帝开始,到隋炀帝,最后是唐高宗灭了高句丽。
高句丽灭亡后,辽东群雄争霸,最后是靺鞨人和契丹人崛起,一个建立了渤海国,一个建立辽国。
后来又是黑水靺鞨崛起,改名为女真,建立金国,再后来金国也同样被由东胡室韦部演变而来的蒙古人所灭,最后还是东胡人首领努尔哈赤崛起,建立了清朝,东胡人甚至包括了现在的朝鲜。
为什么东胡人影响这么深远,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东胡距离河北太近,他们容易获得中原的先进技术,加上本身具备的草原胡人的彪悍,东胡人成为了游牧胡人的升级版,懂技术的胡人。
当然,唐朝的统治者并不是没有意识到东胡的巨大隐患,从李世民到武则天都在不断加强对辽东的控制,成立安东都护府也是出于这个战略考虑。
但唐朝最大的世敌吐蕃形成了对唐王朝的巨大战略压力,整个开元和天宝年间,吐蕃的不断进攻迫使唐朝不得不暂时放松对东胡的控制,导致安东都护府不断后退,最后消亡。
东胡对唐王朝最沉重的一击就是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虽然都是粟特人,但他们的手下大将基本上都是东胡人,一半军队也是东胡人。
契丹为什么能在唐朝后期崛起,它就像二战时的美国,承接了安史之乱掠夺中原的大量财富和人口,到了五代十国,更是契丹人发展壮大的良机,从石敬瑭手中得到了幽州,契丹终成大器,建立了辽王朝。
余长阳的一万军队出现在拔野古的地盘上时,三万室韦军也悄然出动,从东面向唐军慢慢靠拢,而小可汗沙吉也率领两万军队向唐军靠近,一东一西,两支军队对唐军形成了包围势态。
与此同时,另外一支两万唐军骑兵在张典的率领下迅速插到了三万室韦军背后,对室韦军形成了一个反包围。
唐军主帅马璘的特使李曲也已经抵达了大可汗达达的王帐,李曲年约三十余岁,是马璘的幕僚,主管军资粮草,十分精明能干,深受马璘的器重。
达达亲自出来迎接唐军主帅特使,达达也是三十余岁,身材不高,略有点富态,他因为外貌不佳,所以父亲偏心高大英武的小儿子。
达达的父亲是前任拔野古可汗伯律,按照草原传统,可汗位继承应该是由兄及弟,但伯律的两个兄弟都早死,他的可汗位必须给儿子,而且是长子继承。
但伯律偏心小儿子,便刻意扶植小儿子,给了他最好的牧场和大量人口,到最后局面无法收拾,伯律才终于意识到自己铸下大错,导致拔野古出现两个权力中心,但伯律的纠错却是想毒杀长子,让小儿子为可汗。
伯律的倒行逆施惹怒了妻子,妻子忍无可忍,便将他给儿子准备的毒酒倒进了他的药汤,伯律喝完药汤后一命呜呼。
伯律一死,两儿子便大打出后,打了两年,不分胜负,最后由仆骨部进行调解,两兄弟都自称可汗,拔野古部分裂成一南一北。
达达此时看到了统一拔野古的机会,小可汗沙吉竟然支持室韦,和唐朝作对。
达达和李曲迅速达成了一致,达达立刻出兵三万进攻北面小可汗,一旦灭了小可汗,大唐皇帝将册封达达为拔野古部可汗,这样,唐朝就会扶持两大草原势力,西面思结和东面的拔野古。
这也就解决了思结部兵力不足的问题,思结部出于对回纥的忌惮,也出于对葛逻禄的担忧,他们最多只能派五千人参加作战,兵力显得不足,而拔野古大可汗的归唐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达达亲自率领三万骑兵向北面的小可汗领地杀去。
小可汗沙吉率领两万军队距离唐军驻军约一百里,他没有急于进攻唐军,而是在等待室韦那边的消息,他们需要约定时间,同时向唐军发动进攻。
大帐内,两名美女正翩翩起舞,她们是小可汗沙吉最宠爱的两名侍女,走到哪里都要带上。
小可汗沙吉确实长得高大英俊,很讨人喜欢,和肥胖矮小的兄长判若两人,难怪父亲对他极为宠爱。
沙吉之所以要帮室韦对付唐军,是因为他贪图契丹和奚族的两片土地,室韦承诺他,一旦击败唐军,契丹和奚的土地都归他。
更重要是,沙吉对唐军不了解,还停留在安史之乱的印象中,认为唐军并没有什么可怕。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